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4-15何宝珍胡倩倩

海南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经济负担乙肝患者效能

李 晖,何宝珍,胡倩倩

(海南省人民医院传染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 晖,何宝珍,胡倩倩

(海南省人民医院传染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传染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护理3周后及出院6个月后对其进行回访,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后两组患者的TCSQ评分和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3周后其TCSQ评分和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13例(26%)的患者自觉经济负担加重,且6个月复发率为12例(24%),观察组患者分别为5例(10.0%)和1例(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对于结束治疗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减少其复发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均具有积极作用。

慢性乙肝;自我效能;生活质量

慢性乙肝因其病程长、易反复、根治难的特点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同时,社会上对乙肝患者存在诸多认知偏差,造成慢性乙肝患者一系列负性情绪出现[1],而这种负性情绪又导致慢性乙肝患者产生不良的应对方式,从而严重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2]。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调节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消极行为,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能力,使药物的生理效应和患者的心理效应达到完美结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传染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9~76岁,平均(46.88±10.90)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乙肝防治指南》(2012年)中慢性乙肝的诊断标准,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精神意识障碍、认知能力障碍、伴有躯体其他系统性疾病、肝硬化以及既往有焦虑抑郁病史及相关药物治疗史的患者。100例慢性乙肝患者均已婚,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收入水平、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为:①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6 h内负责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3周,第一周每天一次,每次15min;第二周隔天一次,每次15min;第三周隔两天一次,每次15min。②笔者采取与患者单独面谈的形式,并且对每位患者发放疾病健康教育小卡片。③健康知识宣教,告知患者慢性乙肝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使患者能够知晓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护理。④心理干预,由于乙肝患者多数伴有抑郁焦虑情绪,常常影响治疗效果,对此类患者应积极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以一种平和的状态接受治疗。⑤休息与饮食指导,乙肝患者应积极休息,因为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状态患者往往病情加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饮食方面应多食富有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物。⑥用药指导,对于遵医性较差的患者应积极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患者按时规律服药的必要性。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次日、护理3周后及结束治疗6个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经护士负责进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一般效能感量表调查,填写问卷前由负责护士充分讲解每一项内容,使患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行完成所有问题,排除人为干扰或诱导因素。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对结束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自觉经济负担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1.3.1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 选用姜乾金等1999年编制版,问卷包括20条目,选项从“肯定不是”到“肯定是”分为5个等级,分别记为1~5分,其中1、3、5、8、9、11、14、15、18为积极应对条目,正向记分,2、4、6、7、10、12、13、16、17、19为消极应对条目,反向记分,总分为20~100分,得分≥51分为积极应对,其分数越高,则表明应对方式越积极。该量表得分表示其应对方式的积极程度,积极条目为正向计分,负面条目为反向计分,因此得分越高就表示积极的成分越多[3]。

1.3.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选用1995年Schwarzer和张建新的修订版,内容包括10个条目,评分从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完全正确,分别记为1~4分,总分为10~4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4]。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将所得数据导入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TCSQ和GSE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0.18±5.1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15±6.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14,P<0.05);入院后两组患者的TCSQ评分和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周后及结束6个月后,观察组TCSQ与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TCSQ和GSE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TCSQ和GSES评分比较(分,±s)

组别TCSQ GSES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护理前45.75±10.25 45.25±10.50 0.013 0.842护理3周后85.50±10.50 60.50±10.25 2.745 0.009结束6个月83.24±9.37 46.12±10.13 5.532 0.005护理前15.75±5.50 15.25±5.25 0.108 0.766护理3周后30.35±5.00 20.50±5.50 2.015 0.039结束6个月28.19±5.23 12.39±6.03 3.875 0.027

2.2 两组患者结束治疗6个月自觉经济负担及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结束治疗后自我护理过程中自觉经济负担加重者13例(26.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例(10.0%),且观察组患者中复发1例(2.0%),对照组复发12例(24.0%),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结束治疗6个月自觉经济负担及复发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按Bandura的理论,自我效能感与个人面对各种环境所显示出的自信心,抑郁、焦虑及无助感等心理表现有关[5]。自我效能高的人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一旦开始行动,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坚持更长的时间,遇到挫折时也能很快恢复过来。本研究中,慢性乙肝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于国际常模,这与国内其他学者关于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结论相一致[6]。经研究分析可知,影响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效能的因素包括性别、文化程度、社会资源利用度。男性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女性自我效能评分,其原因可能为男性患者知识层面更为丰富,对疾病了解更为深刻,从而影响其自我效能评分。此外,社会利用度较高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社会利用度低的患者,其原因可能为该部分患者经常参加社区举办的慢性乙肝讲座或相关活动而获得慢性乙肝防治的相关知识,从而获得社会更多的支持,使得该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自我效能的形成与变化还受直接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心理状态信息源的影响[7]。

慢性乙肝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偏低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由于慢性肝炎治疗难度比较高,且迁延时间较长,促使患者的身心产生巨大的应激反应,极有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使得患者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降低[8];②慢性肝炎的传染性会导致患者在饮食、与异性交往等日常生活产生自卑、挫折感,这些负性的因素直接会降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9]。由此提示,慢性乙肝患者要给予患者必要的精神关怀和心理指导,减少负性因素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10]。

相关研究表明[11],合理的药物治疗配合规律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且预后良好。我院就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拟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通过集体授课和与患者面对面交谈的形式,以及向每位患者发放疾病健康教育小卡片等方式[12],对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心理干预(包括心理支持和认知干预)、休息与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对CHB的认识以及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缓解其精神和心理压力,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的疾病,排解社会压力[13]。

通过与传统护理在住院期间的两次TCSQ和GSES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采用护理干预治疗后的患者其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并且在结束治疗6个月后其评分并无明显改变,相反对照组则出现明显的降低,且与入院时评分相近,表明护理干预中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宣传、护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对其治疗结束后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都有良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发现,经护理干预患者其院内治疗时间明显较传统护理患者缩短,这与观察组患者积极参与配合治疗有密切关系,并且结束治疗6个月内其复发率仅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4.0%的复发率,同时自我效能较好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自觉经济负担加重者(10.0%)较对照组患者(26.0%)明显减少(P<0.05),表明良好的心理和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降低CHB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同时也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可提高结束治疗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其复发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1]赵和平,陈 煜,刘义荣,等.慢性乙肝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及心理干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9):761-764.

[2]王雪梅,宫祥峰,王丽梅,等.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和心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43-144.

[3]丛 中,高文凤.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M]//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委员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5:187.

[4]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5:187-188.

[5]刘文织.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感与日常生活能力及疾病影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1): 1132-1135.

[6]杨支兰,孙建萍,姚太平.社区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和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09,7(12):3197-3198.

[7]徐灿丽,陈 虹,李 岩,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症状对其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50-352.

[8]武文柳,兰凤敏.心理干预对肝硬化病人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8(4):49-51.

[9]隋柏娟.4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0):345.

[10]薛 荣."双达标"全面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J].肝博士, 2010,3:28.

[11]高秀红.实行家属健康教育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0,1(5):59-61.

[12]林 屹.顾海银社区健康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3):201-202.

[13]陈文娜,陈纯柳,彭碧文.饮食干预对青年乙肝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39-41.

R473.5

B

1003—6350(2015)04—0617—03

2014-06-09)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4.0223

李 晖。E-mail:lihui7711@163.com

猜你喜欢

经济负担乙肝患者效能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科介入治疗与心外科手术治疗疾病经济负担比较△
2~7 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疾病的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无形经济负担分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六个就诊误区 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心脏术后感染直接与间接经济负担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