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师生的有效互动

2015-04-11广州市天河区前进小学

师道(教研)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师生情境

文/广州市天河区前进小学 姜 微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师生的有效互动

文/广州市天河区前进小学 姜 微

小学音乐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基础。目前,广大音乐教师普遍感到音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论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出发,探讨如何在新课标下增强音乐课堂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互动的涵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师生互动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国家普遍设置互动教学系统。师生互动是人际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从而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沟通、互相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教学目标的实现,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当前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形式单调

课堂师生互动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活动方式,其互动内容应该具有多样性。由于现行的音乐课堂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对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音乐课堂教师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很少有真挚的情感交流,教师也不愿意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与学生交换意见方面,让学生个性化发展受到阻碍,不利于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互动深度不够

在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主要停留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将互动变成了师生之间的一种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知识信息传递,在学生中可能引起的反应具有可预测性。互动环节往往比较简单,没有创新性,学生在心理上往往不能获得满足,极易产生学习疲惫感,甚至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不利的。

(三)互动作用失衡

在现代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服从”影响,教师往往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实际上,在互动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交互性的,并非对立性,教师应该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而不应该成为“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关系。

三、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对策

(一)建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生之问情感沟通的纽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成为影响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础和前提。00后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这就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改的要求,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只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才使得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环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一兴奋点,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巧妙的设问、真切的情境,努力营造宽容、和谐、热烈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以求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课堂教学,营造互动的空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三)改进教学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表现为音乐素养的提高,更表现为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教学过程的完善等。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反馈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增强学习效果,这种提高不仅体现在音乐知识掌握方面,更是学生思维、情感态度的集中体现。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新课程师生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麻辣师生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