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全成本核算,实行公立医院“阳光财务”
2015-04-14李静乔红艳
李静 乔红艳
【摘 要】全成本核算制度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是降低医院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现阶段全成本核算的工作任务,分析其将对医院管理所做的贡献,提出对于完善该制度的工作建议,以更好的发挥全成本核算建设节约型医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全成本核算;医院;财务管理;预期效果;建议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落实、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公立医院的经济行为也将随之发生根本转变;同时,医院会计制度、财务制度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从观念到内容,从职能到方法都将进行大的变革。全成本核算制度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制度,它将医院人工消耗、物资消耗、管理费用消耗及其他消耗等全部成本项目进行会计归集,进而确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工资成本比例和管理费用标准的新型成本核算办法。它不仅有利于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并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而且它还弥补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各项管理内容孤立存在,只能用于发放奖金的作用局限性。
一、全成本核算的涵盖内容及核算方法
全成本核算的核算对象主要包括七大类:⑴劳务费:包括职工的工资收入、奖金及各种福利、补贴;⑵公务费:包括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公杂费等;⑶卫生业务费:维护医院正常业务所消耗的费用,包括水、电、煤、油及设备维护费等;⑷卫生材料费:包括化学及生物制剂、敷料、感光材料等;⑸低值易耗品损耗费:⑹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理基金提成:包括房屋、设备、家具、被服等各种固定资产;⑺其他费用。
目前,已经有多家医院制订了较为切实有效的全成本核算措施,其中最普遍最基础的方法是把需要核算的成本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通过划分核算科室、费用归集对一定时期内的实际劳务消耗进行成本测算。直接费用指医院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可以直接计入医疗支出的费用,如医疗科室开支的劳务费、药品材料费、业务费等费用;间接费用,指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管理费用,如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产生的公务费、无形资产摊销、银行手续费等支出,应按一定标准分摊,计入各个有关的医疗项目成本之中。
二、全成本核算的工作任务
1.成本归集所依据的标准是成本核算的重点,不同的核算标准最终将导致不同的核算结果,因此如何制定公平合理的归集标准,对于有效的发挥全成本核算的职能、调动医院各个科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避免浪费非常重要。
2.正确解决成本控制与医疗服务质量间的关系,全成本核算的目的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是医院长期的工作核心,在解决成本控制问题时,不能以服务质量的下降为代价。
3.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有效的调动职工积极性,将医院的效益与职工个人的效益相结合,有利于全医院对于全成本核算制度的配合开展。定量、定额控制医院对于水、电、医用材料等一般可变动成本的消耗,提高职工的节约意识。
4.根据全成本核算的数据,建立“资源配置指标”、“资金运营指标”、“收入、成本、受益及结构指标”、“社会评价指标”等指标,对医院经营能力、人力和物力资源、受益和发展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促进医院优化管理。
三、全成本核算的预期效果
1.培养节约意识,提高医院效益
医院全成本核算制度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它的建立和实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计算和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院的投资并增加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因此,作为控制和降低医院成本的有效手段,全成本核算将成为提高医院收益、培养节约意识的重要措施。
2.减少患者负担,提高服务质量
科室将在成本意识的引导下,以确保对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为前提,并且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为患者设计合理的检查及用药标准,这些针对性的治疗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在医院所接受服务的质量,同时,还提高了医生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水平。
3.降低医院成本预算,提高经济效益
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制度,是紧紧跟随医院工作重点中的“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方式”的要求,这种制度可以及时提供财务信息资料,使医院领导及时了解医院的经济状态、运营情况,因此有利于医院根据自身状态及社会需求变化改变服务结构,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开销,诱导干部职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达到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医院医嘱医风建设,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
4.增加了医院和个人的风险意识
全成本核算的实施,有效的控制了医院重大项目资金的投入。在立项前对于项目进行严格的成本分析和预测,可以帮助医院了解该投资的价值及风险程度,避免了医院的盲目投资,降低了医院的损失,促进医院科学、有条理的规划发展。
四、完善全成本核算,加强财务监管,实行“阳光财务”
1.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实行科学管理
我国现阶段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即HIS,还不够完善,导致医院运营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最终不得不使用人工采集的方法来进行全成本核算的数据采集,因此,人为因素将无法避免的影响了全成本核算的数据准确性;另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能出现与财务核算软件不兼容的问题,将导致成本核算与财务核算无法协调,因此数据共享出现问题,工作量自然而然的就增加了。因此,我们应建立完善的HIS系统,建立包含成本核算管理功能的模块,对临床医疗科室、行政后勤等各个财务核算管理部门进行计算机联网统一管理,实现医院全成本数据的及时收集、存贮、传输、汇总、分析和共享,最终达到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核算效率和准确性。
2.恰当运用激励制度,提高干部职工参与意识
目前我国医院大部分员工对全成本核算的概念意识薄弱,機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员工对于上级下达的全成本核算的实施仍流于形式,没有充分的参与其中;同时大多数医院没有设立专门的全成本核算部门,而是由财务部分代劳,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导致实际情况与预期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从两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⑴应提高医院领导阶级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引进专门人才,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使其早日步入正轨;⑵广泛宣传全成本核算对于医院、个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好处,同时建立与工作业绩相对应的薪酬制度,鼓励医院职工积极配合、协助全成本核算的运行。
3.加强全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提高全成本核算数据准确度
全成本核算的正确计算,依赖于准确的记录数据,因此应通过多种方式,尤其是对间接费用的记录,来确保收集到数据的准确性。⑴建立健全各种原始数据记录及收集整理制度。包含一切和医疗成本相关的项目,大到房屋资产的占用费用,小到水电费,机器零件的维修使用费用,都应有所记录;⑵派专人指定负责收集整理,并按规定时间划分总结,及时准确的计算出医疗成本;⑶加强医院对于共有物资的出入库管理,严格出入库手续,对每一批物资的去向都有所了解,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宏观把握。
4.控制医院管理费用,减少不必要开支
医院成本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公务费、交通费、业务招待费等,这些均属于可控成本,应严格控制,减少医疗成本中不必要、不合理开支。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管理费用的各类支出标准和审批制度,各科室应做到开支预算定额,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费用超支原因,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增长,合理进行成本核算。医院各科室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引进更好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并找到针对不同科室的独特方式。
5.政府应加强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监管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内容和目标,要求医院进行成本费用控制,而成本费用控制的效果又直接影响着医院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贴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種是以定额补助或差额补助为主,体现为事业费;另一种是按服务量和在维护百姓健康方面的绩效进行拨款。政府之前采用的是前者的方式,现在政府应当采用后者的方式。后者的确定标准是以当地的人口数、年龄结构、发病率和卫生服务的相对成本等因素为依据,从而控制卫生总费用的增长。
政府应加强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监管。公立医疗机构的财务情况应当处于“阳光财务”的状态,也就是说作为独立核算的公立机构,其所有的财务情况应该接受政府和人民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江启成,李绍华.卫生经济学教程[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
[2]董新宇,郑洁,宋海洋.关于完善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2):89.
[3]骆骁,张建余,金焱.医院全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M].重庆医学,2009,38(1):4-5.
[4]王昕,郑绥乾.我国公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改革举措的前沿观察[J].管理现代化,2010,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