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低血压的护理
2015-04-14王红霞
麦 苗,王红霞,黄 滟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海南 海口 570102)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低血压的护理
麦 苗,王红霞,黄 滟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海南 海口 570102)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低血压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围术期护理组)40例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组)4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低血压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的低血压防控认知度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术中及术后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17%、0和3.85%、0,均低于对照组的25.00%、16.67%和14.29%、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不同时间的低血压防控认知度尚可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低血压防控认知度。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低血压;护理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率较高,对其的相关研究也较多,其中关于围术期并发症防控的研究也相对多见,而低血压作为术中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对患者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对此类治疗患者围术期低血压的防控及护理成为研究的重点[1-2]。护理作为临床常用的干预手段,对其模式的选取对低血压的影响也较大[3]。本文中我们就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低血压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围术期护理组)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46~76岁,平均(61.9±7.1)岁;冠心病心绞痛12例,心肌梗死28例;小学及初中20例,中专及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5~76岁,平均(62.0±7.0)岁;冠心病心绞痛14例,心肌梗死26例;小学及初中17例,中专及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分类及文化程度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程序及细节方面无异。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以常规围术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包括术前宣教及注意事项告知,同时注意对患者进行治疗配合方面护理工作的实施,并对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术后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及其他基础护理。观察组则以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基本护理程序及措施遵循常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将每个护理步骤进行细节区分,然后将其每个步骤中的各个细节的护理质量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包括兼顾患者需求及治疗、护理需求的融入,以满足患者的多方面需求。此外,注意对潜在的并发症进行全面充分的评估,并制定针对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并积极调整患者的心态,将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后再总结不足,进一步提升护理要求及质量,并进行实施。此外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必要者进行详细注意事项及要点的告知或培训,使其配合进行患者的细致护理,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从而实现整体提升患者相关方面认知度及治疗、护理依从性的目的,实现并发症的有效控制。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低血压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的低血压防控认知度分别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低血压防控认知度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问卷内容均为与本治疗方式相关的低血压发生原因、治疗及防控相关的知识,问卷总分范围为0~100分,其中以90分及以上为较高,70~89分为一般,70分以下为较低,其中较高与一般之和为尚可。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以SPSS16.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低血压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不同疾病种类术中及术后低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低血压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低血压防控认知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低血压防控认知度尚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的术前及术后观察组的认知度尚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低血压防控认知度比较[例(%)]
3 讨 论
受多种因素影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率不断升高,与之相关的研究也不断增多,其中关于本手术成功影响因素的研究尤其多。而研究普遍显示[4-5],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是对最终治疗效果影响极大的因素,而较多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中低血压是较为常见的一类,其不仅仅对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等情况的发生,因此临床对于此类治疗患者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的防控性研究一直较多,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要达到较好地控制低血压发生的目的,对于其影响因素及干预方式的选取是重点之一,与此同时,护理作为对此类患者围术期影响较大的方面,对于并发症的防控及患者情绪、心理、基础生活的影响也相对更大,因此在护理模式的选取方面应引起重视,以选取最佳的护理模式,达到预期的干预效果[6-7]。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是临床中应用率较高的一类护理模式,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也并不少见,尤其在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极受肯定,但是对于其对此类患者低血压防控方面的效果研究相对不足,故此方面的探讨空间较大[8-9]。
本研究中我们对不同护理模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低血压的影响情况进行比较,主要为将优质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术中及术后的低血压发生率均相对更低,且对不同疾病分类患者的控制效果均更好,同时其还更为有效地提升了患者的低血压防控认知度,而这是有效降低由于低血压发生导致的患者不良心理应激的有效方法。患者的认知度得以提升的同时,其也可有效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措施,而这又为低血压的进一步防控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低血压的发生率,并对患者的低血压防控认知度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
[1]周亚峰,姚佳璐,钱晓东,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0):1-5.
[2]邹吉莉,文 倩.心血管病患者介入诊断的并发症以及反射性低血压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4):592-593.
[3]文 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低血压的护理干预[J].湖南中医杂志,2012年,28(6):73-74.
[4]周春香.急性心肌梗死60例PCI术后低血压的安全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71-472.
[5]张科林,雷建强,辛 宏,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 (12):975-978.
[6]Patel VG,Michael TT,Mogabgab O,et al.Clinical,angiographic, and procedural predictors of periprocedural complications during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J Invasive Cardiol,2014,26(3):100-105.
[7]刘永兴,贾大林,齐国先,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再通后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7,15(6):321-324.
[8]朱柏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3):1658-1660.
[9]黄 健,黄 锋.咪达唑仑在转送拟行急诊冠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21):3152-3154.
R473.6
B
1003—6350(2015)16—2490—02
2015-02-10)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6.0903
海南省卫生厅科研立项(编号:2010-50)
王红霞。E-mail:4048082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