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史记》的“实录”精神

2015-04-11程正江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酷吏汉王汉武帝

程正江

(陕西渭南师院 陕西渭南 714000)

一、《史记》的历史地位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共130篇,记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迄于西汉武帝,记载了共三千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对后代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实际影响极其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开创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颂它为“史家之绝唱”,《史记》是当之无愧的。黑格尔曾写道:“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了的。……尤其使人惊叹的,便是他们历史著作的精细正确”为世人所惊叹!

二、《史记》不虚美的实录精神

司马迁《史记》的“精细正确”具体表现在它的“实录”精神,不虚美,不隐恶,力求维持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班彪父子认为《史记》的最大特点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种“实录”精神突出表现在对当朝历史的编撰上。总观《史记》全书,司马迁竟用半数以上篇幅叙述汉兴百年间的真人真事。他直言不讳善恶无隐,丝毫不因为牵涉到现实的政治而有所回避。即使对于汉朝的最高统治者,也不是一味歌颂,在肯定他们功绩的同时,照样揭露他们丑恶的一面。如司马迁笔下的刘邦,固然写了他提议楚汉纷争、建立伟大国家的作用,但也没有放过对他的虚伪、狡诈和无赖品质的揭露。在《项羽本纪》中通过与项羽的鲜明对比,写出了他的怯懦、卑琐和无能。在垓下之战以前,刘邦几乎无不处于挨打受辱的地位,以下两个片段真实地描写了他的残酷无情、流氓无赖的嘴脸。“……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随得脱”。(《项羽本纪》)为逃脱楚军追赶,减轻车重,几次把子女推下车。由此足见刘邦的残酷无情。

当楚军和汉军正在荥阳、成皋地区周旋的时候,刘邦的部将彭越多次袭扰项羽地盘——大梁一带,断绝楚军运粮的线路,项羽很伤脑筋。于是项羽“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王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寥寥数语,将刘邦的无赖相揭露无余。

在《淮阴侯列传》中则借韩信之口,谴责刘邦诛杀功臣的罪行,到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一封建社会君臣能其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的真理。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刘邦真实的精神面目,从而勾销了在本纪中所作的一些神圣颂扬。

再如,对吕后篡权,残害戚夫人的事,司马迁也做了淋漓尽致描绘。吕后毒死了戚夫人之子如意后,“遂断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暗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连吕后之子惠帝也指责”“此非人所为”。

司马迁对当朝皇帝也做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判。他在《平淮书》里揭露了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大肆搜刮民财,给人民带来灾难,造成政治上的危机。《平淮书》说地方上的富民“武断于乡曲”,公卿大夫“争于奢侈”,而农民却“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这就反映了武帝“盛世”下掩盖着的社会矛盾。一篇《封禅书》重点就是写武帝敬鬼神,求长生的荒唐行为。他被那些略施小计的方士骗得团团转,封以将军,妻以公主,一心巴望做活神仙。在《大宛列传》中司马迁揭露武帝为了取得大宛的汗血马,特封宠姬李夫人之兄李广利为二将军,“万里而伐宛”,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士卒赐直四万金,伐宛再返,凡四岁而得罢焉”,为了一己之欲,糟蹋了多少人力物力。汉武帝的好大喜功,横暴狂妄由此可见。

三、《史记》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在《史记》中,司马迁还大胆揭露了贪官酷吏的凶狠残暴。由于司马迁他曾坐过牢,受过刑,亲身体验过酷吏狱卒的暴虐。因此,他以极为憎恨的笔触写了《酷吏列传》,描写张汤、杜周、王温舒等人如何曲承武帝的旨意,“深文(苛刻的法令条文)周纳(罗致罪状,陷人于罪)”虐杀无辜。这些酷吏杀人如草,一个案子往往株连几十人以至几千人,而“天子以为能”,这显然也是对汉武帝的讽刺和愤慨。

司马迁从现实出发,通过他描绘的那一群酷吏的鲜明形象,成功地再现了在汉武帝统治天下那一幅人民生活的苦难画面,特别是从这些场面和情节中,表露了他分明的爱和憎。这些都充分说明司马迁以史家的秉实纪史的现实主义原则,对帝王的功过是非给予如实的反映和大胆的揭露,置汉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好恶于不顾,不为刘氏撰写帝王家谱,而以史事的真伪、是非为珍重。这一我国古代史学的光辉传统,乃是司马迁用流血和屈辱的悲剧牺牲换来的。这就是《史记》的“实录”精神,也充分显示了《史记》的人民性。

总之,司马迁《史记》记载中的不虚美,不隐恶的篇篇列传,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史学家的实录精神,也奠定《史记》的史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1]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

[2]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中华书局,1959.

[3]王造时,历史哲学译本[M].中华书局,1959.

猜你喜欢

酷吏汉王汉武帝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古代酷吏“打黑”只是个传说
树为何名
不寒而栗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移动互联新探索
古老的皮影戏
准确 高效
汉王科技的变革
酷吏酷吏,都是酷毙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