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个性元素
——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证

2015-04-14李影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工商学院新建吉林

李影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个性元素
——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证

李影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校园文化关乎学校未来的发展,但其彰显特色的个性元素才是其经久的传奇。个性元素要体现出大学文化的气息;要适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现实;要彰显出地方文化特色。这些个性元素要通过结合自身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善体现鲜明的办学特色的精神文化;按照发展规律建设制度文化;利用优势注重提升行为文化等有效途径体现。吉林工商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正是通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突出“三风”建设,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健全教学质量机制,注重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创新校园行为文化载体等不同方式来诠释校园文化的个性元素的多重含义。

校园文化;个性元素;地方本科院校

一所校园文化的建设,影响着这所学校发展的未来,是其内涵的彰显,独有的灵动。这就意味着每所大学的文化特质与元素应是不同的,千篇一律的大学文化元素不是其真正的文化,也不会成为其经久的传奇。只有那些彰显特色,独具一格,决定其特定属性,反映其特色的元素,才能称其为自身的不衰的校园文化。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中个性元素的内涵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诸多的难题,如何力争在短时间内构建起自己的校园文化,并能在文化建设中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一项重要任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是由地方多个专科学校合并或升格为本科的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中国高等教育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基础薄弱,所以与老牌本科院校比较起来有很多不足,特别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差距就更为明显。因为文化的积淀需要内涵、经验、人文气息等等这些内在的因素修行养成,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这些方面恰恰弥补起来较慢,使其发展提升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又不能一味照搬老牌高校的校园文化定式,毕竟两类高校的差距是短时间内所不能拉近的。校园文化建设上的照搬只会使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失去了自我的创新,既不适合又不协调,反倒让校园文化建设不伦不类。我们所说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元素,就是指校园建设中反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化特色的组成要素,体现“新建”和“地方”特定属性的东西,这种文化个性元素不是适合所有高校的,却能把符合这种特定属性院校的文化建设特征所涵盖。校园文化建设中想塑造自我,我们就要把这种个性元素放大、凸显,并要符合以下特征:

1、个性元素要体现出大学文化的气息。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无论在老牌高校还是新建院校,都要有人文生活,使大学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教学、科研的氛围,使校园人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这种文化共性是新建地方院校的个性元素的基本,个性元素首先要拥有这种文化共性,否则它就不具有了“校园气”,也就不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

2、个性元素要适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现实。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短暂的本科办学历史,在教学经验、学校定位、科研质量等方面都有着强烈的发展诉求,需要创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不仅如此,由于办学条件不好,师资力量不足,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以及投入校园基本建设等分散了大量精力,往往又导致文化底蕴积累不丰厚。所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往往容易出现与其它高校雷同的态势,常常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出现千校一面的诟病,所以地方院校要适时地、根据自身这些诸多问题,培育自己的校园文化,并在实践中体现个性元素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

3、个性元素要彰显出地方文化特色。

这包括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应用其自身独特竞争优势,在专业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打造学校品牌,提升知名度,并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每所大学所依托的城市都有自己的风土文化,地方特色,地方大学如能把地方文化融合进去,势必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加了一束耀眼的光环,也摆脱了千校一面的困境,而这样的文化也更让人记忆深刻,彰显其独特蕴含。

二、体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个性元素的途径

鲜明的个性元素要通过有效途径体现,通过不同方式来诠释校园文化的个性元素的多重含义。

1、结合自身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教学环境建设、图书馆、实验室等建设,它是校园文化的外观表现,是各种内在文化承载的载体。先进的实验设施,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动手能力的实训室,各种专业教室及多媒体教室的配备等等都是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不仅如此,把理念、精神意蕴于各种校园建筑物等物质环境中更为重要,让其呈现物质环境所体现的精神、传统。充分利用各种实体舆论工具,如橱窗、长廊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无论校园建筑还是其它教科研场所,都要体现文化气息,它是其它校园文化发展的基础,整洁、美观、明亮势必给人舒心愉快的心情。所以结合自身的量体裁衣的物质文化建设往往是后人评说、追溯一所大学文化变迁、发展的外在标志,融进师生员工思想感情的物质形态才是鲜明的个性元素。

2、完善体现鲜明的办学特色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体现在诸多方面,如校风、学风、教风,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等等,它影响着校园里每一位师生员工,是一种内在的氛围,集中反映着每一所学校的本质,支配影响着每一个校园人的行为,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就是要梳理符合自己的办学理念,营造属于自己的学术环境,并能扎根于地方经济,设置特色专业,服务地方,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建立标志品牌,让所有校园人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并能把它化作共同目标,构成精神支柱,推动上下一心共同努力追求。这种目标推动还能代代相传,传承成趋向,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标识,得到认同与好评。

3、按照发展规律建设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学校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以及在不知不觉中所形成的并被认同的行为方式等等,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完善科学的制度文化能使校园人的交互活动依据一定准则有序进行,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刚刚起步,各种规范要求与专科大不相同,需要各种制度的确立与创新,让整个校园在新的秩序中运转。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它包括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建立适合本科教学的督导教学的监测体系、新的课堂管理规则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制度等。制度文化是学校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是学校和谐的有力保障,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起始阶段更是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由专科向本科层次飞跃的重要体现。好的制度文化能调动学校方方面面的力量,协调各方利益,使学校能在短时间内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

4、利用优势注重提升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体现学校的校风校貌,它是校园里师生的行为实践,包括学术交流、娱乐活动,是在学校这个特殊场所人们日常表现出来的表层活动,它具有多元性、动态性。新建本科地方院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文化,通过多种社团活动,开展创造文娱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也通过各种教学、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行为文化品位,利用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开展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校企合作等,以展示学校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教师科研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三、吉林工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彰显个性元素的实证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它需要全校师生密切配合,团结一致,共同创造。为了更好地体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个性元素的彰显,我们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通过再现这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点滴,实证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中个性元素的凸显。

1、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吉林工商学院是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实体合并组建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由于三校合并,校区分散,学院党委决策异地建设新校园,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校园一期工程起步区十五万平方米的建设,满足了一万多名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校园建设中创造了令人叹服的“工商速度”,形成了艰苦奋斗、攻坚克难、雷厉风行、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六种精神”。如今一座现代化的龙湖书院已经初具规模地矗立在美丽的长春卡伦湖畔,它是吉林工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的主要载体,并且在创建的过程中,凝聚了更多校园师生的心血,它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内涵、优良传统。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的同时,师生员工从中更多品味的是它巨大潜在的精神力量。如今走进校园,满目现代教学楼耸立于眼前时,师生员工的脑海中却浮现了师生奋战,坚定信心完成目标的身影。所以一座现代化的校园,而今已经在吉林工商学院人的心中,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心、一种理想。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的吉林工商学院个性元素。

2、突出“三风”建设,加强校园精神文化。

吉林工商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扎实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全院上下广泛深入讨论,集全院师生智慧,高度凝练具有吉林工商学院特色的“三风”表述语,利用院报、校园网、画廊、广播站等大力地宣传“三风”,通过举办主体演讲赛、征文等活动推广“三风”,以新生军训检阅、毕业典礼、广泽资金颁奖典礼、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会等平台展示“三风”,使“三风”深入人心,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精神面貌和对外形象的集中体现。“三风”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全校教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以身示范,成为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如前面所讲,校园的精神文化包括如办学理念等很多内容,但“三风”建设是吉林工商学院精神文化建设的个性元素。

3、健全教学质量机制,注重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吉林工商学院重视教学质量管理,强化了各种制度建设,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完善了各种制度,编印了《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实现了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暂行办法》、《教学督导工作制度》等教学运行保障制度,建立了教学督导机制,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督,确保各教学环节的运行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经过合校以来几年的实践,形成了内容科学、程序规范、有效实用的教学管理体系,保证了教学隐形有序,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较好成效。学校还综合孕育各种管理手段与评价方法,建立畅通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建立了常态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了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机制以及常规的教学检查与专项教学检查相结合的教学检查机制,全面掌握教学运行情况、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以及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运行状况。学校正是像健全教学质量管理机制那样,也完善其他各项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通过大力建章立制,为保障教学、科研等的运转提供了有力保证,也成为吉林工商学院制度文化建设的个性元素。

4、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创新校园行为文化载体。

按照学校突出“文体两翼”的工作思路,以《学团工作实施方案》、《大学生艺术团章程》等为指导,积极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及各种主题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各项文化活动,同时各学院开展的专题文化活动也异彩纷呈。近几年来共开展大型专题文化活动18场,课外文化活动呈现出常态化、系列化、群众化的特点。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在各种学生社团活动中,学生展示了才华,发挥了特长,培养了兴趣,提升了综合素质。“博思大讲堂”、“博思学工论坛”、“博思杯大学生辩论赛”就是吉林工商学院校园行为文化的一个品牌,目前已经开展了十讲博思大讲堂,七期博思学工论坛,一届博思杯大学生辩论赛,这些系列精品活动开拓了学生知识视野,提升了文化素养,浓厚了学校学术氛围,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了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成为全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阵地,它折射出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通过博思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诚信、礼貌的良好行为,在社会上为学校赢得了更多的声誉。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神、灵魂,大学也有责任和义务传承这种文化,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起步晚、历史短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厚重感薄弱了一些,但个性元素却是可以弥补以上缺陷,校园文化建设中无论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还是制度文化,都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弘扬自己的优势。每一种文化背后的特色就是其点睛之笔,经久传承之作,所以个性元素的创新,是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努力突破的方向,找到了个性元素,也就找到了一把开启自己校园文化建设的钥匙。

[1]王守义、杜喜荣、彭喜保.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2]王建永.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7).

[3]叶仙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

[4]姚自平.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及对策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5]寿韬.高校校园文化的层次结构及特征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9).

G642

B

1008-7508(2015)10-0022-03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人才培养的立体维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负责人:李影;主要参加人:路强、薛城成、徐超英。

2015-08-12

李影(1975-),女,吉林梨树人,吉林工商学院思政部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工商学院新建吉林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吉林卷
吉林卷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