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实验课程创新模式探索
2015-04-11卢万合孔肖肖张立峰崔哲洙李国柱
卢万合,孔肖肖,姜 月,张立峰,崔哲洙,李国柱
(吉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微格教学实验是高师院校教学技能培养的重要手段,它的特点是把复杂的课堂教学能力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并分别进行训练[1]。自斯坦福大学艾伦提出这种可控制的实习系统以来,微格教学实验已在世界许多国家高师教育中得到广泛采用[2]。我国的绝大多数高师院校都拥有微格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微格教学实验,并且能够积极开展微格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微格教学实验课程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然而,随着信息技术设备的进步,以及新的教学理念的更新,传统微格教学实验课程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探索微格教学实验课程的创新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1 建设微格教学实验课程的意义
1.1 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技能
教学实践技能薄弱是师范生的短板,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校期间训练不足造成的。微格教学实验能够为师范生提供系统的技能训练,其训练目标明确、具体,有利于发挥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4],让学生“做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教学技能。
1.2 弥补教育实习的不足
教育实习是教学实践训练的主要渠道,然而我国教育实习工作普遍存着一些问题,限制了教育实习实践训练作用。教育实习中讲课时间少,甚至不讲课已经成为教育实习中常态现象。听课、教学设计等虽然也能够训练实习生的实践能力,但不能够完全替代讲课。微格教学通过建立以微格实验为核心的“仿真课堂”,模拟中小学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训练的机会,从而部分弥补了教育实习的不足[5-6]。
2 微格教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学时少,培训项目不齐全
高师院校微格教学实验课程普遍存在学时少的现象,学时少包括理论课学时,也包括实验课学时。部分学校微格教学实验课学时仅有20学时左右,甚至更少。试想一个有50名学生的班级,微格教学实验课学时仅有20学时,每名学生能进行多长时间的教学实验,而且有限的学时还包括教师评价、师生共同观摩等这些必要的环节。由于微格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学生只能粗浅地体验微格教学的过程,远远达不到微格教学的要求,教学技能的训练目标不可能达到[7]。与学时少相对应的就是微格教学实验培训项目不全,部分学校的微格教学实验仅仅培训学生小型课的教学,而并未进行单项训练,如此一来微格教学实验就成了简短的“试讲”,微格教学的优势也就不能完全发挥。
2.2 实验室不足,设备陈旧
高校招生数量越来越多,许多学校微格实验室数量不能满足需求,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微格教学实验的开展。随着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微格教学所需要的设备也在升级换代[8],然而许多学校还在使用一些老旧设备,这将会影响微格教学实验的效果。
2.3 课程内容不能反映学科的特点
微格教学实验课程往往作为全校的公共课,其内容一般仅能反映教学过程,不能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实际上,学科教学不但存在共性的方面,更具各自学科不同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去进行微格教学实验,比如地理学科中地理版图的绘制就需要采取专门的训练技巧,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课堂实验也必须单独训练。
2.4 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评价是微格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一个增加效益、提高能力的过程,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6]。目前许多学校微格教学实验评价方式单一,有的仅采用由指导教师提出综合意见,效果甚微。微格教学实验实际上就是一套及时反馈系统,学生教学技能和水平的客观评定是其深入开展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
3 微格教学实验课程创新模式
3.1 微格教学实验课程设置为常态课程
微格教学实验课程不应该作为教育实习的预备课程、强化课程或者替代课程,应该作为一个独立于教育实习之外的常态化实践课程,而且该课程也应该从阶段性课程转变为延续性课程,也就是说,该课程不单单在大四开设,在大二、大三,甚至大一均可根据需要开设。当然,微格教学实验课程常态化的重要基础就是课时的保证。众所周知,技能训练除了掌握基本技巧外,还需要反复练习,这就需要时间,因此必须改变目前我国师范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增加实践课程时数,充分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从而使师范毕业生毕业即可独立授课,成为“成手”教师。
3.2 课程内容包括教师技能的所有方面
微格教学实验课程是准教师专门训练的重要载体,课程设置也应该以塑造卓越教师为目标,包含教师技能素养的方方面面,从教师礼仪、粉笔字的书写、说课等到完整课程的试讲都要作为微格教学实验课程的内容[9]。同时,应该考虑专业特点,分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这不仅包含实践课部分,也包括理论课部分。实际上,学科微格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可以根据学科差别各有侧重。
3.3 由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组成教师队伍
微格课程教师应该为学科教学理论教师,因为任何课堂教学过程都必须以相应学科为落脚点,且学科教学理论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再掌握相应的中学指导教师技能,或再配备中学指导教师一同上课,这样确保师范生的微格教学实验既符合高师的培养目标,又符合中小学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高师院校还可以将学科教学教师派往中学顶岗学习,成为“双师型”的教师,或者在人才招聘时优先录用具有中小学教学背景的“双师型”人才。
3.4 有计划地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设备
开放微格教学实验室是充分利用微格教学实验设备的有效方法。师范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已经可以自主利用微格实验室进行自主训练,自我评价。当然,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开放需要对开放对象进行实验设备操作培训,并通过专门课程、公开讲座等方式向师范生介绍微格训练的技巧等。除此之外,高师院校还可以实行全校微格实验室统一管理,这不仅有利于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也方便实验室的开放,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
3.5 构建与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
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虑到教学技能的特点,完全量化是困难的,而采用必要的质量评价方法,则能够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质量评价法可以采用档案袋法,定量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评价量表法等简单、实用的方法。实质上,定量评价中也必然包含定性评价的内容,微格教学实验课程评价的核心是定性评价。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是微格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只不过在我国微格教学实验课程实施中被忽略掉了[10]。教师的培养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技能训练也是如此。微格教学实验指导教师固然经验丰富,但仅有教师评价的单向反馈仍不科学,学生自评和互评则能够使学生清楚看清自己的技能状况及相互之间的区别,并依据自身特点和能力制订改进计划,从而为教师评价提供有益的补充。
评价必须考虑专业特点,同一教学技能,由于专业特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有一定的差异,不可要求同一形式和条款[11]。
4 结束语
微格教学实验课程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经验,不断克服存在的问题,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功用。指导教师、师范生、实验设备、课程内容、评价体系、训练方法等都是微格教学实验的重要元素,必须不断反思,逐一完善,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课程模式。微格教学实验尽管作用明显,但因为并不是真实的教学情境,不能作为唯一的教学实践训练手段,教育实习、见习等方式仍然不可缺少[12-13]。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实验系统将逐步完善,成为传统微格教学实验有益的补充。
(
)
[1]靳建华,窦丽娜.高师院校实施微格教学实验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9(2):16-18.
[2]王吉,王珣.基于维基的微格教学实验的设计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64-167.
[3]陈代武,胡坚毅,彭宇行.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广义微格教学实验系统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3):41-44.
[4]吕飞飞.微格教学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训[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2):52-55.
[5]马凤龙,邹向群,王柏文.微格教学部分代替教育实习的可行性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3):58-60.
[6]黄亮,叶姗,张一丁.微格教学与教育实习无缝对接的现状及对策[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96-98.
[7]袁南辉,张进.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的拓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8):78-82.
[8]陈树强.数字化设备助推微格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11(6):93-94.
[9]赵玉.利用微格教学培养师范生说课能力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94-99.
[10]宣桂鑫.德国的微格教学[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5):69-74.
[11]高丽.微格教学中课堂教学技能评价的定量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56-59.
[12]李凌云.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系统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6):134-137.
[13]倪最.基于Web的微格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的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2):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