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探索
2015-04-11辛海娟
辛海娟
(太原工业学院 思政部与法学系,山西 太原 03000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探索
辛海娟
(太原工业学院 思政部与法学系,山西太原030008)
[摘要]实践教学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和肯定。实践教学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了契机。合理构建“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诸如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围绕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实践教学,还要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改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等。这是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7.0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是大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导引课,作为课程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内容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基础。实践教学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对知识的应用,并追求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日常行为。实践教学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理解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实践教学的效果仍不尽人意。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内容单调,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疏于组织管理,教学安排上细节粗糙;考核评价缺乏激励性等。针对以上问题,“基础”课应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合理构建“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有效组织实践教学。这些都是改善和提高“基础”课实效性的关键。
一、内容新颖,符合实际需要
(一)符合教学重难点需求,完成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的内容构建,要根据教学重难点,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活动的主题内容应来源于教材重难点,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比如,针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这个重点,开展“维护社会秩序道德和法律哪个更重要”的讨论活动;为了更好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令学生客观辩证地面对现实条件,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设计“顺境出英才还是逆境出英才”的辩论活动;为了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设计“介绍家乡”的PPT展示活动;为了掌握人生目的的内涵及在人生观体系中的作用,举办“什么是幸福(成功)”的演讲活动,通过演讲的准备,使学生对幸福、成功有科学的认识和定位,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些活动都需要教师通过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把握而设计。只有这样,实践教学的设计才有意义,才不会偏离教材。
(二)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解决学生困惑
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切合学生实际需求,解决学生困惑。当前大学生思想上存在诸多的疑惑。比如:大学生对“大学里该不该谈恋爱”“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应该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等问题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思考,如果不澄清这些疑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这些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或盲目跟风,做出错误的选择。而我们的课程,特别是实践课就是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困惑,让学生思考、讨论、再思考,拨开迷雾,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只有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我们的教学才会有实效性可言。
Centering on Teaching Behavior and Promoting
Classroom-teaching Effectiveness
——OntheeffectivenessofthecourseMoralityCultivationandLegalBasis
Li Yinxiang
(CollegeofPoliticalScienceandLaw,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三)符合课程专题需求,理论实践相辅相成
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还要考虑课程整体的均衡性。“基础”课程有几大模块:适应大学生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行为规范等,它们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践教学的设计也应该均衡地涉及各个模块,这样不仅有利于持续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实践教学的安排,在教学前应做好整体的教学计划,各章分配合理的教学时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随着实践教学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和肯定,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笔者认为,每一章节都应该有实践教学的设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说教中走出来,学生才会真正喜欢“基础”课。
实践教学除了在内容上要抓住重难点,紧贴学生实际,在活动形式上也应该丰富多彩,使学生乐于参与。
二、形式多样,勇于创新
(一)难度适中,容易参与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活动的成就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除个体能力外,还包括任务的难度、个体的努力程度等。当任务太难或太简单,个体都会减少活动的兴趣。该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设计实践教学时,从实践内容到实践形式,应该难度适中,这样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最高。实践教学的活动形式很多,讨论、读书观影(读后感观后感)、演讲、PPT展示、辩论、调查等形式是同学便于参加且比较喜欢的活动。活动以何种形式开展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相比较而言,讨论、读书观影等活动较容易实现,而演讲、PPT展示等活动需要学生有相关方面的能力和准备,而辩论、调查等活动除了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团体协作来完成。一个实践教学主题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如“恋爱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主题内容,可以组织成讨论形式,也可以组织成辩论形式。不同的形式会有不同的效果和影响,讨论可能有更大范围的同学参与,辩论可能有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其实,我们还可以把两项活动形式结合起来,前一段时间讨论,后面进入自由辩论阶段,作为观众的同学可以加入到辩论中来。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激发更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机会均等,满足表现欲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从低到高被逐渐需要的。从这个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欲望,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既然这样,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应该给每个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不同特长、不同能力的同学,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主题观点。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这一章节,设计“校园文明不文明现象面面观”这一主题实践,不同的学生表现这一主题的形式是不同的。有的同学演讲;有的同学拍摄有关文明不文明行为的照片;有些同学表演小品、情景剧;有的同学写出倡议书;有的同学做成PPT展示汇报;有的同学做成FLASH短片等。同一个主题,表现形式五彩纷呈,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了表现发展的机会,其实教学的意义也在此。
(三)知行统一,培养能力
“基础”课程是指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引课,它的目标就是解决学生困惑,指引学生实践。如果学生只单纯地背读知识条文,而缺乏做事的原则、方法和思想,甚至违背道德违反法律,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其实,学生对单纯的理论知识、空洞的说教并不感兴趣,他们更看重实际意义的东西,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如果实践教学的设计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受到学生的重视和喜欢。就拿演讲和写论文来说吧,如果教师的要求是写演讲稿,并有机会在课堂上演讲,一定会比写论文得到学生更多的重视。还有辩论和讨论这两种形式,同学们会觉得辩论更能锻炼提高诸如语言、推理、应变等能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实践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和目标。
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效的组织也是关键。巧妙的设计、合理的要求、适时的帮助、必要的检查将会使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克服困难,追求卓越,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三、组织有序,学生有章可寻
(一)自由选择,满足个性化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的体现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实践教学要改变以往同学们一起参加同一个活动的模式。太多同学参加同一个活动,有很多学生是敷衍,有很多学生抄袭,而且教师也没有精力分别指导,这样的实践沦为形式。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一两项活动参与,而且限制一项活动的报名人数,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这样也容易看出不同学生对课程不同的关注点和兴趣,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也为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契机。
(二)要求明确,减少困惑易考核
布置活动时,活动的相关内容要求一定要明确。这些方面包括实践活动的名称、主题、目的、实践步骤、实践结果的汇报形式与具体要求、考核标准以及注意事项。对活动的要求与考核标准一定要细化,这些细则将会影响学生的投入程度和活动质量。如在主题为“什么是幸福(成功)”的演讲活动前,提出演讲的要求:“演讲内容新颖、主题鲜明;符合实际,能体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流畅、脱稿演讲;有一定的演讲技巧和感染力;在演讲过程中搭配背景画面和音乐。”这些规定给了学生一个努力的方向,也使活动有了评价的标准。
(三)范例引导,形象具体易超越
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请教老师等来解决困惑。还有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为学生提供一些范例。顾名思义,范例就是可以效仿的事例。范例使学生依靠特殊“例子”来掌握一般知识和规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范例,可以是其他班级或者是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总之,在学生困惑时,这样的作业作品会让学生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会让学生从有限的例子中获得形象的、具体的以及规律性的东西。学生在范例基础上完成的作业作品,取长补短,更可能超越范例作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知识获得、技能培养方面也获得发展,培养了学习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等。
(四)教师把关,督促有力保效果
学生到底完成的任务怎么样,作为教师不能主观想象,还需要好好把关。像演讲、辩论、汇报等这些活动,如果教师认为已在课前布置好活动并让学生准备了,就在课堂上来实施,未免有些轻忽了。课堂是全体同学的课堂,不是单个同学的实验场,每一节课都要有质量。这就需要在活动准备后期,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准备材料及成果,如演讲稿、辩论材料、汇报的PPT等,从内容到形式给出意见和修改建议,筛选出优秀作品,使同学在原有基础上反复修改再提高,保证活动的方向和质量,使更多的同学受到启发和鼓舞。
“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构建,丰富了“基础”课的内涵;“基础”课实践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活跃了“基础”课的形式;“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组织,保证了“基础”课的质量。“基础”课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了起来,使学生在情感上理解并接纳了思想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并自觉地外化为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知行合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景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指导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1.
[2] 马建青.“基础”课实践教学整体性改革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1(2):84.
[3] 施良方.教学理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1.
[4] 李涛.范例教学理论的现代教学特征.教学与管理,2007(6):11.
O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Ideological
andMoralCultivationandLegalBasis
Xin Haijuan
(Teaching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andLaw
Department,TaiyuanInstituteofTechnology,Taiyuan030008,China)
[收稿日期]2015-04-07
[作者简介]辛海娟(1978-),女,山西大同人,太原工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7-00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