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舆论引导及其构建
2015-04-11崔伟
□崔伟
生态文化舆论引导及其构建
□崔伟
加强生态文化的舆论引导是教育人们形成正确生态观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就是把生态意识渗透到人们的头脑中去,使人们明确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到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从而树立生态意识,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生态文化是人类选择新的生存文化
人以文化的方式生存,又在生存中选择新的文化。从人类生存的历史看,人类从渔猎文化发展到农耕文化,又从农耕文化发展到工业文化。几百年工业文明时期,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出惊人的物质财富,使人们在征服自然中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同时也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人类在遭遇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生态灾难之后,终于清醒地意识到物质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结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由此,生态文化也就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从这个意义来理解,生态文化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
二、生态文化舆论引导的反思
一是舆论引导理念的反思。在工业文化时期,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以“没有人类的劳动参与就不可能有价值”为由,断定自然是没有价值的。这些观点的盛行,使人类与自然不再平等相待,“人定胜天”等斗争哲学渗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导致自然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二是舆论引导内容的反思。以往,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宣传报道中过于偏颇,一味地突出经济效益,很少考虑经济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在一些地区,政绩靠GDP说话并不少见,致使宣传报道出现片面性。如,上个世纪对森工企业的宣传报道,偏重于采伐多少木材,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多少栋梁,致使森林生态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初期对乡镇企业的宣传报道,片面地把重点放在经济发展方面而忽略对环境的污染;对一些动物的介绍往往有“肉可食,味鲜美;毛皮可制裘”条款而忽略了动物链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三是舆论引导形式的反思。长期以来,生态文化的舆论引导主要是融化式的,常常是保护动物、森林、湿地等动态方面及生态美文、生态摄影、美术书法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没有让人们领悟到自然美对人类的重大作用。
四是许多编采人员知识匮乏。在生态文化、环保知识和环保法规方面比较模糊,影响到了生态文化舆论引导大范围、深层次地开展。
三、生态文化舆论引导的构建
(一)加强生态忧患意识的舆论引导
我国是生态脆弱的国家。这些年高速发展中对自然环境有很多“透支”,目前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当今,人们尽管生态意识大有增强,也认识到全球气候恶化,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但人们深层次的思想意识仍不同程度地重视物质享受、轻视环境保护。如煤炭、化工企业等。因此,生态文化舆论引导不应只停留在动态宣传及防止问题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从人类对环境所持的态度及思考方式上了解造成这些问题的本质所在,真实、科学的舆论引导生态忧患意识,使人们在警醒中自觉保护生存环境
(二)加强生态伦理文化的舆论引导
作为正在兴起新道德观和价值取向,生态伦理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把道德的对象的范围从人和社会的领域扩展到生命和自然界,即把物种之间的义务纳入视野。《林海日报》每周一期的“生态环保”专刊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专刊配合国际生态环保发展趋势、中国生态环保的政策法规及现实与发展动态进行舆论引导。特别是专刊中“人与自然”“动物世界”“植物展厅”小栏目,把物种之间的平等关系潜移默化的进行宣传报道收到很好效果。《林海日报》主办的《中国绿网》中的“生态文化”板块,以报网互动的形式宣传报道平等、善待动物的典型。并通过舆论监督,谴责虐待、残害动物的行为,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物链平衡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强生态文化的舆论引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关生态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也不断健全,我们在生态文化舆论引导过程中要教育人们知法、懂法、用法。例如,国家投巨资用20年时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一期、二期建设,建设范围在十多个省区,其目的是恢复、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涉及到许多政策法规。因此,我们在生态文化舆论引导时都应该在政策法规层面进行考虑。这就要求记者要有强烈法律法规的生态环境意识,掌握一些有关政策法规和生态经济学的知识,在采访时多了解生态、法律和经济方面内容,以体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四)生态文化的舆论引导要注重多元性、多学科性
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人与生态环境的问题是许多学科都关注的问题。环境科学、环境美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政治学、生态神学、浪漫主义文学都从各个角度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看法。生态文化与这些学科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因此,在舆论引导中将生态文化与各科学的关系以知识普及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其居于重要地位,进而将生态文化理念深入于全社会的思想中。同时,利用我国传统生态文化资源进行舆论引导。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思想,提出人类要效法自然法则,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的观点。将儒家伦理观从人际之间向人与自然之间拓展,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的最高目的。在古代的散文、诗歌中,也有许多生态文化的内容,如陶渊明、王维的田园诗等。一些民俗如敬天、敬山、敬树、清明节插柳等。我们不能完全把这些看做迷信,这里也有朴素的生态文化内容。以此引导人们热爱生态美和创造生态美亦是探索生态文化舆论引导新途径的题中之意。
(作者单位:《林海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