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15-04-11刘景霞

视听 2015年3期
关键词:百姓民生受众

□刘景霞

浅析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刘景霞

民生新闻具有一定的群体性与社会性,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为民生新闻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民生新闻的互动性与交流性等特征也是传播媒介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人为本”是民生新闻的原则,也是联系群众的基础,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就针对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民生新闻;以人文本;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目标,2004年以来,我党多次提出“应当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重要的位置,全党应不断提升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2006年时,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题,展开了讨论。新闻媒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种新闻形式中,民生新闻“以人为本”的特点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同时也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以下就针对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民生新闻的内涵与特点

(一)民生新闻的内涵

2002年以后,“以民为本”的民生新闻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各类民生新闻也逐渐开始出现,成为媒体惯用的表达形式。由此“民生新闻”的概念也引起了各界学者的讨论,假如要对“民生新闻”进行界定,就必须从源头进行考察。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术语,最早出现在报刊上,“以民生新闻为特色”进行宣传,尽管当时并没有对“民生新闻”的概念进行阐述,但也以“关注大众,及时传递群众的声音”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真正使民生新闻得到发展的,却是电视媒体。2002年时,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引发了以民生新闻为题材的热潮,如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等,都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在电视媒体以民生为主吸引受众时,平面媒体也逐渐开始关注民生,开展了《民生热线》等栏目,同样提高了自身的关注度。可以说民生新闻既是一种新闻形式,也是一种态度,更是媒体的立场,主要内涵是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出发,以民生为主题,关注百姓的日常生活,代表百姓的立场。

(二)民生新闻的特点

民生新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性。民生新闻报道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民生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出社会性问题。民生新闻无论是报道伦理道德还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在社会中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由此可见,民生新闻的兴起,正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第二,群体性。民生新闻具有一定的群体性,这主要是因为民生新闻报道的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传播的对象也是群众,传播的内容主要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如河南电视台三套就定名为“民生频道”,《民生大参考栏目》主要是针对郑州市区以及周围城市中百姓发生的事情进行报道,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收视率颇高。

第三,针对性。民生新闻主要关注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关注的是普通群众的生活问题与生存现状。民生新闻的报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且较为贴近群众的生活,能够使群众感受到身边发生的新闻与故事,这正是民生新闻针对性的体现。

二、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在各种媒体中,无论是平面媒介还是网络媒体等,民生新闻都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还有一些媒介甚至将其当做了吸引受众的主要手段。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闻形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促进媒体与受众的关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媒体应当与受众保持良好的传受关系,如此便能够使媒体与受众在互动过程中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提高媒体的传播效果。传统的媒介多少都存在一些“媒体本位”思想,没有与受众进行互动。从内容方面看,传统媒介报道会议新闻以及工作等篇幅较大,没有考虑到受众的综合性需求,且传播的形式较为单一,无法引起受众的兴趣。而民生新闻则是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内容与形式都与百姓的生活贴近,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从民生新闻的传播内容方面看,民生新闻能够帮助百姓解决难题,且能够尽量满足受众的需求,使受众与新闻产生共鸣。从报道的形式上看,民生新闻贴近群众,报道形式较为新颖,群众更容易接受,且民生新闻还能够深入基层,与百姓面对面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反映出百姓关注的焦点,维护百姓的权益,从而营造出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协调发展的关系。

(二)引导舆论

和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的舆论,舆论的和谐问题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关键。新闻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主要从组织以及反映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民生新闻与其他的新闻形式不同,最为主要的优势就是能够反映舆论。传统的新闻形式在反映舆论时,经常需要考虑舆论的价值,即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往往会选择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新闻事件。在这些新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新闻,对于百姓来说可能是天大的事情。民生类的新闻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对于基层百姓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一些被主流新闻忽视的群体上,能够使这些群众表达自己的看法。如在南京与成都几档具有代表性的民生新闻中,市民的出镜率就超过了百分之五十,有些甚至更高。在这些节目中,百姓的声音较多,记者与解说词则较少,充分地满足了百姓的话语权与知情权,以此向社会传递了百姓的真心,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三)传播知识

人们在观看新闻节目时,通常包含了两种心态,即学习心态与娱乐心态。抱着学习心态的观众主要是希望能够通过观看新闻节目获取更多的知识,增长自身的见识,抱着娱乐心态的观众则是希望通过收看新闻来放松自己。由于当代人的生活压力较大,人们都希望能够找到释放自己情绪的途径。如今,很多新闻节目的知识化与娱乐化就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民生节目也不例外。在民生节目中,经常能够看到一些生活小常识等,主持人的风格也越来越亲民,加上一些方言的使用,使新闻节目充满了轻松娱乐的元素,使观众在观看新闻节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放松自己,一举多得。

(四)统一认识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传统的新闻传播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较为“高端”,想要提高自身的公信力与影响力。新闻媒体作为党与政府发表意见的重要途径,在统一认识方面无法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传统媒介报道的新闻都与政党有关,百姓虽然关心这些大事,但是更加关心生活中的小事。民生新闻则是“以民文本”,传播一些百姓想要了解却没能了解的新闻,传播的内容与百姓关注的焦点达到了统一。民生新闻的“民本意识”拉近了群众与媒体的距离,不仅能够让受众喜爱,还能够激发群众的共鸣,从而发挥统一认识的作用。民生新闻的这一作用在一些突发性或者敏感性事件中表达较为突出,如2003年爆发的SARS中,广州的《民生新闻》就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了报道,使群众了解了疫情的真相,增强了全民对抗SARS的信心,唤起了群众的团结意识。还有一些民生新闻的记者也深入小区或者病房等进行采访,把最新的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了群众,消除了群众迷茫的心理,统一认识,对抗SARS。由此可见,民生新闻不仅能够发挥凝聚思想的作用,还能够发挥统一认识的作用,以此获得了群众的信任。

结语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其以民生新闻为载体,增强了媒体的亲和力,拉近了媒体与群众的距离,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随着民生新闻的不断改革,民生新闻就会更加贴近群众,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1.李世成,张淑玲.新闻媒体应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J].山东视听(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报),2011(07)

2.吕焕斌,杨月明,周立凯.民生视角 本色表达 人文关怀整合营销——湖南经视《都市—时间》的探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06)

3.时统宇,张欣欣,刘丽娟.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到“民生新闻”——《都市—时间》的有益启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06)

4.张超.从《京华时报》报道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看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的错位失范 [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 “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3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电视台)

猜你喜欢

百姓民生受众
不让百姓撇嘴骂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百姓记着你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百姓看家“风”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