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
2015-04-10柴玉冰
柴玉冰
[摘 要] 目前,哈尔滨社区发展存在问题是社区管理权限不清晰、社区行政化趋势严重、社区居民自主参与意识不强、社区管理运营机制尚未健全以及社区管理人员素质低等问题,造成问题原因主要是哈尔滨在社区管理方面投入不足、社区工作人员不受重视以及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原因。哈尔滨市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的管理力度,加大创新力度、转化政府社区管理体制、积极提高哈尔滨市居民参与水平、健全社区保障机制和完善法律法规机制,从而把哈尔滨社区建设的更加美好。
[关键词] 哈尔滨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830 [文献标识码] B
一、社区管理基本概念
我国关于社区的概念起源于20实际30年代初级,当时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等学者将英文“community”翻译为“社区”,从而正式将社区概念正式引入我国的学术界领域。他认为,所谓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一定地域里形成的一个人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另一社会学家唐忠新认为,社区是指由同在某一地域的人们形成的多种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是一生活共同体。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有三种不同的存在方式,一是单位员工住宅区;二是位于普通街道的住宅区;三是当今比较流行的商品房住宅区。在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夕,前两种方式比较盛行,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商品房住宅区才渐渐出现,并逐渐成为城市社区的发展主流。我国城市社区具有五个基本的要素:设施、人群、地域、文化和机构。因为城市社区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要素比较特殊,决定了城市社区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复杂性,因此,城市社区的发展将是以后社会学和公共学探索、研究的重点领域。
社区管理是建立在社区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管理活动,它的管理活动是建立在共同区域之上的、能够反映民声、满足民愿、实现居民共同利益的一种管理方式。社区的管理包括社区管理的主体、社区管理的客体以及社区管理的对象。社区管理的主体是不仅包括政府机构专门设立的专职行政管理部门、基层党组织,还包括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基层民主自治组织;社区管理的客体包含医疗、卫生、经济、文化、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社区管理的对象主要为个人、家庭、社群、宗教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
二、哈尔滨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管理权不清晰
在哈尔滨现行的小区管理中,存在着较多的部门,每个小区都有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各机构派出单位,各种管理机构林立,但是在真正涉及到具体的工作时,有时相互推诿,有时争先恐后,分不清各自的职责所在。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哈尔滨市各个社区管理机构牌子挂的较多,比如哈尔滨市中心的6个区当中,目前有101个街道办事处,除此之外社区里还有居委会,当办理业务和解决纠纷的时候,他们各自为政,互不沟通,使得居民办事找不到具体负责的部门;二是各个社区管理机构除了本职的工作之外,其他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派发的额外工作较多,承担了一些不该承担的任务,例如哈尔滨市每年都要进行文明城市的评比和量化工作,上级机构就会进行各种活动、项目的评比、检查和创建等,社区工作人员既要把日常工作做好,又要忙于应付各级行政单位下达的任务,导致其任务量繁重,精力不足,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好工作;三是日常其他的无关报表较多,每年有大量的上级行政部门下达的与社区工作无关紧要的报表,需要社区工作人员话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而且有些报表专业性和针对性很强,使得社区工作人员无法完成,职能采取虚报的手段,其质量可以想象;四是工作档案在社区日常的工作中也很繁重,进一步加大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二)社区居民自主参与意识不强
随着哈尔滨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方式和渠道较几年前有所扩宽,居民参与的意识也逐渐加强,但是,就总体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居民的参与度还是处于弱参与状态,积极性提不上去,使得社区民主管理进程缓慢,具体表现在:第一,真正参与到社区管理的实质性的行动很少。第二,在社区居住的居民中,年轻的居民占有量比较低,大多数是退休的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以及待业人员,使得其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明显较低。第三,社区居民主体思想意识方面表现的较为落后,真正积极主动性参与活动的人数寥寥无几,参与热情没有得到激发。第四,参与程度和水平高,比如银河社区居民在参与的范围和参与的广度上比例很少,其实这和社区居民参与的时效性密切相关,因参与社区管理和活动所涉及机会成本较高,而自身利益却不能达到最大化,造成一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管理和发展无动于衷。
(三)社区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在现阶段的社区管理模式上,哈尔滨市政府仍然采用传统形式上的“条块关系”来主导和领导。所谓“条”就是金字塔般从上而下的管理和引导机制,而“块”是指限制在某一特点行政区域内的行政管理行为模式,两者共同构成了现行的管理、领导方式。最近几年,哈尔滨市政府在日常的工作中提出了所谓的“条块关系”的转换,即:政府工作以“条”为主逐步向以“块”为主的转换,然而在转换的过程中,甚至转换管理模式之后,仍旧是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条块”相结合的双重管理标准仍为能产生比较理想的效果。在实际管理的进程中,政府管理的指令或者知道通常情况下很难抵达最下层的机构,有时到达了下层机构,下来的也只是一连串的指标和任务,而应配套的人、财、物却无法抵达,使得一些最基础性的保障得不到很好的安排,从而使整个工作做起来举步维艰。
(四)社区管理人员能力较弱
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市现在大部分社区的管理人员人数上相对较少,一个社区工作人员数量不超过20个,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和知识水平跟不上区管理的要求,其涵养令人咋舌。从哈尔滨市现有社区干部看,大部分的管理人员素质和年龄结构都不协调,比如初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接近50%左右,在年龄上都是岁数较大,接近60、70岁,“大妈”“大爷”式的人员占据了居委会的大部分门面,不仅年龄,身体上也力不从心,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跟不上社区业务的发展需要,使得社区管理更新成都和管理理念无法彻底改变。除此之晚,社区的管理人员几乎就是直接上岗,连基础的面试和条件都没有,更别说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的管理知识了,这就从实质上限定了社区工作的向前发展。endprint
(五)社区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就目前而言,哈尔滨市社区管理网络化管理的硬件设备配备不足,一个社区的电脑数量不超过5台,软件系统不够完善,功能不够强大,不能保证网络化的正常运转。在进行社区管理工作时,哈尔滨市政府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社区居民信息登记系统,社区管理人员甚至不知道很多居民的名字或者其他的方面,使得查询无处,使得社区管理在信息化系统方面严重落后于信息时代发展步伐。
三、哈尔滨城市管理创新对策
(一)转化社区管理体制
在以往社区发展中,哈尔滨政府扮演“执行人”的作用,凡事都由政府代劳,社区的管理部门也只是摆设,成为政府管理社区的一个下设机构和执行组织,没有自主性和灵活定,使得社区管理披上了厚厚的行政色彩。要实现哈尔滨社区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就应当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不能在实行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社区的管理和建设本应该就是一个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政府只是起到间接管理和指引的作用。。哈尔滨市政府是社区管理的顶端角色,在哈尔滨8个区10个县当中,社区的管理都归政府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很明显使得政府的行政色彩过于浓重,无法保证哈尔滨社区在未来的改革中跟上时代的潮流,因此,哈尔滨市政府必须进行转型,树立良好的社区管理理念,进行职能转换,侧重为哈尔滨各个社区提供服务而不是直接了当的行政管理。
(二)提高居民参与水平
虽然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的省会城市,是黑龙江的政治、人口、文化和经济中心,但是真正的哈尔滨市本地人比较少,大多数都是其他省市的人口进来进而转化为哈尔滨市人口,或者说是外来的务工人员,大都对社区的事情不管不问,一般呈现出公民参与热情不高的情况,使得居民的社区管理参与意识不强。鉴于此,哈尔滨市可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例如提供宣传教育从而培育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开展学习教育的服务,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开办辅导中心,开办社区心理辅导站等多元化手段来提高社区公民对于社区的认同度和归属感,形成一种公认的、基本的社会价值观,从内在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
(三)健全社区管理保障机制
社区经费是保证社区各项管理和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如果没有适当的经费作为保障,那么基层的社区管理机构根本无法正常展开工作,也难以协作政府把政策落实到位,因此加大社区经费的投入是管理和建设社区的必要保障。积极实行人才引进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一批专业知识过硬、社会工作经验丰厚、素质较高的优秀大学生参与到社区的管理当中来,给予他们较为优厚的待遇水平,这样可以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把社区管理和建设的更加现代化。要积极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志愿者的招募工作,让更多的志愿者参加到社区的服务队伍中来,这样可以参加社区服务的力量。通过上述举措,可以把哈尔滨市的社区管理者、服务者的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可以保证把哈尔滨各个社区管理队伍发展的更好。
[参 考 文 献]
[1]吴楠.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
[2]夏晓丽.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与民主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14(2)
[3]陆小成,骆慧菊,王光升.和谐社会视域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管理对策研究[J].社团管理研究,2011(1)
[4]孙成彬.中国社区新型管理模式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1):21-28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