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2015-04-11谢晋艳王晓刚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气质类型人格特质总分

谢晋艳 王晓刚

中国.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通讯作者 E-mail:wxg_swu@163.com

据我国工信部统计,2014年1月底中国移动通讯用户达12.35 亿,占全国人口的90.8%。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尤其如此。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与乐趣的同时,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手机成瘾是指由于不当或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不适应症状[1]。

国内外研究发现,人格因素与手机使用情况有着密切关系。Phillips,Butt 和Blaszczynski 研究发现[2]外向的人会在打电话和短信上花更多时间,而“大五”人格中亲和性得分低的人更容易对手机游戏产生依赖。Bianchi 和Phillips 也发现[3],外倾型的人手机使用频率更高,这可能和他们的社会交往有关系。而国内黄靖茵等人[4]研究发现,手机短信使用的频率与时间长短及使用者气质类型有关系。王相英[5]研究表明,人格特征与手机成瘾有显著的正相关,且孤独感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葛缨等人[6]研究发现,神经质、精神质对手机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掩饰性对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洪艳萍等人[7]也发现,手机依赖受精神质因素影响,精神特质得分高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高。

总体来看,已有研究主要是从人格特质论的角度探讨具体人格特征或维度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尚未从人格类型上进行分析,不利于开展针对不同类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咨询或辅导。因此,本研究将采用气质类型这一经典的人格分类理论为基础,分析大学生的手机使用现状及其与成瘾的关系,从而为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预防其手机成瘾提供理论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西南地区高校的大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863 份(86.3%)。其中男生416人,女生447人;汉族680人,少数民族183人。

1.2 方法

1.2.1 气质类型测验 采用陈会昌修订编制的[8]《气质类型测验》,共60 个题目,每种气质类型15题。计分采取数字等级制,即“很符合”记+2,“比较符合”计+1,“介于中间”计0,“不太符合”计-1,“很不符合”计-2。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9。

1.2.2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采用熊婕和周宗奎等人[1]2012年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该量表采用5 点计分,从“非常不符”(1 分)到“非常符合”(5 分),共16 个项目。包括戒断症状(没有参与手机活动时生理或心理上的负面反应)、突显性(手机的使用占据了思维和行为活动的中心)、社交抚慰(手机的使用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和心境改变(手机造成的情绪变化)4 个维度,得分越高手机成瘾倾向越严重。该量表的效度系数达到0.9 以上,在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9.0 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分数呈正态分布,手机成瘾总分最高分为79,最低分为16。由表1 可知,大学生手机成瘾得分低于问卷理论中值(48.5,t=-16.76,P <0.01),表明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总体情况较好。根据统计学标准将总分大于平均数加一个标准差定义为高分组,即典型手机成瘾组;将总分小于平均数减一个标准差定义为低分组,即非手机成瘾组[9]。有15.5%的大学生为典型的手机成瘾者,17.7%的大学生为非手机成瘾者,见表1。

表1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描述性分析

2.2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在性别、民族、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除戒断症状外,手机成瘾总分、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且均为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手机成瘾总分、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在民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手机成瘾总分及其各维度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经事后比较发现:在手机成瘾总分和突显行为方面,大三学生的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但与大二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在心境改变方面,大三学生的问卷得分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但与大四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在戒断症状方面,大三学生的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大四学生,与大一和大二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而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社交抚慰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3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气质类型的相关分析

由表2 可知,胆汁质和抑郁质分别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多血质与手机成瘾总分和戒断症状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不存在相关关系;粘液质与社交抚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倾向不存在相关关系。

表2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气质类型的相关(r)

2.4 大学生气质类型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回归分析

以4种气质类型为自变量,手机成瘾倾向为因变量,采用初步回归分析发现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是胆汁质和抑郁质。由表3 可知,胆汁质和抑郁质对手机成瘾都有正向预测作用,共同解释量达到了12%。

表3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气质类型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

在本研究中,大学生手机成瘾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阳性检出率为15.5%。这表明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现状总体较良好,低于王相英[5]发现的阳性检出率(32.75%)。结果分析发现,男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10-12]。随着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手机的功能多样化,男生相比女生会更多地关注其新功能,更愿意使用手机完成知识获取、新闻浏览和娱乐放松等学习和休闲活动。汉族与少数民族在手机成瘾倾向上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反映了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不同民族大学生在人际联系、情绪变化、学习和休闲功能上都受到了“人手一个”手机的相同影响,并未因民族或习俗的差异在手机成瘾倾向上表现出异同。但需注意的是,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手机成瘾倾向上没有差异并不能说明汉族与少数民族在手机使用特点就不存在异同。在年级上的差异,与刘鹏[13]所发现的大学生生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在不同年级上呈"倒V"现象类似,大三学生的手机成瘾现象最为严重。很多大学生都是从大一开始才使用手机,但在大一、二的课程较多,且对大学还处在适应期或兴奋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手机成瘾出现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到了三年级,大多数大学生进入一个相对的自主期,又尚未处理面临考研或就业的压力,相较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手机成瘾。到了大四,大家基本都有了自己的明确目标,毕业与就业的各项事务使得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基本不会过多地沉溺于手机。

3.2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与手机成瘾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多血质与手机成瘾相关很弱,粘液质与手机成瘾不相关。这与黄靖茵等人对广东省大学生的调查一致,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对于手机依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可能与其气质类型本身的特点有关,胆汁质倾向的人脾气急躁、易冲动、情绪变化剧烈、缺乏自制,手机可以作为媒介当作情绪宣泄出口,使得胆汁质倾向的大学生经常使用手机来表达自己对事对人的感受。而抑郁质倾向的人孤僻、寡欲,反应缓慢、感受性很高、具有内向性[14],他们更可能多的使用手机,保持个体的相对独立,而不愿与周围的人交往。同时,抑郁质个体更多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关心自己内心的想法,又会导致出现更多孤独感和焦虑,而这些负向情感会大大促使个体出现对手机的病理性依赖[15]。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胆汁质和抑郁质都可以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因而在以后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应该更多关注胆汁质倾向和抑郁质倾向的学生,他们更可能是手机成瘾的易感人群。对于胆汁质倾向和抑郁质倾向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让这些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并学会健康的使用手机。

然而,多血质倾向的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接受新事物快,属于典型的外向型,在一定程度上,手机对于他们来讲会更多地用来维持人际交往,满足社交需求,因而出现手机成瘾的可能性更低。粘液质倾向的人属于“慢性子”,反应缓慢,沉默寡言,尽管也会更多地关注自身,情绪反应比较平稳,且消极悲观的想法和情绪相对较少,这使得他们相比胆汁质或抑郁质倾向的个体出现手机成瘾的可能性更低。

大学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此时的大学生可能面对很多的困惑和迷茫,内心冲突剧烈,对自己没有很深的认识。手机的不当使用会使他们更加迷失自我,难以分辨虚拟环境和现实,模糊自我概念,因此高校应重视这个问题,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手机,快乐地度过大学生活。首先,高校应该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入"健康使用手机"这一课程,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手机来学习生活娱乐及与人交往。其次,还需针对手机成瘾的易感群体开展适当的评估、引导和干预,例如开设不同气质类型个体的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建立与维护或自我成长等方面的团体工作坊等。

由于本研究仅是对手机成瘾与气质类型关系的初步探讨,上述结论尚需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并考察其他变量对于二者关系的影响,进而更深入地探析气质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1]熊婕,周宗奎,陈武,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22-225

[2]Phillips J G,Butt S,Blaszczynski A.Personality and self- reported use of mobile phones for games[J].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6,9(6):753-758

[3]Bianchi A,Phillips J G.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problem mobile phone use[J].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5,8(1):39-51

[4]黄靖茵,刘江美,胡燕红,等.广东省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其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5):550-551

[5]王相英.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9(12):59-63

[6]葛缨,何华敏,夏文芬.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3,1(5):46-51

[7]洪艳萍,肖小琴.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人格特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626-627

[8]陆运青,王欣,刘毅伟.对张拓基、陈会昌气质类型测验量表信度的初步考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39(4):100-103

[9]王小运,伍安春.大学生手机成瘾和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关系[J].校园心理,2014,12(1):10-12

[10]刘勇,姜梦,陈健芷.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手机依赖特点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C].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11]李源晖,马翠荣,许艳,等.安徽省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相关分析[J].中国校医,2013,27(6):401-403

[12]赵林萍.晋中学院大学生手机成瘾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8):172-173

[13]刘鹏.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及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4]王国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74-78

[15]刘红,王洪礼.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34(6):1453-1457

猜你喜欢

气质类型人格特质总分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气质类型在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有效运用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高校不同气质类型大学生对体育选修的取向研究①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气质类型的农村大学生快乐感分析*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