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变革

2015-04-13吉柳燕

时代金融 2015年8期
关键词:融资难中小企业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中小型企业成为了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在经济增长、促进国际贸易、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往往离不开的资金的支持,然而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融资难变成了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瓶颈”。融资难的原因存在多种说法,如企业信用、企业管理制度、银企关系、经济体制以及现行的融资制度等,其中融资制度对中小型企业融资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变革入手,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高企业融资效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难 制度变革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融资的弱势地位,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歧视和规模歧视造成了中小企业严重的资金饥渴,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变革迫在眉睫。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隘单一,缺乏创新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即通过自身积累获得资本,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的特征,如果依靠内源性融资无疑会造成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因此,从长期来看,外源性融资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难以取得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或者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获取资金,它们的资金大多来源于企业所有者、共同发起人的自筹资金。大约有80%的中小型企业认为缺乏有效的融资途径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其次,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以及许多中小企业无法达到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取得外源性融资的主要途径。尽管中小企业大多是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然而由于信用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银行更愿意向企业规模大,资金风险成本低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贷款资金,即使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融资成本高、融资金额有限依然是阻碍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

相比之下,中小型企业融资还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发展相对较平稳,规模相对较大的传统型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资金。而新兴行业和刚起步的小规模企业获得资金贷款则相对更为艰难。同时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缺失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政府一直在就解决该问题而努力,但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也有银行制度、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外在因素。

首先,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尚不完善,没有确立明确的产权关系。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对企业发展缺乏长远的预期,企业的经营抉择行为存在短期化倾向,在处理内部利润分配时,很少从发展的角度考虑用留存收益来弥补以后经营资金的不足,导致企业在发展扩大阶段,内源性融资不足。同时,由于中小型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产权制度的不明晰,使中小型企业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从而造成自身信用缺失。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观念淡薄、财务管理水平低、财务信息虚假、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债务总额中不良债务比例很大,在现实生活中,也屡次出现中小型企业赖账、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通过各种方法逃脱银行债务的现象。这些违背市场公平交易的失信行为,极大的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在融资市场中的形象,也挫伤了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积极性。

其次,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数量较小,金融服务水平较低。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但银行贷款主要投向国有企业,对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中小型企业贷款市场还不够开放,对发放中小型企业贷款的审批标准越来越严格。即使是生产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小企业的贷款中,多数贷款期限短、利率高、贷款额度小;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有66.9%的企业没有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有62%的企业的自有资金占总投资比重的80%以上;在流动资金贷款方面,有43.8%的企业没能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与国有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每笔贷款额度低,在融资过程中容易形成规模不经济问题,银行的单位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另一方面,贷款程序繁琐,审批时间长,也限制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由分散经营改为了集约化经营,极大的削弱了基层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能力。

再次,我国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我国目前尚未健全信用评估、信用评级、信用担保和风险约束的信用机制。中小企业信用披露不透明,导致资金供应方无法对企业做出正确的全面的评估和筛选,因此不敢贸然对企业提供资金。同时,由于对经济活动中的恶意逃债、不守信用等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控制机制,导致许多金融机构不敢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改革关键在制度创新

根据经验和分析,笔者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依靠制度变革。既需要从内部完善现有的中小企业组织经营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又需要从外部改善我国金融体制,完善征信体系,加强财政扶持,还要发挥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以此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所谓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以规范和完善的法人制度为主体,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一种企业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各种所有制性质企业的改革方向。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

产权制度是前提,应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产权结构多元,责任权利明确的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可以使企业法人明确自己的权利,约束企业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投资者以投资额为限度对企业的经营负有限责任,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刺激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产权市场实现产权转让和流动,有利于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组织制度是保证,应该建立起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企业治理结构。组织的运作以市场为中心,能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造更新组织形式,建立一个有弹性,对市场变化能快速反应的组织结构,增加各部门的再造功能,提高决策和执行的公开化程度,各机构在规划和实施自己的业务战略应当具有全局观念,使中小企业经营能力在整体上大于各部门之和。同时,对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实施委托代理制是必然选择,用人唯贤,改变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的组织模式,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委托代理制改变了过去“人治”的模式,实行更为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管理人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才能,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成本,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

管理制度是基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等行为规范制度,彻底改变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要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用于决策与预测的、用于生产组织和计划的、用于技术和设计的现代管理方法,以及采取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建立新型和谐的劳资关系。实行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和聘用制,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

(二)完善征信体系

通过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增强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便于商业银行进行甄别,体现企业的信用价值,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首先应当充分发挥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功能,评级机构应当综合中小企业的历史信用数据和资产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客观公正的进行信用评级,商业银行根据信用评级结果,筛选出信用较好的企业,针对性地开展信贷支持,还可利用信用评级结果,推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对达到信用级别的中小企业发行商业承兑汇票,商业银行允以贴现支持,可以有效增强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同时,信用评级机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公信力,拓展与商业银行的合作范围,推动评级结果的使用,充分发挥其揭示风险、促进增级的功能。

建立信用担保制度。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成功实践经验,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该由中央、省级和地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三个层次构成。从业务范围来看,地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主要服务辖内的中小企业,直接为其提供信用担保业务;省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为地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以及企业间互相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业务,同时也可以面向中小企业从事担保业务;全国性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作为“最后担保人”为省级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进行再担保。

(三)促进金融体制改革

在间接融资方面可以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地方性金融机构作为法人机构,具有较大的信贷自主权,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容易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便于及时与中小企业进行沟通,使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还可以建立自上而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这类金融机构受地方政府的干扰较小,可以有效规范中小企业贷款行为,通过发行低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债券来筹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金,完全可以用发行债券筹集到的资金来向中小企业提供条件优惠的长期贷款,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在直接融资方面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尽快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包括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筹得资金,抓紧做好创业板市场后备资源的培养工作,推动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加快上市的步伐。其次可以通过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多种渠道在债券市场筹集资金。最后还应发挥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完善民间融资制度。

(四)推进财政扶持政策变革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能,使其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杠杆。为了鼓励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加快技术改造和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可以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设立政府专项基金,通过制定各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计划,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专项研究和开发补贴,以缓解中小企业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资金负担;为了降低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资金成本,财政可以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利息补贴,使中小企业能够按照市场平均利率获得贷款,同时通过较少财政资金的介入,可以带动大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政府的财政资金还可以通过专门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直接提供利率优惠的期限较长的贷款援助;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信用评级,用财政资金补贴评级费用,通过信用评级为实施财政政策扶持的企业把好信用关,还能帮助商业银行筛选客户、控制风险。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经济制度的方方面面,既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更要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以市场为导向在实际变革中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强,谭中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理论、模式及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103.

[2]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29.

[3]张伏波.美国中小企业融资多样化途径借鉴[J].上海金融,2003,(12):56.

作者简介:吉柳燕(1994-),女,汉,经济学学士,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融资难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两种主要模式初探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