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2015-04-14刘芳
刘芳
【摘 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了解风险的类型和特点,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企业只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才能够在市场中找到发展的空间,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从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原则分析,就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协调企业管理活动,使企业专业管理不断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最终成为企业管理控制的中心目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必须要顺应社会市场的发展形势,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将财务预算、成本核算、财务监督三个方面结合进行,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促进企业长久稳定发展。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类型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还的可能性。筹资风险包括负债筹资、股票筹资、租赁筹资的风险,不同的筹资方式表现为偿债压力的大小并不相同。主权资本属于企业长期占用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因而其偿债风险也不存在。而债务资金则需要还本付息,而且不同期限、不同金额、不同资金使用效益的资金,其偿债压力并不相同。因此,合理负债经营,可以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提高资金的创利能力,但如负债过多就发生较大的财务风险,以至不能偿清到期债务而面临破产。
2.投资风险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存在的灵魂,企业的经营过程也就是资金的流动和形式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资金的流动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遇到的财务风险是在所难免的,而投资和筹资风险是国有企业面临的最大的財务风险。投资和筹资存在的问题,除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国有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3.激励风险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常用激励机制来强化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润关联性。虽然激励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广泛使用对于减少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企业价值、增强企业的总体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大多数激励机制只能使经营者与股东同享乐,却很少与股东共担损失,共担风险。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这些激励机制很可能增加了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而不是降低企业风险。对企业管理者业绩考核以利润为主要依据,很少将内部控制作为考核指标,这种激励机制也会产生风险隐患。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思想滞后,自身经营不善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没有实现现代化管理,由于受历史和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思想滞后:观念陈旧、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资金使用效率低,占用不集中;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对现代投资管理方法和资本增值方法了解甚少,使得企业资金浪费严重;由于企业受多个管理机构领导,投资权力的分散削弱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以上诸因素给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国有企业的自身经营缺乏有效的活力。
2.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造成管理无序
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但很多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活动无章可循,企业对人、财、物的管理失控,导致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面临重大风险。另外,有的国有企业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随着控制环境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造成管理混乱。
3.投融资控制乏力,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进行投融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规模扩张,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科学的战略规划,企业投融资本身也应该具有科学的战略规划。然而,不少国有企业缺乏对投融资的有效控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不善,资金流向失控;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现象缺少科学性,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对外合资联营投资决策等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企业一个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地建成和投产,不仅需要发挥投资和融资方面的协调作用,更需要科学的决策。
4.财务人才配置不合理
企业的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有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企业“主人翁”意识不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力度不够;结构不完善,财务与会计不分,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职能由会计人员或企业主管人员兼职等,这种配置不合理导致内部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
三、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完善内控制度,改进监督方法
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对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会出现新的业务,信息化社会会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为了适应内部会计监督制度。那么要对会计相关的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制度规范要对参与财务会计管理的用人素质有相关标准,必须要具备专业的能力和水平,还要依靠制度的制约,不能在执制与自我约束上单纯依赖自觉“慎独”,而必须建立尽可能完善的内控制约制度。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机制配合协调系统内主管部门的检查督导,对改进和提高企业内部监督,都是不可缺少的。随着我国国家监督法规的建立,社会监督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2.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企业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的同时,创造更好的筹资环境。出现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负债比例过高,从而引起财务风险。那么,企业为了控制财务风险,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是很关键的,负债比例要适中,负债的规模也要控制在企业偿还能力的范围之内,这样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融资环境,更多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2)多角度经营,分散投资。企业在经营投资中,要将投资分散到几个项目中,这样的分散投资也存在一定风险,但是不同项目盈利亏损程度不同,可以达到互补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作为企业经营者,在使用这种方法前,要谨慎思考后再做决定。
(3)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政策。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有时会需要扩大生产,这样就会使项目周期变长,成本增加,进而造成企业资金流动紧张,财务状况面临风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企业管理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政策、资金的合理利用、资金的结构分配、风险防范的措施等,确保企业资金正常有序地周转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4)财务風险预警机制是阻挡风险的屏障。在信息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企业的管理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同样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也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成为新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的新要求。设置预警机制,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
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包括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包括企业的获利能力、偿还债务能力、发展潜力等,获利是企业的根本,也是确保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企业的长久发展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才能保障企业远离财务危机,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可以增加企业筹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为了降低财务风险的出现概率,要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风险控制策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预防性控制,另一种是抑制性控制。预防性控制将可能的损失提前算好,提前采取措施,实际没有发生风险。抑制性风险是对财务损失的程度最小化,总之,采取风险管理的策略可以将企业的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4.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的财会工作是一项实务性很强的工作,仅仅具备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由于部分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偏低,高级财务人员缺乏,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业务水平低,造成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因此,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既可防止贪污,又可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的目的,使管理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提高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议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J],中国市场,2012(01).
[2]周泽民,邢小明,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