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专业见习教学改革效果研究
2015-04-14孙丽娜张蕊隽兆东
孙丽娜,张蕊,隽兆东
(潍坊医学院麻醉学系,山东潍坊261053)
●临床教学
麻醉学专业见习教学改革效果研究
孙丽娜,张蕊,隽兆东
(潍坊医学院麻醉学系,山东潍坊261053)
目的:评价见习教案使用和评价并进行学生评教,对麻醉学专业见习教学的作用。方法:选取进行危重病医学见习带教的老师和麻醉学专业2010级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教学督导委员会专家评价带教老师使用的见习教案,进行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评价见习教学改革效果。结果:教学督导委员会专家参照标准对全部见习教案进行了评选、表彰和结果反馈,学生有效评价了老师的带教过程,学生总体见习效果得到提高。结论:通过使用见习教案并对教案进行评价,学生评教监控见习带教,促进了临床见习教学。
见习教学;改革;评价
医学教育涵盖基础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两部分,临床见习教学是基础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纽带,是培养学生医学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1]。通过临床见习,医学生对基础理论理解得到加深和拓展,开始建立临床思维[2]。麻醉学专业通过使用见习教案并评价实施效果,探索见习教学改革,促进了见习教学。
一、研究对象
进行危重病医学见习带教的老师和麻醉学专业2010级本科219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由学校教学督导专家和麻醉学专业教师设计了《潍坊医学院麻醉学专业见习教案》和《麻醉学专业见习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评教表和教师评学表),见习前发放给见习医院带教科室和学生;制定了教案评比标准。见习教案由教学管理人员在见习课程全部结束后到医院收集;学生评教表和教师评学表在每次见习后自行填写,双方进行“背靠背”评分,全部见习结束后统一上交。
三、评价方法
(一)见习教案评比标准。
满分100分,从教案规范性(10分)、见习目的要求(10分)、见习教学内容设计(30分)、见习重点难点(10分)、见习时间安排(15分)、见习教学手段(10分)、见习小结(10分)和带教特色(5分),共8个指标评价见习教案的设计。其指标内涵包括:教案书写字迹工整、文字通顺、格式规范、条理清楚;教学目的明确、要求恰当、思路清晰;病例资料真实、完整,紧扣见习教学大纲,能引入新技术、新进展,知识点安排有系统性;遵照见习教学大纲,突出重点、明确难点;教学环节安排得当,时间分配合理、科学;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体现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有全面、客观的课后总结分析;有创新和特色,能体现各学科特点。每个指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权重分别为1.0、0.8、0.6和0.4。
(二)学生评教。
评价教师带教态度、带教内容、带教方法和带教效果。其指标内涵包括:为人师表、备课情况、遵守教学纪律和现场教学组织;讲解正确性、符合大纲要求和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能力培养、答疑解惑和归纳总结;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课堂效果。每个指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权重分别为1.0、0.8、0.6和0.4。
(三)教师评学。
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医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基本问题能力、责任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3]。
四、结果
1.危重病医学见习医院6所,每个医院3个科室;每个科室见习带教12次,书写见习教案12份;应书写见习教案216份,实际回收185份,回收有效率86%;18个见习科室中,见习教案完整的10个科室。学校教学督导专家参照评比标准对全部教案进行评分,并通过教学座谈会将结果反馈给带教老师;教案评比最高分93.62分,最低分80.21分;由高到低排序后,对见习教案规范的5个先进科室进行了表彰。
2.发放学生评教表216份,回收有效表格213份,回收有效率98.6%。教师评学表216份,回收有效表格184份,回收有效率85.6%(见表1、表2)。
五、讨论
在危重病医学课程见习中统一使用印制成册的见习教案,规范了见习带教,使带教老师更加明确见习目的与要求,突出重点与难点,注重病种的教学设计,合理规划见习步骤。见习任务结束后,由学校教学督导专家对教案统一评分,对见习带教前期备课、内容设计、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后记进行定量评价,有利于发现见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在见习全部结束后,组织学校教学督导专家、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带教老师召开见习教学专题座谈会,将教案评比和学生评教结果进行反馈。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推广好的典型,总结带教经验和教训,完善教学后记,使见习带教质量得以持续改进[4]。并且对评比结果优秀的科室给予表彰和发放证书,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教学热情。
表2 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n=184)
表1结果表明,见习过程学生对教师评价中,95%以上学生认为老师在带教态度、带教内容、带教方法和带教效果四个方面均达到了B级指标,符合见习带教的要求。其中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带教态度、带教内容和带教效果三个方面均达到了A级指标;特别是在为人师表、教学组织、答疑解惑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面,95%以上的学生认为达到了A级指标。但调查结果也显示,在启发式教学和能力培养方面,只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达到了A级指标,说明学生认为老师在带教方法上有一定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通过学生评教增强其主人翁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5];在见习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与潜能[6],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督导反馈,使之在教育活动中有更多获益。表2表明,学生四个方面的平均成绩均进行了达到了90%以上,总体见习效果达到了95%;同时见习教学专题座谈会上,与会教师均反映学生见习主动性较以往有所提高,学习效果较得以增强。
深化临床教学改革,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提高临床见习实习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证[7-8]。麻醉学专业通过带教老师使用见习教案并由教学督导专家对教案进行评价和结果反馈,学生评教对见习带教实施监控,对临床见习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促进了临床见习教学,对提高相关专业的见习教学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1]刘松,胡柳青,徐继承,等.1440例医学本科生临床见习课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90-91.
[2]陆定,袁方,厉有名,等.加强临床见习教学改革提高临床带教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10-27.
[3]隽兆东,孙丽娜,张蕊.麻醉学专业见习准入考试实施效果的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87,130.
[4]景汇泉,李君,赵百捷,等.发挥教学督导作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30-131.
[5]别敦荣,孟凡.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2):77-83.
[6]王琪,毛荣,刘晨.见习环节管理对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8-20.
[7]王俊林,关利欣,刘伟荣,等.深化临床教学改革提高临床见习实习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99-100.
[8]刘凤,方秀新,张力,等.教学型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63-65.
The effects of reform ing Anesthesiology clinical observation
Sun Lina,Zhang Rui,Juan Zhaodo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Weifang Medical College,Weifang261053,Shandong,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using teaching plans,electing the best ones and students'evaluation of teachers on Anesthesiology clinical observation.Methods:Preceptors for clinical observation for the course of“Critical Care Medicine”and the undergraduate anesthesiologymajors enrolled in 2010 took part in the study.An expert panel evaluated preceptors'teaching plan.students and teachers evaluated each others'learning or teaching,and the effects of the reform..Results:Experts in the teaching supervision committee reviewed and evaluated all teaching plans and gave feedback.Students effectively rated preceptors.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was improved.Conclusion:using and evaluating teaching plans for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allowing students evaluate preceptors improved clinical observa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reform;evaluate
G642.0
A
1002-1701(2015)03-0062-02
2014-06
孙丽娜,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麻醉学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研究。
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项目(TS12227);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GG193)。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