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红色撬动的旅游新城
2015-04-11谢达波
文/本刊记者 谢达波
旺苍红色撬动的旅游新城
文/本刊记者 谢达波
旺苍城区全景 摄影/昝富德
川陕革命根据地第二大红军石刻标语 摄影/高菠
走进旺苍“中国红军城”,曲折幽静的林荫小道,古色古香的民居风貌,原滋原味的革命遗址,让人眼前一亮;置身于此,无不被这浓厚的红色文化陶醉,无不被这经典的红军精神所浸染。我想中国红军城也正因此才名声大作,响彻华夏大地。然而,对于革命老区旺苍来说,中国红军城只是它众多名片中的一张。
铺开旺苍旅游地图,一个个景点独具特色,却又相得益彰地构筑了“绿谷红城”。红四方面军木门会议会址、中国红军城坐落其间,涌动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大潮;鼓城山-七里峡景区、旺苍大峡谷景区尽显生态旅游的无穷魅力;米仓山大峡谷、汉王山—鹿亭温泉景区、嘉川恐龙化石群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川北民风民俗、民居民歌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坐拥如此殷实的“家底”,但发展热度却始终不温不火——这是旺苍县旅游产业一度遭遇的尴尬。好在旺苍人并没有回避,他们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如今终得开采这一座座“旅游富矿”的法宝。
2011年旺苍提出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2014年旺苍县委、县政府再度“挥笔”画下蓝图,用创新的理念引领旺苍旅游的发展,旅游产业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红色,夯实发展舞台
一个顺应潮流的判断,一个恰逢其时的决策,“绿谷红城·幸福旺苍”——“443”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顺势而生,催动新形势下科学发展的求索。
“产煤大县”曾经是旺苍人的骄傲,也是旺苍的产业特点,其发展优势在煤炭,软肋也在煤炭。面对煤炭市场的寒流、资源的日益枯竭、环境的日益恶化,决策者们深刻意识到靠大量消耗资源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子已难以为继,调结构、促转型迫在眉睫。
乘着革命老区改革发展的强劲东风,旺苍从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深思熟虑,反复论证,毅然提出“绿谷红城”发展目标,以红带绿的发展方式将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摆在繁荣幸福新旺苍建设的重要位置,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大发展、大融合,大力开展工业转型、旅游升级,实施文旅兴县战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深层意义就是文化的体验,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我们完全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天时、地利,必须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力促文化旅游产业尽快成为优化经济结构的先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旺苍县委书记张尚华在调研旅游产业时语气坚定而铿锵地为旺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十二五”这幅恢宏的发展蓝图上,曾经只为经济“搭台唱戏”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被旺苍定位为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成为战略主角,站到了旺苍发展舞台的中央。
旺苍县旅游局副局长赵燕告诉本刊记者,“十二五”期间,旺苍邀请知名专家来共同探讨文化旅游产业的突破发展之路,聘请了具有资质的旅游业专家深入景区,对旺苍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同时深入学习先进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
思路一变天地阔。旺苍坚持“生态立县、文旅兴县”总体思路,以生态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于是“443”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应势而生。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川北民俗文化、工业企业文化4个文化品牌。”赵燕说,在旺苍旅游发展版图中,将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努力建设“红绿”结合的川北特色文化旅游强县:提升中国红军城木门军事会议会址、鼓城山七里峡、苍王峡、汉王山鹿亭温泉4个旅游文化区品质,建成旺苍北环线、大茅坡鹿亭温泉、木门寺万亩有机茶园3个乡村文化旅游带。
流光溢彩 摄影/ 杜清泉
其实,在几年前旺苍就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在29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风生水起。
红色,增添造血功能
一处处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一件件珍贵的红色文化承载物品,一个个“量体裁衣”的景点打造,为幸福旺苍的繁荣发展注入澎湃的动力。
旺苍这部凝固的红色历史沉淀了旺苍人的智慧,同时也为旺苍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为旺苍的发展添加了造血功能。
1933年,红四方面军挥师入川。随后,红四方面军总部等46个党政军机关相继迁往这里。而这片曾经的峥嵘之地如今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中国红军城,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后期重地。
这座光荣的“红军城”,同红四方面军的光荣历史一样,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中国红军城”位于旺苍县东河镇。这里有三街九巷。其中,文昌街、王庙街、龙潭街3条街道形成一个“丁”字型。它占地约1.5平方公里。红军城的房屋多为清代、民国时期建筑的一式木架穿斗青瓦屋面结构。
“这里是目前我国保存面积最大、遗址最多、最集中的革命遗址群之一。”东河镇文化站管理员何丽平介绍道,红军城现存红四方面军机关旧址40余处,以及县内保存完好的310余条石刻标语、5条特色街巷、1处兵工厂、1处造币厂、1处红军牌坊、2处历史纪念建筑、5处烈士墓群、2处红四方面军陈列馆、26处川陕苏区领导机关驻地旧址。
腰鼓表演 摄影/黄代明
顺着北边的文昌街前行,一座有130余年历史的小学映入眼帘——旺苍县东河小学。小学占地不大,但白墙蓝瓦的教学楼却让人耳目一新。
“间间教室外贴着的不是常见的名人名言,而是革命先烈的故事。红色的画幅,模糊的革命老前辈照片,无不展现这所革命小学的特色。”何丽平介绍道,上世纪30年代,这所小学叫“列宁小学”,面积只有一个四合院,学生不过100来人,红军在这里为孩子们讲述战争故事,为他们种下期盼胜利的种子,也造就了一代代红色接班人。
“现在你们看到的只是我们一期工程建成的。整个景区严格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赵燕说,旺苍将进一步完善设施,提升品位,把“中国红军城”建成具有综合功能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休闲、商业经营的全方位城市。严格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尽快建成以红四方面军纪念馆、妇女独立师征战画廊和人民解放军强渡江河湖海战史馆为主要内容的红四方面军博物馆群。
旺苍的红色资源珍贵,除中国红军城之外,木门会议会址也享誉全国。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坐落在距旺苍县城东南38公里的木门镇南面的半山腰,是一座佛教四合院建筑,原占地面积3375 平方米,现存建筑的本体为清康熙年间再建。
1933年6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许世友等100余名党政军干部,在此召开了重要军政干部会议,史称“木门会议”。 1988年5月,中共旺苍县委、旺苍县人民政府将会址木门寺建成文物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被旺苍县委列为灾后重建“党性教育”基地。2014年,被列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而今,木门寺不仅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而且是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院内盆景花卉争奇斗艳,芳香四溢。寺外绿树簇拥,翠竹葱茏。背后青龙寨高耸,脚下清江水奔流。浓荫里,800米石级蜿蜒伸向金鱼河,与古老而繁华的木门镇连在一起,为古镇添彩增辉,也使古镇焕发了青春。
“真是不看不知道,原来旺苍红色旅游项目这么多,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红色之旅的魅力,而且切身接受到一次深刻的红色文化教育。”来自绵阳的游客吴小媚对旺苍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红色,孕育经典品牌
一项项掷地有声的举措,一个个蓄势勃发的项目,“以点带面,以线串整”的“环线+红绿+品牌”战略,叩响旺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强音。
健全反腐败法律体系,形成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防范结合的有机整体,既要凸显程序规定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又要强调其实体规定的惩戒性、约束性、激励性和保障性;既要包含从严治标、惩防并举的措施,又要注重预防、着力治本的内容;既要适合中国依法反腐的现实需求,又要能与国际反腐法律接轨,从而从源头上夯实铲除滋生腐败土壤的厚实法制基础。
思路决定出路,成就见证实践。旺苍保护性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短短的几年后就结出了丰厚的果实。
2010年11月,旺苍县人民政府与西部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旺苍县红军城暨县域内其他旅游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规定,到2015年,将中国红军城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色影视文化拍摄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旺苍完成了红军城、木门寺红色文化遗址群重点文物保护点修复,成功将中国红军街(城)、景区增补为全国第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2年,旺苍县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生态红色旅游示范县,这对于宣传旺苍革命老区,推动该县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旺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旺苍第六届红色旅游文化节暨米仓山红叶节开幕式在县文体中心隆重举行,其对旺苍建成川陕甘渝红色文化体验目的地、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红色旅游强县营造了积极社会氛围。
一项项举措紧锣密鼓地推行,把做强“红色文化旅游”作为序曲唱得格外动听,标志着旺苍“以红带绿”发展方式正在强势铺开;着手打造中国红军城、木门军事会议遗址等享誉全国的两张名片,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实现文化旅游共生共融。
“近年来,旺苍围绕‘开发红色资源,加快老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分三期工程对红军城实施了保护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重点打造外围风貌的一期工程、重点推进核心区保护开发的二期工程目前已经完成,重点建设红军博物馆群、影视拍摄基地、红军街区的三期工程正在进行中。”旺苍县文广新局纪检组组长张关华介绍道,除了对红军城进行保护性打造外,还会着力提升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景区的品质,将在景区内建成木门会议会址参观区、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木门寺)观光旅游区、红四方面军军史长廊游览区、“匹特搏”军事野战生活体验区等。
记者在现场走访时发现,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景区的规划打造与木门镇的发展紧紧相连,木门古镇的旅游发展以红色文化为底蕴,重点打造乡村旅游区、金鱼河水上休闲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区及古镇人文自然景点。
如果你有幸亲临,旺苍保护性开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的“双结合”路径一定让你惊讶。木门镇党委书记孙天勇告诉记者:“从我们这个地方来看,我们是把分散的、单独的文化资源整合为群体的旅游亮点,这才催生了区域小循环、相互有对接的精品线路迅速形成。”
当地老百姓见证了发展的变化,也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这一两年,来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体验红色旅游的客人特别多,我开的农家乐生意可好了。”柳树村六社村民赵凯就显得特别忙碌。“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就在我家旁边,我算近水楼台了哦!”村民赵凯喜气洋洋地说。
“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旅游的文化品位是全方位的,体现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赵燕说,旺苍大力实施提档升级工程,做大做强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增加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附加值。做强做响“天下第一鼓,中国红军城”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5亿元、门票收入300万元。
旅游转型、文化兴县的破题之作接连不断,为旺苍的发展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旺苍还被评为了全国最具魅力红色旅游名县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生态红色旅游示范县。
进入旺苍,置身于红色景区,一幕幕红色文化旅游大戏让你为之震撼,而这仅仅是旺苍旅游“四季歌”中的一曲,也是旺苍打造旅游胜地精彩的一面。
“红色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红色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旺苍县委副书记、县长刘亚洲自豪地说,我们开发旅游的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的路径越来越清晰,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更加凸显,把旺苍建成全国红色旅游强县指日可待!
作为城市的灵魂,旺苍不仅会把红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更让它与旅游有机结合,在建设“绿谷红城·幸福旺苍”的宏伟蓝图中闪烁出新的光芒!(责任编辑/西早 设计/张籍匀)
旺苍夜色 摄影/ 昝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