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评价研究

2015-04-14吕淑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城镇化河南省

沈 鑫,吕淑丽

(1.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23;2.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自2012年“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提出以来,中央和地方都陆续开始了新型城镇化理论和实践的探索。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1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拥有近1亿人口的河南省正处于城镇化深入推进的重要时期,必须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机遇,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挑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稳更好发展。没有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全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不完全的。河南省必须摸索出一条更能够发挥自身优势、规避劣势的发展道路。因此,本研究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借鉴其他省份的做法,分析其他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轨迹,建立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计算出河南省18个市的新型城镇化率,给出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策略和路径。研究结果对于推进河南省城镇化进程、跟上全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步伐、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2012年中共中央十八大会议对中国发展进行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根据学者们研究的观点,新型城镇化贵在“新”,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互相促进发展的城镇化,是兼顾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从而实现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城镇化[1-3]。

河南位于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次推进的中间地带。随着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中西部地区3大市群之一的中原市群实力日益增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全面展开、郑汴一体化深入发展、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城际铁路网建设的加快,河南省市群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格局正在形成。河南省发展新型城镇化,必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从而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必须转变传统城镇化发展观念,对城镇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实现市、乡镇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必须以提升城镇的整体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必须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功能完善、坏境友好,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更高品质更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型城镇[4]。

2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系统

2.1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套明确的量化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基本原则。本研究对指标选取依据4个方面:一是借鉴国内外城镇化相对成熟市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中国市年鉴》、《中国市化报告》等相关研究成果;二是根据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出台的新型城镇化计划相关文件要求;三是国内外权威性的相关宜居市指标体系、生态市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现代化指标体系等内容;四是要适应河南省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共由3大类、15个指标构成(表1),其中:城镇化登记失业率、城镇化恩格尔系数、人均废水排放量和单位GDP能耗是负指标;其余全为正指标,正指标的数值越大,代表新型城镇化水平越高。

表1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Table 1 New urbanization index system

2.2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方法

本研究选定熵值法来综合评价新型城镇化水平。在运用熵值法时,对传统的熵值法进行改进,科学地分析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

1)标准化处理。由于每个指标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单位也有所不同,无法比较,需要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3大类15个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式中:i=1,2,3……m;j=1,2,3……n.

2)计算指标占样本值的比重。在标准化后,分别计算15个指标下各市比重。

式中:i=1,2,3……m;j=1,2,3……n;Qij是 j项指标下的市样本i的比重。

3)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各评价指标熵值计算表达式为:

式中:i=1,2,3…m;j=1,2,3…n;ej是 j项指标的熵值,且 0≤ej≤1。

4)计算各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差异性系数用gj表示,称为熵值。结果越小,差异越大,指标贡献越大。

式中:j=1,2,3…n.

5)确定各项指标值的权重。在计算每个指标的变动程度后,确定该指标占所有指标的变动程度的权重。

式中:j=1,2,3…n.

6)根据18个市在15个指标下所占的权重,计算准则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3大类相应的评价指数。

式中:i=1,2,3…m;j=1,2,3…n.

7)确定18个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18个市3大类得到的评价指数得分之和,即为其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

3 实证研究

本研究以河南省18个市为例,对其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探究。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4)》,《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14)》,河南省统计网,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网站,以及各市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等。

通过查阅《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4)》,河南省统计网,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网站,以及各市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收集和统计了河南省18个市对应各指标的数据[5]。

3.1 指标权重的计算

1)标准化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具体结果见表2。

2)指标权重的确定:确定河南省18个市15项指标的熵值和权重,具体指标的熵值和权重见表3。

3.2 评价结果

根据以上确定的熵值和权重,对河南省18个市各指标的分值进行计算和汇总,最终得分和排名见表4。

表2 数据标准化处理结果Table 2 The result of data normalization

续表Continuing table

表3 各指标熵值及权重Table 3 The entropy value and weight of every index

表4 18个市的新型城镇化得分及排名Table 4 The score and rank of new urbanization of 18 city

3.3 评价结果分析

由改进熵值法对18个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相应综合得分,根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战略规划[6],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河南省各市的综合得分差别较大,说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不平衡。郑州市和济源市综合得分大于90分,而像濮阳、南阳、信阳、周口4个市综合得分却低于40分,与发展好的市相差甚远。

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3个层面看,郑州主要靠经济因素把分值拉高,与同处于90分以上的济源相比,其资源环境有待提高。济源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比较协调,这也是其新型城镇化水平得分能够与省会市郑州相媲美的重要原因。

商丘市的新型城镇化是比较有潜力的,其经济得分仅仅只有8.11分,是18个市中得分最低的一个市,但是其综合得分却排到了第四,主要靠其社会因素得分,社会因素是18个市中得分最高的,但这也看出其经济、社会因素发展的急剧不平衡,其政府决策者需要重视其经济发展,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

周口市是18个市中综合得分最低的一个市,其经济、社会、环境得分均排在各市后列,尤其是环境因素为18个市倒数第一。

其次,河南省各市在经济、社会、环境3个层面的得分也不平均,说明在各方面发展也不平衡。例如,郑州在经济因素方面遥遥领先,可以达到61.28的高分,而信阳、周口分别仅仅只有5.28和9.14的低分,说明河南省各市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社会因素方面得分除安阳、商丘外得分普遍都不高,这也是中部省份的通病,省政府应该大力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具体为提高就业率,满足人们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

资源环境因素得分较为均匀,但是分值也都比较低。这与河南省的基本情况有着密切关联,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人多地少,资源紧缺,高新技术产业稀少,大多靠污染严重的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对此,河南省各市应该加大力度来处理废物排放,环境治理。鼓励、支持、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能只追求经济的片面增长,从而提高整个市的综合发展能力。

[1]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3:8-10.

[2] 赵永平.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13(18):56-63

[3] 王玉佩、刘春艳.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41-42.

[4] 张占仓.如何破解“三化”协调发展难题[J].中州学刊,2011(6):86-87.

[5] 河南省统计局网站 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06/09/17/010007765.shtml,2015-05.

[6] 张占仓.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0(9):1462-1467.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城镇化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