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校考试改革的思考

2015-04-11谭秋霞

山东工会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考试内容试卷考试

谭秋霞

(济南大学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创新型人才,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己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创新型人才培养,考试与考试评价制度不可或缺,考试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抓手。在教学过程中,准确使用考试这一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有效评价教学效果,及时掌握教学现状,提高教与学的针对性。高校考试制度对教与学起引导作用,高校的考试与评价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优良的考试评价制度能直接推动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反之,不合理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则会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障碍。

一、高校考试改革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改革考试形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需要

高校的课程,尤其是基础课程,其考试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如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客观题多主观题少、标准化考试多综合性考试少、期末终结性考核多平时过程性考核少。[1]考试类型相对单一,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容易使学生养成“标准答案”式的定向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推进考试改革,首要的是拓宽考试形式,让学生逐渐养成多维度地发现问题、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考试内容改革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当前,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较为功利,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高分,往往考什么才学什么。这种现象与高校考试内容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当前高校考试的内容覆盖面相对较窄,往往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标准化答案使得学生没有发挥空间,学生对教师扩展延伸性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对教师讲授的没有标准答案但能给学生以启迪的知识非常抵触。考试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导向功能,指引着学生的日常学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高校考试改革要以优化考试内容为核心,综合考虑学生年级、专业特点、课程类型等,调整考试内容结构,减少可以从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的纯属记忆的题目,增加材料分析的应用题,着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考试管理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当前,在对考试的管理方面,高校更重视对考试过程的管控,注重考务安排,严格考风考纪,而对考试的后期管理往往仅限于试卷抽查,抽查到的试卷往往只从形式上来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也仅仅是对教师考试组织过程的监督。考试管理不仅限于考务管理,而是一个包括试卷命题、试卷审核、考试组织、试卷批改、试卷分析、成绩归档等方面,需要教务处、学院、以及教师个人等多方力量共同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每次考试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次历练。做细、做实考试管理的每一环节,使参加考试的学生每一次都有收获,能力不断获得提升。[2]

二、当前高校考试制度的几点缺陷

高校的考试制度是引导学生选择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主要手段,发挥着指挥棒功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方向。学校应认真分析当前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校考试制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一)对考试的目的认识不清,没有真正调动师生教学相长的积极性

考试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意义就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教与学的一个检查、一个反馈。尽管现行的考试制度要求教师务必进行试卷和考试结果分析,但多数流于形式,未能把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反馈给学生,而仅是把结果交给教务处,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一些教师考试结束后最关心的是有多少人不及格,有多少人需要补考,而不是根据考试结果分析自己的教学效果。期末考试期间,高校教室往往会出现花样百出的“占位”现象,甚至图书馆、教学楼的走廊里、台阶上也呈现一派浓厚的苦读表象,实则是学生临时突击,记背答案。一些学生极端地认为考试就是为了获得高分、评三好学生、评优秀干部、评奖学金,为毕业后找工作增加砝码。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是若为了“考试而考试”,把高分作为主要的学习目标,则偏离了学习的目的。对一些学生而言,平时不注重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等到考试的时候为了及格就夜以继日地突击,把考试看作一种负担。

(二)考试形式不够灵活,考试范围不够开放

现阶段,高校考试的主要形式为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专业论文写作及实验性操作等形式。在这四种形式中,闭卷考试最常用,其它形式一般很少用。考试中,题型多为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对错、简答、论述题等,而侧重考察综合能力的案例题、分析题等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操试题则较少。标准化考试固然有其优点,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在标准化的考试中,学生无法阐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没有探索和想象的空间。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不求甚解,只顾死记硬背,思路狭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学以致用更是无从谈起。[3]很多高校在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相当大的比重,而对平时的课堂表现、科技创新、考勤等的考察则占的比例非常小。仅靠期末的卷面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科学的。期末的试卷不可能覆盖全部教学内容,不能深层次考察学生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备考的范围和备考重点等偶然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发挥。因此,这种单纯依靠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考试对于教学效果的检验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三)考试内容片面、死板

现行的考试,学校虽然要求教考分离,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多是任课教师自己出题,内容也多是局限在给学生上课时所用的教材。而且考前教师就教材划范围、圈重点现象也较普遍。因此学生只要有教学课件在手,临时突击一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种考试方式在很多同学开看来很正常,但实际上很值得我们思考。如果考试内容都在课件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受影响,造成只重视课件上的内容,而忽视老师课本以外的分析和引导。考试过于倾向书本知识,而非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无法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平时上不上课没关系,每学期的最后的一堂课一定要去,因为大部分老师会圈范围、划重点。教师划重点的本意是为学生着想,减轻其复习负担。当然,划不划重点,不仅关系到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也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因为每学期学生都要给教师评分,评教结果会影响教师的奖金、评优、职称晋升等问题。教师迫于现实划重点,学生乐于得到重点,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创新精神慢慢磨灭,从而抑制了个性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终将成为一句空话。[4]

(四)试卷分析、反馈不够

一般来说,教师试卷归档后就意味着整个考试过程的结束。当前尽管大部分学校都对考后的试卷分析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把试卷分析作为试卷归档的必要材料,但试卷分析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大部分学校的大部分课程考试都在期末进行集中安排,这就使得阅卷时间非常紧、教师批改试卷的压力大。即使按规定做试卷分析,也只是对及格率、各分数段人数分布进行一个简单分析,真正静下心来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的少;即使提出改进措施真正落实的更是少之又少,试卷分析流于形式。试卷在归档后,就束之高阁了,学生能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分数,至于自己那个地方答错了、正确答案是什么就无从知晓了。试卷信息反馈的不够使得考试的判断、纠错和促进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不利于教师根据考试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也不利发挥考试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

三、深化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举措

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规范的考试管理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需要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来保障。[5]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改革的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把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作为考试内容改革的重点”。[6]

(一)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

科学的考试首先是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来设计考试内容,其次是考试内容不应局限于书本,而应体现时代性、创新性。在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要着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而应扩展到本学科的前沿,使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热情。同时,要对那些虽然与标准答案不一样但有新意的答案予以鼓励。

应根据本学科特点设计考试形式,既可以采用闭卷形式,也可以采取开卷形式;既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考察,也可以进行终结性考察;既可以进行单项考查,也可以进行综合性的考查;对日常教学过程、实验室实验时、学年实习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等都要进行科学考核,注意区分度,使学生的平时成绩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完善评价方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要改变仅凭期末一张卷来评判学生一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份量。把阶段性评价与最终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把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避免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而是靠期末冲刺蒙混过关的现象。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考查,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主观题批改时,不能仅限于标准答案,而应允许学生做与课本和笔记不同的理解和表述,要以发展的眼光评判学生的答案,对学生所做的新颖独到的解答应该持肯定态度,并在分数上予以体现。[7]

(三)完善考试反馈机制

考试信息既能反映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掌握,也能促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今后的教学。[8]不论是平时考核还是最后的终结性考试,都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适当和及时的反馈。虽然这是考试过程中最容易操作的环节,但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在实际中不被重视的一个环节。教师批改完作业后,要及时将作业连同批改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如何改进。由于学业考试具有阶段终结性特点,应当贴合其特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着手,有针对性地建立起一套总结反馈机制,使学业考试结果得到有效反馈,更好地发挥其持续性改进的作用。[9]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考试改革能否顺利推行,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提高评判水平。

[1][2]秦炜琳,周晓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考试改革探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3,(10).

[3][8]武萌,张晓媛.高校考试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3,(8).

[4]何云鹏.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

[5]段会娟.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考试改革[J].市场周刊,2013,(7).

[6]王喜云.王蕾.高校公共基础课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学技术信息,2009,(7).

[7]朱静.论法学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黑河学刊,2015,(1).

[9]任西煜.高校学业考试现状分析与改革探讨[J].教育与考试,2013,(1).

猜你喜欢

考试内容试卷考试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我国成人高考内容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论能力测评导向的高校考试改革
浅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内容及应对策略
你考试焦虑吗?
厦门市2009—2014年体育教师入职技能考试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