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其发展之我见
2015-04-11侯玉宁
□ 侯玉宁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其发展之我见
□ 侯玉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问题成为了我国关注的重点问题,与之相关的电视民生新闻也逐渐兴起。电视民生新闻主要是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为视角,调查寻常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帮助普通老百姓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民生新闻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我国,许多地区开设的电视民生新闻都受到了热捧。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含义、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电视民生新闻现状的途径以及它今后的发展趋势。
电视民生新闻;含义;现状;发展
迄今为止,电视民生新闻在我国的开播已经经过了十三个年头,它不仅扩大了受众群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但是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或多或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新闻报道没有深度,过于庸俗;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竞争激烈,节目内容相似、雷同现象严重,没有新意等。这些都是各电视台亟需解决的问题,关系着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走向,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认真探索和研究。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含义
电视民生新闻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大家熟悉的名词,但是距今为止,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为其下定义。有人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的结合;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新闻体裁,以居民所在地为覆盖范围来报道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新闻事件;还有人认为民生新闻是一种话语建构,主要是指它来源于社会的话语建构,是社会发展过渡的产物,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改变等。
综上所述,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新闻素材、关注老百姓生存状态的新闻类型。其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以老百姓身边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选出具有话题性和争议性的选题进行报道以供人们探讨。从叙事手法的角度看,记者的跟踪报道和现场调查是进行新闻报道的前提。从新闻影响的角度看,民生新闻的播出在一定程度会影响人的行为和判断。所以,新闻制作单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承担社会责任,正确运用舆论来为民众负责。
二、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闻内容肤浅,缺乏深度报道
新闻节目的浅显不代表新闻内容的肤浅,由于民生新闻的观看群众一般是普通老百姓,所以在遣词造句方面需要通俗易懂,使老百姓能够更容易接受,但是如今的新闻报道内容却陷入了肤浅庸俗的误区,大部分新闻的新闻价值不高,选材内容过于生活化和世俗化,每天都是重复的新闻内容,如邻里矛盾、家庭纠纷、小车祸小事故等,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不仅不能提高观众的理解能力,而且对他们的判断和行动能力是毫无帮助的。此外,对新闻价值高的新闻报道不够充分,没有进行深入挖掘。以违章建筑为例,当报道违章建筑倒塌事件时,新闻工作者只是陈述了这一事实,既没有将建筑倒塌原因解释清楚,没有调查事故责任人,也没有将其上升到社会层面,警醒那些建筑承包商依法办事,为人们负责。
(二)栏目趋于同质化,风格逐渐僵化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出现引起的好评如潮,我国各地电视台都刮起了一阵民生风,于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充斥了各省电视台的荧幕,但是,许多电视台只是一味地模仿和复制,缺乏创造性和实践性,新闻节目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节目风格也陷入了僵化状态。
如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进入了成熟期。为了提升收视率,各省电视台都推出了不同种类的民生新闻栏目,竞争尤其激烈。但是在同样的市场条件下,新闻素材又是有限的,素材的有限导致了节目内容的同质化和重复化,而节目内容的同质化和重复化又会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长此以往,民生新闻节目也就会失去原有的优势,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最后只会停滞不前。
(三)新闻价值衡量尺度单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电视民生新闻实质上是一种市民话语的表现。它用第二人称叙述的方式代替了过去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这种人称的转换增加了吸引力和亲和力,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是体制话语向商业化和大众化的转变。
但大众本身就是消费和享乐的主体,大众文化的特点在于刺激人的感官,吸引人群的注意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产生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市场化的特点,与大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电视民生新闻从一开始就与市场消费相关,与传统的社会新闻相比,它的收视率是竞争的焦点。所以,许多电视台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味地取悦大众,服从大众,导致民生新闻越来越没有价值。此外,电视民生新闻的广告段位具有推广价值,许多广告商借助这一平台纷纷向电视台抛出了“橄榄枝”,而电视台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也间接允许了这样的行为,最后导致电视民生新闻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四)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引导作用没有切实发挥
主持人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中介,其地位不可小觑。主持人自身的素质、话语的表达和独特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观众对事件本身的理解和判断,从这个角度上说,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不仅要本着为人民负责的原则,而且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承担起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以更好地体现出新闻的价值。
但是在实际的电视民生新闻中,有些节目主持人在报道新闻时偏重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认为只要是与老百姓有关的、越是零碎、越是繁杂的事就是民生新闻,不去考虑它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引发人们的思考。还有些节目主持人尽管会考虑它的价值性和代表性,但是报道的层面过于浅显,主持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使原有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也只停留在了供人们消遣娱乐的低端层面。
(五)民生新闻主体发生偏移,农民地位受到忽视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新闻媒体作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纽带,在政府支持下将视线转移到了弱势群体之中,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来表达他们的真实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一平台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城市居民,脱离了中国广大农民。
民生新闻的主体本应包括城市市民和农村农民,但在实际的电视民生新闻中,由于我国城乡体制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农民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所以作为以民为本的民生新闻更应当将农民生活纳入新闻素材当中。此外,尽管近年来与农民工有关的热点新闻不断被播出,但农民工实际上是农民向市民过渡的一个概念,不完全等同于农民。一方面,大众媒体在尽量帮助农民工解决工资问题、生活问题,另一方面,大众媒体却以市民的优越心理故意将农民工粗俗化和无知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形象。而且在报道农村的负面问题时,有些主持人过于情绪化,视野狭窄,以偏概全,认为农民形象差、粗俗、没文化,这样严重违背了民生新闻的精神和宗旨。
(六)角色定位不合理,新闻监督权缺乏有效使用
角色定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夸大了民生新闻节目的职能,毫无疑问,民生新闻关注的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如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帮助老百姓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老百姓在看到民生新闻的舆论力量后,认为只要将问题交给媒体,就一定能够得到解决,而把能够解决问题的相关部门搁置到了一边。
其次是栏目记者本身没有认清自己的角色。有些栏目记者认为自己是民众的代表,过于情绪化,对相关部门肆意批评,不能冷静客观地帮助民众解决问题。此外,有的记者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报道批评新闻,引发骂战,这样的新闻容易失去它原有的味道,与以民为本和客观报道的初衷是想背离的。
三、改善电视民生新闻现状的途径
(一)提高民生新闻节目质量
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主持人的引导作用,倡导积极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观念,同时,报道内容要尽可能立足本土,正面报道要能够体现社会的光明美好,负面报道要能够进行深入挖掘,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在栏目风格的选择上,要懂得创新,避免同质化。首先要注重现场感和画面感,尽可能利用视频和声音还原现场以增强可看性;其次要体现趣味性,民生新闻一般比较枯燥,如果能够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报道,则更容易激发人们的观看兴趣;最后有效利用节目衍生品。有很多电视新闻节目时长都在一个小时左右,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如果能够有一个捆绑节目进行播出,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作为一家新闻媒体,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挥新闻本身的价值,同时,将视野转向农民和农村生活,实事求是地报道新闻事件,增加农民的话语权,使城市市民能够真正了解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正确定位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新闻。
(二)合理运用营销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电视民生新闻除了需要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外,还需要合理的营销手段,作为市场化的产物,民生新闻栏目也需要给自己打广告,例如可以邀请专家来评价栏目以增强栏目的深度,此外,可以利用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推广,活动要尽可能贴近居民生活。在进行广告营销时,可以将栏目内容编成广告语,这样不仅能够使观众更容易接受,而且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四、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一)向主流新闻方向发展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民生新闻正在开启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它不仅包括贴近民众生活的内容,而且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和平民化的视角来报道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使民众更容易接受和了解。从本质上讲,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是不同的,具体说来,民生新闻来源于社会新闻,但与社会新闻的娱乐化不同,民生不以娱乐群众为目的,而是以民生问题为关注点、以普通民众为主体、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栏目,所以,民生新闻尽管会涉及到社会新闻所报道的一些内容,但不是全部。从民生新闻的内容来说,它具有代表性、严肃性和实用性,也是民生新闻能够向主流新闻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新闻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标志。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的纽带,民生新闻是能够把党和人民的要求,把政府和人民的呼声统一起来的最佳媒介,所以,无论是受众群体对民生新闻的要求还是社会政治的需要,民生新闻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未来的主流新闻。
(二)向公共新闻方向发展
公共新闻主要是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事件的新闻,根据公共新闻的特点可以看出民生新闻正在向公共新闻方向发展。首先公共新闻要求新闻工作者将人民视为事件的参与者,其次公共新闻关注与民众之间的对话交流,最后,公共新闻可以起到协助的作用来帮助问题的解决。从民生新闻的特点来看,公共新闻将会是民生新闻的升华。另一方面,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转变是必然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社会的私人领域逐渐扩大,公共领域正在逐渐缩小,公共领域内的许多问题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则需要公共新闻的出现。此外,媒体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新闻媒体的角色将会由过去的干预者和报道者变为社会话题的引导者、问题的发现者和社会现象的传播者,与民众的沟通交流将会代替过去的事件报道,报道方式更加亲民化和民主化,而公共新闻的功能能够适应这种需要,所以,公共新闻将会成为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结语
总而言之,电视民生新闻对中国新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还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1.李友奔.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探析[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102-104.
2.李月明.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其发展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4(20):68-71.
3.张斌.试析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症结及对策[J].大观周刊, 2012(43):48.
(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