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

2015-04-11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林伟贞何妙婉

师道(教研)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困生创设

文/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林伟贞 何妙婉

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

文/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林伟贞 何妙婉

小学生的素质及其发展速度,由于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一般是难以一致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学困生就很难避免地出现在学生群体中,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教师必须正视的实际问题。

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导致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几个:(1)学生错误的自我评价。学困生会认为自己不管在哪一个方面都不如班里别的孩子,过分放大了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而别的学生也往往会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他们。(2)家庭的不良教育。包括父母平时对孩子欠缺照顾及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3)教师的教育失误。比如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问题、对学困生的异样对待,使其丧失了对自我的肯定。由此,学困生会随之而有不良表现:(1)心理感到自卑和矛盾。(2)思想品德不高。(3)学习成绩不佳。

所以,关心和转化学习困难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那么,转化学困生有哪些策略呢?

一、培养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习动机的诱因。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转化。

2.为学困生创设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味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后,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他们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困生积极投入学习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给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教师可以通过学科活动课来变枯燥无味的学为生动活泼的学,使学困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中不知不觉地投入学习。

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1.教学创新,培养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加,大胆实践,在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动机。

2.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

3.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1.通过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励学困生,让学困生乐于接受学习

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尊重他们,并且进行鼓励赞赏。

2.表扬学困生时要真诚

在实施“多元激励性评价”时,要注意:(1)切不可用讽刺的语调。(2)不可以漫不经心,态度要认真、诚恳。

3.对学困生的激励评价要适度,与批评相结合

教师过度地对学生进行赞美、激励,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的情况,认为自己的每一点成功都必须得到教师的夸奖鼓励,否则他会觉得没意思。而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学生每做一件事都会获得激励性评价,所以,也要适当批评。

学困生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教师不可避免的问题。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需要靠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配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在情感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给予学困生帮助,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把他们转化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学困生创设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