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课堂生成——以“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为例

2015-04-11江苏邳州市向阳小学2213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7期
关键词:小棒算式正方形

江苏邳州市向阳小学(221300) 李 君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而言,多数教师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对数学了解得太少,无法引导,应该用一种“启发式”的讲授法来开展教学;也有的教师觉得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幼稚,没有多少价值,认为要重点从语言、习惯、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认知误区,慢慢发展下去,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扼制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及从教学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以“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充足的思维空间。

案例: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这个游戏需要积极思考,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可以吗?

师:请各小组长拿出1号信封,猜一猜,它里面装的是什么?

生:小棒。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摸出来的。

师(竖起大拇指):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用你们信封里的小棒摆正方形,看看最多能摆几个。(生动手操作)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摆的、摆了几个正方形?

生1:我们有8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

生2:我们有12根小棒,摆了3个正方形。

生3:我们有16根小棒,摆了4个正方形。

生4:我们有20根小棒,摆了5个正方形。

……

师:能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吗?

生5:8÷4=2(个)。

生6:12÷4=3(个)。

生7:16÷4=4(个)。

生8:20÷4=5(个)。

(生边说,师边把结果填入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中,如下)

小棒数 摆一个正方形需要的小棒数 摆正方形数

师:非常棒!大家配合得也特别好!请拿出2号信封,再看看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生动手操作)

师:哪个小组来先说说你们摆的结果?

生9:我们组有13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一共摆了3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

生10:我们组有10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一共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2根小棒。

生11:我们组有15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摆了3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

……

师根据学生回答填表:

小棒数 摆一个正方形需要的小棒数 摆正方形数剩余小棒数13 4 3 1 10 4 2 2 15 4 3 3 21 4 5 1

师:这次摆正方形与上次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12:没摆完。

师:请把话说完整。

生12:小棒没摆完,有剩下1根、2根或3根的。

师:为什么不接着摆呢?

生:不够摆了。

师(指着表格):第一行有13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一共摆了3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你能列出一道除法算式吗?(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13:13÷4=3。

师:大家觉得合理吗?

生14:不合理,那就不知道剩余1根小棒了。

师:你认为该怎样写?剩余的1该怎么写比较合适?

生15:在 3 的后面加 1,就是 13÷4=3+1。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15:3是3个正方形,1是剩余的1根小棒。

师:大家看看这样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16:3+1=4,这里不是 4 个正方形。

师:那到底该怎么表示?

生17:余1就在商的后面点一个点,余2就点两个点……

师:这个表示法有意思,想得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大家对这种表示方法有什么意见吗?

生18:这种表示方法很好!不过好像与书上不一样。

师:真不错!看来,这位同学课前预习了,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如果余数很大呢?那点点还行吗?

生19:那肯定不方便了。

生20:可以写成 13÷4=3……1。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20:这样写,商是3,就是3个正方形,1就是剩余的1根小棒。

师:你们觉得这样行吗?

生:行。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掌声响起来!同学们,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

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应该从强调理念的转变逐步转移到数学教学的实质性进展上来,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把数学知识融入活动和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如上述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两次摆正方形,并给学生留出比较充足的思维空间,既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又易于激发课堂生成。

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也提出了知识需要建构的观点,而建构知识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准确把握学生的生活现实,引导学生通过顺应或同化,来达到发展学生认知的目的。

另外,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巧妙地制造认知冲突。只有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才可能唤醒他潜意识中的前概念,从而实现课堂生成。如上述教学案例,在第一次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无论是摆还是列算式都没有障碍,各个小组都能够顺利快速地完成。这里,教师既要观察学生的动手、合作、语言表达等方面,又要努力给学生形成一个任务模板——摆正方形,列算式。而在第二次操作中,小棒出现剩余,学生结合第一次操作摆正方形没有问题,可在列算式时会出现迷茫,也就是产生认知冲突。这时教师应恰当地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剩余小棒的问题,最后得到科学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内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的建构。

当然,从纯数学的角度来看,余数是0的情况教师要不要点出来?我想,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恰好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中数学观的体现。

猜你喜欢

小棒算式正方形
剪正方形
剪拼正方形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怎么写算式
一起数小棒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好玩的算式谜
巧移小棒
一道加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