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治理理论热点可视化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0年以来文献的知识计量

2016-01-05张慧敏孙国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者领域文献

张慧敏,孙国强

(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网络治理理论热点可视化分析*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0年以来文献的知识计量

张慧敏1,2,孙国强2

(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2.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对网络治理理论内部结构进行可视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知识图谱分析。通过对下载文献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及作者共被引,厘清网络治理领域研究的地域分布。利用文献高被引分析和高频次关键词分析,对网络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初步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关键词突现指数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网络治理;理论热点;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7.005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数据越来越多,如何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类、检索并从中找出激增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有用信息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科学计量学是对科学学科进行定量分析的最基本、最成熟的方法,通过可视化分析可以实现对科学理论的基础、前沿及演进规律的追踪。网络治理已被学者和实践者广泛认为是一种“多组织治理”,网络治理是一个交互、运动的过程,如何实现“善治”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时代环境的变迁决定了网络治理理论的演变,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网络治理理论的文献量持续上升,但也产生了理论相对分散、内容错综复杂的局面。本文对网络治理理论热点进行可视化追踪分析,对网络治理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有着重要意义,帮助大家理清脉络、解读理论研究的未来走势。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

使用科学计量工具对已有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过程中,文献搜集是首要工作,所搜集文献数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可用性,这是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为保证所搜集文献的权威性,文献搜索范围限定在核心合集的引文索引中,关键词参考了国际权威期刊关于“网络治理”的表述形式,进行主题词搜索。分别选用两组词:一组是network organization、intermediate organization、hybrid forms;另一组是governance、administration、management。将这6个词两两组合,组成9对关于“网络治理”的表达形式。检索时间跨度为1990—2014年,文献格式为“English Article”,下载文献731篇。文献最新更新时间为2014年1月16日。

文献计量分析能够帮助学者对本专业研究领域、研究范式做更深一步的了解,并能对本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科学的预测。本文通过共被引文献网络分析、共被引作者网络分析和关键词网络分析,找到在网络治理研究领域一直受到学术界持续关注的学者、掌握该领域的研究基础、识别出突现关键词,进而预测网络治理理论未来的研究趋势,帮助学者们更快进入到网络治理的前沿领域。本文借助cite spaceⅢ对文献进行科学分析,并通过科学知识图谱揭示出其目前的研究分布和研究热点,进而预测出未来的研究前沿。其中,首先对网络治理研究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国家分布和高被引作者分布找出目前研究的地理分布;在此基础上,针对网络治理研究的热点,采用寻径(Path Finder)算法分析该领域的高被引文献和高被引关键词,找出该领域关注的热点分析;最后使用关键词激增分析,捕捉出网络治理理论的前沿走势。本文在上述科学计量分析结果和对上述分析结果中的重要作者的重要文献进行仔细研读的基础上,对当前网络治理理论热点和前沿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升华。

二、结果分析

(一)网络治理研究分布

以节点数50为划分标准,利用被引文献对网络治理的被引文献进行分析,得出网络治理研究引文量和连线数的时间分布(见图1)。引文量表示特定领域的引文数量。由图1可见,网络治理的引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这20年时间里,网络治理的引文量从最初的70篇增加到10180篇,尤其是2000年以后到现在网络治理引文量激增,数量上翻了近10倍,逐渐成为了各个国家经济、管理和社会领域研究的热点。连线数表明了文献之间的相互引用程度,连线数值与文献间的联系程度成正相关关系。数值越高,表明文献之间的联系程度越高,观点的交融性越高。图1显示随着文献数量的增加,文献之间的交融程度并没有随之增加,甚至出现了下降。这表明虽然网络治理问题研究的学术关注度在不断提升,但学术成果之间的密切性比较低。即随着网络治理理论的兴起,网络治理研究的学者各自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偏好、研究背景进行研究,使得网络治理理论研究呈现出多维态势。我们还需进一步对他们的理论进行总结、提升,找出网络治理理论的精华所在。

图1 网络治理引文量和连线数时间分布

1.网络治理研究领域国家和地区分布。笔者通过web of science检索出731篇关于网络治理的文献,经过人工筛查,发现这些文献集中分布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美国、英国文献量最多,占到文献总量的30%之多。通过对施引文献的节点“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析,得出网络治理研究的国家和地区分布(见表1)。从表1中的文献频次和中心性可看出,美国、英国、荷兰、德国这些国家文献的被引频次和中心性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这表明一方面网络治理与其他学术研究成果一样,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并且这些国家的文献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网络治理“理论网”的核心;另一方面,实践发展与理论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欧美作为经济发展强国,其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各种网络形态在这些国家发展得也相对成熟,自然成为了各国学者争相学习的对象。随着各种网络形态在实践中的不断运用,网络治理理论研究领域也呈现不断扩散的趋势。

表1 网络治理研究国家和地区分布

2.网络治理研究领域高被引作者分布。了解某研究领域核心思想的方法之一是找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这些作者的思想代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和研究核心。本文利用作者共被引分析,得出作者共被引分析中的引文数量和连线数(见表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在下载的700多篇文献中共引证了358位学者的相关文献,引用频次达6751次,其中被引频次居于前10位的学者见表3。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引文数量的增加,连线数并没有同比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也又一次印证了前文的观点:网络治理理论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但他们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引用程度非常低,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思想。也正是因为这种学术的分散化,使得网络治理理论发展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2 网络治理共被引作者引文量与连线数

从表3前10位被引频次较高的学者分析看,目前网络治理理论被引频次较高和中心性较高的学者是威廉姆森(Williamsono)。他的两篇文章《资本的经济结构——公司,市场,关系》和《比较经济组织:离散结构的分析选择》在被引频次和中心性指标上都居于核心地位,构成网络治理理论研究领域的核心和知识基础(见图2)。目前在网络治理理论的研究领域中,仍是以过去在网络组织及其治理领域研究比较突出的专家,如威廉姆森、古拉蒂(Gulati)、鲍威尔(Powell)、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为核心,而当今各个国家的学者虽然对网络治理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他们的权威地位还未形成,还未成为整个网络治理知识网中的“明星”。

3.中国网络治理理论发展现状。中国网络治理理论也随着网络组织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但主要集中在2011年以后(见图3),其突显值达到3.66。这表明,在中国网络治理理论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这一研究热点正在兴起。如何在吸取发达国家网络治理理论的科学性的基础上,找到适合中国特色的网络治理理论,使中国的各种网络形态达到“善治”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它将有更大的研究发展空间。

表3 网络治理研究被引频次前10位学者

图2 网络治理高被引作者知识图谱

图3 中国网络治理文献突现年度分布图

(二)网络治理研究热点分析

自1955年加菲尔德(Garfield)发表《引文索引应用于科学》一文,提出用引文索引检索科技文献的方法之后,引文分析逐渐成为了科学计量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每一类知识本身就好似一张流动的网,通过引文分析,引用数学和计算机等方法,分析文献之间引证和被引证的知识联系与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揭示知识流动的规律。在引文网络中,通过对知识流动过程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献之间的科学结构亲缘关系和演化规律,找到哪些文献在知识流动中起到“中心”作用,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该领域的经典思想,进而对研究热点进行整体、规律性把握。

1.网络治理研究文献高被引分析。本文采用寻径算法,以2年为一个研究周期,在每个时间分区中选择高被引的前50篇文献,网络节点选定引用文献。表4 列示了网络治理研究领域被引频次较高的前10位的文献。

表4 网络治理理论研究高被引文献

笔者进一步对这些高被引文献进行了仔细研读。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90年代,一方面正如笔者前文所提到的后期学者还未造成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知识传递的滞后,后期所形成的学术思想还未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文献大多首先提出了“中间型”组织出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中间型”组织不同于传统的市场和科层。提出随着网络组织的涌现,网络治理问题受到了高度的学术关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足够详细和理论一致的观点对其进行论述。他们大多从宏观角度,利用社会学、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阐明了网络治理的内涵和关键。以结构嵌入、治理成本和交互关系为参数,了解不同网络治理轨迹所带来的网络治理绩效。可以说,这些学者的观点,为我们后期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框架和基础性的支持,但他们并未打开网络治理这一黑箱,揭示出网络治理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2.网络治理研究共词图谱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功能,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此网络可以反映出特定研究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及过去产生过哪些热点研究。通过对关键词分析,得出频次比较高的关键词往往反映出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CiteSpaceⅢ中,关键词来自于作者所下载的施引文献,分析对象为文档中的“DE”和“ID”字段,知识网络图谱的生成是以这些关键词的被引频次和中心性为指标生成的。

首先选定采用最小生成树算法,以2年为一个研究周期,在每个时间分区选择高被引前50篇文献,网络节点确定为施引文献中关键词,主题词来源选择标题、摘要、关键词。运行软件生成图谱(见图4)。

图4反映出的是关键词的共现图谱,我们称之为共词图谱。在最小生成树算法下,该图呈树状分支,形象展现了关键词的谱系结构。结合表5可看出,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治理,高达339次,中心性为0.16,这个中心性指数在关键词分布中位于第二位。可见治理成为了网络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热点问题。与此相关的关键词还包括管理和合作治理。伴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人们从关注市场、层次结构的相对重要性发展到开始关注混合中间形式,网络几乎成为了一个通用语。网络一词的被引频次为168,中心性是0.1,与之相联系的关键词还有组织、合作、联盟、公司、交换、产业。伴随着网络的出现,必然要引出治理的问题。网络治理是一个动态概念,是网络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治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网络组织绩效的实现。网络组织是一个强调合作的双边或多边关系,它的正常运作需要治理,从这个层面来看网络和治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同时,还有学者指出网络治理未来将逐步成为一个组织内化的行为,网络治理过程就好似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一样,也是一系列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

图4 网络治理研究关键词引文年代环视图  注:引文年代环和字体越大代表引用频次越高;治理(governance),组织(organization),绩效(performance),信任(trust),合作(Cooperation)合作体系(collaboration systems),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权力(power),嵌入性(embeddedness),社会结构(social-structure),公司(firms)。

表5 网络治理理论研究关键词分布(≥25次)

绩效一词的频次(110)排在第四位,中心性为0.29,是网络治理研究领域的又一热点。与之相关的其他关键词如远景、管理。该热点表明了网络组织治理的目的、核心和衡量标准。网络绩效的高低直接反映出网络运行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类研究热点就是信任、创新、嵌入、知识、社会结构和权力。这些词可以说构成了治理的关键要素。不同的组织对应不同的协调机制。市场对应价格,科层对应权威,网络对应信任。很多企业间关系的证据就表明了这种关系依赖于信任的趋势,当然这种信任并非传统的、唯心的“盲目”信任,而是一种“反射信任”,是一种自我强化的信任,是基于知识资产的信任。与信任相比,价格和权威是相对无效的处理知识资产的手段。因此,随着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我们应该期待社会信任度高的机构形式扩散。成功的公司间的合作要求参与伙伴减少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合同的承诺使一个管理机制能够实现稳定的相互合作。在这种机制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一个可行的选择,那就是社会嵌入性。因此,合同承诺的使用是由结合交易成本经济推理和解释参数的社会根植性经济交易。美国学者在对新兴企业发展的网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社会关系密集、有结合力的稀疏富含结构洞的网络更有利,网络绩效更高。同时,网络治理不能盲目复制,而要在各自背景之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

三、结论与展望

(一)网络治理是在新经济环境下全球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经济、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竞争地位的获取提供了技术支持;而网络的发展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基于信任和利益共享的新的制度模式。网络组织本身是一个跨学科的范畴,包括企业网、社会网、技术网等多种形式。虽然这些网的形式有别,但其核心都是一致的。网络不再神秘,如果我们从哲学意义上来界定的话,网络组织其实就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它就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所以网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一致的。在对网络治理理论关键词激增分析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政治这个词从2012—2014年研究的关注度非常高,其突现值达到3.3097,网络治理理论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关系的研究视角中。可见,我们对网络组织和网络治理研究时,应该打破环境的束缚,对其进行“一般性”的研究,运用网络治理的思维解决目前所存在的广泛的社会问题。

(二)目前对网络治理方面的研究内容呈现分散性特征

学者们所关注的大多是网络中的某一节点的治理问题,或者是网络整体的治理问题,而对网络治理内部的作用机理进行充分研究的成果并不多。因此,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厘清网络治理各方面的要素,从系统层面出发对网络治理进行集成化研究,这样才能得出真正适用有效的网络治理理论。

[参考文献]

[1] Ludmilla Meyer Montenegro,Sergio Bulgacov.Reflections on Actor-network Theory,Governance Networks,and Strategic Outcomes.BAR,Braz. Administrative,2014(11).

[2]Stephen P.Borgetti,Xun Li.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a Supply Chain Context.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9,45 (2):5-22.

[3]Pauls S.Adler.Market,Hierarchy,and Trust: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Organization Science,2001,12(2):215-234.

[4]Keith G.Provan,Patrick Kenis.Modes of Network Governance:Structure,Management,and Effectiveness.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8,18(2):229-252.

[5]Human,Sherrie E.,and Keith G.Provan.Legitimacy Building in the Evolution of Small-firm Networks:A Comparative Study of Success and Demise.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0(45):327-365.

[6]李维安,林润辉,范建红.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南开管理评论,2014(5).

[7]孙国强,孟宝璐,王莉.山西集群网络治理机制现状判断与对策建议.科学决策,2014(5).

[8]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陈悦,刘则渊.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科学学研究,2008,26(3).

[10]谢文.网络治理就是社会治理.长江日报,2014-02-13.

Analysis on Visualization of Theoretical Hot

Issues about Network Governance

——Basedontheknowledgemeasurementofliteraturein

WebofScienceDatabasesince1990

Zhang Huimin1,2,Sun Guoqiang2

(1.BusinessCollegeof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31,China;

2.Shan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Taiyuan030006,China)

[收稿日期]2015-04-14

[作者简介]张慧敏(1980-),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管理学院讲师;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组织及其治理。 孙国强(1963-),男,山西万荣人,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网络组织及其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3.4;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7-0024-06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1AZD09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0YJA630137);山西省软科学项目(2012041081-03);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计划资助项目(TYMIT);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GH-12092);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041013-03);山西省社科联重点项目(SSKLZDKT2014044);山西省社科联重点项目(SSKLZDKT2014095);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院级科研项目(2012060)。

猜你喜欢

学者领域文献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学者介绍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