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摩诃摩耶》
2015-04-15叶婷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叶婷(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摩诃摩耶》
叶婷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摩诃摩耶》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精品。我们运用女权主义批评的方法解读该作品,认为摩诃摩耶的悲剧因由是印度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婚姻制度、陈规陋习的压迫。摩诃摩耶是一个女性意识觉醒的动人的女性形象,这个经典文本的创作离不开泰戈尔文化人格的特殊性。
泰戈尔;摩诃摩耶;女性主义;女性处境;女性意识;文化人格
《摩诃摩耶》是泰戈尔(1861—1941)的一篇极为著名的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精品。泰戈尔无疑是驰名世界的大诗人,但他的短篇小说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摩诃摩耶》在他的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中享有盛名”[1]。《摩诃摩耶》讲述的是一个哀婉悲惨的爱情故事。学界对《摩诃摩耶》的研究文章多集中在探讨它的主题思想与艺术成就,然而《摩诃摩耶》是一个明显的女性主义文本,这为我们运用女权主义批评提供了可能。女权主义批评这一流派在某种意义上为文学批评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探讨《摩诃摩耶》的魅力。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继续发展。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成果,因而有着较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被塑的”,西蒙·波伏娃的这一著名观点是女性主义性别概念的思想源流。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也无论是第一世界还是第二世界,哪里有性别歧视的存在,哪里有男性中心文化的存在,便会产生对这种存在的认识和抗争,便会产生女性主义的文化思潮和社会实践。
1.女性处境
1.1 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也是束缚广大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枷锁。印度的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距故事发生的时间已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种姓世袭,不易更改。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几千年来种姓制度造成的种姓歧视在印度相当严重。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之男与高等级之女通婚。摩诃摩耶是名门之女,高贵的婆罗门之后,罗耆波虽也是婆罗门,但是家族衰败,身份已变得低微,即是说,事实上的他们已不是同一等级。他们不符合结婚必须的要来自同一等级,这是他们无法结成秦晋之好的硬伤。因为种姓偏见,社会不允许摩诃摩耶与罗耆波相恋。
1.2 婚姻制度
陈旧腐败的封建婚嫁制度是封建主义的另一精神支柱,是套在广大妇女脖子上的锁链。首先是对陪嫁的不合理要求。当时要求妇女结婚必须要有财产,摩诃摩耶因为父母早亡,没有丰厚的嫁妆,纵使她聪慧美貌举世无双,二十四岁了却无法结婚。这表明财产才是女子在婚姻上胜出的惟一法宝,是评判一个女子身价的惟一标尺;而女性的内在品质、素养等更具意义与价值的参考标准却被忽略了,实质上是将女子赤裸裸地物化。其次是父母包办婚姻。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社会中,女子处于依附地位,没有人格,没有独立的可能。男权社会中妇女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因为摩诃摩耶父母双亡,由哥哥抚养,那么哥哥便拥有了父亲般的权利,他对妹妹有极大的控制权,可以完全包办她的婚姻。摩诃摩耶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自然也难逃包办婚姻的厄运。“摩诃摩耶的哥哥帕凡尼查兰·查托巴迪雅就是封建制度的忠实卫护者”[2],他撞见了摩诃摩耶与罗耆波的约会后,为了不辱门楣,为了祖宗的荣誉,也为了遵守当时的习俗,他命令妹妹嫁给垂死的老婆罗门。不管这个婆罗门已经垂垂老矣、行将就木。而年轻的、善良的、深爱着摩诃摩耶的罗耆波却不被视为良缘佳偶。由此可见封建包办婚姻对人的思想荼毒之深。摩诃摩耶“像一座带有早秋阳光色彩的纯金塑像,像阳光那样宁静而光芒四射,还有着一副像白昼光辉一样的自由无畏的眼神”[3],如此美丽、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本应该有她自己的欢乐、幸福、爱情、家庭,然而社会、家庭却没有赋予她这种权利。
1.3 殉葬陋习
印度是文明古国,然而许多古老的、封建的和宗教的陈规陋习也代代相传,寡妇殉葬制度就是这些极为残酷的、愚蠢的陋习之一,是约束印度妇女的镣铐。所谓“寡妇殉葬”,即指丈夫死后,寡妇必随丈夫尸体一同火化,活活烧死。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4]是社会习俗对女性深刻压迫的传统使得女性除了听凭命运的摆布,别无他途。当时的寡妇殉葬制度就是视女人的生命为草芥,本质是将女人异化,女人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只是作为物品而存在,并且是把女人当作男人的财产与所属物。摩诃摩耶婚后第二天就成了寡妇,并将她与丈夫的尸体一起火葬。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瞬间要消亡,其美好生活的权利被剥夺。
女性受到种姓制度、婚姻制度、殉葬陋习这深重的三重压迫,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几乎窒息,女性作为一个人享有的生存权都被剥夺,更谈不上有尊严、有人格,幸福更是海市蜃楼。“《摩诃摩耶》带给阅读接受者的第一次强烈震撼就是通过指婚殉葬事件所显现出来的那种社会体制和传统习俗的野蛮、残酷与荒谬”[5](P142)。
2.女性意识
毋庸置疑,摩诃摩耶是一个有个性的、动人的女子形象。她在文学史上流传不衰必然有其原因。如果她仅仅是因为美貌而婚姻悲惨,那么产生的影响将不会如此之大,因为这样的女性在文学中如恒河沙数。摩诃摩耶这一形象塑造的成功离不开作者赋予她的女性意识。
2.1 摩诃摩耶不再是传统的女性形象
印度传统的女性是被动的、温柔的、服从的,在爱情上更是等待着被选择、被决定。在与罗耆波的交往中,摩诃摩耶是主动的,虽然是罗耆波主动提出的求婚,但是否应允则取决于摩诃摩耶。也就是说,她可以自主地选择她的婚恋对象。最后她毅然决然地、永远地离开罗耆波也是她的选择,而不再是传统的忍耐。沉着、坚定、倔强、有决断是摩诃摩耶的主导特征。
2.2 摩诃摩耶的婚恋观是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
她与罗耆波青梅竹马,爱情日渐深挚。她明知道与罗耆波身份等级有云泥之别,还是一如既往地与他交往,这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反抗。最后虽然她与罗耆波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起生活了,但是因为她戴着的面纱的缘故罗耆波不快乐,昔日的爱情慢慢逝去。罗耆波爱上的其实是摩诃摩耶的妙龄年华、美貌与青春。他根本就不理解摩诃摩耶。摩诃摩耶明白,其实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只是容颜改变了。她一旦认识到罗耆波对她爱情已经消亡这一点,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不会考虑到两人的结合来之不易,不愿意得过且过。由此可见,爱情在摩诃摩耶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们可以说,摩诃摩耶是为了纯洁的爱而生的女性。
2.3 摩诃摩耶的反抗性与叛逆性
她勇敢地反抗传统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与习俗,这种反抗让其形象光辉夺目。她反抗种姓制度,冲破等级差别、门第观念,不顾与罗耆波之间身份的悬殊,大胆地与家世低微的他超乎世俗地真诚相爱;她反抗封建家长制,在哥哥的注视下,坦然地牵起了罗耆波的手,表现的是对封建家长制的藐视,这一拉手的动作几乎可以说出人意料而又光彩动人;她反抗传统的虚伪道德。习俗规定寡妇不许再醮,摩诃摩耶却敢于在有幸逃脱火葬一劫后与情人生活在一起。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所作的永远是无条件的服从,没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没有自己的权利、地位和人格。正是在摩诃摩耶对这世代相传的封建道德规范的反抗之中,摩诃摩耶的魅力跃然纸上。
摩诃摩耶是一个女性意识已经觉醒了的女性,她不再是传统的印度女性。她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反抗和对自由恋爱的追求让其形象光辉起来,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3.作家与《摩诃摩耶》
3.1 西方的女权运动对泰戈尔的影响
泰戈尔是一个地道的印度作家,但他更是一位深受西方影响的作家。“泰戈尔是最早呼吸到西方自由气息的东方人之一”[6](P178)。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世界各国的女权主义运动有很大影响,印度也深受其影响。“泰戈尔的进步女性大都塑造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此时,虽然印度的妇女还在封建的枷锁下呻吟,但西方的女权主义却已成气候”[6](P189)。泰戈尔笔下的进步女性是印度妇女解放的先声,摩诃摩耶作为一位具有女性意识的新女性,是世界进步潮流在印度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3.2 泰戈尔热爱女性
泰戈尔的母亲因为过多地生育小孩,以至于在第15个孩子出生后身体很糟糕,体弱多病,没法担任抚育小泰戈尔的重担,将泰戈尔交由长女代为照顾,因此泰戈尔有着强烈的恋母情结,同时对长姐怀有深情。泰戈尔的五嫂与泰戈尔有着近乎爱情的深厚情谊,他们是知己之交;泰戈尔与妻子的婚姻虽然是遵照父母之命,没有爱情基础,但是其妻子一生勤奋好学,最为理解泰戈尔的作品与事业,并且将一生奉献给了家庭,他们的婚姻是以爱情而告终的;泰戈尔的姐姐们是才华横溢的,女儿是美丽可爱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出现在泰戈尔生命中的重要女性是美的、善的,泰戈尔热爱女性是自然的。摩河摩耶是一位富有反抗精神的敢于向封建主义挑战的坚强女性,是让泰戈尔敬佩的。“显现了泰戈尔自己先进的社会理想和进步的婚姻理念”[5](P142)。
3.3 泰戈尔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人道主义作家往往同情女性的不幸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印度,妇女的地位极其低下,极其卑微,处境极为悲惨。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必然会在他的文学作品里真实地反映这些问题。泰戈尔对这些不幸的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与怜悯。摩诃摩耶是当时印度社会遭受冷酷的种姓制度、婚姻制度、殉葬陋俗压迫而命运悲惨的典型。她容貌俊俏,性格纯洁温良,刚毅不屈,德行端庄,感情饱满,却成为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泰戈尔对摩诃摩耶是怀有深切的怜爱之情的。
4.结语
泰戈尔的《摩诃摩耶》通过描写女性意识觉醒的贵族少女摩诃摩耶在种姓制度、婚姻制度、陈规陋习三重压迫下遭遇的爱情婚姻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深厚同情。摩诃摩耶的美丽动人形象将在文学长廊里永垂不朽。
[1]尚晖.试论泰戈尔《摩诃摩耶》的社会价值[J].淄博师专学报,1995,(1):74.
[2]王向远,等.现代外国小说导读词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122.
[3]《世界文学》编辑部.一匹马和两头山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2.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45.
[5]虞雅芬.《摩诃摩耶》主题阐释与人文精神[J].浙江学刊,2004,(2):142.
[6]董红钧.泰戈尔精读[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178—189.
(责任编辑 孔占奎)
Maha-maya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YE Ting
(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Shandong 273165)
Maya-maya is an India writer Tagore’s short story,one of the world literature stories.We interpret the works of with the feminist criticism thinking that the cause of the tragedy of Maya-maya is the oppression of Indian patriarchal society’s ingrained caste system,marriage system,outdated customs and bad habits.Maya-maya is a moving image of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is classic text cannot do without the creation of Tagore’s cultural personality.
Tagore;Maya-maya;feminism;female situation;female consciousness;cultural personality
I106.4
A
1008-7257(2015)04-0045-03
2015-04-20
叶婷(1992-),女,湖北孝感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