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心花路放》及“宁式电影”风格

2015-04-10赵坤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心花宁浩黑色幽默

赵坤(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4)

电影《心花路放》及“宁式电影”风格

赵坤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4)

2014年国庆节上映的电影《心花路放》获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导演宁浩用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宁浩电影的突出特征就是黑色幽默和非线性叙事方法。文章论述了《心花路放》电影的内容和叙事手法、艺术技巧,简析了宁浩电影中的黑色幽默。

《心花路放》;宁浩;喜剧;黑色幽默

一、不单纯的喜剧

《心花路放》是201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上映的一部公路喜剧电影。在《人在囧途之泰囧》后黄渤和徐峥再一次踏入了搞笑、疯狂的猎艳之旅。它成功加入“亿元俱乐部”,同时也成为2014年国产电影票房的冠军。

影片中的二手唱片店老板耿浩因离婚而陷入困境,好朋友郝义为了帮助他早日解脱,两人一起展开了一场猎艳之旅。一路上美女不断,有90后杀马特女孩,也有阳光靓丽的白领,更有夜店女郎。两人一路向南,最终耿浩在与前妻认识的大理“梧桐客栈”放下了纠葛的感情,而自己在郝义与“阿凡达”的婚礼上也收获到了另一份感情,两个人都回归到生活中得到了解脱。这次宁浩的电影打出了“感情牌”:耿浩对前妻康小雨的感情、耿浩和郝义之间的兄弟情、阿凡达女孩对郝义的感情以及耿浩对音乐的感情,“情”贯穿了整个电影的始末。

单从电影的名字《心花路放》上来看,这一定是个搞笑的喜剧,电影的内容更是令人有无限期待:阳光,美女,魅力小镇大理,还有很多小清新、文艺小青年喜欢的事物。但是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仅仅让人欢笑的故事,欢乐的背后又有几分悲伤,耿浩在客栈签名的墙上划去自己和康小雨的名字时,戳中了观众的泪点。所以,可以说《心花路放》是一部喜剧,但又不是一部单纯的喜剧,它里面有丰富的内容,亦庄亦谐。

一部好的电影,是导演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无论是导演还是作家,他们创作的目的一定是要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引起观众的共鸣其实就是让观众在电影表现的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喜欢一部电影的原因就是被电影中的人物、故事打动了,电影中的人物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作出了我们想做的事情。《心花路放》中耿浩这一角色所代表的遭遇感情危机的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绝对可以找到原型,观众也可以通过他的演绎获得一种自我确认。“喜剧是用笑声来超越现实社会的矛盾,喜剧以笑来表达人类的自由与自信。喜剧电影的精神本质就是超越。它能超越等级、权威等等各种禁忌,通过讽刺的表现手法来蔑视和嘲弄这些禁忌。它的人物和天然的走向就是去处理我们社会和个人内心的许多恐惧。”[1]耿浩的经历,他解决婚姻危机的办法、最后的释怀,会对观众进行暗示:如何面对婚姻、爱情的困境?如何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快?

不仅如此,宁浩的电影从来看上去都是嘻嘻哈哈、荒诞不经,但是在荒诞的背后却折射出许多现实层面的问题。在《心花路放》中,宁浩对许多社会现实都进行了关注、反思和批判。郝义说的“一夜情”,90后杀马特女孩能够为了自己的愿望轻易和别人发生关系,阿凡达女郎与郝义仅一面之缘就能够车震,还有酒店的特殊服务人员,这些都是耿浩和郝义在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猎艳”如果可以成功,必然建立在双方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性”的消费不仅出现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从超级城市到乡间小镇,连人们心中的文艺小镇大理也难逃一劫:夜店老板的捉弄,以及大声喊着“我要”的少女,到处都可以看到接吻的男女。这些都可以说明在当下,这种过度的“性”的消费、“性”的自由已经成了普遍问题,而非特例。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人们更加追求“速食爱情”,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也愈来愈轻浮。通过电影我们可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骚动和浮躁。这种对于自我极度的放纵,透露出来是青年人价值观念的崩溃、信仰的迷失。我们所主张、宣扬的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绝对不是对于“性”的放纵。郝义宣扬“一夜情”无罪的同时,耿浩坚决站在了他对立的一方,无论是怎样的色诱,耿浩始终没有上钩。我们可以把耿浩看作是传统道德、爱情至上的捍卫者,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依然可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随波逐流,让我们在对现实社会失望的同时又感到一丝欣慰,看到一线光明。

从反映现实的角度来说,宁浩的电影和苏联导演梁赞诺夫的电影有着相似之处:两人的电影中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讲述的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的事情,在让人发笑之后往往能够带给人更深入的思考、感悟,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他们的电影都是在戏谑的外壳下包裹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二、独特新颖的叙事手法

《心花路放》承接着“疯狂”系列电影的部分特点,但是又有很大不同:

《心花路放》所表现的环境大多是风景独秀的旅游景点,比如张家界、大理,这与之前“疯狂”系列电影中逼仄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疯狂”系列电影中巧合不断的情节设置、大量滑稽有趣的地方方言、黑色幽默与中国喜剧桥段的混搭、荒诞的故事,这些都没有在《心花路放》中有比较突出的使用。

最大程度的不同是故事的叙事线索。在“疯狂”系列电影中,宁浩讲述故事的方式依赖于多条线索的叙事结构,故事跌宕起伏、完整缜密,又环环相扣,将在同一时间、不同时空、不同人物的故事融合在一起,最终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疯狂”系列的成功体现的是导演对于电影的剪辑能力、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以及对电影故事逻辑的掌握。

看过“疯狂”系列电影的观众对宁式电影的最大印象莫过于他复杂的叙事结构。宁浩在这次的电影中打破了传统,放弃了之前的多线索叙事,巧妙采用了两条不同时间的叙述线,两条线索所展现的故事主人公、风格都不同。第一条线索是耿浩和郝义两个男人的猎艳之旅,最终到达大理;另一条是几年前文艺女青年康小雨的寻爱之旅,两个组合的目的地都是大理。两条线索在电影中看似没有任何交集,大部分时间都是耿浩这条猎艳之旅发生的故事,康小雨的寻爱只用了很小一部分时间。观众会在故事的逐步发展过程中猜测是否最终康小雨会遇到耿浩和郝义的组合,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导演巧妙的运用了两条线索,其实是在讲述两个故事,一个故事的结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一个故事是多年前,康小雨来到大理,意外遇到了也同样来此并且是过气歌手的耿浩,两人因此一见钟情。但是在几年后,康小雨劈腿高富帅,人到中年的耿浩遭遇到了婚姻的困境。从这里开始,才是电影的主体部分,也就是耿浩的“释怀”之旅。这样的构思颇有新意。最后通过一个签名墙,将两段有“时差”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导演之所以这样剪辑,是为了说明:“大理”不仅是耿浩爱情开始的地方,也是结束的地方。耿浩在此收获到了爱情和婚姻,也在此埋葬了对康小雨的爱,对前妻的离开释怀了:耿浩的释怀在影片中没有十分明确的表示,只有一个短短的回放,是耿浩将签名墙上的签字划去,改成了“耿浩祝福康小雨”。随着镜头的上移,观众看到的是签名墙上众多人的心愿,它们是爱情的见证。爱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进行,但如果不爱了,我们是否能够放下从前的过往,重新起航呢?

影片的艺术技巧方面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音乐的运用和处理。电影中的音乐和画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且要可以体现出导演的总体构思,也要符合美学的欣赏原则。影片中多次出现耿浩的歌曲“去大理”,歌曲的曲调里含有淡淡的忧伤,歌词也符合影片中人物的心境,这样就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

耿浩在夜色酒吧被老板等人殴打可以算作是整部电影的高潮部分。当剧情达到高潮的时候,导演通过音乐来引领剧情向前发展。他选择的乐曲并非是悲伤的,而是特别欢快、有点异国情调的曲子,音乐旋律十分急促、急进。在此时,导演选用了慢镜头,把人物的动作都减慢了。这样耿浩的被打就不会带给观众太大的视觉冲击,不必为耿浩的生命而捏一把汗,让耿浩的挨打也变得很“文艺范”。

三、宁式电影的特征:黑色幽默

当前国产喜剧电影不断出现在全国各大院线,小成本喜剧电影勃兴,但就其质量、票房和口碑来说却良莠不齐,有一些粗制滥造的喜剧电影仅仅为了博得观众一笑、获得不错的票房,一味迎合观众,把搞笑建立在喧嚣、恶搞文化、媚俗甚至是低俗的基础之上,在题材、剧情、嘘头等诸多方面都缺乏创新。冯氏的贺岁喜剧曾经是主流商业电影中的重要支撑,但是冯氏最近几年的贺岁电影也毁誉参半。在类型化、模式化的喜剧电影发展过程中,喜剧越来越为了搞笑而搞笑,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批判、讽刺和消解等等社会批判内涵,失去了电影本该具有的艺术特质。而喜剧,不仅仅应该只是让人发笑的,在观众笑过之后能留下一定的思考,这样的喜剧电影才能算是成功的喜剧电影。所以,从以上方面来看,中国的喜剧电影发展仍旧任重而道远。

“宁式电影”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二是蒙太奇剪辑手法的运用,三是黑色幽默,四是关注草根人物的生活。在此主要论述一下宁式电影的黑色幽默。

斯坦利·库布里克说:“黑色幽默就是绞刑架下的微笑。”郝建的《电影类型学》当中说:“带有黑色幽默的荒诞喜剧突出描写的是人所处的世界的不合理性以及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不协调状态,在看似很搞笑的背后隐含着令人深思的、沉重的思想情感。它用喜剧的形式将一个病态社会的丑恶现象以喜剧的形式得以展现,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黑色”既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面对事物时无奈、悲伤、绝望的情绪,也指黑色的社会现实。这其实就是导演宁浩的电影风格:他的喜剧电影在追求“疯狂喜剧”“黑色幽默”的同时,以调侃的叙事模式折射出社会现实的困境与荒诞。

《心花路放》成功地运用了黑色幽默手法,虽具备一定的喜感,但又不是那么单纯。片中的每一个人都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而奋斗,却处处碰壁,造成了一次次的失败。宁浩擅长从到处荒诞事的现实中提炼他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最大的功能就是对现实的反讽和对自我的解嘲。《心花路放》电影中的屌丝、杀马特、广场舞、凤凰传奇、约炮圣地,在他的加工下,演化为一个个爆笑桥段。他会犀利嘲讽,但不把刻薄当幽默,他在小人物身上提炼荒诞,也提炼他们的伤感与痛苦。这就体现了导演宁浩独特的人文价值关怀,他力图使其影片在获得市场盈利的同时,能够表现、映照出代表风云变幻的时代特征的事物,以及在时代的潮起潮落中拼搏、沉浮着的人及其人生、人性状态,试图以一种貌似调侃、滑稽的轻松,折射出片中人物的生存状态,表现出对人生、生活的感悟和反思,影片中总于不着痕迹处浸透着一种浓浓的道德焦虑感。导演试图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引发人们对生存与理想、爱情与婚姻等问题的思考。

结语

总之,我们在电影《心花路放》中看到了一个与之前不太相同的导演宁浩,经过了“疯狂”系列的一夜成名时期,宁浩的电影沉淀下来。他的电影中不再以独特的剪辑和技巧来赢得观众,而是从故事的内容等方面取胜。这一次他不仅通过自己的方式讲好了一个故事,最重要的是他也讲了一个好故事。

[1]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梁颐.《心花路放》两位作者电影风格的双重奏[J].电影文学,2014(24).

[3]张颖.《心花路放》空间时间化的电影—电影空间叙事研究[J].四川戏剧,2015(1).

[4]李妮乡.《心花路放》的叙事策略探析[J].中国电影评论,2014(19).

[5]于忠民.荒诞性审美与当代中国电影美学——评宁浩新片《心花路放》[J].当代电影,2014(10).

[责任编辑 郑丽娟]

Breakup Buddies and the Film Style of Ning Hao

Zhao Ku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050024)

2014 National Day release of the movie“Breakup Buddies”was a huge success at the box office.Director Ning Hao,with his own unique style of the film in the film market in China,has created a miracle.Ning Hao film salient feature is the black humor and non-linear narrative method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Breakup Buddies”movie content and narrative technique,artistic skills,analysis of Ning Hao’s black comedy film.

breakup buddies;Ning Hao;comedy;black humor

J975.2

A

2095-0438(2015)11-095-03

2015-07-09

赵坤(1992-),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心花宁浩黑色幽默
无数心花发桃李
宁浩,累了!
黄渤沈腾徐峥同框
黑色幽默
婚姻如树,只是不会自己生长
诗趣
DARH HUMOUR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巧克力的苦与甜
新媒体环境下电影宣传模式创新探索——以《心花路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