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失”的胡适

2015-04-14巩晶骐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胡适消失思想

巩晶骐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

“消失”的胡适

巩晶骐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胡适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占有不可动摇的领袖地位。这样一位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新文化运动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他和他的思想却在中国大陆消失了近30年。文章意在探究胡适“消失”的原因及其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影响。

胡适;胡适思想;中国现代思想史;贡献

如果翻阅今天的中国现代思想人物书籍,那么有一个人一定会出现在书里,这个人就是胡适先生。但如果在现今的中国大陆去寻问谁是胡适,想必很多人都给不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对于今天的中国大陆和中国思想史来说,他“消失”得太久了。

胡适(1891—1962),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人,出身于一个传统的中国官僚地主兼茶商家庭。童年的胡适,在故乡上庄村接受了重要的九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奠定了其一生的思想和学问根基。1905年起,少年胡适在上海开始接受新式教育的熏陶,渐渐开始接触资产阶级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

1910年,胡适作为庚款资助的赴美留学生,先后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在美国的学习,使胡适更加深入地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教他怎样思想。这一阶段的学习为其日后的民主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胡适一生共获得36个博士学位,他对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和重要的理论贡献,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喜爱称其为“胡博士”的原因所在。

1.胡适因何“消失”

1950年初,中国大陆发起了对胡适及其思想的批判运动。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胡适发表的反共言论和反共思想。

早年的胡适也是一位爱国人士。他在发表《读爱国二童子传》《爱国》等文章时,通过书评、言论等形式表达了“爱国”主题,宣扬过自己的爱国思想。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响起,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主义者,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与此同时,长期在美国自由民主思想培育下,深受杜威实验主义影响的胡适开始“攻击”马克思主义,并与李大钊展开了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开始分化成“左”和“右”两个阵营。

基于美国杜威的实验主义,胡适倡导采取美国式的政治自由主义政策,主张以逐步改良的温和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救国革命路线。而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则主张用暴力的手段进行天翻地覆的革命来拯救中国,这就势必成为胡适严厉批评和攻击的对象。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4.12”反革命政变,大革命从胜利开始走向失败,中国共产党受到严重摧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宣告失败。这时的胡适受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蔡元培等人的影响,“幼稚”地以为国民党会通过政治改革来整合国内政治力量从而改变中国社会现状去建立民主的国家,于是选择站在了国民党一边,拥护支持蒋介石的清党反共暴力政策,从而与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思想背离。

1930年4月13日,胡适在写《我们走那条路》时,更加明确地表达了他反对通过暴力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建立国家的观点:

中国今日需要的,不是那用暴力专制而制造革命的革命,也不是那用暴力推翻暴力的革命,也不是那悬空捏造革命对象因而用来鼓吹革命的革命。在这一点上,我们宁可不避“反革命”之名,而不能主张这种种革命。

胡适的一生可以说都致力于在中国推行自由主义路线。抗日战争结束后,胡适毅然决然地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共产党,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阻碍了建立民主自由的国家。在1949年逃离中国大陆后,胡适在美国、台湾继续鼓吹着自己的自由民主理念,幻想有一天国民党政权反攻大陆后,依然可以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国家。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胡适作为一个“文化人”,他不是单单从政治层面去反对共产党,而是从思想和文化入手,通过“文人”的角色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所以,当我们今天再来评价胡适时,不能再简单地像1950年代那样称其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这样对胡适也是不公正的,更是不公平的。

而从今天的历史结果来看,在当时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地主阶级双重压迫的中国,如果单纯采用西方资产阶级改良的方法,是万万行不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胡适所倡导的自由主义路线失败的根本原因。

2.胡适有哪些“贡献”

所谓万事开头难,胡适一生最伟大的成就莫过于提倡白话文,倡导新文化。胡适几乎用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中国当时的文化生态,使中国开始从古老的文化走向现代文化。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倡导科学与民主,反对旧封建文化,举起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胡适在1917年1月1日《新青年》第二卷第5号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八不主义”和“以白话文学为正宗”,正式拉开了白话文运动的序幕。在推广使用白话文交流上,胡适曾简单概括为四大要点:(1)要有话说,方才说话;(2)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3)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的人的话;(4)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我们知道,胡适是杜威实验主义的积极拥护者,主张任何事都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亲身体验来发表观点。所以,胡适也是最早用白话文进行诗歌创作的人,他出版的《尝试集》就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使胡适本人因此“爆得大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袖之一,正式登上了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举起了引领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旗帜。

20世纪初,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尖锐的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其根本原因就是封建传统伦理在中国根深蒂固。如果不彻底清扫这种有害的思想,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就永远无法在中国广泛传播。封建统治者所推崇的儒家学说,则成为批判的主要对象。“打倒孔家店”成为那一时期的主要斗争口号。长期在美国受教育、并积极推崇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胡适,势必成为了批判派的主要领袖。从胡适那一时期发表的《论贞操问题》《我对于丧礼的改革》等文都可以间接地看出胡适对传统中国文化和旧儒学思想的批评。而1921年6月胡适在为《吴虞文录》作序时,明确直接地表明了“打倒孔家店”的立场。从胡适一生的言行来看,他批判封建文化思想、提倡新科学自由思想的立场从没有动摇过。

在美留学期间,通过接受西方大学先进的民主科学教育,胡适认识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胡适认为,只有通过高等教育改变国人的思想,才能改变腐朽的旧中国。于是,胡适立下志愿,希望回国后可以从事教育事业,为国家培育更多尖端人才,以求通过教育来救国兴国。无论是在出任北大校长制定《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还是在台湾管理中央研究院起草《五年计划的纲领草案》,都体现出胡适渴望在中国建立起一流大学的良苦用心。

抗日战争时期,胡适出任驻美大使,他肩负着向美国政府进行宣传,争取其理解、同情与支持重大使命。在美期间,胡适利用自己的威望积极游走于社会各阶层,进行抗日演讲宣传,以求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从客观角度来看,正是由于胡适不辞艰辛的抗日宣传,加之日本偷袭轰炸美国珍珠港,改变了美国消极抗日的绥靖政策,打破了中立立场,投入到了一线战争中,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3.结语

在今天的中国大陆,每当谈起胡适时,人们还是会有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感。但胡适先生所倡导的一系列文化和思想主张,历经百年的风雨冲刷、毁誉荣辱,至今依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胡适逝世后,蒋介石亲自题写挽联评价胡适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日渐开放的中国大陆,胡适先生对于中国社会所给予的贡献将永远存在。我们也要用开放的胸怀去学习接受胡适思想,为中国思想进步做贡献。

[1]周质平.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2]杜蒸民.胡适与郭沫若思想比较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3]胡适.胡适四十自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4]程巢父.思想时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庄森.胡适的文学思想[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6]胡适.胡适文存[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娄扎根)

K825

A

1008-7257(2015)02-0013-02

2014-12-16

巩晶骐(1990-),男,陕西西安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胡适消失思想
《胡适》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