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能环保行业相互合作才是发展王道

2015-04-15戴丽

节能与环保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产学研企业

文 // 本刊记者 戴丽

节能环保行业相互合作才是发展王道

文 // 本刊记者 戴丽

技术合作需有相关平台作为支撑

节能环保产业的合作,首先是需要在业内企业间进行良好的技术合作,而这离不开搭建交流平台。事实上,我国近些年来每年都举办过节能环保行业中的技术合作交流论坛。

仅在今年11月份,我国就举办了多场相关的合作论坛或节能合作专题活动。如在11月19日召开的“中国国际节能低碳创新技术与装备博览会”期间,国家节能中心与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举办了“第十一届节能服务产业优秀技术合作论坛”,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节能产品供应商和有技术整合需求的节能服务公司交流合作。11月20日,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在国电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举办专题活动,探讨“新形势下的产业协同发展与合作模式创新”。北京灰霾防治合作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军洋在会上表示,节能环保是一个跨领域的行业,和各行各业都有关联,需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产业协同发展跨领域的创新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在“第十一届节能服务产业优秀技术合作论坛”上,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节能环保行业有非常多的优秀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甚至国际先进技术,但是由于缺乏业内宣传与合作,导致先进技术得不到推广,这对企业甚至对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表示,定期举办相关的技术合作论坛可以帮助企业把优秀技术得到用武之处。因此,举办相关论坛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定期举办论坛,将具有明显节能效果、具有成功案例并具备广泛推广潜力和应用价值的先进实用节能技术产品面向广大节能服务公司进行推介。

据了解,“第十一届节能服务产业优秀技术合作论坛”推出了涉及建筑、工业等多个领域先进优秀节能技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节能服务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等技术整合负责人约200余人。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朱霖介绍,该论坛重点强化技术支撑结合相关领域的节能形势和需求,重点推出了8项节能技术,涉及建筑、工业、公共设施等领域。其中包括北京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的“城市生态指挥中心”解决方案,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的“神雾集团颠覆性的节能环保与大气雾霾治理技术”等等。朱霖表示,为了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搭建了多个交流平台,包括技术、资金、培训、国际交流等,希望这些平台能够给大家更多的机会,提供创新和发展的思路。

产学研合作意识有待加强

节能环保产业的合作,不仅仅包括业内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包括产学研合作。业内人士指出,虽说节能环保的产学研合作经常能够听到,但是实际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据悉,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仅20.5%的企业进行过产学研合作,完成的产学研项目占创新项目的比例也只有15%。其中大部分的企业选择自己进行研发。在从来没有进行过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中,只有6.5%的企业表达了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意向,提出了资金扶持、人才引进、机构牵线搭桥等方面的诉求。大部分企业持冷漠态度。

业内人士指出,大部分企业对于合作的方式上只局限于委托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上;有项目合作,共同建立研发机构或是合作成果申报专利的非常少。这说明通过产学研合作,对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究其原因,经费投入不足和信息不对称成为了主要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产学研合作的资金大部分还是来自自有资金,少量银行贷款,非常少的来自于政府项目支持。由于投入资金多、融资成本高、承担风险大,使得不少企业畏首畏尾,产学研合作工作难以充分开展。除了资金的原因,企业和高等院校之间信息不畅通、合作不能合力合拍也成为了制约发展的另一大因素。

据了解,在业内相关会议上,有不少企业曾反映不知道如何获取信息、如何与高校取得联系的问题。也有企业反映在合作的过程中,高等院校与企业对课题进度所遵循的标准不一样,许多时候不能达成一致,难以保证企业所需成果的及时性。这些都需要有一个专业的机构在中间牵线搭桥。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与具有实力的院校沟通,协调课题的整体进度。业内人士指出,针对以上的现状和问题,需要去探索如何建立完善开放型的创新制度和运作模式,如何加强产学研合作的中介服务系统建设,畅通信息渠道以及如何搭建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据介绍,上海创新节能促进中心在节能企业产学研科技创新方面在不断探索。一是定期开展节能企业科技创新开放日组织教授、专家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和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会诊,为企业更加有效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高层次的咨询、建议。二是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把企业急需解决的工艺、技术难题编入信息库,通过工作网站及时发布。此外,加强与国内外各大高校联系,密切跟踪它们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向企业提供行业前沿技术、市场信息使信息畅通,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节能环保企业还需走出去

节能环保产业的合作,不能仅限于国内企业与产学研合作,同时还得走出国门,与国际上的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走上国际化。

早在2013年,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指出,节能环保对外合作必须调整发展模式,将“走出去”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李克强总理也曾在讲话中提出,愿推动节能环保产品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更多走向世界,向各国开放。2014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希望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企业走出去正当时,但激烈的竞争格局及复杂的国际形势让我国节能环保企业国际化道路难言顺畅。他从水务方面举例说,我国水务行业自身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及投资并购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并已培养出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并且近年来,国内已有一批先行者为中国水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他指出,目前国家还没有针对水务企业走出去实行相关的配套政策,行业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基本靠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导致国际化进程中困难重重。他建议,我国节能环保企业要走向国际,除了自身要具备“出得去”的实力,还要相互配合协作,形成走出去的“生态族群”,大家“抱团取暖”,才能“站得稳”并且“站得持久”。所谓“生态族群”,就是希望通过汇集整个产业链上所有的公司,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工程、投资等相关企业,以及和走出去相应配套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汇集在一起,组成一个比产业联盟更紧密的组合,形成合力,进行优势互补。

猜你喜欢

产学研企业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