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田会议决议》的平等思想

2015-04-15刘树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肉刑古田会议决议

刘树宏,黄 莹

(中央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以下简称《古田会议决议》)。系统而深入地探索、研究这一重要历史文献的平等思想,对于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总的来看,《古田会议决议》的平等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平等思想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红军内部存在着对平等的严重误解。如果这一思想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影响红军战斗力的有效发挥。于是,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就把平等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提了出来。

经济平等思想是《古田会议决议》平等思想中的根本内容,是决定政治平等及其他一切平等的物质基础。《古田会议决议》在官兵经济平等方面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阐述。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平等思想的理论基础。提倡红军官兵经济平等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具体的现实表现的。《古田会议决议》把这种错误思想的表现概括为“绝对平均主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认为红军的各分支机构在分配物品时应该绝对平均,即“要求极端平均”[1](P83),即便是有特殊情形的部分,也不能“多分去一点”[1](P83)。第二,认为在劳动方面应该有绝对的平均,即“背米不问大人小孩体强体弱,要平均背”[1](P83)。第三,认为官长及其相关部门 的待遇应该平均,表现为红军官长的骑马、司令部的住房、部队勤务指派等具体方面,都应该绝对平均,不应该存在有与没有、大与小、多与少的差异,否则就是不平等。第四,认为伤病兵的待遇也应该绝对平均。虽然伤兵的伤情有轻重缓急之别,但认为“伤病用费”应该“平均发给”[1](P83),以至于在遇到有一副担架两个伤兵的情况下,为了达到绝对的平均,以至于发展到了“宁愿大家抬不成”[1](P83)的死板教条的地步。总之,当时红军内部的绝对平均主义已经“很严重”[1](P83),甚至“有一个时期发展得很厉害”[1](P83)。

针对红军内部的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表现,《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正确而丰富的经济平等思想。最根本的观点,就是要“反对不问一切理由的绝对平均主义”,这种错误倾向不仅不是“斗争的需要”,反而对于斗争是“有妨碍的”。[1](P84)《古田会议决议》指出,官兵经济平等的正确思想是:其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绝无所谓绝对的平均”[1](P84)。绝对平 均主义是农民和小资产者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实现的。即便将来人类社会进入到了较高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在物质层面的绝对平均也是不存在的,这时的平等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应该遵循“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和依据现实的工作需要。其二,红军官兵之间所提倡的经济平等,实际上只是一种“大体上的平均”[1](P84)。在红军官兵的现实生活中,绝对的平等是没有的。如果人为地“创造”出一些绝对的平等出来,不仅无利而且是极其有害的。其三,正确理解“官兵薪饷平等”[1](P84)。在薪饷方面红军部队实行的是官兵平等,这种制度主要是根据当时物质短缺的具体情形而采取的特殊制度,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历史的产物,属于历史现象。不要因为红军中实行这种制度,就无限放大到其他领域,甚至理解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教条。

此外,《古田会议决议》还根据当时存在的俘虏兵平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是红军经济平等思想的一个重要补充。当时红军部队伤亡严重,怎样对待俘虏兵就成了制约红军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俘虏兵主要有两个去向:一是留在红军中,经过改造成为红军战士;二是送返回敌方军队。如果这部分人在红军中能够受到较好的教育,就会在未来的战斗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古田会议决议》在重视红军官兵经济平等思想建设的同时,还提出了俘虏兵在经济平等方面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提高”、“一个废止”。“两个提高”是:一要把俘虏兵的物质待遇提高到老兵的高度,即“给俘虏兵以和老兵一样的物质上的平等待遇”[1](P102);二要把敌军伤兵的医治和钱物的发放提高到红军伤兵的高度,即“完全和红军的伤兵一样”[1](P102)。“一个废止”是杜绝一切有损俘虏兵尊严的行为,即“不搜检”俘虏兵“身上的钱和一切物件”[1](P102),“过去红军士兵搜检俘虏兵财物的行为要坚决地废掉”。同时,还强调指出,对于那些已经经过我方医治和发放钱物的俘虏伤兵,“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送返敌军”[1](P102)。这些思想和措施,在当时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所有这些经济平等思想的提倡和践行,对于日后增强红军的战斗力、有效地瓦解敌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经济不平等现象日益凸显,而人们对于平等的追求却与日俱增。因此,如何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平等,就成了我国当前思想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古田会议决议》中的经济平等思想,对于我国当前在社会层面很好地理解和践行“平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一方面,平等不是绝对的,更不能信奉和追求绝对平均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提倡的经济平等,只能是基本层面的平等,主要方面的平等。那种认为不分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的绝对平等,是极其错误的,应该坚决反对和抵制。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不平等现象。不仅要正视这些不平等,而且还要尽快解决这些不平等,坚持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均衡发展的道路,尽快缩小社会成员的利益差距,切实保障城乡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所带来的成果和实惠。

二、政治平等思想

政治平等是平等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主要指人们在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方面的平等。对此,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2](P480)《古田会议决议》着重从制度建设入手,强调政治平等的构建和实现,对红军的政治平等思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

提倡实行士兵委员会制度。士兵委员会制度是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期采取的重要变革措施,主张建立具有群众组织和监督机关双重性质的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三湾改编后,红军连以上都设立了士兵委员会,这一举措创建了新型的官兵关系,有利于实现官兵政治地位上的平等。但是,在之后的革命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这一制度,官兵政治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正如《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的那样,“在群众组织上,忽视军队士兵会的组织”[1](P79)。因此,继续实行这一制度对于实现官兵政治地位的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古田会议决议》重申了这一措施,主张编制红军法规明白地规定士兵会的权能及其和军事政治机关的关系,充分发挥士兵委员会的作用,如在实行废止肉刑的制度时要由士兵会召集士兵代表会议来确保制度实施后的良好效果。士兵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官兵政治地位不平等的问题,使广大士兵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实现了官兵在政治上的一律平等。

还提倡实行民主制度,党组织要过“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1](P81)。提出这种思想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红军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旧军队遗留下来的雇佣思想,有些红军官兵“不认识党和红军是执行革命任务的工具,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员。不认识自己是革命的主体,以为自己仅仅对长官个人负责任,不是对革命负责任”[1](P85)。基于这种错误思想,在红军中实行民主制度,确立士兵在革命队伍中的主体地位,是彻底肃清这种雇佣思想的根本方法。因为在红军内部实行民主制度,有利于实现官兵政治上的平等,也有利于官兵关系的改善,还能进一步加强红军的官兵团结。二是,红军中存在着“极端民主化”[1](P81)错误思想倾向。《古田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接受中央指示以后,虽然极端民主化现象有所减弱,但是“极端民主化的根苗还深种在许多同志的思想中”[1](P81)。如果任由这种“根苗”在红军官兵头脑中肆意生长的话,势必会“损伤以致完全破坏党的组织,削弱以至完全毁灭党的战斗力,使党担负不起斗争的责任,由此造成革命的失败”[1](P81)。因此必须“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1](P81),坚决反对民主极端化、片面化理 解和实践,这是以红军党组织制度建设来带动军队建设的重要尝试。此外,政治平等思想还体现在官兵入党机会平等方面,《古田会议决议》在这方面也有较为丰富的阐述,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从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不能否认,在一些领域或部门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平等的现象。诚然,形成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点是有目共睹的,那就是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存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古田会议决议》在士兵制度建设和党组织制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党组织生活,具有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制度具有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的重大作用。在新时期我们在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上,既要积极弘扬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制度,更要在考虑具体现实的基础上,勇于进行制度层面的创新,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政治平等建设,更好地实现公民在政治上的平等,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三、生活平等思想

生活平等思想与前面所提及的经济平等、政治平等和机会平等一样,也是《古田会议决议》平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里所说的生活平等,主要指官与兵之间、兵与兵之间在日常生活中是平等的,官兵应该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官长不应欺负、歧视士兵。

首先,主张官兵生活平等,官长应优待伤病兵。当时在军队里,官长对伤病兵基本上是不理睬的态度,甚至有时对他们表示出讨嫌的心理。行军时官长以至士兵对在沿途落伍的伤兵没有一点同情,不但不为他们想法子,反而一味地怒骂,或无情地驱逐他们。对此,《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官兵在生活上一定要平等,因为在红军中官与兵只是职务的分别,而不是阶级的分别。在红军队伍中,“官长不是剥削阶级,士兵不是被剥削阶级”[1](P106)。不仅如此,官长还应该更多的在生活上关心下属以及士兵。特别强调“和士兵接近的连上官长,应当随时看视伤病兵,送茶水给他们吃,晚上替他们盖被窝,他们觉得冷,要替他们想办法,如向别人借,增加衣服”[1](P112)。同时,还强调在行军途中官兵要对沿途落伍的伤病兵予以一定的关照,“禁止任何人对他们的怒骂或讥笑;要伤病兵让路的时候,要好好对他说,不要一把推开他”[1](P112)。不但如此,“如系重伤重病,并要尽量设法雇夫抬来;每次行军,后卫要耐烦带上落伍的伤病兵,必要时还要替他们背回枪弹”。[1](P112)

同时,还主张废止对士兵的辱骂和肉刑。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期就曾规定官长不准打士兵,但是由于当时红军中大部分部队来自旧军队,一部分军官原来就是旧军队的长官,习惯了旧军队的一套带兵方法,军官打骂士兵的风气在当时红军中是比较盛行的。因此,《古田会议决议》先分析了肉刑的来源和废止肉刑的理由,继而指出要“坚决的废止肉刑”。开展这个运动,主要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让官长明白,废止辱骂和肉刑“不但不至因废止肉刑觉得兵带不住了”,而且还要使其“了解废止肉刑之后将要更利于管理与训练”。二要使士兵知晓不能因为废止辱骂和肉刑而变得“更顽皮了”,反而要增加“斗争的情绪”。只有这样做通官兵两方面的工作,才能消除“官兵的隔阂”。此外,还谆谆告诫红军官兵应该看待废止肉刑后所存在的“不良现象”。“发生一些临时不良现象是会有的,这应该加紧我们的责任,努力于说服精神和自觉遵守纪律精神的提倡,去克服这个违反斗争任务的最恶劣的封建制度。决不能借口有些,便掩护了他的封建制度打人习惯。”[1](P112)

总之,实践证明,在红军中提倡生活平等,使得官兵之间互敬互爱,士兵的怨恨少了,官兵之间更加团结。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等级观念有所抬头,甚至有些执法者与公民之间发生了严重冲突。在如今的社会管理领域,科学借鉴《古田会议决议》的生活平等思想,同样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导意义。有些社会管理者应该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身份,在执法时一定要给予执法对象以最基本的人格的尊重,否则,会事与愿违,激发社会矛盾。

综上所述,《古田会议决议》的平等思想主要表现在经济平等、政治平等和生活平等三个主要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地共同处于红军建设系统之中的。以史为鉴,可以使人明智。认真学习借鉴《古田会议决议》的平等思想,对于如今各行各业更好地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

[1]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M]//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恩格斯.反杜林论[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肉刑古田会议决议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经验启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929·古田会议(林启泉)
曹魏复议肉刑之我见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廖丽芸:古田会议纪念馆圆了我的梦
缇萦救父
《晋书·刑法志》中的肉刑废复之争
肉刑在两宋时期的思想论争与制度表达
古田会议的召开与毛泽东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