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称谓词中存在的同素异序现象
2015-04-11贾利青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北碚400715
贾利青(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北碚 400715)
上古汉语称谓词中存在的同素异序现象
贾利青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北碚400715)
上古汉语称谓词在结构组合上存在同素异序现象,情况较为复杂。本文在对称谓词进行结构分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语义分析,认为:并列式和偏正式称谓词中都存在同素异序现象,且词义指涉范围广;构成同素异序称谓词的两个语素,其词性可以同时是名、动、形容词,来共同表达一个名词性的称谓;由于语言经济简约的原则,同素异序称谓词也不免一个保存至今,一个自然消失。
上古汉语;称谓词;同素异序
同素异序词是指两个语素A和B,它们的组合顺序可以互调,在一段时间内成对出现的双音节合成词。从语素意义上看,A和B的意义相同、相近或相类;从词性上看,A和B的词性相同;从结构顺序上看,形成AB或BA式。同素异序词是古代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AB和BA两个词的词义大部分相同,也存在相异的情况,而且在长期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其中一个消失,而另一个保存下来。
上古汉语称谓词中的同素异序词较为丰富,且社会称谓中的同素异序词比亲属称谓更多。本文举例一些并列式和偏正式同素异序称谓词,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此类词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1 上古同素异序称谓词分析
1.1并列式合成称谓词
1.1.1.合并型(A=B,A+B/B+A=A或B)
根据上古汉语的一些单音词有“散文则同,对文则异”的特点,在汉语双音化的趋势下,合并型称谓词出现较多。其中A和B的意义相同或相近,所以这种造词的结构也称为“同义连文”。
第一,社会称谓:[名词+名词]
百姓:【人民、民人】【民下、下民】
这两组词在古代泛指百姓,但二者侧重点又不同。《说文·民部》:“民,众萌也。”,“民”泛指愚昧的百姓,与“人”浑言则同,析言则异。《诗经·大雅》:“宜民宜人,受禄于天。”朱熹集解:“民,庶民也。人,在下位者也。”“下”由下方引申为地位低下。所以第一组侧重指“愚昧无知”的百姓,第二组侧重指“卑贱低下”的百姓。
工匠:【工匠、匠工】
工匠泛指从事各种手工技艺者。“工”是对匠人的统称,“匠”侧重指木匠。《说文,匚部》:“匠,木工也。”段玉裁注:“百工皆称工,称匠独举木工者,其字从斤也。”“匠”和“工”同义连文,如:《荀子·荣辱》:“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尉缭子·原官》:“程工人,备器用,匠工之功也。”
艺仆:【倡俳、俳倡】【倡优、优倡】
“倡”指歌唱为主的男女艺人。“优”,古训或以为“倡”,《称谓大词典》解释为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俳”,以表演杂戏,娱乐人为业的艺人,《国语·晋语一》:“公之优曰施,通于骊姬。”韦昭注:“优,俳也。”“俳”是“优人中尤善戏谑者”①。“俳”“倡”“优”三者都指表演的艺人,同义连文,可以调换顺序组成同素异序词。
老师:【师傅、傅师】
师,在周代特指贵族的官师,《周礼·天官·大宰》:“三曰师,以贤得民。”郑注:“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傅”由辅佐引申为教导,后特指帝王或诸侯子女的老师。“师傅”“傅师”泛指教师。如《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里的“师傅”指学校的老师。《史记·秦本纪》:“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这里的“傅师”特指给教导太子的老师。《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这两个词。
保姆:【保庸、庸保】
《说文·用部》:“庸,用也。”表示雇工的“庸”后作“佣”。“保”,本义指背幼儿,也借代指酒家雇工。《鹖冠子·天则》:“酒保先贵食者。”《汉书·栾布传》:“(彭越)卖庸于齐,为酒家保。”颜师古注:“酒家作保。保,庸也。”“佣”和“保”同义连文,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又《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变名姓于庸保,匿作于宋子。”
收稿日期:2015-05-07
作者简介:贾利青(1989-),女,山西朔州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朋友:【朋友、友朋】
“朋”“友”一般被认为有“同师曰朋,同志曰友”的区别,但二者常组合成词,指志趣相同或利益相关而联合起来的人与人的关系。如《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左传·庄公二十年》:“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盗贼:【盗寇、寇盗】
“盗”指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寇”本义聚众劫掠,可代指结伙抢劫的人。故二者组合成词,且顺序可调换。如《春秋繁露·五行变救》:“金有变,毕昴为回,三覆有武,多兵,多盗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
老人:【长老、老长】【老艾、艾老】
“老”指五十至七十岁的人。“长,可引申为年长,特指年老,《广雅·释诂》:“长,老也。”二者散文相同,构成同义连文。如《礼记·祭义》:“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史记·宋微子世家》:“乃毋畏畏,不用老长。”
“艾”,本指艾蒿,也是老年男子的尊称。《盐铁论·未通》:“五十以上曰艾老……”“……所以辅耆壮而息老艾也。”
此外,还有【女妇、妇女】等,本文不再赘述。第二,亲属称谓:
正妻:【正嫡(適)、嫡正】
“正”,常作语素和“妻”组合,表示嫡妻。“嫡(適)”,《尔雅·释亲》训为“敌也,与匹相敌也。”与夫的身份相匹敌,特指封建宗法制度下的正妻。《广韵·锡韵》:“嫡,正也。”“嫡”“正”同义连文,表示男子的原配。
妾:【媵妾、妾媵】
“妾”是表示非正妻的常用称谓。“媵”,本是陪嫁义,引申为陪嫁者。可特指随嫁己身的姊妹、侄女,相当于“妾”。《诗经·召南·江有汜序》:“美媵也,勤而无怨,嫡能悔过也。”孔疏:“媵谓妾也。谓之媵者,以其从嫡以送为名。”“媵”“妾”同义连文,指非正妻。
后代:【昆后、后昆】
“昆”,在表示兄长之义时,和“晜”相同,但是可以“反训为‘后’,与‘先’相对。《说文·日部》段注:‘昆义或为先,如昆弟是也;或为后,……如《释言》‘昆,后’是也。”②“昆后”“后昆”都泛指远世的子孙后代。
[形容词+形容词]
英杰:【俊雄、雄俊】【俊杰、杰俊】
“俊”,本义为才智超人,可代指才能出众的人。“雄”,象征孔武有力,代指在某方面出类拔萃的人。“雄”“俊”组合,特指聪明有为、称霸一方的人。“杰”本义特异、杰出,代指优秀出众的人。和“俊”合称指英杰。
1.1.2化合型(AB≠A,AB≠B,AB=C)
此类词A和B意义相类,合成后的新义一般是引申和借代的结果。
(1)社会称谓
[名词+名词]
百姓:【黎庶、庶黎】【烝黎、黎烝】
“黎”,《说文·黍部》曰为“履黏也……”,指用粘性的黍作糊粘鞋。假借众多义。“烝”有众多义,《诗经·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毛传:“烝,众。”可借指百姓。三者组合可互相调换位置,指百姓。
老人:【老耄、耄老】【耆老、老耆】
《释名·释长幼》:“六十曰耆。”《说文·老部》:“年九十曰耄。”“耆”和“耄”都可与“老”组合指老年人。如《礼记·王制》:“养耆老以至孝,艾蒿孤独以逮不足。”《汉书·景帝纪》:“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
(2)亲属称谓
[动词+动词]
后代:【继嗣、嗣继】
“继”,本义为延续,引申为继承,代指继承王侯位的子孙后代。“嗣”本指继承君位,引申为继承人,后可泛指子孙后代。二者同义连文可泛指后代。《汉书·刘向传》:“时上无继嗣,政由王氏出,灾异浸甚。”《元后耒》:“觐礼高禖,祈庙嗣继。”
1.2偏正式合成称谓词
[名词+名词]
商人:【商客、客商】
“客”,指旅居在外或行于途中之人。“商”,动词为经商,名词为商人,因其货资要运转,故是客的一类。二者同义连文,如汉焦赣《易林·归妹之蛊》:“商客善贾,大国富有。”《韩非子·难二》:“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客商归之。”“客商”是大名冠小名,“商客”是小名冠大名。
乐师:【师工、工师】
“工”可特指宫廷内以歌唱诵咏为业的乐人,一般为盲人。《书·益稷》:“工以纳言,时而飏之。”孔传:“工,乐官,当诵诗以纳谏。”“师”也特指乐人之长,一般为盲人。《礼记·乐记》:“子赣见师乙而问焉……”郑注:“师,乐官也。”“师工”“工师”都指乐人,前者是大名冠小名,后者是小名冠大名。
2 上古同素异序称谓词特点
从以上例子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上古汉语的同素异序称谓词有以下特点:
2.1.在词性和词的结构方面看,并列式同素异序词的两个语素词性相同,或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语素可以互换位置,且词性不变,合成词的新义和语素原义基本相同,或是相类的词义。如【后昆、昆后】指后代,【姑舅、舅姑】是公公和婆婆的合称。偏正式同素语序词是属和类的关系,侧重指小范围的意义。如【商客、客商】主要指经商之人;【师工、工师】主要指朝廷的乐官。但可互换位置。这也侧面体现了上古汉语双音词组合不稳固的特征。
2.2从词的组合结果来看,不管称谓词中两个语素是什么词性,一旦合成一个词后,都成为一个名词。
即“[动词+动词]或[形容词+形容词]或[名词+名词]”→[名词],如形容词组合【俊杰、杰俊】表贤才等。这和称谓在人际关系中表示人的特定身份和职业有关,通过这种文化符号系统来反映汉民族的家族制度、婚姻生活、社会风尚。在社会称谓中,可以看到社会行业(百工、老师、艺人等)、等级、性别、长幼等的区别;亲属称谓区别嫡庶、尊卑等,反映了宗法制度的缜密性和严苛性。通过借代和引申来表示汉语称谓,把意义相同、相近、相类的单音词组合成双音词,减少了同义单音词泛滥的现象,也反映了上古汉语逐渐走向双音化的趋势。
2.3从语言发展的过程来看,同素异序称谓词一个被保留使用,一个销声匿迹
如【俊杰、杰俊】【工匠、匠工】等,前者保留下来,后者消失。因为两种语序同时并存不符合语言经济简约的原则,不能使词分工明确,造成形式上的繁复。究其原因和规律,笔者结合前人观点,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语义上来看,一般被保留下来的词的两个语素中,泛指、统称义在前,侧重义在后,如【工匠、匠工】【倡俳、俳倡】【客商、商客】等;若两个语素在含义的抽象程度有差别,往往前一语素较具体,后一语素具有概括性,如【妇女、女妇】。
第二,若不受语义限制,可能会受到发音方面的限制。王云路先生指出:“声调相同的并列式复音词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排列。”“通常发音部位依照口腔由小到大,由合到开的顺序。”③如【盗寇、寇盗】④。赵小刚认为:“并列式复合词中,而词素若同调,则清音词素在前,浊音词素在后;二词素若异调,则不论清浊,均是平声在前,仄声在后。”⑤按此说法,同调如【继嗣、嗣继】,“继”声母是清声母,“嗣”声母是浊声母[s]。
第三,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特定的地区、人、时间以及观念等都会影响人们使用词语的习惯,如【舅姑、姑舅】为了反映男尊女卑的社会家庭地位,前者保留,后者不用。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同素异序称谓词在调换位置时,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如【民庶、庶民】,前者是并列结构,后者是偏正结构,有的意义也会发生变化,如【父老、老父】,都是偏正结构,前者是对年老男性的尊称,也可泛指乡亲,后者指年老的父亲。有的结构和意义都发生变化,如【子男、男子】,前者是大名冠小名,指儿子,后者是附加式结构,指成年男性。
同素异序词在汉语词汇中情况复杂,本文仅从称谓这一角度,列举相关称谓,简单阐述其代表性的特点,以期加深对古汉语复音词发展的认识。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54.
[2](清)梁章钜.称谓录[M].长沙:岳麓书社,1991.
[3]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王琪.上古汉语称谓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张能甫.东汉语料及同素异序的时代问题——对东汉语料与词汇史研究刍议的补说[J].古汉语研究,2000,(03).
[5]蒋黎黎.古汉语同素异序词研究综述[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6).
责任编辑:周哲良
H 131
A
1672-2094(2015)04-0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