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材好声音

2015-04-12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11期

“我们‘打虎拍蝇’‘刮骨疗毒’,目的是什么?2014年我们都在谈论APEC蓝,谈论PM2.5,你不觉得在‘打虎拍蝇’过程中,社会肌体、人心当中的雾霾比现实更严重吗?清理它不会比清理大气污染简单。所以我觉得,八项规定也好,反腐败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治理社会和人心中的雾霾,慢慢让社会风气和人心内部云淡风轻。”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中纪委机关报专访“如何看待2014年的正风反腐工作”时认为,未来更深层次我非常看重的东西是:祛除社会和人心中的雾霾,恢复一种健康蓝。

“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将是人类的末日。”

——随着科学家表示2045年人工智能将会超过人类水平,近来发出类似警告的是两位顶尖科学家。一位是说出上面这段话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另一位是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的掌门人马斯克。

当然,为了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而遏制技术的发展是愚蠢的。但在过去60年中,随着人工智能每一次成功地“复制”只有人类才有的行为和能力,人类便不得不对人工智能进行重新定义,也不得不重新定义“人类”的含义。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未来,人类或许将面对一场“身份危机”:人类到底是伟大还是渺小?自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工智能确实能够改变世界,但这是一把双刃剑”。

“更大的悲哀,是使用着自己祖国的语言,而语言失去其曾有的精美与优雅。那使我们在自己的故乡成为异乡人。”

——曾以“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引人瞩目的汉学家顾彬,近日又有令国人汗颜的尖锐批评,他说中国的作家们应该重新学习汉语,因为当下正在被使用的汉语,污损严重,早已失却本来的精美优雅。回想起全民讨论高考作文的热潮之时,不少人以“受难的母语”为基调批评高考作文之空泛,与顾彬的批评,异曲同工。其实早在2005年,就有人提出汉语的粗鄙化,故而编就一套《优雅的汉语》丛书以呈现汉语的魅力,可惜效力甚微。语言的发展自有其规律,粗鄙也罢,精美也罢,总是与当前人们的精神文化状况相关。最近《新京报·书评周刊》刊有一文,庆祝诗学大家叶嘉莹九十华诞兼谈古典文学的价值,文末那一句(上面的这句话),令人动容唏嘘。

编辑/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