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联合MRI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2015-04-12刘景旺张亚杰李健王守红

河北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刘景旺 张亚杰 李健 王守红

作者单位: 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CT室(刘景旺、李健),MR室(张亚杰、王守红)

螺旋CT联合MRI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刘景旺张亚杰李健王守红

作者单位: 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CT室(刘景旺、李健),MR室(张亚杰、王守红)

【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的螺旋CT和MRI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至2014年确诊的14例IMF病例的胸腹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14例IMF中,胸腰椎骨质密度弥漫性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8例,胸骨、肋骨骨皮质与骨松质界限模糊,骨质密度增高,髓腔变窄3例。心脏增大,血液密度减低5例。脾肿大9例,其中巨脾5例,脾梗死2例,肝肿大合并门脉高压,门静脉迂曲,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4例。结论螺旋CT联合MRI在IMF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核磁共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IMF)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病因至今不是很明确。患者多为慢性起病,程度不同的进行性贫血,外周血中出现不同成熟度的幼稚红细胞、肝脾肿大及骨质硬化改变[1-4],病理基础表现为骨髓成纤维组织增生、巨核细胞和骨髓细胞增生和髓外造血。IMF临床分为纤维化前期和纤维化期,在漫长病程中,表现差别较大,IMF骨髓改变可与多种疾病相互转化,极易造成误诊。既往临床诊断依据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影像学检查研究不多。本文病例部分为首诊误诊病例,通过总结其影像学特点,以期帮助临床提高对其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5至2012年确诊的14例IMF病例,对其胸腹部螺旋CT及腹部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胸、腹部脏器及胸腰椎表现。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4~78岁,以贫血及肝脾肿大入院9例,消化道出血入院2例,3例曾长期误诊为原发性肝硬化,所有病例进行髂骨穿刺抽吸均表现为干抽。髂骨骨髓活检显示:髓腔内各系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呈成堆或弥散分布,骨小梁增生肥厚,符合骨髓纤维化改变。

1.2检查方法采用light speed VCT扫描,扫描参数120 kV,220~350 mAs,层厚5 mm,薄层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RI采用GE Signa HDxt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先行常规MRI检查,矢状面扫描,用脊柱表面线圈,扫描序列T1WI TR 450 ms,TE 20 ms,T2WI TR 3 600 ms,TE 80 ms。脂肪抑制采用STIR序列(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层厚5 mm,层间距1 mm。所有图像由2名副主任医师共同分析完成,重点观察胸、腹部脏器改变及胸、腰椎骨质形态改变。

2 结果

2.1骨质及骨髓改变胸、腰椎椎体骨质密度均匀增高,骨小梁增粗8例;腰椎呈夹心椎改变1例;肋骨髓腔变窄,骨松质与骨皮质界限模糊3例。MRI腰椎T1WI、T2WI腰椎均匀弥漫的低信号10例;等信号背景下多发斑点、斑片状低信号4例。见图1A、B,2A、B。2.2螺旋CT心脏表现心影增大3例;心腔血液CT值低于心肌CT值10例。

2.3腹腔脏器改变脾肿大9例,其中巨脾5例,局限性脾梗死3例;肝脏弥漫性肿大4例;门静脉增粗4例,肝脏含铁血黄素沉积,CT值明显增高4例,MRI显示肝脏铁过载11例。见图3A、B,4A~C。

2.414例病例中,9例为影像学改变符合临床诊断,5例为临床影像学提示临床诊断,经临床骨髓活检证实。

图1 A IMF患者MSCT冠状面图像,显示胸、腰椎椎体骨质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

图1 B IMF患者MSCT肋骨斜面重建图像,显示骨质密度增高,髓腔变窄

图2 A IMF患者MRT T1WI腰椎椎体内弥漫性低信号

图2 B IMF患者MRT T2WI腰椎椎体等信号背景下多发斑点状低信号

图3 A IMF患者MSCT增强扫描冠状面重建,显示脾肿大,脾静脉、门静脉增粗,食管下端静脉曲张

图3 B IMF患者MSCT斜面重建图像,显示巨脾伴脾梗死

图4 A IMF患者铁过载MSCT显示肝脏密度均匀增高

图4 B MRI患者铁过载MIR化学位移成像正相位显示肝脏信号弥漫性减低

图4 C IMF患者铁过载MRI T2WI显示肝脏信号明显降低

3 讨论

IMF至今无非常明确的病因,各种理化因素及基因突变可能,过度增殖并发纤维组织增生的骨髓表现可以解释临床各种表现。当骨髓增殖功能紊乱时,血小板衍化的生长因子及转变生长因子β释放,刺激原纤维细胞的分裂和增殖[5,6],同时成骨细胞增殖,骨髓存在的骨松质硬化。IMF改变首先于骨碎组织丰富的脊柱、骨盆等中轴骨开始,由中心逐渐向外周发展。影像学表现为松质骨硬化,骨小梁增粗或磨玻璃样改变,长管状骨可见骨膜下新生骨,髓腔变窄。发生于骨盆及股骨上端时,病变常对称出现;中轴骨脊柱椎体呈斑点状密度增高,颅骨受累时,表现为板障变窄,内外板界限模糊。临床骨髓穿刺时,由于骨质坚硬,导致骨穿失败及干抽现象。

MRI能清晰显示不同期像的骨髓改变,其病变表现更敏感[7],黄骨髓T1WI表现为高信号,T2WI表现为中等信号;红骨髓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到中等信号;骨髓纤维化时红骨髓减少,骨髓信号T1WI、T2WI呈弥漫或片状减低,MR显示红、黄骨髓转换等骨髓改变明显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显示IMF早期骨髓改变有明显优势。X线平片对长管状骨髓腔变窄及骨盆、胸腰椎广泛硬化显示明显。CT密度分辨率高于X线平片,能显示骨小梁早期磨玻璃样改变。

IMF髓外系统受累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骨髓再生、造血机能降低,临床表现为中、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红蛋白含量决定血液CT值大小,CT表现为心腔及主动脉血液密度低于心肌密度。长期贫血造成心肌损害,心脏扩大。正常骨髓造血机能减退,脾脏为最常见髓外造血部位,少见部位包括肝脏、肾上腺、胸膜、胸腰椎周围软组织。脾脏增生,体积增大[8],缓慢进展为巨脾,异常增生组织阻塞微血管并发脾梗死,影像学表现为脾脏边缘出现楔形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无强化。IMF累及肝脏时,肝脏弥漫性肿大;髓外造血导致脾脏血流量明显增加的同时损伤门脉血管内皮细胞,造成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门静脉压力增加,影像学出现为门静脉管径增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临床往往误诊为肝硬化,据国外报道17%~35%的IMF患者表现为肝脾肿大合并门脉高压[9]。肝脏是储存铁主要器官,也是铁过载最常累及器官,体内铁含量保持动态平衡,当铁过载时,超过70%的铁沉积于肝脏。IMF患者病史较长,往往依靠反复输血改善贫血症状,外源性铁异常增加导致铁沉积于网状内皮细胞[10],CT表现为肝脏密度明显增加,超出正常肝脏CT值范围,特别是双能量CT扫描时,肝脏CT值变化明显。顺磁性的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明显缩短质子弛豫时间,特别是T2、T2WI显示肝脏信号明显降低,有研究表明弛豫率(1/T2)与肝脏铁含量呈线性关系,依此可对肝脏铁含量进行量化研究[11,12]。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是最常见与之鉴别的疾病:原发病常为血液系统肿瘤、恶性肿瘤晚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依靠影像学表现鉴别缺乏特异性,密切结合病史及骨髓活检鉴别。肝硬化:肝硬化多以肝脏萎缩为主[13],常伴再生结节,IMF肝脏髓外造血少见再生结节;肝硬化患者多有肝炎、酗酒、接触血吸虫等病因;肝硬化极少造成骨质硬化改变。石骨症患者表现为青少年,反复骨折,表现为骨质硬化,髓腔变窄甚至闭塞,X线特征表现为骨硬化、骨中骨、夹心椎等改变;氟骨症有明显地域性,骨松质与皮质界限消失同时伴发有肌腱、韧带、关节囊广泛钙化,牙齿改变较为典型。

螺旋CT胸、腹部及椎体一站式扫描,简便易行,发现肝脾肿大等脏器改变的同时,可以观察椎体及肋骨等骨质改变。MRI可显示早期骨髓信号改变,结合肝脾等脏器改变,对临床鉴别诊断帮助很大。特别是临床不易解释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联合应用提示临床诊断意义巨大。

IMF多为慢性起病,病程较长,不同发展阶段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强,纤维化前期病例很难有典型影像学表现,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还需在今后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

参考文献

1Swerdlow SH,Campo E,Harris NL,et al.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2008,56: 567-569.

2吴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诊治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 1866-1870.

3宋英儒,黄仲奎,龙莉玲,等.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腰椎和骨盆的MR 和X线诊断探索.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 633-636.

4刘爱宁,陈辉树,刘恩彬,等.161例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临床病例分期的探讨.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27: 178-182.

5付荣凤,杨仁池.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治疗进展.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 796-799.

6黄铮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39例临床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 227-229.

7Lewis S,Wainscoat JS,Moore NR,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mylodysplastic syndromes.Br J Rodiol,1995,68: 121-127.

8于春鹏,王劲,张建,等.骨髓纤维化并肝脾内瘤样髓外造血组织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 45-47.

9刘玉兰,肖文斌,张国艳,等.骨髓纤维化与门脉高压的研究.北京医学,2000,22: 267-269.

10龚旭波,张晓红,卢兴国,等.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早期患者骨髓形态学特征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 25-30.

11肖志坚.重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过载的诊断和治疗.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 390-393.

12宋晓丽,赵俊功,程英升.MRI评价肝脏铁过载的应用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 1933-1938.

13Stewart WA,Pearce R,Kirkland KE.The role of allogeneic SCT in primary myelofibrosis: a British society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study.Bone Marrow transplant,2010,45: 807-809.

(收稿日期:2014-10-20)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07.026

【文章编号】1002-7386(2015) 07-1040-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 551.32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退变影像学研究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