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单音节反义词研究
2015-04-11李海霞
李 海 霞
(商丘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南 商丘476000)
《墨子》单音节反义词研究
李 海 霞
(商丘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南 商丘476000)
《墨子》一书反义词十分丰富,按照一定的原则,从书中挑选出237组单音节反义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反义词分布在多个语义领域,表现出反义词分布的不均衡性;反义词在《墨子》一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和构词上,它可以使语言的表达更准确、显明,并充实汉语词汇。
《墨子》;反义词;词性;语义领域
墨子(约前468-约前376),名翟,战国前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渚宫旧事》载:“鲁阳文君言于惠王曰:‘墨子,北方贤圣人。’”[1]卷2墨子在其生活的年代已有“北方贤圣人”的美誉,又以其丰富的科技知识,被后世誉为“科圣”,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的百科全书式平民圣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语料多样、丰富,书中大多数语言质朴无华、明白晓畅,口语化特征明显,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口语状况;然而涉及科技知识的则用语严谨,深奥难懂。
以往的学者多从哲学思想角度探讨《墨子》在学术上的成就与贡献,词汇方面鲜有涉及,而专书、专题词汇的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专书词汇研究,江蓝生曾经指出:“为了使汉语史研究更加系统地开展下去,有两桩基础性的工作必须要做。一是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展各代的专书研究,全面描写其中的语言现象。……二是系统开展汉语常用词演变的研究。”[2]研究实践表明,只有把每个时代的重要文献的词汇面貌描写清楚了,真正的科学意义上的汉语词汇史的建立才有可靠的基础。而对于古汉语反义词的研究,蒋绍愚在《古汉语词汇纲要》中曾指出,古汉语反义词的研究“有助于义位的判定;有助于词义辨析;有助于了解词义的发展演变”[3]137。本文就以《墨子》①书中的单音节反义词为研究对象,力图穷尽性地挑选、描写书中的反义词。
一、《墨子》中的反义词及其词性分析
高守纲在《古代汉语词义通论》中云:“在一种语言的共时范畴内,在一定义位上,语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就叫反义词。”[4]99笔者赞同这种说法,并以此作为判定反义词的依据。
通过对《墨子》全文全面系统的考察,共归纳出237组单音节反义词。其中大、小,众、寡,福、祸,厚、薄,利、害,贫、富,出、入,善、暴,赏、罚,上、下,是、非,内、外,有、无(亡),治、乱,尊、卑,兼、别,这十六组反义词同时具有两种词性,在统计时则分别计算;贵、贱在文中同时具有三种词性,也分别计算。
《墨子》单音节反义词从词性的分布来看,形容词类共有91组,占总数的39%;动词类共有84组,占总数的35%;名词类共有62组,占总数的26%。从数量上看,形容词数量最多,动词次之,名词最少。
《墨子》单音节反义词词性的统计结果,与何九盈、蒋绍愚合著的《古汉语讲话》中对先秦五部经典著作(《诗经》《论语》《老子》《荀子》《韩非子》)所统计的结果相似,在他们统计的216组反义词中,“从词性看,形容词最多,动词次之,名词又次之”[5]81。继而,饶尚宽对先秦八部经典著作(《尚书》《周易》《诗经》《老子》《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进行统计,在归纳出的296组反义词中,形容词(包括副词)最多,共计130组;动词次之,共计94组;名词(包括代词)又次之,共计72组[6]。毛远明对《左传》的反义词统计结果是,“《左传》反义词406组。形容词最多,共有169组,占总数的41%;其次是动词,共有149组,占总数的37%;名词最少,共有88组,占总数的22%”[7]275。
二、根据反义词的语义领域分析
汉语中不是每个词都有反义词,也不是各种语义都同等程度地存在反义词。例如动植物名称、器物名称、山水名称等,一般没有反义词。形成反义词有两个条件:有关对象的关系具有相反或相对的性质;人们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看待有关对象。在人们认知的不同领域内,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对象有多有少,有的领域甚至就没有,因而反义词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反义词较多、较集中地分布在如下几个语义领域。
(一)时空方位
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给不同的事物定位、定向是人们了解世界的基本内容之一,为了便于表述时空概念,人们便根据时空所固有的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地把时空切分为相反或相对两个方面,因而在表示时空方位和指称与时空方位有关的对象词中,反义词所占的数量是比较大的。例如:
1.方位的对立。如: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内、外,左、右。
2.时间的对立。如:古、今,今、昔,先、后,春、秋,冬、夏,夙、夜,蚤、晏,蚤、晚,蚤、夜,蚤、暮(莫), 旦、暮(莫), 旦、夕,朝、夕。
3.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如:本、末,阴、阳。
4.方向相反的动作行为或状态。如: 出、入,进、退,前、后,往、来,俯、仰,举、抑。
(二)量度对比
指在事物的长短、大小、多少或其他性质上的两相比较。此类反义词如:大、小,多、寡,多、少,繁、寡,众、寡,众、少,久、速,老、少,老、壮,老、小,幼、长,长、少,轻、重,柂、正,幸、否,愚、诈。
(三)感情态度和评价认定
指对人或事物的心理反应、看法、采取的行动和评定价值高低,又分如下五类。
1.心理表现。如:喜、怒,喜、威,悲、喜,苦、乐,悲、乐。
2.处置取舍。如:爱、恶,爱、憎,爱、贼,取、舍,取、弃,取、失,取、去,尚、废,事、侮,顺、反,顺、迎,为、辟,为、止,为、去,为、舍,福、憎。
3.评价认定。如: 是、非,过、善,良、恶,美、恶,善、凶,善、暴,善、非,善、恶,圣、暴,尊、卑,贪、惰,俭节、淫佚,美善、怨谤,美善、怨雠,贤人、暴人,显人、辱人,君子、众人,君子、庸民,君子、庶人。
4.境遇情势。如: 昌、亡,存、亡,福、祸,吉、凶,安、危,得、失,得、避(辟), 得、丧,得、亡,利、害,贫、富,穷、达,荣、辱,饥、饱,寿、知,成、败,治、乱。
5.品性特点。如: 甘、苦,巧、拙,愚、智(知), 别士、兼士,别君、兼君,善名、恶名,圣人、小人,君子、贱人。
(四)关联对象
指由于某种关系,相互之间能发生牵连和影响的人或事物,又分如下三类。
1.社会关系。如: 君、臣,父、子,子、亲,夫、妻,夫、妇,兄、弟,师、徒,子、母。
2.互补行为。如: 应、问,问、对,攻、守。
3.过程两端。如:生、死,兴、寐,动、止。
《墨子》反义词的语义领域分布是不平衡的,在表示时空、量度对比、心理表现、行为、评价等方面的反义词比较多,而在表示方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互补行为、过程两端等方面的反义词则较少。
三、反义词在《墨子》中的作用
反义词在语言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义词的运用可以使客观事物、客观现象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加显明、突出,使矛盾对立的双方表现出针锋相对的关系,利用矛盾的事物表现出一个整体的概念。《墨子》一书中的反义词,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和构词两个方面。
(一)语言表达
1.表对比。把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矛盾更突出,显示出作者缜密的逻辑思维,并能增强文章结构的形式美、韵律美。这是反义词在语言中的主要作用,也是反义词特点的本质体现,《墨子》中反义词的主要作用也正是如此。例如:
(1)故善为君者,劳于治人,而佚于治官。(《所染》)
(2)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七患》)
2.表强调。把相对或相反内容的两个事物,或者把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通过直观的并列比较,给受事部分以强调作用。例如:
(1)情欲得而恶失,欲安而恶危,故当攻战,而不可不非。(《非攻》)
(2)彼以为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非命》)
3.表概括。以事物对立的两端或两个侧面概括整个事物或状况。因为矛盾对立的事物具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反义词的概括作用产生的基础,从而能够通过事物的两端来概括整个事物或状况。例如:
(1)以穴高下、广狭为度。(《备穴》)
(2)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也。(《公孟》)
4.表一致。表示A如此,B也如此,AB都如此。例如:
(1)是以天下之男多寡无妻,女多拘无夫,男女失时,故民少。(《辞过》)
(2)南有楚、越之王,北有齐、晋之君,此皆砥砺其卒伍。(《节葬》)
(二)构词方面
1.利用反义词构成反义相承词
反义相承词是指由一对单音节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合词。反义词虽然在意义上相反相对,但它们却同处在一个语义场中,它们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一范畴下两个对立的方面,它们的不同是以相同作为前提的,关系十分密切,单音节反义词在语言实际中时常连用。
汉语从以单音节词为主,过渡到以双音节复合词为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诸如“上下”、“出入”这样的反义相承词,到了周秦时代,汉语反义相承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数量已明显增多。
《墨子》一书出现了少量的反义相承词。例如:天地、曲直、左右、天壤、阴阳、父母、出入、居处、男女、往来、上下、俯仰、坐处、亲疏、长少、贵贱、厚薄、大小、多少、广狭、寒热。
融合以后的意义不只是简单相加,而是词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例如:“天地”指天与地之间的广阔世界。“左右”指在国君身边的大臣或侍从。“阴阳”指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多少”指数量。“居处”指日常生活的状态。“俯仰”指很短的时间。
2.利用反义词构成成语
“绝长继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避毁就誉”: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
“东西易面” :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不知甘苦” :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先秦诸子的论著是我们研究先秦语言的重要依据,而这些论著每一本都有其时代特色和语言特色。笔者通过对《墨子》专书反义词的研究认识到古汉语反义词,尤其是专书反义词的研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价值:1.了解一个词的多义系统。《墨子》中一个反义词只在一个义项上和另外一个词构成反义的比较少,而一词对多词、多义对多义现象比较多。这正说明了下层社会语言词汇的丰富性及语言使用的灵活性。2.了解常用反义词的发展演变。一些多边对应的反义词被逐步淘汰, 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反义对应关系,这为语言的清晰、精练起到了重要作用。
注 释:
①本文以清代毕沅校注的《墨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中的反义词为研究对象。
[1]余知古.渚宫旧事[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江蓝生.求实创新 开拓汉语史的新局面[J].语言文字应用,1998(1).
[3]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4]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5]何九盈,蒋绍愚.古代汉语讲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6]饶尚宽.先秦单音反义词简论[J].新疆大学学报,1994(8).
[7]毛远明.《左传》词汇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郭德民】
2015-04-22
李海霞(1976—),女,河南柘城人,馆员、硕士,主要从事文献、文字以及图书情报学研究。
H109.2
A
1672-3600(2015)07-0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