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诸王世表》正误
2015-04-16梁曼容
梁曼容
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诸王世表》正误
梁曼容
提要: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为诸本明史中最佳版本,然而由于《明史》卷帙浩繁,点校本中仍有一些错讹。其中的《诸王世表》是研究明代藩王的基础文献之一,有必要对其再做校订,以求信实。本文使用多种明史版本及稿本进行校勘,对于记载不同处又分别用《明实录》、王世贞《弇山堂别集》等重要明代史籍查证。通过校订,发现其中可加正误及缺失可补漏者49则,其中4则内各含2条错讹之处。
关键词: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明史•诸王世表》;正误
[收稿日期:2014年5月7日]
一、缘由及义例
清官修《明史》历时百年,赵翼赞其叙事“多得其真”,事详而文简,是非评价“久而后定”,“无所徇隐于其间”。1赵翼著、王树民校正:《廿二史札记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721页。中华书局以武英殿刊本为底本标点、校勘而成的点校本《明史》于1974年出版,为诸本明史中最佳版本,使用最广。然而由于《明史》卷帙浩繁,点校本中仍有一些错讹。今对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诸王世表》再做校订,以求信实,或于其他研究者亦有参考之用。
此次校订,以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为底本,用下列诸本逐一校勘:武英殿原刊本《明史》(以下简称“殿本”);2张廷玉等:《明史》,国家图书馆藏武英殿本,1739年。《续修四库全书》所收清抄本万斯同《明史》(以下简称“万本”);3万斯同:《明史》,《续修四库全书》第326—32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敬慎堂本王鸿绪《明史稿》(以下简称“史稿本”);4王鸿绪:《明史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张廷玉《明史》(以下简称“四库本”);5张廷玉等:《明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9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四库本对殿本中的人名、地名、论赞都做有许多修改。因此,四库本也具一定参校价值。参见乔治忠、杨艳秋:《<四库全书>本<明史>发覆》,《清史研究》,1999年第4期。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元济主持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明史》(以下简称“百衲本”)。6张廷玉等:《明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百衲本”系采诸本相互补缀而成。由于汇聚多种善本斟酌而成,被张舜徽称为“最标准的本子”。见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55页。殿本、万本、史稿本、四库本和百衲本为校勘用诸本。凡此诸本记载不同处,用《明实录》、王世贞《弇山堂别集》、郑晓《吾学编》、朱谋 《藩献记》和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查证,该5种史料为考证文献。《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编年体史书,保存大量原始资料,此次所用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校勘版。7《明实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王世贞(1526-1590年)曾与明代多位藩王交往,其《弇山堂别集》初刻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1王世贞撰、魏连科点校:《弇山堂别集》,“点校说明”,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1页。内容丰富,考订周详,关涉明代宗室内容甚多,且用5卷篇幅作《同姓诸王表》,可资考证。本文所用“别集”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2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2,《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410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而非中华书局点校本。原因有二: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刊定在前,更多保留原本面貌;二,点校本《弇山堂别集》在校勘过程中使用了《明史》,如再用点校本别集校勘《明史》,则为循环校勘,易生混乱,故点校本别集仅为参考之用。郑晓(1499—1566年)《吾学编》,用《续修四库全书》所收明隆庆元年(1567年)郑履淳刻本。3郑晓:《吾学编》,《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该书载有《皇明同姓诸王表》2卷和《皇明同姓诸王传》3卷。其中,《皇明同姓诸王表》详细记录了藩王谥号、封地、岁禄、世除等内容,有很高史料价值。《皇明同姓诸王传序》末标“嘉靖甲子六月”,4郑晓:《吾学编》卷12,《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第221页。可知《表》、《传》作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藩献记》乃明宗室宁藩镇国中尉朱谋 (生卒年不详)撰,见于《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5朱谋 :《藩献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9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书首两篇《序》落款分别为“万历庚子”和“万历二十三年”,6朱谋 :《藩献记》卷1,《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9册,第746、747页。可知此书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前后。该书记述了明代藩王世系及事略,是研究明代藩王的重要资料。焦竑(1540—1620年)《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之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刻本。7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作者广泛阅读方志﹑墓志铭﹑行状﹑别传等原始史料,为从中央到地方各色人作传,中有《宗室》2卷,为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除此之外,近人黄云眉先生所著《明史考证》亦在此次考订过程中加以查检。8黄云眉:《明史考证》,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惟该书虽对整部《明史》逐卷考证,在订误、补缺和考异方面贡献突出,但于《诸王世表》考证偏于疏略,于本文所及各条疏误皆未曾考证,故在下文不再提及。
经此番校勘,发现点校本《明史•诸王世表》错讹可加正误及缺失可补漏者53则,另有70则或错讹而不能正其误,或存在两说之情形,需留待考证。前称53则中,有4则曾经学者王宏凯在上世纪90年代所发表的《<明史•诸王世表>名讳、谥法勘误》一文指出,9王宏凯:《<明史·诸王世表>名讳、谥法勘误》,《文献》,1990年第2期。故本文所校订者49则。校订正文的行文原则:1、点校本原文;2、校勘诸本相同者;3、校勘诸本不同者及相关引文;4、考证;5、结论。由于《明实录》、《弇山堂别集》、《吾学编》、《藩献记》和《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这5种文献对于明代宗室记载详略各异,不尽全面,因此,凡有记载,皆列入各条以资考证;不载者即不列入。
二、校订正文
一、秦藩怀王志均应为秦隐王尚炳庶长子。
点校本:“怀王志均,隐庶二子,初封渭南王,永乐二十二年进封。宣德元年未娶薨。”10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506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怀王志均,隐庶长子,初永乐二年封渭南王,永乐二十年进封。宣德元年未娶薨。”11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589页。
《明太宗实录》卷三十“永乐二年夏四月庚辰条”:“封秦王尚炳庶长子志均为渭南王”;12《明太宗实录》卷30,永乐二年夏四月庚辰。《明仁宗实录》卷三上“永乐二十二年冬十月壬子条”:“遣官持节,命秦隐王庶长子志均袭封秦王”。13《明仁宗实录》卷3上,永乐二十二年冬十月壬子。《明实录》所载,均为“庶长子”。此外,《弇山堂别集》、《吾学编》、《藩献记》载朱志均事,均称其为僖王庶兄。14参见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2,《同姓诸王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13页。郑晓:《吾学编》卷14,《秦王》,《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第241页。朱谋 :《藩献记》卷1,《秦藩》,《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9册,第749页。《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引述郑晓之说。1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1,《秦王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0册,第16页。
故当作“怀王志均,隐庶长子,初封渭南王,永乐二十二年进封。宣德元年未娶薨。”
点校本:“庄惠王志 ,恭靖嫡一子,景泰三年袭封。天顺元年薨。无子,除。”2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第2512—2513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庄惠王志 ,恭靖嫡一子,景泰二年袭封。天顺元年薨。无子,除。”3万斯同:《明史》卷138,《诸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590页。
《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景泰二年九月庚申条”:“进封兴平王志 夫人曹氏为兴平王妃”,4《明英宗实录》卷208,景泰二年九月庚申。时志已是兴平王。
故当作“庄惠王志 ,恭靖嫡一子,景泰二年袭封。天顺元年薨。无子,除。”
三、晋藩宪王美圭封世子时间应为永乐二年。
点校本:“宪王美圭,定嫡一子,永乐三年封世子,为叔济熿诬废,随父守坟。二十一年事明,封平阳王。宣德十年袭封晋王。正统六年薨。”5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第2521—2522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宪王美圭,定嫡一子,永乐二年封世子,为叔济熿诬废,随父守坟。”6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592页。
《明太宗实录》卷三十“永乐二年夏四月甲戌条”:“封……晋王长子美圭为晋世子”。7《明太宗实录》卷30,永乐二年夏四月甲戌。
故当作“宪王美圭,定嫡一子,永乐二年封世子,为叔济熿诬废,随父守坟。二十一年事明,封平阳王。宣德十年袭封晋王。正统六年薨。”
四、晋藩河中恭靖王知炬应为嫡二子。
点校本:“恭靖王知炬,康简嫡一子,嘉靖十四年以镇国将军袭封。万历十九年薨。”8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第2540—2541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恭靖王知炬,康简嫡二子,嘉靖十四年以镇国将军袭封。万历十九年薨。”9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596页;王鸿绪:《明史稿》,《表第一》,第443页。
据《明世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嘉靖十四年十二月壬寅条”:“封……河中王表梈第二子知炬为河中王”。10《明世宗实录》卷182,嘉靖十四年十二月壬寅。
故当作“恭靖王知炬,康简嫡二子,嘉靖十四年以镇国将军袭封。万历十九年薨。”
点校本:“安僖王同鉣,懿庶六子,成化十年封。嘉靖二十一年薨。”11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第2568—2569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安僖王同鉣,懿庶六子,成化七年封。嘉靖二十一年薨。”12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03页。
据《明宪宗实录》卷八十八“成化七年二月丙寅条”:“封……临湍王第六子同鉣为堵阳王”。13《明宪宗实录》卷88,成化七年二月丙寅。
故当作“安僖王同鉣,懿庶六子,成化七年封。嘉靖二十一年薨。”
点校本:“怀和王安潧,惠嫡十五子,弘治二年封。六年薨。无子,除。”14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第2578页。
殿本、万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据《明孝宗实录》卷九十一“弘治七年八月乙亥条”:“周府聊城王安潧薨。王,周王庶第十五子,母妃高氏,成化十二年生。先封镇国将军,弘治二年册封聊城王,至是薨,年二十,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怀和。”1《明孝宗实录》卷91,弘治七年八月乙亥。《弇山堂别集》作“十五子”,不记嫡庶,2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4,《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41页。然卷三十二《同姓诸王表》记惠王事:“惠王同镳,以成化二十三年自睢阳王嗣……弘治十一年薨……庶二子安 以世子薨”,3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2,《同姓诸王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15页。安 以庶子封世子,安潧断无“嫡子”之理。故当作“怀和王安潧,惠庶十五子,弘治二年封。六年薨。无子,除。”
点校本:“鲁阳康和王安潨,惠庶十七子,弘治三年封。嘉靖三年薨。”4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第2579页。
殿本、万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据《明孝宗实录》卷四十二“弘治三年九月甲子条”:“册封……周王庶第十七子安潨为鲁山王”。5《明孝宗实录》卷42,弘治三年九月甲子。又据《弇山堂别集》“鲁山康和王安潨,惠十七子,薨,寿四十六”。6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4,《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41页。《吾学编》亦作“鲁山”。7郑晓:《吾学编》卷13,《同姓初王表下》,《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第225页。
故当作“鲁山康和王安潨,惠庶十七子,弘治三年封。嘉靖三年薨。”
八、周藩京山府朝壁子在株名讳应为在铢。
点校本:“朝壁,温惠庶一子,嘉靖十六年封镇国将军。三十九年卒。以子在株袭封。追封王,谥安肃。”8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第2589—2590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四库本缺失朝壁卒年:“朝壁,温惠庶一子,嘉靖十六年封镇国将军。三卒。以子在株袭封。追封王,谥安肃。”9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98册,第586页。
万本、史稿本同:“朝壁,温惠庶一子,嘉靖十六年封镇国将军。三十九年卒。以子在铢袭封。追封王,谥安肃。”10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08页;王鸿绪:《明史稿》,《表第一》,第450—451页。
据《明穆宗实录》卷六十九“隆庆六年四月壬午条”:“封……京山温惠王勤炫嫡长孙在铢为京山王”。11《明穆宗实录》卷69,隆庆六年四月壬午。《弇山堂别集》作“京山……今王在铢嗣”。12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4,《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42页。且,根据宗藩名五行排序“火土金水木”,其祖勤炫名从“火”,其当作“在铢”。
故当作“朝壁,温惠庶一子,嘉靖十六年封镇国将军。三十九年卒。以子在铢袭封。追封王,谥安肃。”
九、周藩京山昭宪王在株名讳应为在铢。
点校本:“昭宪王在株,安肃庶一子,隆庆六年袭封。”13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昭宪王在铢,安肃庶一子,隆庆六年袭封。”14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08页;王鸿绪:《明史稿》,《表第一》,第450—451页。
校正同第八条。
故当作“昭宪王在铢,安肃庶一子,隆庆六年袭封。”
点校本:“荣宪王勤烶,恭嫡六子,嘉靖二十年封。三十年薨。”15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第2592页。
殿本、万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明世宗实录》卷三十一“嘉靖二年九月甲申条”:“封……嫡第六子勤烶为汤溪王”。16《明世宗实录》卷31,嘉靖二年九月甲申。且勤烶诸弟,除十五弟,皆已于嘉靖二十年之前授封,故以“嘉靖二年”为是。
故当作“汤溪荣宪王勤烶,恭嫡六子,嘉靖二年封。三十年薨。”
13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第2589—2590页。
点校本:“康简王勤烶,恭庶十二子,嘉靖九年封。三十七年薨。”1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第2596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康简王勤 ,恭庶十二子,嘉靖九年封。三十七年薨。”2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09页;王鸿绪:《明史稿》,《表第一》,第452页。
据《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二“嘉靖十年十一月乙亥条”:“册封……周王睦 嫡第十一子勤煫为柘城王,庶弟十一子勤 为修武王”,按,勤 实为十二子,此处实录将二王都记为“十一子”,当是笔误。3《明世宗实录》卷132,嘉靖十年十一月乙亥。《弇山堂别集》与《吾学编》均作“勤 ”。4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4,《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42页。郑晓:《吾学编》卷13,《同姓初王表下》,《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第226页。且修武康简王之兄汤溪王名讳“勤烶”,修武康简王不可能同名,故以“勤”为是。授封时间实录记载与各表记载有出入,待考。
故当作“康简王勤 ,恭庶十二子,嘉靖九年封。三十七年薨。”
点校本:“□□王朝 ,康懿嫡一子,隆庆九年封长子。万历二十七年袭封。三十一年薨。”6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第2598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王朝 ,康懿嫡一子,隆庆元年封长子。万历二十七年袭封。三十一年薨。”7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10页。
隆庆六年五月穆宗驾崩,隆庆年号到六年结束,无“隆庆九年”。
故当作“□□王朝 ,康懿嫡一子,隆庆元年封长子。万历二十七年袭封。三十一年薨。”
点校本:“□□王恭□,肃潩庶一子,袭封,薨。”8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第2600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王恭棆,□□庶一子,□□袭封,□□年薨。”9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10页。
据《明熹宗实录》卷七十二“天启六年六月壬午条”:“保宁王恭棆选到祥符县民陈自道长女陈氏,封为保宁王妃”。10《明熹宗实录》卷72,天启六年六月壬午。
故当作“□□王恭棆,肃潩庶一子,袭封,薨。”
十四、楚藩通山庄懿王英炊薨年应为万历元年。
点校本:“庄懿王英炊,端穆庶一子,嘉靖九年以镇国将军改封长子。二十二年袭封。万历九年薨。”11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第2612—2613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庄懿王英炊,端穆庶一子,嘉靖九年以镇国将军改封长子。二十二年袭封。万历元年薨。”12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12—613页。
据《明神宗实录》卷十六“万历元年八月壬戌条”:“楚通山王英炊薨讣至,辍朝一日,赐祭一坛,谥曰庄懿”。13《明神宗实录》卷16,万历元年八月壬戌。
故当作“庄懿王英炊,端穆庶一子,嘉靖九年以镇国将军改封长子。二十二年袭封。万历元年薨。”
十五、鲁藩恭王颐坦应为端庶一子。
点校本:“恭王颐坦,端□一子,嘉靖三十年袭封。”14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第2623—2624页。
殿本、万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据《明世宗实录》卷三百四十八“嘉靖二十八年五月甲戌条”:“敕故鲁王观 庶长子宝庆王颐坦管理府事”;15《明世宗实录》卷348,嘉靖二十八年五月甲戌。同月“辛酉条”:“册封鲁王观庶第一子宝庆王颐坦为鲁王”。16《明世宗实录》卷348,嘉靖二十八年五月辛酉。可知《明实录》所载,均为“庶一子”。《弇山堂别集》作“庶长子”;1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2,《同姓诸王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17页。《藩献记》作“庶一子”;2朱谋 :《藩献记》卷4,《鲁藩》,《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9册,第774页。《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作“庶子”。3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1,《鲁王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0册,第33页。可补《明史》之缺。
故当作“恭王颐坦,端庶一子,嘉靖三十年袭封。万历二十二年薨。”
十六、鲁藩肃王寿镛薨年应为崇祯十五年。
点校本:“肃王寿镛,恭庶九子,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进封。十二年薨。”4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第2625—2626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肃王寿镛,恭庶九子,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进封。十五年薨。”5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15—616页。
据《崇祯实录》卷十五“崇祯十五年十二月癸酉条”:“入兖州,执鲁王寿镛”。6《崇祯实录》卷15,崇祯十五年十二月癸酉。
故当作“肃王寿镛,恭庶九子,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进封。十五年薨。”
点校本:“靖恭王泰坾,靖庶四子,宣德十年封。成化八年薨。”7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第2629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靖恭王泰坾,靖庶四子,宣德二年封。成化八年薨。”8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16页。
据《明宣宗实录》卷二十八“宣德二年六月乙酉条”:“封鲁王肇煇……庶长子泰坾为安丘王”。9《明宣宗实录》卷28,宣德二年六月乙酉。
故当作“靖恭王泰坾,靖庶四子,宣德二年封。成化八年薨。”
点校本:“端肃王当沘,庄嫡二子,成化二十二年封。嘉靖二十二年薨。”10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第2632—2633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端肃王当沘,庄嫡二子,成化二十三年封。嘉靖二十二年薨。”11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17页。
据《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一“成化二十三年六月己卯条”:“封……鲁王第三子当沘为东瓯王”。12《明宪宗实录》卷291,成化二十三年六月己卯。
故当作“东瓯端肃王当沘,庄嫡二子,成化二十三年封。嘉靖二十二年薨。”
点校本:“□□王弘福,以澍嫡一子,万历四十三年封长子。”13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第2637页。
殿本、万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史稿本:“□□王弘楅,以澍嫡一子,万历四十三年封长子。”14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二》,第458页。
根据宗藩名五行排序“火土金水木”,其父以澍,名从“水”,其子名当从木。
故当作“□□王弘楅,以澍嫡一子,万历四十三年封长子。”
点校本:“僖王友 ,悼庄嫡三子,初封罗江王。宣德七年进封,九年薨。”15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第2644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僖王友壎,悼庄嫡三子,初封罗江王。宣德七年进封,九年薨。无子,叔悦立。”16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19页。
据《明宣宗实录》卷九十三“宣德七年秋七月戊辰条”:“封蜀靖王第二弟罗江王友壎为蜀王”。17《明宣宗实录》卷93,宣德七年秋七月戊辰。《弇山堂别集》、《吾学编》均作“友壎”。18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2,《同姓诸王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17页。郑晓:《吾学编》卷13,《同姓初王表下》,《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第227页。
《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引述郑晓之说。1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1,《蜀王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0册,第36页。
故当作“僖王友壎,悼庄嫡三子,初封罗江王。宣德七年进封,九年薨。”
二十一、蜀藩华阳庄靖王承爝薨年应为万历十年。
点校本:“庄靖王承爝,康僖嫡一子,嘉靖十四年袭封。二十五年薨。”2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第2646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庄靖王承爝,康僖嫡一子,嘉靖十四年袭封。万历十年薨。”3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20页;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二》,第459—460页。
据《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五“万历十一年三月癸巳条”:“赐……华阳王承爝谥庄靖”。4《明神宗实录》卷135,万历十一年三月癸巳。
故当作“庄靖王承爝,康僖嫡一子,嘉靖十四年袭封。万历十年薨。”
二十二、蜀藩最后一代华阳□□王名讳应为至漶。
点校本:“□□王至潓,安惠嫡一子,万历二十二年封长孙。三十年改封长子。四十三年袭封。”5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第2646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王至漶,安惠嫡一子,万历二十二年封长孙。三十年改封长子。四十三年袭封”。6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20页;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二》,第459页。
据《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二“天启三年十二月甲午条”:“赐华阳王至漶特敕钤束诸宗以专城另居,且渐近蛮洞故也”。7《明熹宗实录》卷42,天启三年十二月甲午。且,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书《韵谭》八卷,开篇《韵谭题词》载:“万历戊午七月既望华阳王敬一漶书于爱莲居”,8朱至漶:《韵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六年至天启四年刻本,第3页。可知华阳王名讳应为“至漶”。
故当作“□□王至漶,安惠嫡一子,万历二十二年封长孙。三十年改封长子。四十三年袭封。”
点校本:“奉鋂,宣 嫡一子,万历二十五年封长孙。二十年改封长子。三十五年卒。”9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第2652—2653页。
殿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史稿本、四库本同:“奉鋂,宣 嫡一子,万历二十五年封长孙。三十年改封长子。三十五年卒。”10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二》,第460—461页;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98册,第598页。
万本:“奉鋂,□□嫡一子,万历二十五年封长孙。三十年改封长子。三十五年卒。”11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21页。
其父宣 袭封时间为万历二十八年。其改封长子时间应晚于万历二十八年。点校本、百衲本称“万历二十五年封长孙。二十年改封长子”,改封时间反在初封之前,误。
故当作“奉鋂,宣 嫡一子,万历二十五年封长孙。三十年改封长子。三十五年卒。”
二十四、代藩宁津怀庄王聪滴为怀康王嫡长子。
点校本:“怀庄王聪滴,怀康□一子,弘治三年袭封。四年薨。无子。”12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第2675—2676页。
殿本、万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明孝宗实录》卷五十“弘治四年四月甲寅条”:“代府宁津王聪滴薨,王,怀康王嫡长子”,13《明孝宗实录》卷50,弘治四年四月甲寅。可补《明史》之缺。
故当作“怀庄王聪滴,怀康嫡一子,弘治三年袭封。四年薨。无子。”
点校本:“恭王贡錝,简庶一子,初封汾州王。成化二十三年袭封。嘉靖十五年薨。”14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第2685—2686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恭王贡錝,简庶一子,初封汾川王。成化二十三年袭封。嘉靖十五年薨。”1万斯同:《明史》卷138,《高二十四王世表一》,《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29页;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二》,第466页。
《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七“成化二十二年夏四月壬辰条”:“进封汾川王贡錝为肃王”。2《明宪宗实录》卷277,成化二十二年夏四月壬辰。《弇山堂别集》、《吾学编》载恭王朱贡錝事,均称其初封为“汾川王”。3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2,《同姓诸王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19页。郑晓:《吾学编》卷15,《肃王》,《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第248页。《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引述郑晓之说。4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1,《肃王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0册,第40页。
故当作“恭王贡錝,简庶一子,初封汾川王。成化二十三年袭封。嘉靖十五年薨。”
点校本:“安穆王豪 ,靖和嫡一子,成化七年袭封。弘治十二年薨。”5张廷玉等:《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第2708—2709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安穆王豪坴,靖和嫡一子,成化七年袭封。弘治十二年薨。”6万斯同:《明史》卷139,《高二十四王世表二》,《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34页。
《明宪宗实录》卷九十五“成化七年九月庚午甲申条”:“封……蕲水靖和王长子豪坴为蕲水王”;7《明宪宗实录》卷95,成化七年九月庚午甲申。《弇山堂别集》作“豪坴”。8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5,《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51页。且,根据宗藩名五行排序“火土金水木”,其父贵熡名从“火”,其当作“豪坴”。
故当作“安穆王豪坴,靖和嫡一子,成化七年袭封。弘治十二年薨。”
点校本:“怀王邃 ,康庶一子,初封平原王,成化七年袭封。十五年薨。无子。”9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715—2716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怀王邃 ,康庶一子,初封平康王,成化七年袭封。十五年薨。无子。”10万斯同:《明史》卷139,《表二》,《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35页。
《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七“天顺元年夏四月戊午条”:“册封庆王庶长子邃 为平凉王”;11《明英宗实录》卷277,天顺元年夏四月戊午。《弇山堂别集》、《吾学编》均作“平凉王”。《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引述郑晓之说。12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2,《同姓诸王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20页。郑晓:《吾学编》卷13,《同姓初王表下》、卷15,《庆王》,《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第229、249页。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1,《庆王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0册,第43页。
故当作“怀王邃 ,康庶一子,初封平凉王,成化七年袭封。十五年薨。无子。”
点校本:“恭王寘錖,庄庶一子,初封落交王,弘治七年袭封。十一年薨。”13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716页。
殿本、万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1、“洛交王”。《明宪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九“成化二十一年八月丙午条”:“封……庆王庶长子寘錖为洛交王”。14《明宪宗实录》卷269,成化二十一年八月丙午。《明孝宗实录》卷六十五“弘治五年七月甲午条”:“庆府洛交王寘錖请自至韦州葬……许之”;15《明孝宗实录》卷65,弘治五年七月甲午。《明孝宗实录》卷六十九“弘治五年十一月癸酉条”:“庆府洛交王寘錖以赐父庄王祭葬乞诣阙谢,上贻书免之”;16《明孝宗实录》卷69,弘治五年十一月癸酉。《明孝宗实录》卷九十三“弘治七年十月戊辰条”:“封……庆府洛交王寘錖为庆王”;17《明孝宗实录》卷93,弘治七年十月戊辰。《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二“弘治十年十二月己卯条”:“庆王寘鋻薨……成化元年生二十一年封为洛交王,弘治七年进封为庆王,至是薨,年三十三……谥曰恭”。18《明孝宗实录》卷132,弘治十年十二月己卯。可知《明实录》所载,均为“洛交王”。《吾学编》作“洛交王”。19郑晓:《吾学编》卷15,《庆王》,《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第249页。《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引述郑晓之说。1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1,《庆王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0册,第43页。《弇山堂别集》作“落交王”,2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2,《同姓诸王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20页。当为误。2、“弘治十年”。《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二“弘治十年十二月己卯条”:“庆王寘鋻薨……谥曰恭”。3《明孝宗实录》卷132,弘治十年十二月己卯。《吾学编》作“十年”。4郑晓:《吾学编》卷15,《庆王》,《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第249页。《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引述郑晓之说。5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1,《庆王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0册,第43页。《弇山堂别集》作“十一年”,6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2,《同姓诸王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20页。当为误。
故当作:“恭王寘錖,庄庶一子,初封洛交王,弘治七年袭封。十年薨。”
点校本:“僖宪王倪 ,端懿嫡一子,嘉靖三十二年袭封。万历四年薨。”7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722—2723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僖宪王倪 ,端懿嫡一子,嘉靖三十二年袭封。万历四十年薨。”8万斯同:《明史》卷139,《高二十四王世表二》,《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37页;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三》,第472页。
《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一十九“万历四十二年四月己亥条”:“赐庆府寿阳王倪 谥僖宪”,9《明神宗实录》卷519,万历四十二年四月己亥。谥号颁赐应在死后不久。《弇山堂别集》作“寿阳……今王倪 嗣”,10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5,《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52页。该书成书于万历十八年,可知此时倪 仍在世,“万历四年薨”为误。
故当作“僖宪王倪 ,端懿嫡一子,嘉靖三十二年袭封。万历四十年薨。”
点校本:“奠埨,康僖嫡一子,正德七年封长子。天顺五年,罪降庶人,守西山祖坟。成化八年卒。嘉靖二十五年追封王,谥恭顺。子孙不袭,除。”11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728—2729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奠埨,康僖嫡一子,正统七年封长子。天顺五年,罪降庶人,守西山祖坟。成化八年故。嘉靖二十五年追封王,谥恭顺。子孙不袭,除。”12万斯同:《明史》卷139,《高二十四王世表二》,《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38页;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三》,第473页。
正德朝在天顺及成化之后。
故当作“奠埨,康僖嫡一子,正统七年封长子。天顺五年,罪降庶人,守西山祖坟。成化八年故。嘉靖二十五年追封王,谥恭顺。子孙不袭,除。”
点校本:“悼惠王磐 ,献庶五子,宣德七年封。正德四年薨。无子,除。”13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731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悼惠王盤 ,献庶五子,宣德七年封。正统四年薨。无子,除。”14万斯同:《明史》卷139,《高二十四王世表二》,《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39页。
《明英宗实录》卷五十“正统四年春正月戊戌条”:“宁府信丰王磐 薨”。15《明英宗实录》卷50,正统四年春正月戊戌。《弇山堂别集》作“信丰悼惠王磐 ,献第五子,薨,年十九。无嗣,除。”16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5,《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53页。可知磐 只活了十九岁,不可能薨在正德年间。
故当作“悼惠王磐 ,献庶五子,宣德七年封。正统四年薨。无子,除。”
点校本:“僖顺王觐鍒,荣庄嫡一子,成化二年袭封。弘治十年薨。”17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734—2735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僖顺王觐鐰,荣庄嫡一子,成化二年袭封。弘治十年薨。”1万斯同:《明史》卷139,《高二十四王世表二》,《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40页。
《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二“天顺二年六月丙子条”:“赐……弋阳王子曰觐鐰”;2《明英宗实录》卷292,天顺二年六月丙子。《明宪宗实录》卷二十二“成化元年冬十月庚辰条”:“命故弋阳王子觐鐰袭封弋阳王”;3《明宪宗实录》卷22,成化元年冬十月庚辰。《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二“弘治十年二月壬辰条”:“宁府戈阳王觐鐰薨……谥曰僖顺”。4《明孝宗实录》卷122,弘治十年二月壬辰。可知《明实录》所载,均为“觐鐰”。《弇山堂别集》、《吾学编》载弋阳僖顺王事,均称其为“觐鐰”。5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5,《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53页。郑晓:《吾学编》卷15,《宁庶人》,《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第253页。《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引述郑晓之说。6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1,《宁庶人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0册,第47页。
故当作“僖顺王觐鐰,荣庄嫡一子,成化二年袭封。弘治十年薨。”
点校本:“庄顺王举橎,安和嫡一子,嘉靖二十六年袭封。三十九年薨。无子,除。”7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741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庄顺王誉橎,安和嫡一子,嘉靖二十六年袭封。三十九年薨。无子,除。”8万斯同:《明史》卷139,《高二十四王世表二》,《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41页。
《明世宗实录》卷三百十八“嘉靖二十五年十二月己酉条”:“封……岷府南渭王彦滨长子誉播为南渭王”。9《明世宗实录》卷318,嘉靖二十五年十二月己酉。宗藩名五行排序“火土金水木”,其父彦滨名从“水”,其名当从“木”,故此处实录所载“誉播”当为“誉橎”笔误。《弇山堂别集》、《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均作“誉橎”。10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5,《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54页。吕调阳:《大明南渭庄顺王神道碑》,载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1,《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0册,第52页。且,岷府二十字为“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11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第2504页。其父彦滨名从“彦”,其当作为“誉”。
故当作:“庄顺王誉橎,安和嫡一子,嘉靖二十六年袭封。三十九年薨。无子,除。”
三十四、岷藩安昌怀僖王膺铺应为“二子”,薨年应为“成化二十一年”。
点校本:“怀僖王膺铺,顺嫡一子,成化二年封。十八年薨。”12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742页。
殿本、万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1、“二子”。《明宪宗实录》卷三十五“成化二年冬十月丁未条”:“封岷王长子膺鉟为岷世子,第二子膺铺为安昌王”。13《明宪宗实录》卷35,成化二年冬十月丁未。《弇山堂别集》作“第二子”。14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5,《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54页。《藩献记》作“第二子”。15朱谋 :《藩献记》卷4,《岷藩》,《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9册,第776页。膺铺“嫡庶”不可考,从点校本。2、“成化二十一年薨”。《明宪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九“成化二十一年八月乙未条”:“岷府安昌王膺铺薨,王,顺王第二子也。”16《明宪宗实录》卷269,成化二十一年八月乙未。《藩献记》作“成化二十一年八月薨”。17朱谋 :《藩献记》卷4,《岷藩》,《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9册,第776页。
故当作“安昌怀僖王膺铺,顺嫡二子,成化二年封。二十一年薨。”
三十五、韩藩襄陵恭惠王范址袭封时间应为成化十五年。
点校本:“恭惠王范址,庄穆嫡一子,成化十七年袭封。正德元年薨。”18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758—2759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不载。
史稿本:“恭惠王范址,庄穆嫡一子,成化十五年袭封。正德元年薨。”19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三》,第477—478页。
《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八“成化十五年三月丁丑条”:“封……襄陵庄穆王长子镇国将军范址为襄陵王”。20《明宪宗实录》卷188,成化十五年三月丁丑。
故当作“恭惠王范址,庄穆嫡一子,成化十五年袭封。正德元年薨。”
点校本:“□□王璟 ,朗 嫡一子,天启二年袭封。”1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765—2766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王璟 ,□□嫡一子,天启二年袭封。”2万斯同:《明史》卷139,《高二十四王世表二》,《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47页。
《明熹宗实录》卷二十七“天启二年十月辛卯条”:“封……西德王璟 ”。3《明熹宗实录》卷27,天启二年十月辛卯。且,根据宗藩名五行排序“火土金水木”,其父朗 名从“金”,其名当从“水”,应以“璟 ”为是。
故当作“□□王璟 ,朗 嫡一子,天启二年袭封。”
点校本:“端僖王旭 ,康庶七子,弘治十七年封。嘉靖二十六年薨。”4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768—2769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端僖王旭橝,康庶七子,弘治十七年封。嘉靖二十六年薨。”5万斯同:《明史》卷139,《高二十四王世表二》,《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47页。
《明孝宗实录》卷八十三“弘治六年十二月戊子条”:“赐……韩王第七子曰旭橝”;6《明孝宗实录》卷83,弘治六年十二月戊子。卷二百一十九“弘治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条”:“封……韩康王……庶第七子旭橝为永福王”。7《明孝宗实录》卷219,弘治十七年十二月乙亥。
故当作:“端僖王旭橝,康庶七子,弘治十七年封。嘉靖二十六年薨。”
点校本:“庄宪王恬定,恭裕嫡一子,嘉靖十七年袭封。三十七年薨。”8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793—2794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庄宪王恬 ,恭裕嫡一子,嘉靖十七年袭封。三十七年薨。”9万斯同:《明史》卷139,《高二十四王世表二》,《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53页;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三》,第483页。
《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五十八“嘉靖三十七年四月乙巳条”:“沈府永年王恬 薨,赐祭葬如例,谥庄宪。”10《明世宗实录》卷458,嘉靖三十七年四月乙巳。《弇山堂别集》作“恬 ”。11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5,《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58页。且,根据宗藩名五行排序“火土金水木”,其父胤橚名从“木”,其名当从火,作“恬 ”。
故当作“庄宪王恬 ,恭裕嫡一子,嘉靖十七年袭封。三十七年薨。”
三十九、沈藩镇康恭裕王恬焯应为沈宪王嫡五子。
点校本:“恭裕王恬焯,宪嫡一子,嘉靖三十一年封。万历八年薨。无子,除。”12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800页。
殿本、万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三“嘉靖二十三年十二月庚寅条”:“册封沈王胤栘嫡第五子恬焯为镇康王”,13《明世宗实录》卷293,嘉靖二十三年十二月庚寅。为“嫡五子”。《弇山堂别集》作“第五子”。14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5,《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58页。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亦作“五子”。15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乾集下,《镇康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第11页。
故当作:“恭裕王恬焯,宪嫡五子,嘉靖三十一年封。万历八年薨。无子,除。”
点校本:“成王弥鍗,庄庶一子,初封颍昌王,成化二十三年袭封。嘉靖二年薨。二子俱殀,侄宇温嗣。”16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805—2806页。
殿本、万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明孝宗实录》卷三十“弘治二年九月壬戌条”:“册封唐世子弥鍗为唐王”,袭封时间在“弘治二年”。1《明孝宗实录》卷30,弘治二年九月壬戌。《弇山堂别集》作“成化二十三年嗣,在位三十五年,以嘉靖二年薨”,2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2,《同姓诸王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23页。根据薨年和在位年推算,袭封时间应为“弘治二年”,此处王世贞所记袭封时间有误。《藩献记》、《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载唐成王朱弥鍗事,均作“弘治二年嗣爵”。3朱谋 :《藩献记》卷3,《唐藩》,《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9册,第766页。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2,《唐成王弥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0册,第59页。
故当作:“成王弥鍗,庄庶一子,初封颍昌王,弘治二年袭封。嘉靖二年薨。二子俱殀,侄宇温嗣。”
点校本:“荣简王宙棨,悼怀嫡一子,嘉靖三十八年袭封。万历十九年薨。无子,除。”4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813—2814页。5万斯同:《明史》卷139,《高二十四王世表二》,《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58页。
殿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荣简王宙棨,悼怀嫡一子,嘉靖三十八年袭封。万历十一年薨。无子,除。”5
《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四“万历十二年十月戊辰条”:“上视朝,赐唐府荡阴王宙棨谥荣简”,6《明神宗实录》卷154,万历十二年十月戊辰。可知宙棨在万历十二年已经去世,应以“万历十一年”为是。
故当作“荣简王宙棨,悼怀嫡一子,嘉靖三十八年袭封。万历十一年薨。无子,除。”
点校本:“温僖王弥铲,庄庶一子,成化十五年封。正德六年薨。无子,除。”7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814页。
殿本、万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据《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八“成化十五年三月丁丑条”:“册封唐庄王……第二子弥鎈为淅阳王”;8《明宪宗实录》卷188,成化十五年三月丁丑。《弇山堂别集》“淅阳温僖王弥鎈,庄第二子,薨,寿五十”;9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5,《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59页。又,唐恭王《谦光堂诗集》中有写给淅阳王的诗《谢淅阳二兄惠内馔》,称其为“二兄”。10朱弥钳:《谦光堂诗集》卷4,《谢淅阳二兄惠内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6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363页。《吾学编》作“叁”,11郑晓:《吾学编》卷13,《同姓初王表下》,《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第231页。当为误。
故当作“温僖王弥鎈,庄庶二子,成化十五年封。正德六年薨。无子,除。”
点校本:“卫辉恭懿王弥 ,庄庶五子,成化二十一年封。嘉靖二十六年薨。”12张廷玉等:《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第2816—2817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卫辉恭懿王弥鋿,庄庶五子,成化二十一年封。嘉靖二十六年薨。”13万斯同:《明史》卷139,《高二十四王世表二》,《续修四库全书》第326册,第658页;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三》,第487页。
据《明宪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九“成化二十一年八月丙午条”:“封唐王……庶第五子弥鋿为卫辉王”;14《明宪宗实录》卷269,成化二十一年八月丙午。《弇山堂别集》亦作“弥鋿”。15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5,《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59页。
故当作“卫辉恭懿王弥鋿,庄庶五子,成化二十一年封。嘉靖二十六年薨。”
点校本:“康王祐枔,僖嫡一子,弘治十四年袭封。正德二年薨。”16张廷玉等:《明史》卷103,《诸王世表四》,第2853页。
殿本、万本、史稿本、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一“弘治十年十一月甲子条”:“封……郑府世孙祐枔为郑王”。17《明孝宗实录》卷131,弘治十年十一月甲子。《弇山堂别集》、《吾学编》载朱祐枔事,均称其袭封时间为“弘治十年”。18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3,《亲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26页;郑晓:《吾学编》卷16,《郑王》,《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第263页。《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引述郑晓之说。
故当作“康王祐枔,僖嫡一子,弘治十年袭封。正德二年薨。”
点校本:“安和王翊铄,恭庶三子,嘉靖三十八年封。万历十年薨。”1张廷玉等:《明史》卷104,《诸王世表五》,第2910—2911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安和王翊鑅,恭庶三子,嘉靖三十八年封。万历十年薨。”2万斯同:《明史》卷141,《睿七王世表》,《续修四库全书》第327册,第18页;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五》,第502页。
《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七十七“嘉靖三十八年十月壬子条”:“封……翊鑅为利津王”;3《明世宗实录》卷477,嘉靖三十八年十月壬子。《弇山堂别集》作“翊鑅”。4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6,《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65页。
故当作“安和王翊鑅,恭庶三子,嘉靖三十八年封。万历十年薨。”
点校本:“恭王祐楎,宪宗庶七子,成化二十三年封。弘治十三年就藩青州府。嘉靖十七年薨。”5张廷玉等:《明史》卷104,《诸王世表五》,第2964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为“恭王祐楎,宪宗庶七子,成化二十三年封。弘治十二年就藩青州府。嘉靖十七年薨。”6万斯同:《明史》卷141,《睿七王世表》,《续修四库全书》第327册,第32页;王鸿绪:《明史稿》,《表第五》,第510—511页。
《明孝宗实录》卷一百四十八“弘治十二年三月乙亥条”:“衡王之国,诣奉先殿行礼”。7《明孝宗实录》卷148,弘治十二年三月乙亥。
故当作“恭王祐楎,宪宗庶七子,成化二十三年封。弘治十二年就藩青州府。嘉靖十七年薨。”
点校本:“□王常 ,定庶一子,万历八年封世子。二十四年袭封。”8张廷玉等:《明史》卷104,《诸王世表五》,第2965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王常 ,定嫡一子,万历八年封世子。二十四年袭封。”9万斯同:《明史》卷141,《睿七王世表》,《续修四库全书》第327册,第32页;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五》,第510—511页。
1、“嫡一子”。据《明神宗实录》卷二百二十三“万历十八年五月己未”条:“礼部覆衡王翊镬嫡三子常 以辅国将军改封为镇国将军”,10《明神宗实录》卷223,万历十八年五月己未。常乃常 之弟,常 为嫡子封镇国将军,常为亲王,理应亦是嫡子。2、“万历十八年封世子”。据《明神宗实录》二百二十二“万历十八年四月庚子条”:“册封衡府衡世子常 等并夫人王氏等为妃”,11《明神宗实录》222,万历十八年四月庚子。且其父定王袭封衡王是在万历十七年,常 不可能在其父袭封之前被封为世子,应以“万历十八年”为是。
故当作“□王常 ,定嫡一子,万历十八年封世子。二十四年袭封。”
点校本:“温惠王厚 ,恭庶七子,嘉靖三十五年封。万历十年薨。”12张廷玉等:《明史》卷104,《诸王世表五》,第2969—2970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温惠王厚 ,恭庶七子,嘉靖二十五年封。万历十年薨。”13万斯同:《明史》卷141,《睿七王世表》,《续修四库全书》第327册,第33页;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五》,第511页。
《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一十八“嘉靖二十五年十二月己酉条”:“册封……衡恭王庶第七子厚为汉阳王”。14《明世宗实录》卷318,嘉靖二十五年十二月己酉。
故当作“温惠王厚 ,恭庶七子,嘉靖二十五年封。万历十年薨。”
点校本:“□王常溒,翊鉁嫡一子,万历九年封长孙。二十六年改封世子。四十二年袭封,薨。”15张廷玉等:《明史》卷104,《诸王世表五》,第2978页。
殿本、四库本、百衲本同点校本。
万本、史稿本同:“□王常溒……嫡一子,万历九年封世孙。二十六年改封世子。”1万斯同:《明史》卷141,《睿七王世表》,《续修四库全书》第327册,第35页;王鸿绪:《明史稿》,《诸王世表五》,第513页。
常溒父是嫡一子,乃荣恭王载墐嫡一孙,亲王长孙当封世孙,应以“世孙”为是。
故当作“□王常溒,翊鉁嫡一子,万历九年封世孙。二十六年改封世子。四十二年袭封,薨。”
三、结语
《明史》编纂时间长达百年,成于众人之手,有数种稿本,错讹及疏漏在所难免。上述49则涉及信息错讹及缺失共52处,从稿本生成时间先后顺序而言,其中22处是直接承续王鸿绪《明史稿》而来,占去将近一半。因此,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在整理过程中,在诸多明史稿本中,偏重使用王鸿绪《明史稿》校勘,甚为不足。此外,《明实录》本身也有诸多错讹,过度依据《明实录》勘正《明史》,也难免会有不妥。如“晋藩宁化懿简王济焕条”,点校本校勘记载,武英殿本原作“庶五子”,据《太宗实录》卷三十永乐二年八月戊寅条改为“庶四子”。2参见张廷玉等:《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校勘记”,第2605页。然,殿本、万本、史稿本、四库本、百衲本均作“庶五子”。《弇山堂别集》亦作“恭第五子”。3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4,《郡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36页。《吾学编》作“陆子”。4郑晓:《吾学编》卷12,《同姓初王表下》,《续修四库全书》第424册,第224页。《藩献记》、《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均不载。《明史考证》亦无考。再查阅《明实录》,关于“朱济焕”排行的记载共有两条:《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二“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壬辰条”:“皇第二十五孙济焕生,晋王第五子也”;5《明太祖实录》卷182,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壬辰。《明太宗实录》卷三十三“永乐二年八月戊寅条”:“封晋恭王第四子济 为宁化王”。6《明太宗实录》卷33,永乐二年八月戊寅。两处记载不一致,无法判定。因此,单依据《明实录》而改动,仍易生武断,还需扩展校勘考订的文献范围。
[作者梁曼容(1983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024]
(责任编辑:刘波)
【东亚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