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参问题的一题多解》教学设计
2015-04-14翟晓红
翟晓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中学)
在高三的复习中,我遇到过这样一道习题:“已知f(x)=x2+ax+3,当x∈(-∞,2]时,f(x)≥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我感觉这道题的综合性很强,能把高中的许多思想方法体现出来,于是针对这一题目设计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学生各抒己见,探求出好多方法,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课堂过程大致如下:
很多学生拿到手后,都是从根的分布入手,将题目翻译成方程x2+ax+3=0 没根或根大于2 这两种情况,于是就找到了相应的解法。
解法一:根的分布(1)Δ≤0;(2)Δ>0 且f(2)≥0 且
这时,如果就题论题,则可能很好的一个锻炼思维的机会就错过了。当时,我启发大家广开思维,充分联想,看看都能从哪些渠道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几分钟的等待之后,一些新颖的解法就孕育而生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生有更新颖的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
按常理,尝试了一题多解后,开拓了解题的思路就可以了,但我继续让学生进行反思,因为我觉得,挖掘一题多解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体会各章节知识之间的息息相通,入手之多,思路之广,另一方面在平时解题时就对各种解法的优劣了如指掌,以至于在关键时刻不会迷失方向。反思什么呢?我着重指出以下六点:
1.对题目的反思:即已知什么,求什么,是什么题型。
2.所用知识的反思:即求解这个题目用了哪些知识、方法?
3.对数学思想的反思:即这个题目是如何化归的?是用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做指导?
4.对易犯错误的反思?
5.题目变化的反思?会解这个题目后,还能会解哪一类类似的题目?
6.对解题方法的反思:体会各种解法的利与弊。
通过问题的一题多解,以题为载体,以每个信息为出发点,广泛联想,将不同章节的知识连贯起来,互相借鉴,互相穿插,使问题从不同角度得以解决,同时针对高考,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捕捉信息并进行相应方法的选取能力,这需建立在对各种解法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了解每一环节出现的问题,适宜的条件及结论,有助于快速进入解题问题的情景中去。
聪明的本质是什么?一方面是活,出神入化的活;另一方面是深刻,准确,明察秋毫,切中要害。倡导学生时注意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最重要的目的是营造这种思维的活跃,通过广泛的联想,使学生的思维时时处于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状态,而真正要达到总是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思维状态,还包括有时的大跨度的跳跃和联想,已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关联,而是“情”的联想,“韵”的相通,是激情,激情汹涌;是灵感,灵感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