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体育锻炼对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以广州新型社区体育开展情况为例
2015-04-14刘建进
刘建进
(广州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探讨体育锻炼对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以广州新型社区体育开展情况为例
刘建进
(广州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其他城市打工或经商,催生了一大批留守老年群体。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留守老人对幸福的追求已经不再单纯地停留在物质生活方面,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体育锻炼干预留守老人心理心理健康,不仅简单直接且比较有效,在促进留守老人身体健康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促进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本文以广州新型社区体育开展情况为例,对留守老人的心理状态及体育锻炼对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
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影响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留守老人的健康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对老年人健康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少专家一致认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与体育活动息息相关。仅我国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当前已经超过2000万,留守老人这一庞大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与留守老人自身健康有关,而且与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还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有直接影响。本文以广州新型社区体育开展情况为例,对留守老人的心理状态及体育锻炼对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留守老人现状
留守老人一般指虽然有子女,但长大成人后因生活、工作等原因离开老人,只余老人而无子女在身边的独自居住的家庭。留守老人根据情况不同一般可分为两种:其一为单身家庭,老人从未结过婚或丧偶、离婚等;其二为家庭中只有老人夫妻两人。留守老人家庭从子女与老年人同住一个城市与否来分,又可分为绝对留守老人和相对留守老人,前者指子女与老人不在同一城市,后者指虽然子女与老人居住于一个城市但却分开吃住。根据老人个人意愿,还可以将留守老人分为主动留守家庭和被动留守家庭。截止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经将近2亿,其中一半左右的老人处于留守状态。2013年人社部统计数据表明,城市流动人口在当年超过了2.67亿人,留守老人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
二、留守老人的心理特征
1、留守老人情绪波动较大,精神容易陷入空虚
留守老人大部分都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休,尤其当子女也离开家不在身边时,老人多年来规律生活被打破,猛然陷入松散生活状态的老人很难较快适应眼前生活状态。无事可做时往往喜欢回忆过去,精神容易陷入空虚,今昔对比使得留守老人情绪波动较大遇事容易急躁。
2、留守老人社会交往逐渐减少,容易产生孤独、悲观感
留守老人社会交往相对年轻或工作时期逐渐减少,加之无子女在身边,老人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已经被世界所遗忘,宁愿独居在住所内也不愿融入人群中。从心理上将自己与其他人隔离开来的状态,很容易导致老人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产生孤独感和抑郁症状,使老人生活与精神均限于低落中。
3、留守老人习性固定,个性偏执较敏感、猜疑
在长期的生活工作中,留守老人的生活作风与行为习性一经固定下来,在你对事件进行处理和对事物进行评价时,留守老人难以听进他人意见,喜欢固执己见,对他人的行为或语言等极易产生猜疑和误解,敏感、多疑容易导致老人心理碰壁。
三、以广州新型社区为例分析体育锻炼对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广州某新型社区留守老人的调查显示,参加体育锻炼超过5年以上的留守老人中97.8%的老人情绪较稳定,心态比较年轻和轻松,超过30%的留守老人不仅觉得本人的生活十分有趣,而且能够带给家庭较多的欢乐和轻松气氛。参加体育锻炼2年以上的留守老人中94.3%的老人心态较好,生活积极乐观。参加体育锻炼3个月以上的留守老人中88.9%心理健康。而日常生活中缺乏体育锻炼的老人,则72 %以上都显示心态较差,心理呈亚健康水平。各种数据都表明,体育锻炼对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积极的体育锻炼对留守老人情绪调节有明显作用,有利于心理和身体疲劳的消除。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情绪状态转变是衡量的核心。留守老人在没有子女在身边的生活中,很容易因孤独产生抑郁、紧张等负面心理。通过体育锻炼,可从生理上将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转移走,使留守老人摆脱独处时处处伴随的烦恼和痛苦,提高留守老人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其适应能力,促进良好情绪效益的产生,显示了体育锻炼对留守老人情绪调节的明显作用。在调节情绪之外,体育锻炼还有利于留守老人心理和身体疲劳的消除。作为一种综合性症状,疲劳关系着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当留守老人处于疲劳的情绪中,生理和心理都会呈现出消极的一面,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留守老人身心的放松,从而促进其疲劳的减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其次,体育锻炼课帮助留守老人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促进其认知功能的保持与提高。个体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主观上的整体评价,即为自我概念。很多研究都显示,留守老人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可保持充沛的体力,增强老人体质,进而极大地改善老人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帮助老人明显提高自我概念清晰度,使老人心理处于健康水平。与此同时,体育锻炼还有利于留守老人认知功能的保持和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与老人的衰老程度密切相关,老年人衰老程度越高,认知功能越低,心理状态越大,所以老人认知功能的保持与提高十分重要。较快的反应力和判断力及注意力的集中与否也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体育锻炼能够带动人体各个器官的活力,积极的体育锻炼对留守老人记忆力、知觉系统的总体速度等的保持和提高都有重要作用[3]。
再次,积极的体育锻炼有利于留守老人人际关系的协调,一定程度上缓解老人心理疾病。人际关系的适应,是人类心理适应的主要内容,在衡量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中,人际关系是其中重要的存在。留守老人长期独居,与社会接触的日渐减少会导致其部分社会角色的慢慢丧失。人际关系不协调的话,会导致老人生活乐趣的缺乏及精神状态的低迷。体育锻炼通常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通过集体形式的锻炼可使老人加强与社会的交往及与人群的联系,促进老人生活圈子的扩大,使老人能够在与他人分享想法与运动的快乐中较好地克服孤独感,更快地忘却烦恼与痛苦,促进老人身心的良好发展。
四、加强留守老人体育锻炼,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思考与建议
体育锻炼对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为解决我国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广州某新型社区积极推进留守老人体育锻炼活动,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得到提升。
1、政府层面
政府应提高对留守老人体育锻炼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服务留守老人的意识。在传统观念中,留守老人的吃、喝、医疗等问题是政府、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体育锻炼等健身问题却较少关注。针对这种情况,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大留守老人体育锻炼的支持力度,在规划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对老年群体锻炼需求的内容有意识地增加,如对老年健身活动场所、中心进行增设,增加指导留守老人体育活动专业人员,对老年体育团体举办的各项促进留守老人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等。
2、社区层面
比如,广州新型社区社区通过对义务健康讲座、印制老年人健身指导手册等形式的开展,促进留守老人对体育锻炼方式、功能等方面认识的增强,帮助留守老人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法加以选择。各项体育锻炼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对忧郁的减低、精神压力的缓解及神经系统和心理失衡的调整均有促进作用。留守老人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过程中,应对运动负荷特别注意,根据自身情况对距离、时间、速度等自由控制,一般来说散步及慢跑运动对留守老人比较适合,是公认的安全、简便运动形式。
3、社会层面
社会应对体育锻炼之于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积极影响大力宣传,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知识大力普及,促进民众尊老、爱老意识进一步提升。在各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习培训中,尤其应对老年人体育运动指导的专项内容有所增加,帮助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心态更加积极、目的更加明确,使老年人心情放松地参加体育锻炼。伴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同时,留守老人群体也越来越多,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是人们和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体育锻炼作为有利于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得到更多关注,促进留守老人体育锻炼的强化,让留守老人保持健康的心理水平。
[1]杨宇辰.全民体育背景下老年群体运动健身及相关问题探讨 [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4,1(01):21-22.
[2]李捷,王凯珍.日本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8(23):73-76.
[3]赫秋菊.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效益促进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1(02):44-45.
G806
B
1008-7508(2015)10-0042-02
2015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批准号:15G73)。
2015-08-10
刘建进(1983-),广州商学院公共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