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会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工会的可行性研究

2015-04-11

山东工会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职工工会工作可行性

杨 洋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普遍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和进度。工会作为高校的重要组织之一,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法律保障缺失、资源匮乏、高校行政化等因素的影响,工会组织在履行教职工维权职能等方面逐渐失去话语权,呈现出一种边缘化的趋势。在社会转型期,高校工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唯有通过改革创新来突破这些阻碍,重新激发高校工会的活力和功能。本文以工会社会工作作为切入点,在对目前高校工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简要介绍工会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的基础上,尝试着分析工会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工会的可行性,以便推动高校工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高校工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制度保障不健全

高校工会虽然可以依据《劳动法》、《工会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维权等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制度和规范建设方面仍稍显不足,如很多高校工会没有出台符合本校校情的劳动纠纷调解和处理办法等。另外,高校工会因为在学校层面缺少相应的顶层和制度设计,所以在开展工作和实施具体的项目时缺乏法理性依据。

(二)队伍建设滞后

伴随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全体教职工的评价和考核标准进一步提升,从目前高校所制定的评价和考核标准来看,高校工会的队伍建设离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此外,高校工会工作对于青年教职工群体的吸引力出现弱化的趋势。这一方面是因为青年教职工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较为繁重,更重要的原因是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性不足,给青年教职工形成错误的印象,认为工会工作只是例行公事,甚至认为工会是“退休人员的集散地”。

(三)组织建设较为薄弱

首先校级工会虽能确保有固定的人员、活动场所和经费支持,但鉴于高校工会的非独立性和行政化的现状,其组织建设仍显得比较薄弱。其次是二级工会,即院系一级的工会,工作人员往往是兼职的教职工,一般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工会工作只是单纯地完成上级工会所布置或下达的任务而已,很少主动地参与工会工作。这样不仅影响高校工会工作的效率,也更难体现出高校工会工作为全体教职工服务的功能。

(四)高校工会理论研究不足

如果没有前期工会理论研究的基础,想取得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和突破,这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高校工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工会理论研究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专业从事高校工会工作和研究的人才队伍,这是高校工会研究不足的最主要的原因;第二,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无法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第三,研究意识淡薄,从事高校工会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兼职教职工,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能够投入到工会工作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很有限,再加上非本职工作,也缺乏研究兴趣,因此造成其研究意识较为淡薄。

二、工会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具体内容

作为专业领域的社会工作的重要分支,工会社会工作是“以职工和会员的劳动、生活的场域为平台,以工会组织为载体,运用社会工作的专门知识和方法去满足职工和会员的职业福利和劳动权益保障需求,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协调劳动关系的活动”[1]。

工会社会工作继承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从理念方面来看,工会社会工作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通过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整合资源,重建社会支持系统,以增强个人能力,最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从方法方面来看,工会社会工作同样应用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是以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主导,以案主为对象,依照专业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帮助案主减缓压力,解决问题,协调社会关系,挖掘案主潜能,提升案主的社会福利水平;小组工作是以二人以上的案主组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促进个人社会化,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升个人潜能和应对危机的能力;社区工作是以社区和社区成员为工作对象,充分分析社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整合社区资源,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进而增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实现社区有序健康的发展。

工会社会工作与高校工会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服务理念和服务对象上,两者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高校工会工作的服务理念奉行为人民服务,服务对象面向全体教职工;工会社会工作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对象不仅面向全体教职工,而且包括教职工的家庭、社区等社会支持系统。另一方面,两者工作的出发点具有一定的契合性。首先,高校工会工作的出发点是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利益,但这是建立在高校正常有序发展的基础上,高校并不能一味地无限制满足教职工的需求;其次,工会社会工作在“助人自助”的理念引导下,解决案主所遇到的问题,整合相关资源,满足案主的需求,尽一切力量来帮助案主。工会社会工作在介入高校工会为案主提供专业服务过程中,不但需要高校工会的支持,也在案主和高校工会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这一定程度促进了高校工会工作的实施推进。

三、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工会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一种理论或方法应用于实践的先导。没有可行性分析,那么一种理论或方法应用于实践只是空想。因此,进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工会的可行性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工会成立的初衷即在于维护工人的共同利益,帮助工人缓解和解决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和困难。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职业和工作,有着其独特的价值理念引导和专业的助人方法的支撑。国内有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2]。工会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工会的可行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可行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总体要求。工会作为高校从事社会管理的重要部门,引入社会工作势在必行。工会社会工作在高校工会工作传统领域,如协调教职工关系、社会福利、职工维权等方面,不仅能够带来全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有助于创新工作方式,激发活力和创造力,也可以拓宽高校工会工作的范围。

(二)社会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是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是否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是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来检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工会的可行性。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助人和维持社会秩序上,而工会从成立之初就是为了帮助工人维护其合法权益并协调相关的社会关系。由此可见,两者在目标和功能上都比较趋同,尤其是在当下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背景下,两者相结合显得尤为必要。从社会秩序的角度来看,工会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工会可以为高校教职工更好地提供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并且在社会福利获取的渠道和效率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会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工会可以为高校教职工更好地救难解困,帮助其实现自身的发展。因此,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工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高校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三)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主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理念和方法运用的契合度和成熟度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我国已在部分基层工会组织进行工会社会工作的试点,探索在工会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的方法和途径”[3]。在2010年,北京地区开始了首个“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考试”,从此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区面向专业工会社会工作者的招聘和培训逐步开展起来,并有专门的岗位设置,同时配套的管理办法也相继地出台,来保障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参与各系统工会的日常工作和管理。目前,北京市工会社会工作信息服务平台已上线,此平台除了一般的通知公告外,还提供相关的工作和活动动态,并对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宣传等。

工会社会工作发端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缘起于三次工业革命引起的巨大的社会变革,这几次社会变革造成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们在工作中的无助感越来越强烈,需求的层次和范围不断地提高和扩大。然而,传统工会仅仅是为了解决劳资纠纷而成立,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其合法性地位受到不断的冲击。在这个背景下,发达国家的工会组织开始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两者相结合,扩大了工会的工作范围,全方位围绕职工的需求和利益开展相关的工作,形成用人单位、工会、职工三方互助共赢的机制。另外,服务的地点也不仅限于企业内部,甚至拓展到职工的家庭和社区。以美国的经验为例,其主要是在社区和企业两个方面推广工会社会工作服务,以美国总工会社区服务部和美国大型工会为主,提供基于职工需求的相关服务方案和计划,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工会工作和社会工作结合的范例。

因此可以看出,高校工会引入工会社会工作在技术层面上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四)组织可行性

组织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社会团体发展的重要基石,如何使专业社会工作者在高校工会“落地生根”,并保证其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实现,是验证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工会可行性的关键。

借鉴国内外的经验,高校工会可以从“招聘”、“培训”和“购买”等三个环节入手。首先,高校工会可以通过招聘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充实工作队伍,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部来进行运作,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服务和帮助。在有些高校教职工集中居住的小区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区工作站,形成社区和工会之间的联动模式。其次,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及高校引进人员编制紧缩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对目前从事高校工会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进行专业的工会社会工作的培训,培养其专业的理念,协助其掌握专业方法。再次,可以采用目前通行的做法——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高校工会能够将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劳动纠纷调解等工作,外包给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由他们来提供相关的服务和解决问题。高校工会在这些方面可以做好统筹、规划和监督等工作,保证其服务的成效。当然,这三者并行不悖,可以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保障工会社会工作的组织和人才建设。

通过对政治、社会、技术和组织四个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工会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工会是可行的。依据上述的论证,高校工会引入工会社会工作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这为其进一步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校工会如何巩固其合法性地位,避免被“边缘化”的趋势,如何增强自身的主体性和服务性,如何拓宽高校工会的服务内容和提高高校工会的服务效率,这些问题都依赖于高校工会的改革。引入工会社会工作即为这种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以上的可行性分析和国际经验的证明,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工会大有可为,但是也应该看到,国内工会社会工作的实践仍处于初步阶段,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来实现高校工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职业化和专业化,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张默.2010社会工作蓝皮书——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09—2010)[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郭志巧.试论我国工会社会工作与工会工作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9):137.

猜你喜欢

教职工工会工作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工会工作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创新实践
关于国企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