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部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2015-04-10黄琼娜
黄琼娜
[摘 要]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在于保持内控目标与事业单位经营目标相一致,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财务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会计核算不规范、内部监督不力的问题。因此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审计职能,积极配合财政改革,提高预算执行力以及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应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真实性、有效性,防止物料的浪费、挪用、贪污等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同时,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各部门必须明确责任分工,规范作业流程,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增强单位财务管理的严谨性和约束力,保证财务工作质量,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合法、合理的环境中开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施内部控制的作用
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来分析,事业单位要想通过财务管理提升整体经营效率和效果,需要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制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结合单位的具体服务内容,梳理各项财务工作的标准流程,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最大程度上与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和社会目标保持一致。经过对内部控制制度深入分析了解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保持内控目标与事业单位经营目标相一致
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效果,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内控制度需要设置明确的控制目标。在具体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应设立明确的控制管理目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意义和流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形成对财务管理工作和人员具有约束力的管理制度。从内控制度涉及的角度来分析,明确的控制目标是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果的关键。因此,单位内控制度的目标设定应紧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客观地设定控制目标,实现对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
二是要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的制定要与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相适应,反映出单位实际的工作业务,满足财务管理内控的需求,使内部控制制度与经营管理保持高度一致性,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使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是保证内控过程与控制目标的一致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管理过程是为了达到控制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控制活动要在控制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提高控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质量。
2.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在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内部会计因为关系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逐步成为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重点对象。根据事业单位的经营服务内容,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基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工作中,应对财务管理会计工作内容重点关注,以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手:
一是内部会计控制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特点,把握事业单位实际业务开展,积极推进内部会计控制,使得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对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重点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内部控制管理人员有必要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以监督单位财务管理状况和运营体系。
二是做好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关系到单位整体发展目标和经营效益的考核评价。为了得到准确的会计核算数据,需要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作为内部控制重点目标,只有做好会计核算准确性的控制,才能确保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而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会计核算质量,满足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应重点做好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控制。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
1.财务与会计职能不分,岗位设置不合理
事业单位作为国有公共服务机构受到人员编制的限制,岗位安排上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等现象。财务管理中经办人、审核人、记账人员等没有完全相互分离并相互制约,这种现象会导致财务管理中出现账面虚报、贪污挪用的情况发生。一些事业单位甚至出现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收支账面较为混乱,特别是资产管理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将存在很大程度失真,难以真实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成果。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就是预算控制。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不佳,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单位预算编制计划未能涵盖所有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导致许多部门预算执行超出预算编制,使得预算管理失去了实际意义。二是预算追加的随意性大,没有发挥预算管理资金控制的作用。三是预算管理精细化执行不到位,部门预算分解不够细化,导致部门人员未收到预算管理的约束,超出预算的事情时有发生,难以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3.会计核算不规范,内部监督不力
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的计划性差,科学性不强,部门预算的编制方式还沿用传统的编制方法,根据上一年的收支情况计划下一年的预算,而不是根据实际业务计划制定预算支出,这就造成追加预算的情况频繁发生,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预算管理的约束力被削弱。同时,事业单位缺少独立的内部审计控制部门,内部控制的人员安排上受到领导的干涉,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人员的独立性,约束了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使得内部监督机制被弱化。endprint
四、加强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审计职能
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的内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预算制度、资金管理、筹资管理等一系列财务制度,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事是促成事业单位整体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内部控制制度使得财务管理过程各项业务模块相互制约、相互约束,形成了基本的内控流程。内控人员在从事财务管理业务时,需要明确业务的权责划分,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避免相互扯皮、推诿,加强财务管理过程的严谨性和严肃性。同时,设定事后监督机制,在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日常性、周期性的监督检查,形成事后监督举措。另外,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小组,通过内部的常规稽核、内部审计、监督举报等方式,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出现偏差,防范事业单位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
2.积极配合财政改革,提高预算执行力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资本性收支预算、销售预算、产量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等各种费用预算内容。根据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特点,预算范围涵盖了产供销、人财物全部成本费用。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事业单位的收支数据必要有完整、有效、真实的会计凭证,紧紧围绕控制目标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细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单位预算执行力。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健全内部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确保单位采购透明化,防止浪费贪污等现象的发生。对于预算编制和执行,积极配合财政改革,严格依据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目标,结合事业单位组织架构落实和完善预算责任制和评价体制。
3.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转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理念,全面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近年来,国内财务体制的改革需要及时调整财务预算,形成国库集中财务集中收付制度,财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在新形势下加强内控管理。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内控人员的业务技能考核,实现各部门的财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促进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有必要定期对内控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分析评价,适当地对部门、全体人员开展内控管理制度的培训学习,增强工作人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工作能力。同时,事业单位在实行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环境下,要继续抓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培训,督促单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罗雪红.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息,2010(23)
[2]韩凤阁.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公用事业财会,2013(3)
[3]袁超.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9)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