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棚室番茄测土配方施肥高效栽培技术

2015-04-11姚培清赵俊云韩义飞

河北农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吸收量棚室灌水

姚培清 赵俊云 韩义飞

青县是河北省蔬菜生产大县,番茄是当地主要品种,但是农民在生产中过量施肥、盲目施肥等现象很严重,不仅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肥料利用率低,同时番茄容易出现生理性病害,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为此,近几年我们开始对棚室番茄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高效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根据目标产量、土壤养分状况、番茄需肥规律进行定向栽培,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菜农朋友参考。

一、番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土壤养分状况

通过对棚室番茄主产区126个土壤养分的化验分析,掌握了土壤养分构成和耕层土壤的养分供给量。青县蔬菜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8.6克/千克,全氮含量平均值为克/千克,碱解氮含量平均值为117.5.4克/千克,有效磷含量平均值105.8克/千克,速效钾平均值312.5毫克/千克。有效硫含量平均值为53.2克/千克,有效硅含量平均值为131.6克/千克,有效钙含量平均值为26.1克/千克,有效锌含量平均值为5.07克/千克,有效铁含量平均值为12.6克/千克,有效锰含量平均值为12.06克/千克,有效铜含量平均值为2.24克/千克,有效硼平均值为1.09毫克/千克,从总体上讲,青县蔬菜地中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铁、钙、铜、锰、硫、锌、硼、钼一般较为丰富,全氮和硅储量不多,供应能力不强。通过对土样化验分析,掌握了番茄主产区的土壤养分组成,为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配方提供了基础依据。

2、番茄需肥规律

番茄属于茄科作物,原产南美洲,喜温、喜光,在光照不足条件下易徒长、多病、果小,低温和高温条件下都不易座果。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但为获得丰产,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为宜。棚室番茄初花期前养分吸收量较少,占全生育期总量的8%左右。其余主要集中在中后期。番茄整个生育期对磷的吸收都处于较低而平稳的水平,变化幅度较小。对于氮和钾,苗期吸收量较小,与磷相近,但进入初果期以后吸收量增大,特别是盛果期,对氮和钾的需要剧增,分别是苗期吸收量的8倍和14倍。在高峰期钾的吸收量往往是氮吸收量的约2倍。

3、确定施肥配方

一般每生产1000千克果实需要需从土壤中吸取氮(N)3.1千克,磷(P2O5)0.9千克,钾(K2O)5.3 千克。三者比例为 1∶0.3∶1.7。番茄是喜钾作物,对钾的吸收量较大。根据目标产量、耕地养分状况和番茄吸收规律,确定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少施磷肥、适量施氮肥和微肥的施肥方案。在当前土壤养分状况下,经过试验研究确定棚室番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参考量,如表1所示。

表1 棚室番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参考量 单位:千克

4、施肥方法

(1)整地施肥

定植前要深翻晒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结合整地做畦施足底肥,底肥以优质腐熟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番茄底施20%氮肥、100%磷肥和30%钾肥,剩余的氮肥和钾肥分3次追施。底肥撒施后深翻30—40厘米,作成宽1.2米左右的畦,将土坷垃打碎,畦面耧平。

(2)合理追肥

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忌一次性追肥过大。在控制施肥量总量的前提下,土壤养分要均衡供应,要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氮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筋腐病易发生并容易落花落果,钾肥过多和过少都会影响作物对硼的吸收。苗期至初花期要促控结合,结合浇水追肥1次,追施氮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10%。初果期结合灌水追肥1次,追施氮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25%。盛果期结合灌水追肥1次,追施氮肥总量的40%,钾肥总量的35%。番茄整个生育期灌水量和灌水时间要结合施肥制度进行。追肥品种宜选用硫酸钾型速效肥料,每次追肥量可根据番茄长势、不同生长时期需肥量和番茄采收量略作调整。

(3)中微量元素的施用与生理病害的防治

中微量元素肥料对番茄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果实品质的作用,并且能较好防治番茄生理性病害。番茄生理性病害主要包括筋腐、脐腐、落花落果、裂果、生理性卷叶、番茄顶端停止生长等,一般通过减施氮肥、适量施用钾钙肥以及均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适时整枝打杈,均衡供水,注意温湿度管理,加强通风和增强光照,提高光合效率等田间栽培管理措施可有效减轻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但仍需通过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才能更好地防治生理性病害。一般在植株开花期、膨果期分别用0.2%硼砂、0.2%硫酸锌叶面喷施,防治番茄顶端停止生长。用0.2%硝酸钙、0.4%氯化钙或各种螯合钙叶面喷施,减缓脐腐病的发生。此外,发现番茄有脱肥现象时,应及时用尿素200克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兑水15千克进行叶面喷施。叶面喷施要控制好浓度和时间,应选择晴天早晨和傍晚喷施,应避免在烈日高照时喷施。施用时应尽量提高雾化程度,全株喷施。

二、栽培管理技术

1、播种育苗与定植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如:东圣一号,东圣二号、金鹏一号、富贵粉王等。采用50孔穴盘育苗。出苗后,苗期尽量少浇水,防止高温、高湿出现高脚苗,及时增加光照。保持苗生长高度一致。定植前7—10天,进行控水、加大通风量进行炼苗。苗龄30天左右,株高20厘米左右,茎粗0.6厘米以上,五叶一心,小叶片大,叶柄短粗,叶肉厚,叶脉稍隆起,有光泽,节间正常,根系发达,健壮,无病虫害。采用大小行定植,株距35厘米—40厘米,每亩2800株—3000株。

2、田间管理

(1)温度控制

番茄定植后及时浇定植水,浇水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不要浇大水。缓苗期间要做好温度管理,白天维持25—28℃,夜间最低温度维持在14—16℃。缓苗后棚室气温白天上午在25—28℃,夜间12—16℃最好,各期适宜的地温为18℃—22℃。

(2)中耕松土除草

缓苗后及时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促根生长,一般进行3—4次,由近及远,由浅到深。结合中耕进行除草、覆膜,防治杂草。

(3)合理灌水

定植后及时灌水,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番茄整个生育期一般灌水4—6次,每次浇小水,灌水不超过35立方米,且在晴天的上午进行,通过放风调整温湿度。番茄生长前期需水量小,灌水间隔较长,进入盛果期后,需水量增加,间隔缩短,灌水要因长势、天气、施肥等因素调整浇水时间,番茄生长前期间期18—22天灌一次水,中期间隔12—20天灌一次水,后期间隔10—15天灌一次水。

(4)湿度控制

番茄不同生育阶段对湿度的要求不同,缓苗期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开花坐果期50%—60%。生产上要通过地面覆盖、暗灌、通风、温度调控等措施,尽可能把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最佳指标范围。

(5)植株调整

及时吊线或插架,采用单干整枝,打掉侧枝,摘除下部老叶黄叶。无限生长型的品种根据栽培需要,留足果穗后,在最上果穗开花时,留两片叶摘心。第一果穗绿熟后期,摘除其下全部叶片。掌握适宜时间,使用防落素、番茄灵、沈农2号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穗,防治落花落果。为防止灰霉病的发生,可在溶液中加入0.1%的腐霉利等药剂防病。为保证产品质量,根据秧苗长势应适当疏果。大果型品种每穗选留3—4个果,中果型品种每穗留4—6个果。

(6)病虫害防治

番茄不仅易发生生理病害,也容易发生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病毒病等病害,同时还会发生白粉虱、潜叶蝇、棉铃虫等虫害。因此积极采取农业栽培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改善和优化棚室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针对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抓住病虫发生初期对症用药,优先采用粉尘法、烟熏法,交替使用不同类别的无公害型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7)及时采收

在果实进入转色期,根据市场消费习惯及品种特性,及时采收,减轻植株负担,促进后期植株生长和果实膨大。采摘后,及时进行分级、包装、销售。

猜你喜欢

吸收量棚室灌水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原地翻建大棚三注意
虫子又多了!棚室防虫有妙招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江西省赣州棚室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灌水秘笈
棚室草莓高产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