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魏源师友记》的文献学价值
2015-04-11〇易琳
〇易 琳
(邵阳市松坡图书馆,湖南 邵阳 422000)
简析《魏源师友记》的文献学价值
〇易琳
(邵阳市松坡图书馆,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魏源师友记》的文献学价值有三个方面:魏源研究检索工具书;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参考书;独特的地方文献藏书。
关键词:魏源; 《魏源师友记》; 文献学价值
The Literature Value of Weiyuan Shiyou Ji
YI Lin
(Shaoyang Songpo Library, Shaoyang 422000, China)
Abstract:The literature value of Weiyuan Shiyou Ji lies in three aspects: the retrieval reference book on Weiyuan’s studies; the reference book for studies on figures in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and a unique local literature collection.
Key words:Weiyuan; Weiyuan Shiyou Ji; literature value
《魏源师友记》的作者李柏荣(1893—1972),别号日涛,湖南邵阳北路孙家桥人(今属新邵县)。李柏荣先生是20世纪中叶著名的学者,在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语言文字学、文学、考古学各方面均有成就,其著作不下50种,手稿146册,均收藏于邵阳市松坡图书馆。尤其对家乡先哲魏源先生研究用力极深,他所编纂的《魏源师友记》一书,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
一、《魏源师友记》的三个版本
(一)1936年邵阳大展纸业版
《魏源师友记》的第一个版本,1936年由邵阳大展纸业印刷出版,书名《魏默深师友记》。该书初稿成于1928年,不慎在北京被焚,后来,李柏荣先生经过多年努力,重新搜集资料,整理、加工、编辑,于1936年由邵阳大展纸业印刷局铅印出版。该书仅二卷,现邵阳市松坡图书馆古籍部有藏本。它的版式特征是:每页分上、下两栏排版,文字竖排,每栏12行32字,黑口,四周双边,版心鐫卷数及页次,日涛题款,归属史部传记,列传类。该书共辑录魏源亲长师友70余人的生平事迹。
(二)1983年岳麓书社版
1936年邵阳大展纸业《魏默深师友记》出版之后,李柏荣先生于1937年重返南京,经五个月的钻研,续补了魏源的师友158人,计划对原书进行重版发行。但是,由于时值兵荒马乱,世事多艰,其重版计划一直没能实现。解放后,其书稿捐献给了邵阳市图书馆古籍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邵阳市原政协副主席陈新宪先生(1907—1993年)将其书稿从图书馆清理出来,加以编辑、校点,于1983年8月由岳麓书社出版,书改名为《魏源师友记》。新版《魏源师友记》传承了原著李先生的遗愿,补录了著者后续的魏源师友153人,并新增10人,共收录了魏源亲长、师友233位的生平事迹。
(三)2010年湖湘文库版
自2006年起,湖南省启动了《湖湘文库》图书编纂出版工作。《魏源师友记》列入了《湖湘文库》出版计划之中,并由岳麓书社原社长夏剑钦先生担任该书的主编,将原《船山师友记》、《魏源师友记》合为一册,于2010年出版,该书编为《湖湘文库》甲编283册。重版后的《魏源师友记》,核对了原刻本和相关资料,修正了1983年本中的文字差错,并对原书中错漏或引文不当之处做了修改或说明,使之更为完善,成为学者们研究魏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工具书之一。
二、魏源师友分类
魏源一生,交友广泛。他交友的原则,一是有经世致用之才者,二是品德高尚者,他曾在书房中题了一联:“学贵运时策,友交立德人”。李柏荣《魏源师友记》一书所记述的人物,基本上体现了魏源交友的特点。《魏源师友记》所载的233名人物,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以同宗血脉为纽带的亲友
《魏源师友记》中收录与魏源有血脉关系的亲友6人,这6人又可分为三类:一是长亲。该书中收录了魏源的长亲二人,即二伯魏辅邦,六叔魏邦嵩;二是兄弟。收录了魏源的兄弟三人,即再从兄弟魏显达,从兄弟魏五达、魏进达;三是堂亲。书中收录了魏源的从子(侄子)魏彦。
(二)以师生关系为纽带的朋友
魏源在家乡读书时就有广交天下师友的的强烈愿望,《魏源全集》第十二册中《题金潭沙洲故宅》楹联七副中有:“友天下士,谋救时方”。“学贵运时策;友交立德人”。“尽交天下士;长读古人书”联对。据《魏源师友记》所载,其师生关系的朋友有三类:一是塾师。书中收录了欧阳炯明,刘之纲两位启蒙塾师;二是座师。座师,即县学、府学、省学考取童生、秀才、拔贡的主考官。《魏源师友记》记载的座师以邵阳知县宋大荣,宝庆知府翟声焕、湖南学政李宗瀚、汤金钊为代表;三是宗师。宗师是指在思想或学术上受人尊崇而可奉为师表的人。魏源的宗师以庄存与和刘逢禄(今文经学家)、胡墨庄(汉儒家法)、姚敬塘(宋儒之学)、胡承珙(汉学)、董桂敷(古辞文)等为代表。
(三)以同学关系为纽带的学友
《魏源师友记》中记载的学友众多,亦学亦师,亦师亦友,关系重叠,息息相关。根据魏源学业的先后,可分为两类:一是县府学友,以石昌化,何上咸为代表,魏源十四岁入邵阳县濂溪书院学习,与同学石昌化、何上咸文名并举,时称“三神童”;二是麓山学友。魏源在岳麓书院学习期间,结识了以李克细、何庆元、陈起诗等岳麓学友,他们一起研究程朱理学,相互切磋,感情至真,影响至深。
(四)以志同道合为纽带的挚友
魏源交往的这类朋友都身处清朝政府由盛转衰的大转折时期,他们猛烈抨击封建末世的黑暗,主张改革,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他们所开创的经世致用新风,对后世的维新改革有巨大的影响。一是志同道合之友,以龚自珍为代表。龚自珍与魏源在北京参加会试,双双落第,礼部主事刘逢禄对龚自珍、魏源的落选深感遗憾,因赋《两生行》以哀之,赞魏源为“无双国士长沙子”,龚、魏齐名,由此始。二是终身益友,以林则徐为代表。林则徐于1839年春出任两广总督、钦差大臣,因在广东禁烟,先受道光皇帝嘉奖,后又被革职发配伊犁。1841年8月途经金陵时,魏源自扬州赶至江口与林则徐会晤,两人抵足夜谈,探究国事。临别时,林则徐将在广州搜集、翻译的《四洲志》手稿及有关资料交给了魏源,嘱其进一步搜集、补充资料,编纂一部使国人能详细了解世界地理、历史、科学知识的著作。魏源欣然受命,于次年将50卷本《海国图志》编撰成功,并出版发行。魏源在该书的《序》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该书的出版,成为当时国人谋求救国图强的良方,并影响了近200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而魏、林的情谊,亦因此而流芳千古。三是意气相投的朋友,以陈沆为代表。陈沆,原名学濂,字太初,又号秋舫,湖北蕲州人,进士,官翰林院修撰。“其学渊博,握要经史,旁征流略,多所阅览。其诗文以独到为宗……故所作高奇华妙,卓然为一代大宗。”四是同乡朋友,以邓显鹤、邹汉勋等为代表。五是同寅朋友,以叶克昌、周心存、颜以燠、陈淦、李锡龄等为代表,共37人。六是诗文朋友,有张文虎、梁章钜、周诒朴、李毅等,共计不下40人。
(五)以官府共事为纽带的朋友
据《魏源师友记》所载,魏源在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两江总督陶澍、裕谦等人府上当幕僚,推行漕运、盐运、河工等经济改革而成为名噪一时的改革专家,也是经世派发展为洋务派的关键人物。魏源的官府朋友,以贺长龄、陶澍、陈銮为代表。贺长龄,字耦耕,号西涯,晚号耐庵,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县)人,清代嘉庆道光时期著名的经世派大臣和学者,他当江苏布政使时,聘魏源为幕僚,因魏源代其编纂《皇朝经世文编》而著名。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古下梅山)县人。他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杰出的政治家与经济改革家,又是传统经世学派在政治领域的代表及由古代经世学派转变为近代洋务派的关键人物。陶澍任两江总督时,聘魏源为幕僚,魏源协助开展海运、盐政、吏治等多项改革活动,政绩斐然,朝野震动,并被后世称颂。陈銮字南雅,号芝楣,湖北江夏人。陈銮是陶澍的表弟,在陶澍、林则徐督抚下,与魏源合作,为兴利除弊、治漕治河和修海塘等,多有操持。陈銮署理两江总督期间,魏源仍是总督府的佐政幕宾。陈銮曾嘱魏源为其所藏《个中真意图》题咏。魏源赋诗《题陈芝楣中丞个中真意图》三首。陈銮十分欣赏默深的学识,对其治漕治河诸务,益叹魏源所能之强为不可及。
三、《魏源师友记》的文献学价值
(一)魏源研究检索工具书
《魏源师友记》是李柏荣先生从1000多种典籍中钩稽出魏源亲长、师友共233人的生平简介及事迹,是一部研究魏源生平及思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专著。为学者们研究魏源提供了丰富的检索点:(1)人物。本书共收录了233名师友,书中清楚记载了师友的称号、出生时间及与魏源交往的事由。学者们可以根据人物检索到相关重要的信息资料;(2)地域。李柏荣先生记载的233名师友,遍及各个省区,其中“江苏50人,湖南43人,浙江28人,安徽20人,江西11人,山东9人,广东9人,湖北7人,山西7人,直隶6人,陕西、河南、顺天、福建各4人,蒙古2人,四川、贵州、广西、甘肃各1人,还有21人记载不详”。广泛的地域性,也为学者们考证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根据当时的地理环境,准确地了解师友与魏源的时代背景以及当地发生的重大史事。
(二)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参考书
《魏源师友记》共记载233个名师友的生平简介及事迹。这些人在当时的社会成分各有不同,有总督、巡抚、将军、布政使、按察使,也有学者、文人、和尚、道士各色人等。而记载每一位的历史人物,都是时代的产儿,通过对这233个人物的生平及事迹的了解,学者们可以拉近历史的距离,亲近历史,更加了解历史人物,潜移默化,起到鉴古知今,知人论世的作用。
(三)独特的地方文献藏书
《魏源师友记》是一部重要的湖南地方史文献。(1)该书为研究魏源的生平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魏源从理学家转为汉学家,从幕友转为亲民官,从解经笺诗的通儒转为关心水利盐漕的实干家,从忧时忧民的学者转为放眼世界的先驱。他提出了“后王师前王”、“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成为千古人杰。《魏源师友记》因收录了大量魏源师友资料而成为地方文献史料研究的核心。(2)该书也是研究湖南地方历史的重要文献。共记载了43位湖南人,其中邵阳人共12人。这些人物与湖南历史、邵阳地方史息息相关,对研究湖南、研究邵阳地方史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
(注:文中未标出处的引文,均引自李柏荣《魏源师友记》。)
作者简介:易琳(1977—),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市松坡图书馆馆员。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09JD42)
收稿日期:* 2014-10-28
中图分类号:B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15)01—0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