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幼儿师范教师对学前特殊儿童接受全纳教育的态度:案例分析和启示
2015-04-10燕邓猛周志英
冯 燕邓 猛周志英
(1.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3.浙江衢州聋人学校,浙江 衢州324000)
普通幼儿师范教师对学前特殊儿童接受全纳教育的态度:案例分析和启示
冯 燕1邓 猛2周志英3
(1.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3.浙江衢州聋人学校,浙江 衢州324000)
教师的态度是开展全纳教育的关键,但却受制于诸多因素。此研究重点调查普通幼儿教师对于学前特殊儿童接受全纳教育的态度。样本为浙江省某市的一所特殊学校的全纳教育幼儿园中涉及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师资(n=23)。以综合法获得的数据按教师的数量、全纳教育的知识和专业化程度、态度、职业发展的动机和机遇这四个维度来分析这些因素对教师态度的影响。文章建议幼儿师范教育应尽快研究对策调整相应的师资培养、培训模式以支持全纳教育。
学前特殊儿童;幼儿教师;全纳教育;教师态度
一、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2006)[1]让世界对于让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接受全纳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承诺。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国家仍面临各种挑战[2]。在我国,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3](以下称《意见》)的发布,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当务之急。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幼儿师资培养、培训中没有体现全纳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造成我国当前可以实施全纳教育的幼儿师资短缺、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等现象[4][5][6],而这些现象又影响着教师们对全纳教育的态度。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态度
国际研究普遍认为教师的态度是全纳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7]。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差异影响教师态度[8];同时,教师对全纳教育的知识与理解、价值观与信仰、全纳教育经历以及特殊儿童残疾的程度和种类等方面因素进一步影响教师态度[9]。积极的态度对教师的职业动机、满意度、成就感和认同感等产生正影响[10]。教师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经验(特别是与有特殊需要学生相处的经验)[11]、职前、职后的培训、课堂教学资源以及班级规模、工作量等其他的条件[12]。
Avramidis和Norwich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总体来说,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全纳教育的理念持肯定的态度[13],但Boer和Pijl等的研究发现教师对于自己进行全纳教育实践一直持不同态度[14]。有研究认为教师的态度可能来自于历史的看法,即特殊学校更能满足特殊学生的需要[15]。Sharma和Forlin等的研究显示国家的经济状况对教师的态度会产生显著差异[16][17]。比如,Al-Zyoudi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态度保持中立或十分消极[18]。教学设施不足、偏见,尤其是缺少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等因素在很多的情况下都影响教师的态度[19]。Ocloo和Subbey证实了教师培训的不足与比较消极的教师态度之间的联系[20]。
(二)我国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态度
中国的全纳教育是以随班就读的形式而有别于其他国家[21]。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称《纲要》)和《意见》(2010)等文件中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而且各省(区、市)也相应地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但由于我国尚没有学前教育尤其是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专项法律、法规,况且目前的学前教育仍不是义务教育,因而当前我国在学前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的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22][23],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有关随班就读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的文献支持国际文献。研究显示:普通幼儿教师的态度对于学前特殊儿童是否真正能被融合在全纳的教学环境中接受适合他们身心和智力发展的良好的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4]。教师的认识和态度受制于他们职前、职后接受有关特殊与全纳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情况,同时也取决于他们对其本人的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自我评估以及对职业发展等的需求、动机和机遇[25][26]。
从特殊教育幼儿教师的数量来看,我国至今尚没有相应的统计数据。赵小红的研究显示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为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障”[27]。但由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没有特别说明特殊教育学校是否已包括特殊教育幼儿园,因而,学前特殊教育的师资数量有待查证。
从普通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来看,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现状不容乐观[6][28]。由于缺少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他们在实践中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这势必影响他们对全纳教育的态度[29]。谈秀菁等发现,当面临学前特殊儿童,绝大多数普通幼儿园教师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学前全纳教育的要求并对现有的教育资源缺乏信心[30]。
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形式来看,现阶段我国主要有特殊教育学校学前班或特殊儿童幼儿园(包括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家庭教育、普通学校随班或附设特教班就读等。在理念上,教师们越来越普遍地认同全纳教育的实施是实现儿童基本权利的基本途径。然而,尽管近年来特殊儿童全纳教育入学率有大幅度提高,相对于普通儿童,特殊儿童入学及融合状况仍不乐观[31]。事实上,《2012年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通报》(残联厅〔2013〕37号)等没有界定“适龄”,故而没有对于学前特殊儿童就学的情况通报[32]。
三、选题
作为“高校全纳教育教师教育师资现状及对策的国际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1-2014,项目批准号:11YJA880022)的基础调查,本研究重点调查普通幼儿教师对于学前特殊儿童接受全纳教育的态度。调查主要通过研究教师职前、职后有关全纳教育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教师专业化程度、专业发展的动机和机遇来分析这些因素对教师态度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
(一)样本的选取
样本的选取基于选择性、目的性和便利性原则。(1)选择性:选择有学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情况的学校;(2)目的性:以课题的研究重点为目的; (3)便利性:考虑到研究资金、研究人员所处的地域等因素,样本以便利者为先。基于上述原则,本研究范围定在浙江省某市的一所特殊学校的融合教育幼儿园中涉及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师资。
(二)研究方法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评判性地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者主要通过综合法(Mixedmethodapproach)获取单个学校的案例进行数据分析[33][34]。具体为:(1)文件查阅法:查阅该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等文本; (2)问卷法:自制问卷题,分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封闭式为选择题,共21题,按李克特量表分为4 (非常同意)、3(同意)、2(不同意)和1(非常不同意),开放式题共有5个;(3)访谈法:自编半开放式访谈内容,访谈采取自愿并有选择的方式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
(三)研究过程
研究分三个阶段:(1)前期:收集文献和文件、向样本学校发放由课题研究者签字的研究道德规范准则书、获取所在学校随班就读教师对参加课题的兴趣和自愿为课题提供数据的确认、确定样本量;(2)中期:问卷经预测、修改后确定并在学校发放、让被试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收回问卷、初步分析数据后确定访谈内容、实施访谈;(3)后期: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人工处理分析。
(四)样本的数量
发放问卷:n=23;个人访谈(学校领导):n =1。
(五)案例描述
1.浙江省学前特殊教育
根据朱宗顺的调查,浙江省学前特殊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学前特殊教育的开展非常有限;幼儿园、幼儿园教师和幼儿教师教育都没有为开展学前特殊教育做好准备;特殊教育和康复机构在开展学前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不够[28]。
2.学校背景和现状
浙江省某市的一所全纳教育幼儿园建在一所聋人学校内。该聋校建于1989年,是一所集“聋健合一”学前与听力语言康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为一体的学校。该校自2003年起开展学前聋儿康复教育发展到如今的学前聋儿全纳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1)传统康复模式阶段(2003年—2005年);(2)融合教育初步尝试阶段(2006年—2008年)和(3)融合幼儿园(2009年起)。该幼儿园分为融合教育和康复教育两个部,融合部共8个班,健听幼儿268人;康复部有2个班,听障儿童21人,教职员工28人。幼儿园师资基本情况表如下(表1):
3.学校的全纳教育成果
自2003年以来,该特殊学校通过“聋健合一”的教学实践,探讨将聋儿有效地融入普通幼儿教育的可行性。至今,学前全纳幼儿园共接受47位听力障碍孩子的学前听力与康复教育,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入读该园学前聋儿28人中,已有19个进入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康复率达到了67.9%,比全国聋儿康复“十五”实施方案的康复目标的25%高出近43%。学校在学前全纳教育方面的实践让该校走在了全国同类学校前列。2011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定为“首批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
五、研究结果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3份,收回23份,回收率为100%。问卷共分为幼儿园随班就读教师的数量、教师有关全纳教育的知识和专业化程度、对全纳教育的态度以及教师职业发展的动机和机遇等4个维度。访谈主要围绕后三个维度。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一)维度一:教师的数量
该幼儿园的随班就读专任教师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表1显示:2003年仅1人,至2013年已发展到23人。
(二)维度二:教师的全纳教育知识和专业化程度
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尽如人意。表1显示:到2013年,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老师共4人,仅占教师总量23人中的17%;入职前有特教工作经历的老师共4人,仅占17%;专科学历的教师共14人,占61%。
在回答问卷题“在普通幼儿园的经验让我具备做特殊儿童老师的资格”时,19人表示肯定,占83%。不过,当被问及“是否感到工作压力”时,有17人(74%)表示肯定。
(三)维度三: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态度
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态度是本调查的核心问题。总体上看,教师态度较为肯定。问卷量化的结果如下(表2):
上表显示:23人中只有1人不喜欢做特殊老师。令研究者感到意外的是当大多数教师(78%)认为特殊儿童应在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时,又有74%的教师认为特殊儿童应在特殊幼儿园接受教育。一半以上的老师认为在普通幼儿园任教比在特殊幼儿园任教要求低一些,另有超出一半的老师认为在普通幼儿园任教比在特殊幼儿园任教更有乐趣一些。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全纳教育”时,14人表示肯定,占60%。开放式问卷数据显示教师们大都认为这是时代发展所需,很有必要。比如:许多老师认为这“有助于体现教育的平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让残疾幼儿与非残疾幼儿学习生活在一起是促进情感教育的大场所”。但有3人 (13%)持怀疑态度,认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人表示不清楚,占8%;另有4人没有回答,占23人中的17%。
当被问及“对于我国特殊与全纳幼儿教育的看法”时,7人表示肯定,占30%;6人(26%)表示全纳教育尚处在初级阶段、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够、教师的培训需加强等。他们还认为“我国的经济情况影响全纳教育”。另8人不作评论,占35%;2人(8%)表示“不清楚”。
(四)维度四:教师职业发展的动机和机遇
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动机和机遇的问卷量化分析如下:
1.教师职业发展的动机
从表3看,教师职业发展的动机令人乐观。几乎所有老师都对全纳教育知识有非常强烈的学习动机;虽然他们都希望学校在他们的职业发展上给予更多的资金和时间上的支持,大多数老师(87%)甚至愿意自费接受继续教育。然而,也有70%的老师在可能的情况下想选择一个教师以外的职业。
2.教师职业发展的机遇
表4显示:一方面,所有教师都认为学校看重教师的职业发展;87%的教师对学校给予他们在职业发展上的支持很满意,同时,大多数教师(78%)认同学校的在职培训项目。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70%)认为学校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上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上的支持。
另外,有关“是否对职业选择有过后悔”的问题,17人表示“不后悔”,占74%。他们的理由大都为“热爱孩子、跟孩子在一起开心”等;4人(17%)表示“后悔”,认为“忙”、“专业跟不上”等; 2人(8%)对此不作回答。
六、讨论
普通学校教师对于全纳教育的态度受制于个人、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尽管从理论上来看,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此抱有积极的态度,但在实践中,教师需要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所以至今国内外文献并没有一致的结论。Boer等的一项调查就普通小学教师对于全纳教育的态度问题综述了26个国际研究文献,发现大多数教师对此持中立或否定态度,且没有一个研究报告了十分肯定的结果。不过,此项调查同时也说明了教师态度和培训、全纳教育经历和特殊儿童的残疾种类有关[14]。
通过分析本课题数据,研究者认为普通幼儿师范教师对学前特殊儿童接受全纳教育的态度至少反映了两个现象,而且,这些现象支持前期的研究[35][29][16]。首先,教师的全纳教育工作经历影响他们对全纳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其次,他们的态度取决于他们对其本人的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自我评估以及对职业发展等的需求、动机和机遇。
(一)全纳教育工作经历影响教师的态度
有关普通学校教师对于全纳教育的态度的调查[25]显示:普通学校的教师虽然在入职前并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但在被安排到全纳教育的教学环境后,通过接触有特殊需求的儿童,他们中的部分教师对于接受这些儿童的态度从原来的不愿意、抱怨、排斥慢慢发展成为日后积极的态度。
研究者从对该校领导的访谈中了解到,在“聋健合一”的教学实践的初期,由于当地没有特殊幼儿园,许多学前聋童被排斥在普通幼儿园以外,孩子的家长就来求助这所聋人学校。考虑到这些儿童无法融入小学的班级里,学校抱着尝试一下的心理开始了幼儿教育。事实上,当时聋校的大多数教师(包括此领导本人)都是非特教专业毕业的(且也不是学幼教的),再者,在聋校工作也并非出于他们的内在的动机,但由于他们入职后有了对特教的了解、认识和从实践中获得的特教技能,他们对于让学前的聋童接受全纳教育有了较好的认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让一个当初的学前融合班变成了现在的融合幼儿园。数据显示,78%的教师认为学前特殊儿童应在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表2),同时,有60%的教师对全纳教育表示肯定的态度。
然而,正如Boer等的发现一样[14],事实上,本次调查也让研究者看到了一些相反的数据。比如:就“特殊儿童是否应在特殊幼儿园接受教育”这一问题,74%的教师表示肯定。而且,当被问及“对于我国特殊与全纳幼儿教育的看法”时,只有7人表示肯定,仅占30%。研究者的解读是:教师的这种态度或取决于他们对其本人的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自我评估以及对职业发展等的需求、动机和机遇。
(二)专业化程度以及职业发展的动机和机遇影响教师的态度
有研究发现教师的态度取决于国家、社会、社区、学校等对教师实施全纳教育的支持保障系统的完善程度[36][37]。此外,教师本人对于全纳教育的理解、知识、技能和择业动机以及能否获得相应的职后培训,或者职后培训的质量等因素造成教师态度上的差异[29]。从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该幼儿园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以及职后发展的动机和需求支持这些发现。
首先,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从专业及学历来看(表1),开展学前全纳教育的教师为非特教专业毕业的比率近83%,专科学历的仍占61%。其次,教师有很强的职后发展的动机和需求。这也可从获得的数据中略见一斑:所有的教师都有参加特教培训学习的动机和意愿;绝大多数教师甚至愿意自费参加培训(表3)。然而,当所有的老师肯定学校的在职培训项目的同时,也有70%的教师认为学校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上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上的支持(表4)。这或许反映了为何有部分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后悔,而且,70%的老师在可能的情况下想选择一个教师以外的职业。
具体地说,从该案例学校教师对职后培训的质和量的满意度中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对于全纳教育的积极态度。当态度转变成了行动且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时,学校也进一步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划拨的教育资源配置。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大力开展家校合作和成立融合教育协作小组等措施来完善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正如被采访的领导所言:“探索高效的‘聋健合一’的教育方法,使更多的学前聋儿得到高质量的学前康复教育,缩短与同龄健听儿童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数量的递增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是良性循环的结果”。这种循环让该校成了省内甚至国内学前融合教育的示范点。该校2012年的文案中有以下的描述:
“在实验的早期阶段,学校面临了普通幼儿师资在融合特殊儿童的态度及教师专业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的挑战。为此,学校加大了师资的培养力度和教学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特殊儿童有一个接受良好的融合教育的环境。2003~2011,康复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总数26人次,人均达5次。现有康复教师6人,其中硕士毕业1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2人,本科1人,专科2人,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康复教师队伍”。
七、研究的局限性和启示
由于此调查只限于浙江省的一所学前全纳幼儿园,数据的局限性显而易见。而且,尽管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遵循研究道德准则以确保被试者的利益,但由于部分研究内容属于较为敏感的话题,若被试者因为出于某种考虑而不提供真实的、足够的信息,这就可能使数据缺乏信度和效度而影响本研究的质量。
尽管如此,研究者认为此案例仍可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其在实施《纲要》期间所需的与全纳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理论和实践提供实证的依据,并可以从本调查中获得以下启示:
首先,教师对于学前特殊儿童接受全纳教育的态度不尽相同。教师的态度将是现阶段我国在实行全纳教育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将挑战幼儿师范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培训[23]。为此,幼儿师范教育应尽快研究对策调整相应的师资培养、培训模式方案以支持全纳教育,重点解决包括随班就读教师培养、培训等突出问题[28]。
其次,尽管浙江省加强了对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决心(《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 2010)),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依托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其他有关院校和专业机构,建设“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基地”(第5条,第16节)。然而,为应对幼儿师范教育的挑战,浙江省在支持保障体系的建立中或许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高校全纳教育培训者师资短缺的问题。当然,这是否是全纳教育教师教育的瓶颈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如何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将对学前特殊儿童接受全纳教育起到关键的作用。
[1]联合国.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EB/OL].http://www.un. org/chinese/disabilities/convention/convention.htm,2006.
[2]Ainscow,M.From special education to effective schools for all:A review of progress so far.In Florian,L.(ed).[M]//The Sage Handbook of Special Education,London:Sage,2007:146-59.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国发〔2010〕41号[EBIOL]http://www.gov.cn/zwgk/2010-11/ 24/content_1752377.htm.
[4]周念丽.中日幼儿园教师学前融合教育意识比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2):35―37.
[5]左瑞勇,王纬虹.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与提升[J].中国特殊教育,2008,96(6):8-12.
[6]姬彦红.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幼儿教师培养[J].中国特殊教育, 2012,140(2):17-20.
[7]Meijer,C.(ed.)Inclusive Education and Classroom Practices [M].Middlefart:European Agency for Development i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2003.
[8]Ainscow,M,Booth,T,Dyson,A.Improving Schools,Developing Inclusion[M].London:Routledge,2006.
[9]Norwich,B.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s to the integrat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wider socio-political views:A US-English comparison[J].European Journal of Special Needs Education,1994,9:91-106.
[10]Moran,A.Embracing inclusive teacher educ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7,30(2):119-134.
[11]Avramidis,E,Kalyva,E.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on Greek teachers’attitudes towards inclusion[J].European Journal of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2007,22(4):367-89..
[12]Purdue,K.Barriers to and facilitators of inclusion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J].Contemporary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2009,10(2):134-145..
[13]Avramidis,E,Norwich,B.Teachers’attitudes towards integration/inclus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opean Journal of Special Needs Education,2002,17(2):129-147.
[14]Boer,A,Pijl,SJ,Minnaert,A.Regular primary school teachers’attitudes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2011,15 (3),331-353.
[15]Symeonidou,S,Phtiaka,H.Using teachers’prior knowledge,attitudes and beliefs to develop in-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s for inclusio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9,25 (4):543-550..
[16]Sharma,U,Forlin,C,Deppeler,J,Yang,GX.Reforming teacher education for inclu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J].Asian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 2013,1(1):3-16.
[17]Leyser,Y,Kapperman,G,Keller,R.Teacher attitudes toward mainstreaming:a cross-cultural study in six na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Special Needs Education,1994,9(1):1-15..
[18]Al-Zyoudi,M.Teachers’attitudes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 in Jordanian schoo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006,21(2):55-62.
[19]Koutrouba,K,Vamvakari,M,Steliou,M.Factors correlated with teachers’attitudes towards the inclusion of students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Cyprus[J].European Journal of Special Needs Education,2006,21(4):381-394
[20]Ocloo,M,Subbey,M.Perception of basic education school teachers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 in the Hohoe Districtof Gha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2008,12(5 -6):639-650
[21]Xu,JC,Development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and measure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In Forlin,C.(ed.)Future Directions for Inclusive Teacher Educ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Pp:33-42..
[22]周兢.学前特殊儿童教育[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3]吕春苗,兰继军,焦武萍.关于加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1,5:15-17.
[24]Zhang,KC.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how well do theymix?[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2011,15(6):683-697.
[25]Feng,Y.Teacher Career Motiv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pecial and Inclusive Education in China[M].Rotterdam,Boston and Taibei:Sense Publishers,2010a.
[26]Feng,Y.Teacher careermotivation in special and inclusive education:perspectives from Chinese teach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2012,16(3):331-351..
[27]赵小红.中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及地区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12,146(8):49-59.
[28]朱宗顺.浙江省学前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
[29]Feng,Y.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in teaching at inclusive classrooms: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teachers and their international peers[C]//B.Schr?ttner and C.Hofer(Eds.)Competences.Interdisciplinary Frames-Kompetenzen.Interdisziplin? re Rahmen.Graz:Leykam Verlag,2010b:209-227..
[30]谈秀菁,尹坚勤.普通幼儿园中特殊教育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5):13―15.
[31]赵小红.近25年中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变迁[J].中国特殊教育,2013,153(3):23-29.
[32]中国残联,教育部.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通报(残联厅〔2013〕37号).http://www.cdpf.org.cn/ggtz/content/2013-05/31/content_30448476.htm.
[33]Cohen,L,Manion,L,Morrison,K.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6th ed.)[M].London:Routledge,2007.
[34]Yin,R.Applications of Case Study Research[M].London: Sage,1993.
[35]Wu YH,Chang,MH.Urba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attitudes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J].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2,182(9):1167-1184.
[36]杨柳,孟万金.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3,153(3):19-22.
[37]邓猛,刘慧丽.全纳教育理论的社会文化特性与本土化建构[J].中国特殊教育,2013,151(1):15-19.
Regular Early Child Education Teachers'Attitudes towards the Inclus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A Case Study and Its Implications
Feng Yan1Deng Meng2Zhou Zhiying3
(1.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Zhejiang 312000;2.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3.Zhejiang Quzhou School for the Deaf,Quzhou,Zhejiang 324000)
Teacher attitudes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 are critical,which are influenced by a range of valuable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egular early child education(ECE)teachers'attitudes towards the inclus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mainstream kindergartens.A mixed-method approach was deployed on a case study sample of regular ECE teachers of amainstream kindergarten in a special school in Zhejiang province(n=23).To study the teachers'attitudes,four valuableswere analyzed,namely,the number of teachers,their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on inclusive education,their attitudes as well as theirmotivation and opportunit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paper suggests that it is high time for ECE to strategically adjust the relevant pre-and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mes to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clusive education.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ECE teacher,inclusive education,teacher attitude
G760
A
1008-293X(2015)02-0097-07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5.02.020
(责任编辑 林东明)
2015-02-28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1-2014)“高校全纳教育教师教育师资现状及对策的国际比较研究”的子课题(11YJA880022)成果。
冯 燕(1965-),女,浙江绍兴人,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全纳教育、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