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识沟”理论视野下新闻媒体的教育功能
2015-04-11田洪丹
□ 田洪丹
浅析“知识沟”理论视野下新闻媒体的教育功能
□ 田洪丹
“知识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关注大众传播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影响。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在国内不同阶层财富差距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对该理论的研究依然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知识沟”理论发展的跟踪,结合新闻媒体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特征,从理论上探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缩小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知识沟”差距。
知识沟;新闻媒体;教育
作为美国新闻自由思想先驱的杰佛逊曾言“宁要报纸而不要政府”,表明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对社会的民主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无疑是建立在大众传媒所具有的教育民众的基础上的。但随着大众传播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大众传媒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不同阶层之间的知识差距。这一理论被称为“知识沟”理论,并成为了大众传播学中的一个经典理论。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同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较都有了巨大的不同。本文旨在探讨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沟”理论如何解释新环境下的新变化,并运用这种解释来让新闻媒体重新发挥教育社会、促进平等的功能。
一、“知识沟”理论的定义和发展
(一)“知识沟”理论的定义
“知识沟”(KnowledgeGap)理论是解释由受众自身各方面条件不同而导致的信息接收存在差距的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社会地位较高和较低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越有扩大的趋势。它与大众所普遍认为的伴随媒体传递给社会的信息越多而越能缩小不同群体间的差距从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平等大相径庭。
(二)“知识沟”理论的初期发展
最初的“知识沟”理论侧重于研究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团体间的知识获取差距,将受众教育水平的高低作为导致知识差距的根本原因。随后,德国的相关学者对早期的“知识沟”理论作了修正。事实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影响大众传播信息获取、信息解读以及信息理解的因素被纳入了研究范围,从而对影响“知识沟”理论的因素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三)“知识沟”理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发展
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沟”理论在新的环境下又得到了新的发展。“数字鸿沟”理论被引入了进来,它是对“知识沟”理论在信息时代或者数字化时代更为形象、具体和深入的阐述。在信息时代,“知识沟”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也是“信息沟”(informationgap)。随着“数字鸿沟”的出现,新闻媒体越发有责任和义务来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防止或者缩小差距。
二、“知识沟”理论的影响因素和解释
(一)“知识沟”理论的影响因素
提出“知识沟”理论的蒂奇纳认为,除了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外,还有五个因素是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传播技能上的差异;知识信息储备上的差异;社会交往方面的差异;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接受、理解和记忆方面的差异;发布信息的大众媒介系统性质上的差异。
(二)“知识沟”理论的解释
从蒂奇纳提出的影响“知识沟”扩大的五个因素来看,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属于信息获取的机会方面,即受众日常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包括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比如社会交往方面的差异导致的结果;第二个层次是属于信息的筛选方面,在这里第一层次所接触的信息因为客观或者主观的原因被过滤掉了,从而只剩下部分对受众而言真正具有意义的信息,比如对信息的选择性差异以及发布信息的大众媒介系统性质上的差异;第三个层次是属于信息的理解运用方面,在这里受众对所接触的信息进行了实质性的处理,但由于受到受众自身条件的限制,个体对同样的信息所进行处理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比如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和知识信息储备上的差异。
第一个层次可以归结为信息传播的硬件方面,而第二和第三个层次则可以归结为信息传播的软件方面。
三、信息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的特点
(一)新闻媒体的定义和功能
新闻媒体是大众媒体的一个类别,指的是以新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大众媒体,以传播介质的不同又具体可以细分为印刷媒体(报纸或杂志)、广播媒体(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与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媒体)。
新闻媒体的一般功能包括:沟通情况、提供信息;宣传引导、整合社会;舆论监督;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其社会功能是指新闻事业对人类、对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作用。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产生实际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信息的共享、情趣的养成、知识的传承、情绪的宣泄、审美的感受、价值的认同、态度的改变以及行为的转化。
(二)信息时代新闻媒体的特点
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和内容,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对传统的大众传播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可能会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使得互联网和基于互联网发展而来的新媒体占据新闻媒体的主导地位,传统的媒体将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以最新的手机新闻媒体为例。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呈现出了新的传播特点,从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具体分析来看如下:首先,每一个信息接受者又都是潜在的信息传播者,信息的传播者是不可控的;其次,信息内容的简短精炼与形式的多样。第三,媒介的便捷与普及使其可以随处移动,成为个人的信息接受终端;第四,接受者的被动性与主动性,作为信息的接受者没有权利选择接收或者不接收,它带有一定的被动性,但信息接受者可以将某些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或者与新闻的传播者产生互动;最后,传播效果更具有及时性。
四、新闻媒体如何发挥教育功能
从“知识沟”理论的影响因素和解释来看,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知识沟”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反之,要想有效地减小“知识沟”,就需要加大大众传播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无疑需要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的特征,针对“知识沟”的影响因素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教育功能。
(一)信息的供给
新闻媒体可以发挥新闻媒介形式多样、便捷以及普及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育水平群体提供不同的媒介形式。比如,对于广大的农村受众,可以偏重于提供可视化的低成本的媒介形式,侧重于通过电视进行相关内容的宣传,同时积极利用智能手机普及的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媒体信息传递。同时,要适当考虑新闻媒体在商业以外所肩负的公益和教育功能,以商业活动所获得的收益积极开展公益宣传和教育活动,为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提供免费的教育环境和机会,促进信息在不同群体间的交流和共享。
(二)动机的差异
新闻媒体应该发挥不同媒介平台的优点,通过多层次、多侧面、高频率的信息传播,强化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同时利用信息传播途径多元以及传播者信息互动的特点,加强对受众群体的细分,并通过便捷的途径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激发受众的互动热情,使得信息在细分群体间得到充分的传播和接受,并继而缩小不同群体间的信息鸿沟。
比如,针对不识字的受众群体,可选择侧重于声音和图像的媒介传输,同时由于这部分受众通常不会从事高科技含量的工作,所以内容方面要避免这种不匹配的现象发生,减少受众在接收到信息后由于客观或者主观原因对信息的过滤和遗弃。
而根据“多次重复可以加强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理论,对有利于教育水平较低群体的信息可以通过多种媒体重复发送,同时利用手机或者计算机等存储和互动技术强化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在更大范围上,可以组织长期的、逐渐深入的主题信息传播,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水平的作用。
(三)解码能力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有着天然的优势来发挥其教育职能。一方面,信息的传播不再具有垄断性质,每个群体都可以接收到适合他们水平的信息,这无疑提高了其解读信息的可能;另一方面,教育水平较低的受众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提供的信息获得提升自己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机会,而这种促进个体能力提高的信息可以有效地提升个人的受教育水平,继而有效地降低了“知识沟”不断扩大的可能。
新闻媒体要继续加大信息的量的传播,同时要注意对细分受众群体的研究和分析,发布有针对性、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受众解读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结语
结合当前新闻媒体的主要任务并参照“知识沟”理论,新时代背景下的大众传播新闻媒体在继续发挥主流思想宣传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各种特点,有效地引导和促进新闻媒体在大众教育方面的功能。新闻媒体在信息的采编、传播途径的选择以及传播效果的反馈和互动方面应加大投入的力度,针对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防止知识传播在不同群体间差距拉大的趋势。
(作者单位:惠州市广播电视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