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策略探讨

2015-04-13毛云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急诊科暴力

毛云霞

(江山市人民医院,浙江江山324100)

●护理研究

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策略探讨

毛云霞

(江山市人民医院,浙江江山324100)

目的:对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以减少急诊科的暴力事件。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4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其护理工作状况,调查其遭遇的暴力事件发生起数与类型,预测评估出最常见的暴力风险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对防范结果进行最终的评估。结果:导致急诊科出现暴力风险因素较多,最常见的主要有护理人员、病人及家属、就诊环境、系统支持四大类。针对上述因素对45名急诊人员实施系统的教育培训后,上述人为因素引发的暴力事件显著减少,而对于非人为因素,通过改善设施、加强医院安保力量进行防范,保障效果显著。结论:急诊科日常护理中存在多方面的暴力风险因素,要及时发现可能引起暴力事件的因素,并进行积极的防范,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率,改善护患的关系,提升护理质量。

急诊护理;暴力风险;防范探析

急诊科属于医院的重要部门,主要接诊危、重、急症病人[1]。因急诊疾病具有复杂、可控性差、进展快等特点,急诊死亡率相对较高。由于医护人员急救任务繁重,抢救期间无法详细与家属沟通病情变化,加之部分病人家属对急诊医护工作不够了解,或受社会舆论影响,认为医护人员没有尽力抢救病人或者是人为造成病人死亡,容易出现偏激的情绪,如不能及时调解,可能进一步演变为暴力事件。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急诊科4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总结常见的暴力风险因素,并实施防范。现对研究作如下报道。

一、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将我院急诊科45名护理人员纳为研究对象。45名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42 (32.88±6.34)岁;工龄2-18(12.6±4.1)年。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16名,护士21名,其他5名;本科以上学历12名,大专31名,中专2名。

(二)方法。

对45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调查。2013年上半年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对研究对象的护理经验、技能水平、急救能力等个人情况进行了解,再详细记录每起暴力事件护患双方的情况,总结常见的暴力事件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增设导医岗位或指定详细的就诊流程图,改善候诊设施,规范各科室的工作流程等。实施整改后,下半年进行暴力行为观察,对比上下半年各暴力因素的变化情况,并评价防范措施实施的效果。

(三)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二、结果

(一)暴力风险因素统计。

在2013年上半年中,急诊科共发生暴力事件263起,经调查了解,最终确定与暴力事件相关的因素有58项,其中16项比率大于3%,其余42项比率较低,本组不予继续研究,具体风险因素如下(见表1)。

表1 本组暴力风险因素统计情况

(二)实施整改前后暴力发生情况。

通过实施制定防范对策,2013年下半年暴力事件较上半年显著减少,发生率降低了57.41%,各暴力风险因素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根据暴力风险因素整改后暴力事件发生情况

三、讨论

医院急诊科室的暴力风险因素较多,以护理人员、环境、病人及家属、系统支持等四方面因素为主。其中以护理人员和病人或家属为主的主观因素更突出。调查后发现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操作熟悉程度、服务态度、与病人或家属沟通、法律意识以及抢救水平等是详细的影响因素。因此,就医院能够控制的因素而言,护理人员及科室是降低暴力风险主要努力的方向,例如对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实施多方面的专业培训,同时培养服务意识,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2];环境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很难根据每个病人的需求更改[3],因此,在病人就诊时,可通过就诊流程图、医院平面、科室标志等书面形式告知病人,使其对大概的就医程序有所了解。在候诊大厅增设座位,张贴“禁止喧哗”“保持安静”等标志,尽量维持医院良好的就诊环境[4];系统支持则可通过重新制定科室规范,对科室以及辅助科室的具体责任进行细致划分。病人或者家属因素受到医院环境、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医院系统完善程度影响,因此,尽量在改善上述因素的情况下,弱化病人与家属的暴力风险因素。其他因素可通过加强医院安保力量,维持正常就诊秩序。2013年下半年,急诊科的暴力事件率降低了57.41%,四大暴力风险因素的频数各有下降,与整改前对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防范措施的实施效果比较理想。

总体而言,医院急诊科暴力风险因素多且复杂,但可以通过调查,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可较大程度保障医护人员的身心安全,在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服务质量、净化医疗环境方面也存在积极作用。

[1]潘红英,桂蒙,苏伟,等.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45-447.

[2]崔景晶,王东,徐凌忠.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应对措施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8(5):110-111.

[3]胡丽春.基层医院急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12):1412-1413.

[4]薛伟花,温小霞,陈荣.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17(4):45-46.

R473

B

1002-1701(2015)01-0145-02

2014-05

毛云霞,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急诊护理。

浙江省衢州市科技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2013118)。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1.078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急诊科暴力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暴力”女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