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

2015-04-13米玉倩郑建中张持晨苏纯惠胡伟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卫生事业专业课程医学

米玉倩,郑建中,张持晨*,郭 丹,苏纯惠,胡伟红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2.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课程建设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

米玉倩1,郑建中2,张持晨2*,郭 丹2,苏纯惠2,胡伟红2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2.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以某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为例,基于学生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该专业四年制本科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了解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及学生满意度,为各高校进一步优化该专业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本科教学;满意度;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适应这一现实需要,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育于80年代初在国内兴起。自1982年上海医科大学设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以来,全国各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校陆续设立了公共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专业或卫生事业管理相关专业[1-3]。由于各高校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时间不同,专业目标定位、能力要求及课程设置方面也不尽一致,因此导致专业建设与发展有着明显差异。基于此,本研究从学生视角出发,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了解其中的不足,为各高校进一步优化该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某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009-2012级共计164名大学生(含一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30人,占18.3%;女生134人,占81.7%。2009级学生数据已在其毕业前收集完毕,而新入学的2013级学生尚未接触专业课程,因此未纳入此次调查。

2.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各年级按照50%的比例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利用自行编制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72份,回收164份,有效回收率为95.35%,其中2012级78份、2011级33份、2010级32份、2009级21份。调查问卷中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43门课程分为五大类(见附图)。由学生对课程设置及教学情况进行主观评分,分值分为5个等级:很满意(5分)、比较满意(4分)、一般满意(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为获取更多开放性信息,本研究还在各年级调查对象中随机选取10%(共17名)的学生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内容包括对课程结构、授课方式等方面的评价。采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方差分析等,检验水准α=0.05。

二、结 果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可分为五大类,共计2458学时专业学科体系结构如附图所示。各类课程学时占总学时比例分别为31.2%、18.5%、9.0%、23.3%和18.0%。

1.问卷调查结果。在本次调查中,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得分的总体水平为(3.26±1.04)。其中,得分最低的课程为临床医学类课程(2.88±1.10),其次为医学基础类课程(3.16±1.09),得分最高为公共基础类课程(3.50 ±0.94)。经检验,五类课程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2009-2012四个年级中,2009级得分最低(3.02±0.91),2012级得分最高(3.37±1.11)。经检验,四个年级的课程设置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类别课程的满意度差异分析

表2 不同年级的满意度差异分析

2.访谈调查结果。通过面对面访谈了解到,公共基础类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然而被调查者对大学英语课时安排满意度却相对较低。由于本专业学生多为文科生,因此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医学基础类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且对考研及就业的影响较小。建议适当减少该类课程的课时,授课内容也应区别于临床专业,以宏观知识了解为主,可将部分课程进行整合重组。临床医学类课程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满意度也相对较低。而2009级学生却认为掌握一定的临床基础知识对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有益。作为本专业的特色类课程,管理专业类课程的满意度也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多数学生想要在此类课程中获得更多与考研及就业相关的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多门课程内容重合、重理论传授轻实践应用、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情况,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

附图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三、讨 论

1.公共基础类课程。随着考研、就业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要求的提高,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应当延长至大学三年级,建议课堂教学采取英语交流、人人参与的方式,增加考研英语指导、就业口语面试指导等课程内容。

2.医学基础类课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既要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医学知识的通晓率,又不能本末倒置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需建立具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特色的医学课程体系,采用基础、临床一体化教学方案,打破学科分界,对知识进行整合重组。在保证知识衔接的条件下,压缩医学基础类课程,重点知识重点讲授,以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

3.临床医学类课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开设临床医学类课程总课时最少,然而包含内容庞杂,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授课采取与临床专业统一的教材和大纲,学生疲于应付考试而不求甚解,因此导致该类课程知识技能掌握较差。基于以上原因,在读学生建议将临床医学类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而毕业生(2009级)却认为复合式卫生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技能。因此,将临床医学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能否保证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4.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具有“理论较多,但侧重理解;实践性强,但执行不易”的特点。学生普遍认为在了解卫生管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需融入时代管理新内容,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建议采用研究性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文献、善于提出问题、勤于讨论交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做到提高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融会贯通。

5.管理专业类课程。由于管理专业类课程设置过晚,与考研、择业时间相冲突,因此到课率及知识的掌握度都大打折扣。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可提前开设专业课程。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呼吁开设公文写作、健康管理、办公软件应用、西方经济学、医学法学等课程,以期在考研、就业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是革新课程设置、提高课程满意度的根本方法[3]。抓好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满意度将使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教育质量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为培养本专业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王以彦.民族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探讨——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卫生软科学,2009(5):110-111.

[2]赵韶韵,郑建中,董魁等.山西省某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课程满意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2(9):91-93.

[3]张 旭,陈立明.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6(6):564-566.

G423.02

A

1002-1701(2015)10-0073-02

2014-09

米玉倩,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慢性病管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3YJCZH23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310114009)。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10.036

猜你喜欢

卫生事业专业课程医学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小小行医记录折射红色卫生事业——苍梧县汇票背后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防疫工作
医学的进步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探讨研究
加强护理经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