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和HPS综合模拟人在心内科教学中的联合应用
2015-04-13杨金玲宋文延李芳邻
杨金玲,黄 涛,宋文延,钟 宁,李芳邻
(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
标准化病人和HPS综合模拟人在心内科教学中的联合应用
杨金玲,黄 涛,宋文延,钟 宁,李芳邻*
(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与HPS综合模拟人在心内科临床技能教学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08级62名七年制医学生,在心内科临床技能教学中将SP+HPS综合模拟人联合应用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通过考核和问卷调查分析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考核成绩较高,普遍认为联合应用教学效果好,传统教学的对照组满意程度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与HPS综合模拟人联合在心内科临床技能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标准化病人;HPS;心肺复苏
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SP),是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病人经过培训后,能恒定、逼真、准确的模仿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具有被检查者、评估者和指导者3种能力[1],已被广泛用于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和训练中,尤其在问诊与体格检查的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他们在模拟患者的同时,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并记录,进而将改进意见反馈给学生,从而起到很好的督导作用。我校自2006年开始陆续培训考核40余名SP,已广泛应用于内科、诊断学等临床教学和常规临床技能出科考核中。
高级模拟教学由于其高仿真和智能化的特点,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校于2004年引入由美国METI公司开发的HPS(Human Patient Simulator)系统,该系统通过将仿生学技术与高级生理驱动技术相结合,能够逼真模拟出多种类型患者的生理病理特征,并且能够对所给予的各种药物或者治疗操作等做出相应的反应[2]。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目前已将HPS综合模拟人成熟应用于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技能考核中。
此次研究,我们在七年制医学生的心内科临床技能教学中,将SP和HPS综合模拟人联合应用,SP应用于问诊和体格检查的教学环节,HPS综合模拟人应用于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2008级七年制学生共62人,分为两个组。试验组共30人,分5小组,每组6人,采用联合教学(SP问诊、体格检查+HPS心肺复苏抢救练习)。对照组共32人,分5小组,每组6-7人,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学生相互问诊、体格检查+普通心肺复苏模型抢救练习)。
2.教学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同一教学病例设计。根据病例内容,对照组学生相互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之后在普通心肺复苏模型上进行操作练习。试验组采用SP和HPS综合模拟人联合应用的教学模式,SP应用于问诊和体格检查教学环节,HPS综合模拟人应用于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
3.试验组教学过程。(1)标准化病人的应用。病例设计:男性,62岁,慢性心衰史5年,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因心前区不适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标准化病人:通过理论讲授加病房观摩的规范化培训和严格考核后颁发聘任证书,具有6年以上的标准化病人扮演经验,能熟练逼真的演示心内科病人多种症状表现,多次参与我院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能有效评估学生的问诊和体格检查过程。教学实施:标准化病人躺于模拟病床上。由学生对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问诊和体格检查结束后,由标准化病人和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表现。(2)HPS综合模拟人的应用。病例设计:上述男性患者在急诊科突发心跳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患者平卧于病床上,已接心电监护。示心率快(92次/分,心房纤颤)、血压90/50mmHg、SPO290%(持续1分钟)。1分钟后心电监护显示室颤,全身抖动,紫绀,呼吸深长或间停呼吸(6次/分),血压0mmHg,SPO225%(持续1分钟)。1分钟后呼吸停止,血压0mmHg,SPO20%。2分钟后如实施电除颤后心跳恢复正常,呼吸未恢复。气管插管2.5分钟。气囊辅助通气1分钟。抢救成功。教学准备物品:一次性简易球囊面罩,除颤仪,纱布,生理盐水,导电糊垫枕、喉镜、气管导管、导管芯、5ml注射器、牙垫、胶布、听诊器、手套、石蜡油。教学实施:由任课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及抢救技能要点,然后分小组练习,完成练习后由任课教师进行讲评总结,指出操作中出现的失误和待改进的方面。
4.考核评价。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考核,分为三个方面: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心肺复苏,每项均为百分制。然后向所有学生发放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含8项问题,答案评分为10分制,10分为非常满意,0分为相当不满意。共发放62份,收回有效问卷62份。
5.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 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考核结果分析如下(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考核结果分析
表2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三、讨 论
标准化病人自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Barrows提出,逐渐应用于临床教学和技能评估中[3]。90年代初期引入我国,因其具有标准化、可反复应用和易于管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教育中,有效缓解了临床病患教学实习配合程度低的现实冲突,为医学生各项临床技能的训练和考核提供了规范的途径。尤其是在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环节[4],标准化病人因受过专业培训,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而规范的训练和引导,并能够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起到督导、评价或建议的良好作用。本次试验教学过程中,试验组学生采用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对照组学生进行相互问诊和体格检查,从考核结果可发现,试验组学生更好的掌握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能。问卷调查中也可发现,SP对于问诊的条理和清晰程度以及体格检查的配合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认为,SP给予的操作后评价“非常中肯”,能够准确指出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操作完成后立即点评的方式让他们“印象深刻”,能够有效帮助他们避免此类错误的重复发生。
HPS综合模拟人因其逼真的模拟功能和高级生理驱动系统,能够实时动态的将患者的生理功能变化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在进行危重急症的培训及考核方面,具有模拟真实、重复性强、反复回放且不受医疗安全影响等优点[4]。它让学生在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试验组学生们认为在抢救过程中“充满了紧迫感和危机感”,而最后抢救成功时,患者恢复眨眼、脉搏和呼吸,参与抢救的学生纷纷表示“欣慰”,在课程结束时的心肺复苏考核中试验组得到了更高的分数。而使用普通的心肺复苏模型的对照组,只能通过任课教师口述将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展现给学生,缺乏直观性和动态性,学生们认为“很难真正紧张起来”。
本次研究将SP和HPS综合模拟人联合应用,一方面利用SP可重复性高和标准化程度好的优点,克服了临床实习教学资源紧张、病人配合度低和学生相互问诊效果不好等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利用HPS综合模拟人的高仿真和动态模拟的优点,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接近临床实景的学习环境。SP和HPS综合模拟人的联合应用,将两种教学辅助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在心内科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和突破。当然,这两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譬如SP不具有真实患者的病理体征,在体格检查环节很难做到与真实患者完全一致[5],HPS综合模拟人也存在维护成本高、数量有限、只能模拟部分病种的现实问题[6]。因此,如何在现实教学中,更加合理地分配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仍需我们教学工作者不断努力和探索。
[1]Boulet JR,McKinley DW,Whelan GP,et al.Quality assurance methods for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J].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03,8:27-47.
[2]Grenvik A,Schaefer JJ,Devia MA,et al.New aspects o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raining[J].Curr Opin Crit Care,2004,10(4):233-237.
[3]Barzansky B.Educational·programs in US medical schools 2003-2004[J].JAMA,2004,292(9):1025-1031.
[4]Weller JM,Bloch M,Young S,et al.Evaluation of high fidelity patient simulator in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of anaesthetists[J].Br J Anaesth,2003,90(1):43-47.
[5]华 晨,傅永清,周 剑,等.标准化病人在外科实习生临床考核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100-101.
[6]肖海鹏,韩建民,陈琼珠,等.HPS仿真模拟人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2009,13(1):78-80.
G642.0
A
1002-1701(2015)08-0073-02
2014-08
杨金玲,女,硕士研究生,实验师,主要从事临床技能教学和培训工作。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8.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