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天国北伐军河南怀庆之役战略目标考论

2015-04-11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太平军太平天国战略目标

李 洋

(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北京 100871)

太平天国北伐军河南怀庆之役战略目标考论

李 洋

(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北京 100871)

怀庆之役是太平军北伐过程中在河南发生的重要战役。学界对太平军发动此次战役的战略目标一直存在着争论和分歧,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主要包括补充军实、“寻找战略据点,等待后续部队”、“占领战略要地,为攻占天津作准备”、多个战略目标综合等四种观点。在全面搜集史料和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太平军发动怀庆之役的首要战略目标是为了筹集军实。而“等待后续部队”和“占领战略要地,夺取天津作准备”的说法则为战役发动后清方官员分析太平军动向时出现的战略目标,二者的重要性远不如前者。

太平天国;北伐军;怀庆之役;战略目标

太平天国研究在晚清史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众多论著都曾涉及这一领域①。随着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点的转移,对于太平天国的研究渐趋冷淡。但是有关太平天国的研究并未停滞不前,尤其是在太平天国北伐史研究方面还取得了不少新进展,诸如新史料的发现和新观点的提出等②。怀庆之役是太平军北伐过程中的重要战役,从1853年7月到9月,长达两月之久,这场战役使北伐军贻误战机,导致最后失败。耗费如此长的时间与清军作战,太平军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这一直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最早从20世纪30年代便有人开始关注这一问题③,随后又有众多通史性的著作将怀庆之战作为专节进行论述,其中许多都曾涉及战略目标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一些河南地方史研究者和军事史研究者也开始专论怀庆之战,其中不乏涉及战略目标问题④。综合这些论著,它们有的没有对史料进行全面搜集整理,有的因年代久远而观点陈旧。本文拟在全面搜集史料和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重新考证和评论,望方家指教。

一、学界诸说之分析

学界对北伐军怀庆之役的战略目标认识,到目前为止仍不统一,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补充军实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有茅家琦的《太平天国通史》、张一文的《太平天国军事史》和程有为、王天奖主编的《河南通史》。茅家琦认为,北伐军非但没有攻克怀庆,求得粮食弹药方面的补充,反而虚耗弹药,损兵折将,拖延了进军北京的时间,使北伐军活动季节推迟,以致到达天津时即入冬季,给不习惯北方生活的军队带来了一系列困难与不利[1]384-385。张一文认为,“怀庆之役的目的是为了筹集粮草与弹药”[2]26。《河南通史》也指出,太平军“进抵怀庆之后,获知这一带麦、秋均收成较好,又盛产硝磺、火药和火器,所以决心攻取这座府城,在此筹集军实,以便远征京津”[3]20。

第二,“寻找战略据点,等待后续部队”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张守常、朱哲芳的《太平天国西征北伐史》、崔之清的《太平天国战争全史》和张一文的《北伐军怀庆之战考述》。《太平天国西征北伐史》认为,“我们从太平军方面找不到可以说明此举(按,怀庆之役)的材料,被清方盘获的太平军的供词中有‘林凤祥志在破城固守,以待南援’的话……太平军在怀庆停下来的主要目的是和天京取得联系”[4]61,63。崔之清认为,“林凤祥等进攻怀庆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在黄河以北夺取据点,等待援兵”[5]766-767。张一文认为,太平军发动怀庆战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等待后续部队。一支是北伐初期受到清军截击折回天京之部队;另一支是未渡过黄河而南返的部队。第二个原因是等待天京方面的指示”[6]86。

第三,“占领战略要地,为攻占天津作准备”说。持这一观点主要是邹身成的《血渥中原——记太平天国北战场》一文,该文认为怀庆濒临大丹河,可通运河,水上交通便利,倘一旦占领这处战略要地,即可广征舟楫,顺流而下,直趋天津[7]。

第四,多种战略目的的综合。简又文的《太平天国全史》认为有两方面的战略意图:第一,“考怀庆府地理:有大丹河,由山西泽州府(晋城)南流,经怀庆府之北部,折向东北流,为卫水,直至临清而入运河,交通便利。(复有沁河在丹河之南近城北,南流入黄河。)一旦据得此城,即可广征舟楫,顺流而下,直达天津,诚河北军事要地也。北伐军坚欲攻占此城,此为战略上之一大原因也”。第二,“则李、林等意以为守城兵力单薄,可不大费力,急攻即下,即于此尽量补充军需以备直捣虏巢”[8]589。

苏双碧的《北伐风云》也认为,围攻怀庆有两个原因,一是补充粮食和弹药等军需;二是一旦据得此城,即可广征舟楫,顺流而下,直达天津,诚河北军事要地也。不过,此书进一步提出第一个是主要原因,第二个是次要原因[9]81。

施朔斌《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怀庆的战斗》一文则认为,北伐军还在进军开封的途中,军粮的供应就很困难了。渡过黄河以后,全军就需要一段休整和补充军实的时间,以便迎接更为艰巨的战斗任务。黄河北岸的怀庆,是一个盛产火药和火器的地方,而且附近各州县近一两年来都没有遭受较大的自然灾害,麦、秋两季收成都比较好。当年又风调雨顺,地里的庄稼生长良好,怀庆城内储积了不少的粮食。因此,北伐军就决定进占怀庆,一方面等待天京的回音,另一方面则抓紧时机进行休整[10]。

杨颖洲《太平军围攻怀庆之战》一文认为,怀庆之战的战略目标有三个:第一,怀郡商业“殷实,且产火药兵器。”太平军北渡以前,米粮业已短缺,闻该城富厚,火器最多,自然想于此取得补充,且有人极言“城内富厚,以散动之”;第二,太平军出师后,未经重大战斗连下数十城,济河而北,唾手而得;其三,远离后方,与大敌相持,其害甚明。太平军没有迅速摆脱这种局面,看来是等待后续部队[11]。

综合考察以上诸说可以看出,怀庆之战缺乏太平军方面的史料记载,目前只能根据清方记载推测其战略意图,所以导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拟从史料角度出发,分析诸种战略目标重要性之大小,希望对这一研究有所帮助。

二、战略目标之考证

从怀庆之战的背景来看,太平天国北伐军从河南巩县渡过黄河,这一步骤与其原定作战计划有所不同,这主要与清军的追剿与围堵有关,所以攻打怀庆完全是一个临时性的军事行动。从这一角度分析,怀庆之战的战略目标临时性和不确定性就显而易见了。换言之,怀庆之战的战略目的或许是由于多重战略目标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时清方官员周祖培就从三方面分析过北伐军的战略意图:“倘其西入山、陕,据天下上游,负险自固,用兵为难,一害也。由孟津北渡,直趋怀庆、卫辉等处,平衍无阻,直省如被骚扰,则京师震动,二害也。豫省民无宿粮,蔓延日久,废其农时,秋田无获,盗贼必将四起,三害也。”[12]482

此外,如果依次分析北伐军发动怀庆之战的诸原因,它们的重要性其实也有大小之分。通过分析其重要性,可以梳理这些战略目标的先后次序。

首先,“补充军实说”最为显而易见,且有多处史料可以佐证。其实太平军早在攻占归德府后就已缺粮,“得红粉二万有余斤,铁炮无数,粮料不足,同众商议起程”,“自临淮至此,尽见坡麦,未见一田,粮料甚难,兵将日日增加,尽见骑马骡者甚多”,“忖思此时之际,各项俱皆丰足,但欠禾米一事”[13]518。

关于太平军缺粮,清方在作战中也有记载:“且此时之贼,仍无火药,仍乏粮食,就现获各犯供证之,皆谓穷饿难支,始行逃散,且无大炮,其所抬以前行者,多系木段,恐吓民人,一经进捕,则弃之而逃。”[14]61

与此类似,太平军被俘人员对缺粮之事也有描述:“贼营并无存粮,每日出去打粮,或去谕近村民人在某村庄买。贼去买粮,决不许卖物人到木城外,恐有探信。”[15]64

与此同时,怀庆之地正是产粮富庶之区,且又盛产火器,“该郡城火器最多,贼所觊觎”[16]43。清方对此也有详细记载:“查清化为该县大镇,逼近行山,路通山西,居民富庶,商贾辐辏,铁器、竹器所出,硝磺所聚,贼如据此,最为可虑。夫贼所易平者,在其无火器乏粮食耳。若不迅速进剿,使贼得以在此搜抢粮食,铸造枪炮,配造火药,勾结土匪,诚恐又不易制。”[17]59

太平军方面也通过内线了解到此方面的情况,其间还颇具戏剧色彩,“有徐姓者,住府城西关外充府署快役,其妻卖娼并贩卖妇女,问罪发遣。遇赦释回,更名朦捐通判。戴用顶帽,为患乡里,被人告,逃往贼营,盛言城中殷富以歆动之,力劝贼首渡河欲为复仇之计”[18]387。

太平军筹粮之目的在怀庆府士绅的日记中也有体现,其间虽多有不实和污蔑之词,但却能从另一侧面反映太平军补充军实之战略目标,如“贼兵打粮直至济源、孟县境内;小民无可倚仗,初以米果等给贼,贼以厚价诱之,愚民贪利,源源不绝,竟至成市”[19]272,“至贼围郡城日久,贼中接济如米粮牛马铅药之类,未能禁断”[19]277。又如“贼渐往近村打粮,抢夺骡驴牛马千百成群,渐及远乡,西至王曲、南浔,南至二郎庙、木楼,东至尚香、慕庄,北至杨华、沁阳,四面窥伺,往来如织,无所忌惮”[20]470。

太平军筹集到的粮食直到撤围怀庆后还有剩余,这从侧面印证了补充军实的说法,“济源、孟县两处百姓,助贼银米牲畜,故围久不解,并有细民贪重利而私相售与之者。及贼去,木城中尚有余粮数百石”[19]284。太平军也确曾派人到怀庆采买硝磺作为火器原料,史料也有记载:“先是有贼头充官,备有文书,采买官磺,在县署住有多日,于是日缒城而走,署中人罔觉。”[20]464这里也间接反映太平军围攻怀庆府为筹集军实的战略目标。

此外,20世纪60、70年代,史学界曾对太平天国北伐事迹进行过民间调查,也证实了太平军北伐怀庆之役的战略目标主要是筹集军实这一说法的真实性⑤。综合以上来看,太平军发动怀庆之役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筹集军实,以备以后作战之用。

其次,再来看“等待后续部队”和“占领战略要地,为夺取天津作准备”说。笔者认为,此两点的重要性远逊于第一点,且多为后人之揣测,总体来看只能算战役发起后北伐军重新决策之考虑。

“等待后续部队”的史料来源主要是被清方盘获的太平军供词中有“林凤祥志在破城固守,以待南援”[21]416的话,今日看来,清方这些记载有不确之处,其实太平军在渡黄河之后一直在等待南援,所以攻打怀庆府和等待南援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从简又文先生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北伐军发动怀庆之战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李、林等既知城内殷实,且多藏火药兵器,早欲得之以事补充”,至是又愤恨其抵抗勇猛,“致受挫折,誓必克城,乃悉力进攻,围城数重”[8]589。推而论之,太平军并不一定要到黄河以北的怀庆去等待援军,实际上北伐军一路均在等待援军,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

至于“占领战略要地,为夺取天津作准备”之说,则多为一些清方官员的个人认识和看法。如果稍微追溯这一观点的形成,就知道它最早来自清方档案,是清朝官员具体结合怀庆府所处的实际地形分析清军布防追堵太平军的情形,例如王履谦奏言:“臣查怀郡东临卫辉,由卫河入天津,势甚便捷。”[22]458又如“上有命军机大臣传谕讷尔经额、恩华、托明阿、张集馨曰:‘怀庆为河北要地,太行门户,素称繁庶,若任贼盘踞,西窜泽潞,据险负,势将绕出直隶腹地,且逼近卫辉,入天津势甚便捷,亦不可不急为防范’”[23]46。再如“当贼之困怀庆也,诸边劲旅未集,贼党有献计扑天津者,贼酋欲甘心怀庆,以必破为期,未从其议”[24]27。这些史料可能均为清政府官员当时的后见之明,而到目前为止并未有史料可以证明这是太平军的本意,只是因为攻打怀庆后,才根据本地人建议想要从此攻打天津,所以最终有了“占领战略要地,为夺取天津作准备”这一战略目标的出现。

由于目前缺乏太平天国方面的史料,所以现有考证仅仅只能局限于战略目标这一部分。笔者认为,太平军发动怀庆之役的战略目标可能有多个,但目前可以认定的三个战略目标,其重要性有大小先后之分。“筹集军实”实际是这次战役最重要的战略目标,而“等待后续部队”和“占领战略要地、夺取天津”之说则为战役发动后清方官员分析北伐军行动之时的个人认识,其确定性和重要性远不如前者。

三、结语

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河南的怀庆之役是太平军北伐时期的关键性战役,此战直接关系北伐军最后的命运。北伐军在怀庆府作战长达两月之久,长期屯兵于坚城之下,却最终未能攻克,从而导致北伐的失败,“北伐军围困怀庆56日,因受敌军在外围牵制,未能攻下,资源有被切断的危险,乃于9月1日夜间撤围西进”[25]292;[26]咸丰三年八月丙子条。

今日看来,怀庆之役确实是北伐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兵少路遥,得地难以据守,怀庆距北京很远,即使攻下,也不过得些物资,仍须弃之而去,徒劳将士;而且迁延时日,使敌人得以多作准备,这一战役是失算的”[8]595。

简又文先生也曾对这一战役有很精确的评价:“惟至怀庆,则竟因一念之贪及一朝之忿,至吞师两月,损折兵将,虚耗粮药,耽误时机,且令敌军云集,四面受围,而尤误者则更使清廷得调集援兵,从容布防,卒使大军既不能由直路北上,逼要迂回而走大曲线。及再折入直隶,而京畿一带防务已有严密布置。于是长途奔走,不能直薄北京,卒至全军覆没,而其失败之大原因该肇于此役也。”[8]595由此看来,研究太平天国北伐军怀庆之役的战略目标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北伐军最终失利的原因。

注 释:

① 关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参见夏春涛的《五十年来的太平天国史研究》,收入曾业英主编的《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② 详见黎仁凯、崔岷的《近十多年来太平天国北伐史研究的新进展》,载《历史教学》2002年第1期。

③ 例如老长毛的《太平军在河南——太平天国北伐史之二》(《民闻周报》1937年第14卷第29期,此文即谢兴尧的《太平天国北伐史》的一部分,后由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于1949年版),简又文的《太平天国全史:上》(香港集成图书公司1973年版),郦纯的《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上》(中华书局1982年版),茅家琦的《太平天国通史:上》(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苏双碧的《北伐风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张一文的《太平天国军事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张守常、朱哲芳的《太平天国西征北伐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崔之清的《太平天国战争全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程有为、王天奖主编的《河南通史》第四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和姜涛、卞修跃的《中国近代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等。

④ 主要成果有赵丰田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河南的战斗》(《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历史研究所集刊》1960年第1期),施朔斌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怀庆的战斗》(《河南省历史研究所集刊》1974年第1期),邹身成的《血渥中原——记太平天国北战场》(《历史教学》1985年第2期),杨颖洲的《太平军围攻怀庆之战》(《郑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张一文的《北伐军怀庆之战考述》(郭毅生主编《太平天国历史与地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版),张守常的《太平天国北伐军怀庆解围战考实》(张守常《太平天国北伐丛稿》,齐鲁书社1999年版)和范新钟的《太平军怀庆之役考实》(《中州古今》2003年第3期)等。

⑤ 关于此事件的报道详见郭世孝的《太平军北伐、西征的历史调查》(《人民日报》1965年12月7日第5版)。怀庆地区的调查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在进行,详见施朔斌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怀庆的战斗》(《河南省历史研究所集刊》1974年第1期)。

[1] 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上[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 张一文.太平天国军事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3] 程有为,王天奖.河南通史:第4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 张守常,朱哲芳.太平天国西征北伐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

[5] 崔之清.太平天国战争全史:第2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张一文.北伐军怀庆之战考述[C]∥郭毅生.太平天国历史与地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

[7] 邹身成.血渥中原——记太平天国北战场[J].历史教学,1985(2).

[8] 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上[M].香港:集成图书公司,1973.

[9] 苏双碧.北伐风云[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

[10] 施朔斌.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怀庆的战斗[J].河南省历史研究所集刊,1974(1).

[11] 杨颖洲.太平军围攻怀庆之战[J].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4).

[12] 周祖培奏请降旨责成托明阿等速歼河南窜敌并调直隶兵迎剿折[Z]∥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7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13] 琦善为封送盘获林凤祥等给江宁禀文事致军机处咨文附盘获林凤祥等关于北伐战绩禀文[Z]∥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7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14] 张之万奏请饬带兵各官迅速进剿以绝蔓延折[Z]∥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8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15] 庄建平.近代史资料文库:第5卷[M].上海:上海书店,2009.

[16] 谢兴尧.太平天国北伐史[M].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49.

[17] 张之万奏报探闻怀庆敌情及提督善禄等带兵观望不进片[Z]∥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8册.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18] 汪堃.盾鼻随文录·豫寇纪略[M]∥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2000.

[19] 张守常.太平军北伐资料选编.济南:齐鲁书社,1984.

[20] 田桂林.太平军攻怀庆实录[M]∥庄建平.近代史资料文库:第5卷.上海:上海书店,2009.

[21] 胜保奏陈分窜宜防兵力宜合请拨吉林马队片[Z]∥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8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23] 寄谕讷尔经额等著恩华等督饬各路官兵素解怀庆之围并设法堵截卫河一带[Z]∥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7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24] 杜文澜.平定粤寇纪略[M]∥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

[26] 王先谦,朱朋寿,等.东华续录·咸丰朝:卷26[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圆圆】

2014-07-18

李洋(1988-),男,河南焦作人,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K254

A

1672-3600(2015)01-0103-04

猜你喜欢

太平军太平天国战略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
太平天国等级婚姻研究
推行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目标与实践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
厚积薄发 游刃有余——评《太平天国军事史》
太平军的筑城与望楼
太平天国第一军事家石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