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初探

2015-04-10

关键词:居民社区建设

刘 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个国家都出现了经济停滞、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的,借助社区进行城市居民自治的想法和实践就应运而生。

我国在建国初,城市社区管理就已现雏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居民委员会。改革开放后,首次倡导社区服务理念,并于1989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居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责等方面加以明确规定。社区建设取代社区服务是在20世纪90年代,全国在一些辖区开设了社区建设试点试验。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推行代表着我国社区建设的全面开展,之后,建设和谐社区成为社区建设的新目标。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性政府。”对社区自治的主体进行调查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找出对策,才能有助于社区自治的良性发展,并且走出瓶颈,明确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的职能,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民主政治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

对中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行为的研究,不仅是对理论上的完善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国家的政策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着眼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而城市社区建设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通过对中国城市居民自治行为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居民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把握人民群众参与自治行为的规律,从而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根基。

综观国内外社区的治理模式,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社区治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美国的模式为社区自治型,政府出资金来资助,社团自己组织管理,已经形成了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清晰的组织模式;英国的模式类似于美国,自治管理组织直接参与社区工作;新加坡的模式主要为政府主导社区的主要运作;日本的模式为混合型。根据国外的经验,应当从我国本身的国情出发,找出真正适合自己的社区管理之路。

我国社区治理的模式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上海模式,围绕“社区共治、小区自治”的总体要求,其特色是把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由政府占主导,调整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赋予其更多的职责。二是汉江模式,政府对社区工作进行规划,并划拨经费,对社区干预较少,通过民主协商和依法选举的形式构建社区自治组织,属于合作型的自治模式。三是天津模式,将原来居委会的议事功能和执行功能单独分离,分别成立“无薪化”居委会,只承担议事功能和社区工作站,负责行政执行功能。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和议事机构并存成为一种新型的社区自治机构体系。

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处于全国前列的重要城市上海在社区治理上有许多可供各城市借鉴之处。比如,虹口区欧阳街道是上海社区管理的一个缩影,他们围绕“社区共治、小区自治”的总体要求,以打造社会生活共同体为目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探索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做法、新经验。具体创新之处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体现在该社区管理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上海市社区管理的始终。该社区所在的区政府实施“全角度对接老百姓、全程对老百姓负责、全社会居民参与”的“三全工作法”,建设起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社会生活社区,引导各级各部门深入基层、主动服务,构建起了全员参与、良性互动的社区管理工作格局。二是充分发挥社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围绕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在社区建设各个领域广泛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鼓励和引导他们协助政府承担事务性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老年人协会组织为老服务志愿者,为社区独居、纳保、孤残等困难老年人提供多样服务;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以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目标,以专业社工师为主体,组织了家家乐社工事务所、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等社会组织,并整合社会、社区及志愿者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职业化、专业化服务。三是注重居民自治参与,共同为社区建设努力。该街道出台了《居委会考核的实施意见》、《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等10余项工作制度,召开会议听取居民意见,推进小区自治事宜。同时,注重培育“居民自治组织”,探索了一条基层自治化服务的新模式。董家宅居委会通过创新工作方式,丰富自治载体,鼓励热心社区活动的居民担任自治小组领衔人,培育了卜姨下午茶、樊仁馨苑、小燕健康工作室、“嘉家和谐”心理咨询室、夕阳美编织组、蒋海计算机服务小组、“丁妈妈帮帮队”等形式各样的居民自治管理小组,延伸了居委会关心服务居民群众的“手臂”,有效解决了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也要同时加强基础管理。该街道加强了对社区路灯、绿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的解决居民需求,改善社区环境,针对市容管理中的乱搭乱建、跨门营业、马路经营等热点、难点和顽症,坚持以建促管、疏堵结合,逐步形成了良性常态的市容管理机制。对待居民家庭条件确实有困难乱摆摊的行为,具体的管理措施,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也解决了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针对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矛盾的问题,该社区通过实施旧小区物业管理“一毛钱工程”(按照住房面积折算每平方米加收不到一毛钱物业费),用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基层管理的问题。

社区是每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参与社区的活动,才会直接受益,与居民自己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所以说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发展的根本保证。社区公共事务是社区参与的客体,比如有社区权力组织的构建,通过居民认定的选举和监督方式产生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决策是允许居民全程参与监督各个环节。实质是以民主的方式决定资源和权力的分配,最终使居民左右社区政策和社区的发展。通过公民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有助于凝结共同体的凝聚意识,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夯实民主基础。社区参与能够使居民意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培养主人公精神,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提升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稳定,居民参与促进社区整合、政治团结,提高公众的合作;有利于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社区参与可以培养居民的社区共同体意识,增进感情,有助于改善社区的权力结构,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各种社区民间团体、志愿者、公益团体减轻了政府人力财力的困难。

中国特色的社区自治是由政府主导和推动的,就决定了目前现阶段的社区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只有政府、市场、社区相互依存,各司其职,树立合作理念,才能让城市社区自治得以发展。政府不仅仅需要满足理念的转变,还必须将理念化为行动,支持社区自治组织,逐步退出本应该由社区自治组织承担的事务中退出,只有社区自治组织,如居委会、业委会等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居民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了自治效能感,社区资本才会提升,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活动的积极性也自然会高起来。

[1]托马斯·海贝勒,君特·舒耕德.从群众到公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2]李晓伟.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和自治的发展及其影响[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2).

[3]熊建明.社区自治:架构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础[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6).

[4]孙庭姝.我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6).

[5]张勤.转型期城市社区自治:内涵、问题及建议[J].科技信息,2007,(32).

[6]陈伟东.中国城市社区自治:一条中国化道路——演变历程、轨迹、问题及对策[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1).

[7]向德平.社区组织行政化: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J].学海,2006,(3).

[8]王华.转型时期我国社区自治的困境与发展思路[J].苏州工职院,2008,(6).

[9]王宝成陈华.弹性化政府治理:政府改革的崭新视角[J].科教导刊,2011,(5).

[10]张波,张文有.数字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3).

[11]郭玉成.城市社区自治: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微观基础[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2).

[12]李春雨.社会资本语境下的民族社区治理研究[J].黑河学刊,2012,(10).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建设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台居民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