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5-04-11李文江程玉华
李文江,程玉华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李文江,程玉华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主要力量,也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军。因此,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不得不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研究中发现,我国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自我认识不足、研究意识薄弱、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不平衡、生活工作压力大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完善能力培训体系、合理配置资源、改革考核制度、开展国际交流等有效措施,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历史使命,而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是教学环节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工作态度直接决定了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一直以来,我国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讨。笔者试以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视角,来阐述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教育等问题。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现状
从教育部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课题的最新研究数据来看,青年教师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
(一)青年教师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出国资源的增加,青年教师受教育水平与十年前相比大幅度提高。目前,几乎所有的“211”或“985”工程大学对青年教师的准入门槛都提高到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或国内同等层次以上大学博士学位,而那些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在岗青年教师通过在职攻读、出国访问等途径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受教育程度。
(二)缺乏系统的培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很多青年教师,尤其是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师,都是校门对校门,一旦毕业就直接参加工作,还未适应角色的转变就要登上讲台,肩负培养人才的使命。为此,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功底,还要掌握系统、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而这些就必须要通过上岗培训来完成。然而,除师范专业毕业生要经过半年以上的教育实习外,大部分岗前培训是讲一些单纯的教育法规、教学理论的考试等内容,而与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评价等知识欠缺,从而无法满足大学对青年教师职业修养及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更有甚者,部分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沈阳师范大学张野教授曾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14位具有博士学位、毕业后直接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教学时间不足两年的青年教师中,所有人都认为上课有压力,有些授课内容不太熟悉;大部分人表示每学期给本科生上课门数过多(2-4门),难有精力将每门课都精细认真地教好;有些青年教师还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授课能力等方面感到迷茫[1]。
(三)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水平不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够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青年教师最基本的两项任务,这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想做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科研功底做支撑,很难有开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教学内容,势必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科研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保障。然而,大部分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资历浅薄,缺乏资源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积累,导致找不准方向,实践能力不足,科研水平迟迟不能提高。
(四)职称较低,工作量大,难有充分的时间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调整
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刚刚走出校门,基础薄弱,能力不强,很难靠自身的力量快速成长。而职称的晋升更是要靠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因此,不得不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完成预期目标。但绝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团队的方向和目标是单一化的,这就使得大部分青年教师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同时,由于团队的工作量大、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来思考个人的发展规划。
二、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研究型大学,是指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致力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这里所说的研究,并非单纯的是指科研方面的工作,教学方面的研究同等重要。以研助教、以教促研,教学、科研并重是我国大多数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宗旨。总结以上青年教师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在现今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自我认识不足,发展方向不明确
随着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增加,青年教师的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几乎所有“985”大学的青年教师都具有国外或国内同等层次大学的博士学位,甚至大部分人具有海外求学或工作经历。和绝大多数同龄人相比,这无疑是他们一笔丰厚的资本。于是,部分人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开始膨胀,危机意识下降,认为自己已远超同僚,无可替代,因此丧失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逐渐与所处的环境脱离,游离于群体之外,最终导致被淘汰的命运。
而与之相反,也有部分青年教师偶尔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就自暴自弃,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基础不够,放弃努力,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最终亦逃脱不了被抛弃的结局。
(二)重“教”轻“学”,研究意识薄弱
与研究型大学相对应,这些大学的教师也应该是研究型教师。所谓研究型教师,并不等同于专职的科研人员,而是指把科研的理论与方法灵活地应用在教学研究上,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体系等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所以大部分青年教师在实施教学环节时都是以“讲”为主,过多地考虑讲课内容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全面性,而很少去考虑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教会学生去“学”,变被动为主动。这就导致授课教师“一言堂”,和学生缺少互动,其结果就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越厌烦,从而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更遑论能力的培养了。
(三)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难以平衡
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本质、最核心的功能,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赋予的使命。而教师是学生的塑造者,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的座谈讲话中曾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因此,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拓宽专业视野,科研是必行之路。
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青年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考核指标和职称晋升的需要,将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上,从而忽视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远离讲台,整天陷入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专业文献中,渐渐扮演起了科研机构专职研究人员的角色,而忘记了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分析其原因,无非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在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时,更加看重科研成果的比势;第二,教学成果的积累周期比科研成果长,而大多数青年教师的成长没有这么多时间去等待;第三,研究型大学普遍缺乏重视教学的工作氛围,整体成长环境对青年教师造成严重影响。
(四)经济基础薄弱,生活、工作压力大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职称低,工资收入不高,大多数人都面临着组建家庭、照顾老人和孩子、解决住房等问题。对于缺乏生活历练、自身意志不够成熟的青年教师来说,这些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甚至有些性格内向的青年教师会产生压抑、偏激、自卑等心理问题,这就导致在治学态度上缺乏严谨,敷衍了事,科研上也很难平心静气、深入其中,从而成长缓慢、困难重重。
三、对策分析
(一)构建完善的青年教师能力培训体系
第一,完善岗前培训制度,充实岗前培训内容。教学,是青年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立足点。然而,对于做惯了学生的新教师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甚至部分青年教师站在讲台会心生恐惧,无法面对学生。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身份的转变,岗前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培训的内容要认真制定,必须按照教学能力的需要,从思想道德、基本理论、方法技巧等全方位设计。
第二,实行助教制度。虽然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但对于新教师来说,教学仍然是一件陌生的事情,所以需要老教师的传帮带以完成经验积累。对于新教师来说,助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个阶段不仅是熟悉教学内容,学习教学方法,更是感受老教师教学魅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老教师要认真教,新教师更要用心学,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把老教师的经验和特长与自身想结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实施督查制度。经过了助教这一关,青年教师基本上具备了独立承担教学工作的能力。但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难免会感到生疏,从而出现不可避免的漏洞。督查工作的目的正是为了针对这些漏洞,给青年教师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他们尽快地改正。
第四,坚持教学研究。对于大学教师来说,科研工作必不可少,但教学研究似乎可有可无,实则不然。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更是深化理解、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面对的学生视野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活跃。面对时刻在改变的教学对象,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不断改进和调整,否则就会遭遇失败。而教学研究就是集众人智慧,抽取学生的共性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使教学工作得以圆满完成的一种保障。
(二)合理配置资源,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后备军,是决定一个大学今后十年乃至二十年发展程度的关键因素。因此,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任何一个高校不可避免的问题。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各高校自身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计划和政策,诸如学历学位进修、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精品课程师资培训计划、出国研修计划、学术新人资助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等。由此可见,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但其覆盖面有限,很难真正满足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对于有些高校来说,这些计划在执行时是否落到实处还有待推敲。因此,提高青年教师成长资源比例,做到专款专用、按需配置是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措施。
(三)改革青年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目前,大部分研究型大学对教师采取的都是年度或周期考核制度,并把考核结果做为岗位聘任和薪酬调整的重要依据。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青年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大部分青年教师为了保住职位或薪资待遇,不得不依附于基础雄厚的团队。此种方式虽然稳定了目前的局面,但也使自身的发展陷入了一定的困境。究其原因,是因为对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造成的。很多高校不分职称高低,不分入职时间长短,对新老教师一视同仁,导致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被压缩,资源被侵夺,从而丧失了独立发展的机会。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很可能使得学校的发展出现断层,后继无人。因而,加大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区分度,针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律,单独制定有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考核评价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四)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留学归国教师在教育战线上的巨大优势
随着各高校青年教师出国计划的实施,具有海外经历的青年教师数量急剧增加。留学归国教师在思维上有见识、学术上有思想、视野上有见地、专业上有特长,既掌握国外先进的专业知识、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有一定的了解,是一个具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积极的开创精神和兼容各种文化胸襟的高素质人才群体。他们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利用。
中外教育制度的不同,导致了实际教学方法的不同。而我们既然引进留学归国教师进行高校教学,自然是为了运用他们的所学,在中外交流中进行升华。那么,对归国教师的创新思维就应当多一些包容和理解,鼓励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国外方法和新思维,为高校学生培养制度多一些探索和尝试。
留学归国教师回国后不能固步自封,还需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学术科研探索精神和渴求新的国际先进知识的求知欲。而且其留学经历使其在与国外专家学者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更为有效。因此,高校应为留学归国教师提供继续与国外同行学习、交流、合作的机会。
[1]周延.21世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点问题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55-56.
[2]杨成伟.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核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2-74.
[3]张野,关彦,关吉润.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状况调查与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51-153.
[4]于畅.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4-126.
[5]樊小杰,吴庆宪.提升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制度创新与文化重构并举[J].高等教育研究,2014(9):50-55.
[6]王跃年.关于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理论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55-56.
【责任编辑赵伟】
G647
A
1674-5450(2015)02-0142-03
2014-12-30
电子科技大学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重点项目(2008ZD112);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09XJY019)
李文江,男,辽宁葫芦岛人,电子科技大学讲师,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程玉华,男,山东济南人,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