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引导”素材运用指导

2015-04-12赵福海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11期

【2015年高考作文备考热题】

有两个小孩子,一个小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他每次做了一件好事或者取得好成绩,妈妈会给他一个苹果。这时他觉得苹果的味道好极了。

另外一个孩子家里条件很好,爸爸妈妈每天逼着他要吃苹果,因为这样可以吸收维生素,孩子不愿意吃,父母便用各种方法强迫他把苹果吃进去。这时他感觉苹果难吃极了。

要求:准确理解材料内涵,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这是一则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材料作文。材料以对比的形式出现,两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家长在给予孩子苹果时的方式不同,使两个孩子对苹果味道的感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家长的积极引导,让第一个孩子在渴望吃到苹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家长强迫补充营养,让第二个孩子在被接受的过程中对苹果产生了反感。据此,有以下角度立意。

角度一:可以从“家长的引导”这一角度立意。材料中两个家庭对孩子的态度,其实表现的是引导的作用。以吃到苹果为奖励,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这是积极向上的引导;而以吃苹果来吸收维生素,逼迫孩子强吃下去,这是消极被动的引导。不同的引导方式,会让孩子对苹果产生不同的味道,而这种味道,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感觉。

选材小贴士:选择这类素材时,可以从正反两面入手,列举一些不同的引导方式,表现其最终的引导效果。家长的引导,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而此类素材又非常多,最典型的就是“虎妈”“猫爸”等热点人物。具体写作时,可以将这些教育方式进行客观对比,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剖析,得出自己的认识。

角度二:可以从“主动与被动”这一角度立意。主动与被动,体现的是生活的态度。主动面对生活,人就会产生积极的心态;而被动面对生活,人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两个孩子对苹果味道的感觉,便体现了这一点。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需要家长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刻的反思。

选材小贴士:选择此类素材,可以将生活中一些因为能够争取主动而成功的人士,如“独臂钢琴师”刘伟,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都能够展示出这种品质。另外,还可以将一些自然中的现象作为论据,如龙与虎争斗时为了发挥最大威势而采取的姿势等,也能够表现写作的中心。

角度三:可以从“生活的味道”这一角度立意。不同的生活味道,源于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两个孩子,因为家长让他们吃苹果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对苹果的味道便有了不同的理解。这样,就可以从这一角度进行挖掘,运用因果剖析法,得出具有思辨性的观点态度。

选材小贴士:选择此类素材,可以运用叠加法,将一些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素材进行简要概括,并以排比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同时,可以从正反两面进行叠加,正面的有撑电线大妈、暖手女孩儿、让飞机平稳迫降的机长等;反面的有郭美美、李天一、复旦大学投毒学生林森浩等。通过叠加,再表现出对比,主题便突出了。

【高分素材】

历史素材:宋代邵康节与儿子在院子里乘凉。院墙外边突然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邵康节问儿子这个人在瞅什么?儿子认为是个小偷。邵康节便启发儿子:如果是小偷,见到院子里有人,肯定会立刻缩回头去。他为什么还要瞅了一圈?儿子才想到可能是找东西。邵康节又问儿子是找大东西还是找小东西。这时儿子很自信地回答:找大东西。找什么大东西,儿子更自信地说,农家能跑到别人家找大东西肯定就是牛了。

素材点拨:这一故事充分表明了引导的作用。邵康节的一步步引导,让儿子对问题有了不断深入的认识,最终形成了严密的逻辑。这样,在写作时,就可以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挖掘引导对孩子的积极影响。

名言素材: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莱辛

“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柏拉图

素材点拨:这两则名言表现的是鼓励教育的重要性。从莱辛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只有不断地鼓励,才能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勇气,最终去接近太阳。柏拉图的名言,则从教育孩子的方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运用时,可以放在文章的开头,进行深刻解读,并由此引出写作内容。

哲理素材:一阵风吹来,一片叶子脱离树枝,飞向了天空。“我会飞了,我会飞了。”叶子边飞边喊,“我要飞上天了!”叶子飞呀飞,飞过了一棵棵树,飞过了一只只栖息在电线上的鸟。“哈哈,我飞得比你们高。”叶子得意洋洋地对鸟儿说。

又一阵风吹过,叶子在天空中打了几个转,被吹落到一个小水坑里,随即被路过的一头牛踩进了淤泥里,不见了踪影。一只鸟感叹地对它的孩子说:“看到了吧,如果不依靠自己的力量,风既可以把你吹上天,也可以把你吹进烂泥潭。要飞翔,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素材点拨:这一寓言故事表现的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那片脱离树枝的叶子,因为缺少主动,凭借着风力飞向了天空,便夸耀自己,最终只能落入泥潭。而小鸟因为能够主动,才能在天空自由飞翔。

【素材演练】

积极引导,才能不断进步

李 颖

孩子的成长,需要恰当的引导。主动的引导,会让孩子品尝到甜蜜的味道;被动的引导,则让孩子感觉苦涩的味道。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宋代,邵康节父子坐在院子里聊天,一个农夫隔着栅栏在院子里看了一圈,没说什么就走了。这时父亲问儿子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儿子认为是小偷在摸底。父亲提示说,如果是小偷,为什么看见院里有人没有跑,反而围着院子看一圈呢?儿子若有所思,想到这是在找东西。当父亲再问找什么时,儿子竟然分析起来,看一圈就知道有没有,这说明东西很大。父亲的做法值得称赞。他没有直接告诉儿子这个陌生人在干什么,而农夫家较大又会跑到别人家的东西,应该是牛。儿子的判断,得到了父亲的赞赏。而在整个过程中,父亲的引导很明显的起了重要作用。家长,尤其是懂得引导孩子的家长,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发展的方向。一个家长以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在每一次好成绩后都能够品尝到苹果的甘甜;另一个家长却以强迫的方式,天天让孩子吃苹果补充营养。两个孩子对苹果的感觉可想而知。在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包拯包青天,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成为千古奇谈。这与他幼年时接受父母的引导密不可分。包拯的父亲与知县交往密切,看到包拯天资聪颖,勤学好问,且对推理断案颇感兴趣,便有意识地让包拯接触一些案件。在父亲的引导下,包拯学会了很多断案知识,掌握了为民除害的本领。成长的道路上,家庭的引导起着关键作用。真正明智的家长,一定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走上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受外界支配,就会失去自我;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活得从容。苹果的味道是一样的,主动争取吃到的,肯定甘甜无比;被动无奈吃下去的,必然酸涩无味。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清楚地展示出来。生活中,晕车、晕船的现象,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坐车、坐船时,之所以会感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因为身体是随着车身的起伏而起伏,随着车身的摇晃而摇晃的,是被动的。试想,如果骑在自行车上,哪怕是颠簸起伏的道路,也不会出现晕车的情况。原因很简单,这时的人掌握着主动。主动与被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生命。带着积极的心态,争取生活的主动,我们便会感受到阳光与快乐;笼罩消极的心态,在被动中挣扎,我们就会承受阴暗与忧伤。

取得了成绩就能吃到苹果的孩子,学习上一定会有动力;为了补充营养不得不吃苹果的孩子,生活上一定存在压力。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性格特点,结合他们的个性,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这才是父母的最佳选择,而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

【教师点评】

文章紧紧抓住材料的中心,确立了“积极引导,才能不断进步”的写作中心,并选取了典型的材料进行论述,表现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态度。邵康节引导孩子的事迹,包拯断案的经历,晕车晕船的现象,都充分表现出写作的中心。而且,主体部分的每一段落,都对材料进行简单照应,这样,就使文章点题更加鲜明。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