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象红军魂
2015-04-11王强
文/王强
红色印象红军魂
文/王强
地处秦岭山系的米仓山南麓,有一座地貌复杂的小城,兼具高山、丘陵、平坝,充分演绎着蜀道难和蜀中美。这里,是旺苍。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先民在境内劳动生产、栖居繁衍的旺苍,历史悠久,传奇众多。其中,最激荡人心的莫过于这片土地上那一抹耀眼的红色!
中国红军城 摄影/陈凯生
旺苍,一片燃烧着激情的红色土地,1933年1月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领导军民在这里进行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印满了红军的足迹,渗透着红军的血汗,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红色资源。
红军城的光辉记忆
“正月里采花无花采,采花人盼着红军来;三月里桃花红哟似海,四月间红军就要来;七月里谷米黄哟金金,造好了米酒等红军;九月里菊花捧哟在怀,红军来了给他戴;青枝绿叶迎哟风摆,红军来了鲜花开……”
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挥师进入四川省旺苍县境内,解放了旺苍城。城里四处飘荡着由当地民歌改编的《盼红军》等歌谣,带有川北独特韵调的歌声充满喜悦之情,表达了川北人民对红军的爱戴和期盼,以及对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同年6月底,红军在旺苍县木门寺召开了著名的木门军事会议,对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建军、作战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34年1月,红军胜利粉碎了敌人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六路围攻”。1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及后勤所属部门相继迁到旺苍老城,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许世友等主要领导人亦进驻城里。红军在旺苍坝整训部队,修造武器,筹集物资,部署了广昭、陕南和强渡嘉陵江战役,从思想、组织、物资等各方面进行长征的准备工作。旺苍老城成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期首府。
当时仅有12万人的旺苍,就有1.2万人参加红军。在旺苍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我军建制最大的第一支妇女武装——红军妇女独立师,最早的水兵建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直属水兵连,最大建制的红色童子团——少共国际先锋师相继诞生。
1933年1月至1935年4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许世友在这里运筹帷幄,挥师作战。在旺苍境内举行的大大小小战斗有100多次,其中著名的、有影响的有五官寨—黄猫垭战役、青龙寨伏击战、木门阻击战等16次,多次战斗留下大量的战场遗址。这些遗址现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驻扎旺苍的两年四个月时间里,红军在这里刻写了2700多幅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富于感染力和号召力的石刻标语,至今保存下来的有310多条。它们真实记录了旺苍根据地军民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创造的光辉业绩,展现了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斗争场面,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构成了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独特的文化艺术传播景观。
在此期间,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军战士金戈铁马、横槊巴山,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旺苍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支援红军,为建设、保卫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红军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旺苍谱写了一曲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壮丽史诗,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
战火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后,苦难深重的巴山妇女们,个个像飞出笼子的鸟儿,奔走相告,喜上眉梢。不少妇女逃出家门,去找红军,主动为部队当向导、送情报,积极要求参军作战。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和中共川陕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从川陕省委机关和众多报名参加红军的优秀妇女中挑选出400多人,在四川省通江县组建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从此,红军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诞生了。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为迎接中央红军入川共同北上抗日,把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各地撤到旺苍来的妇女工作人员集中起来,连同原来的两个妇女独立团,共2500多人,在旺苍县王庙街整编为妇女独立师。
这支英雄的女红军队伍在长征中浴血奋战、历尽艰险,创造了辉煌战绩,谱写了壮丽的长征史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35年4月初,在剑门关战役中,妇女独立师第一团随第三十军八十九师驻守剑阁,阻敌援兵。敌兵一个旅妄图夺回剑阁城,师长兼团长张琴秋胆大心细,派出侦察队抓“舌头”,佯装撤退,麻痹敌人,并适时发起猛攻,以少胜多,击溃敌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在长征中,这些英姿飒爽的女战士冒着天上敌机轰炸、地上敌军围追堵截的危险,一边照顾老同志、救护伤员,一边抢抬担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1935年3月下旬,妇女独立师担架队战士奉命将1000余名伤员从旺苍坝转移到120多公里外的永宁铺,中间要翻越一座陡峭的高山。为了保证伤员安全并减轻其痛苦,上坡时抬担架的女战士跪在地上,手指像钩子一样抓住地面向上爬。膝盖磨破了,臂肘磨破了,殷红的鲜血流进了泥土……不少战士因出血过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两位重伤员实在不忍心看下去,竟偷偷割断了自己的动脉血管……
长征途中,粮食紧缺,女战士蒲秀英从藏民马粪中把未消化的青稞粒一点点地收集起来,用水淘洗后煮成粥拿来喂饥饿的伤病员,她自己却被饥饿夺去了生命……
在爬雪山过草地那段最艰苦的日子里,每天宿营时都能听到红军女战士的歌声、笑声,大家背靠背取暖讲故事、回忆参加红军的经历,憧憬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生活。红四方面军妇女运输连连长王泽南,是一位裹着小脚走路的女性。在过雪山的时候,她曾唱过这样一首歌来鼓励其他红军战士:“裹脚要用布和棕,包得不紧又不松。到了山顶莫停留,革命道路不能停。”其乐观和淡定感染了每一个战士。
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是独立师将士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源泉,她们正是以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始终如一地保持着高度的凝聚力和顽强的战斗力,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绿谷红城”喷薄而出
长征精神展现的无穷魅力,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之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历史遗产。
革命老区要实现追赶跨越,就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老区的特色优势资源——红色资源。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它不仅是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一种有价值的经济资源。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文化效益,而且可以获取颇为丰富的经济效益,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老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为红四方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旺苍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2006年以来,旺苍县从长远发展战略入手,利用红军留下的丰富的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精品工程,提升资源品位,引进市场经济机制,统筹综合效益,整合资源开发,延长消费链条,充分、合理地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有效地将红军历史、红军精神、红军文化等红色资源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走出了一条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成功之路。2012年6月,旺苍县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授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生态红色旅游示范县”称号。
此外,旺苍县还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专家来旺苍调研,根据旺苍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把红色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利用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方面,科学地为旺苍总体发展定位,提出旺苍县总体发展方向是建设一座靓丽而充满活力的“绿谷红城”。其中,“绿谷”是指旺苍的自然地理状况和环境,体现出一种生态绿谷的形象;而“红城”则主要指旺苍曾经是红军战斗过的红军城,如今是一座蓬勃发展、红红火火的活力城。
“绿谷红城”的概念喷薄而出,旺苍便游走在红与绿之间,将八十年前的红色记忆演绎成今天的支柱产业,刻画成融入骨髓的城市灵魂。旺苍县综合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坚持“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俗”结合、“新旧”结合,紧密依托区域合作,加大基础投入,激活市场机制,形成紧密联系、团结合作、步调一致的发展格局,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其发展路径为长征路线申遗,统筹区域发展、促进长征沿线扶贫开发,把长征路线建成生态与文化保护、旅游发展、文化产业开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遗产长廊提供了实证!(责任编辑/胡静 设计/张籍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