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转型
2015-04-11朱佳伟杨瑶
□朱佳伟 杨瑶
论全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转型
□朱佳伟 杨瑶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我们所处的媒介环境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新型媒体的相继出现,使传统的广播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概念下的广播播音主持在全媒体环境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全媒体时代的媒介环境以及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这种环境下面临的诸多挑战,试从提升信息附加值及拓展传播能力等方面指出全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转型方向。
全媒体;广播;主持人;转型
一、全媒体时代的媒介环境及广播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挑战
“全媒体”是在以媒介融合为文化背景和以数字化为技术基础的大趋势下,经营者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以及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不同媒体平台实现跨平台、全覆盖、立体式媒介服务,实现与受众的单向、双向、交互式复合传播的媒介形式。①在“全媒体”环境下,传播平台颠覆了原来一家独大的格局,趋于多元化、分众化;传播主体也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使用而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这一系列变化,给传统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传播平台由“单一”走向“多元”
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也打破了以往媒介各自为营的生态,媒介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融。
近几年来,广播节目的接收终端已经向多方面延伸,也彻底改变了受众的收听习惯。各家广播电台为了适应“全媒体”环境下的收听率竞争,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听众可以在网站上收听直播或点播往期节目。此外,以蜻蜓FM、考拉FM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手机客户端的出现,也进一步延伸了广播节目的传播平台。
全媒体环境下,节目的传送不会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将形成听众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随意点播成千上万个广播节目的局面。这使得广播节目主持人原有的竞争格局被打破,他们对听众注意力的争夺也不再局限于某个时间段或某个地区。此外,广播媒介“转瞬即逝,不易留存”的局限性也随着技术的成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节目一经播出就可以永久留存。对于听众而言,未来的广播节目就像CD唱片一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时调取出来播放。由此可见,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竞争不仅体现在节目直播过程中,也反映在节目播出后的点播率上;不仅存在于收音机、车载电台等传统终端上,也广布于网页、手机APP等各种互联网终端上。
(二)传播主体由“接收”走向“参与”
全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发布突发新闻、表达个人观点和意见等。传统意义上的传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受众”已经从原来单纯的接收者变身为“传播者”和“参与者”,传播主体出现了“泛众化”趋向。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和优越感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收集技术的平民化正变得越来越薄弱,“议程设置”的权威正在被逐渐削弱。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门槛越来越低,传统媒体单纯的信息提供已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相应地,传统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单纯靠提供信息已经无法赢得受众。
(三)传播对象由“迎合”走向“选择”
在全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需求随意挑选和消费媒介内容,形成了众多有着相似特质的小群体,他们的态度从迎合走向选择,从全盘接受变为众口难调。“受众”已经很难再作为一个统一的群体而存在,“大众情人”式的主持人会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很多明星主持人靠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个个小群体。以往对于主持人那种语音规范、音色悦耳等审美标准将逐渐被淡化甚至忽略,没有特色、没有清晰定位的“全民主持人”将会带走部分听众。②
二、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转型方向
(一)提升节目的信息附加值
1.变“传达者”为“加工者”
在传播技术发达的今天,无处不在的公民记者在接近事实的便捷性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人,广播节目主持人在对信息发布权的抢占上已经不占优势。这就需要从单纯立足于信息的发布转变为立足于对信息的解释,要从对信息的简单再加工变为提升信息附加值。
比如,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不仅要着眼于对新闻事件的叙述,更要对新闻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深远影响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以其独家的观点扮演起意见领袖的角色。
2.变“杂家”为“专家”
频率的专业化绝非形式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内容的专业化。而内容的专业化必然要求主持人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受众需要的不只是信息本身,更是希望减少信息选择时的不确定性,因此节目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便表现为一种竞争力,同时也转化为节目主持人的一种压力。③以往我们总是认为节目主持人应该是一个样样略懂一些的“杂家”,但实际上听众不会轻易认可一知半解、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知识信息,而“专家型”节目主持人提供给受众的知识信息有着鲜明的可信度,能够吸引受众对节目的关注,也能够培养受众对节目的忠诚度,形成固定的收听群体。没有明确定位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不妨利用工作外的时间在某一领域深入研究,甚至重返学校深造,将自己打造成专家型的节目主持人。
(二)运用创新思维灵活应变
以往广播节目主持人在直播过程中与外界交流较少,节目按事先定好的流程进行。如今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信息,这就意味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情况。这时候,主持人不能固守常规思维,而要运用各种创新手段灵活应变,随时准备好打破常规,真正担当起“节目的主人”这个角色。
例如,在2014年国庆期间,一对赶着去办喜事的新人被堵在了高速公路上,心情十分焦急,这时他们通过微信与浙江电台交通之声的节目组取得了联系,希望了解前方路况。主持人和路况记者审时度势、大胆创新,临时决定为这对新人办一场“电波婚礼”,让全省听众见证他们的甜蜜爱情。主持人话音刚落,电话那头的新娘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新郎也表示:“这点小小的堵车算不了什么,这就是我们迈向婚姻生活的第一步”。原本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在主持人和记者的灵活应变之下,变成了温馨浪漫的“高速婚礼”,不仅有效地缓解了这对新人的负面情绪,给他们带去了惊喜,也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可听性与互动性,值得一线广播节目主创人员借鉴。
(三)开发自媒体节目,塑造魅力人格
著名自媒体人罗振宇认为,自媒体节目成功的核心在于建立了一个“魅力人格体”。任何具备独特性格、个性、魅力的符号,我们都可以称之为魅力人格体。
笔者认为,罗振宇的成功经验同样适用于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转型。他们只要建立起“魅力人格体”,就会拥有相对固定的社群,这个社群中的听众一旦对其所主持的自媒体节目产生了粘性,就很有可能持续关注其主持的传统广播节目。
广播节目主持人面对来势汹汹的自媒体大潮,不应报以视而不见或敌对的态度,而应该主动去拥抱它。不妨在工作之余尝试经营自媒体节目,吸引更多的粉丝。目前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情感类节目主持人清音、文学类节目主持人贺超等都已在视频网站推出了系列视频自媒体节目。虽然刚刚起步,但这种尝试一旦获得成功,对传统广播节目的经营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大有裨益。
结语
总之,在全媒体环境下,固守传统和坐以待毙不是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应有姿态。应该在原有的条件下,及时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拓展传播能力。同时利用好各种新媒体,处变不惊,为媒介形态的深刻变革做好应对的准备,化挑战为机遇,在来势汹汹的全媒体大潮中屹立不倒,勇立潮头。
注释:
①吕岩梅,董潇潇.全媒体——广电媒体发展的方向[J].电视研究,2011(10):12-14
②丁涛.全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发展的瓶颈与突破[J].艺术教育,2012(9):118-120
③马林.播音主持的全媒体生存与发展路径探讨[J].艺术科技,2013(8):92
1.喻国明.传媒责任——时代的发展与内涵的转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6)
2.李洪岩.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J].现代传播,2013(8)
3.於亚女.新媒体背景下广播主持人传播能力的拓展[J].中国广播,2014(4)
(朱佳伟系华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生;杨瑶系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