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三家注世家引服虔书内容及特点探析

2015-04-10郑海涛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索隐世家左传

袁 林 郑海涛(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史记》三家注世家引服虔书内容及特点探析

袁 林 郑海涛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服虔为《史记三家注》所引诸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由于时代久远,服虔著作均已亡轶,后世不得窥其原貌。服虔之说现今也多散见于各家典籍,历来为研究《史记》《汉书》及先秦两汉时期语言文字、社会历史面貌的诸家学者所重视。探究其注释内容、体式以及特点,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史记三家注》世家部分所引服虔书为据,探析服虔注释内容及特点,并加以归纳。

《史记》三家注;服虔;释史;释义;释地名

《太史公书》自出世以来,为其做注者甚多,各家又广引前贤之说,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体系。然时代久远,诸家着说多已亡轶,现今存世者以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最受世人推崇,合称《史记》三家注。《史记》三家注广引典籍,据程金造先生《〈史记〉三家注所引书目》一文考证:“三家所引之书,合之可有千余种,若除其重复,尚可得五百种上下。”应三玉先生据段书安先生《史记三家注引书索引》 统计,《三家注》共引书542种[2](P260-254),涉及著者200家[2](P265)。其中服虔即为引书最多者之一。应三玉先生在其《〈史记〉三家注研究》一书中统计为531条,其中《史记集解》部分约四百条,世家部分合计为295条。然据笔者统计,《史记》三家注世家部分合计引服虔书333条,其中《史记集解》310条,《史记索隐》21条,《史记正义》2条。本文即欲以所辑约三百余条佚文稍作分析,以考查其注释内容,并加以归纳。

一、服虔其人及著述

服虔是东汉著名古文经学家,在汉代经学、史学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汉书中并无其传,仅《后汉书·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有小传一则,述其生平。书曰:“服虔字子慎,初名重,又名祇,后改为虔,河南荥阳人也。少以清苦建志,入太学受业,有雅才,善着文论,作《春秋左氏传解》,行之至今。又以《左传》驳何休之所驳汉事六十条。举孝廉,稍迁,中平末拜九江太守。免,遭乱行客,病卒,所著赋、碑、诔、书记、《连珠》、《九愤》凡十余篇。”[3](P2583-2584)记述极为简略,语焉不详。又《世说新语·卷上下·文学第四》有服虔旧事两则,一则曰昔日郑玄欲注《左传》,道遇服氏,宿于客舍,虽素不相识,然听其与人谈及注《左传》意,多与己同,遂“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4](P227)一则曰服虔善注《春秋》,为了参考同异,竟隐匿于崔烈门下,“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戸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名,意疑之。明早徃及,未窹,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4](P229)服虔一生著述颇丰,《隋书·经籍志》载服虔撰《春秋左氏传解谊》《春秋左氏膏肓释痾》《春秋汉议驳》、《汉书音训》《通俗文》等,《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俱载。

二、《史记》三家注世家引服虔著作内容释例

《史记》三家注引书广博,所涉典籍及著述者数以百计。三家注在选择所引典籍时,并非盲目,而是多选择当时最具代表性以及最为学界所公认的观点.如经部《尚书》多选择孔安国《尚书传》、马融、郑玄、王肃《尚书注》、郑玄《尚书大传注》等;《左传》多引贾逵《春秋左传解诂》、服虔《春秋左氏传解谊》、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等;史部《史记》多引徐广、邹诞生、刘伯庄《史记音义》、服虔《汉书音训》、应劭《汉书集解音义》等。可谓引有所专,各展其长。

服虔善注《春秋》,熟悉古代典章制度,长于释义注音,《史记》三家注多引其书。此次对服虔引书稍作浅析,即以中华书局1982年点校本《史记》为依据,据统计世家部分合计引其书333条,包括《集解》310条,《索隐》21条、《正义》2条。共分为释义(字、词、句)、释史(人物、史实)、释制(职官、礼制、乐制、兵制)、释天地山川(天、地名、山川)、释器、释生物、释宫室、释民族、释音9大类,17小类。

(一)释义。《史记》三家注所引服虔书释义主要分为释字义、释词义、释句义三类。

1.释字义。

①曰:“美哉,犹有感。”(P1453)

服虔曰:憾,恨也。恨不及己以伐纣而致太平也。(五四)按:语出《左传·襄二十九年》。《集韵》:“感,胡绀切,与憾通,恨也。”《说文通训定声·临部第三》:“襄二十九传‘美哉,犹有感’,《释文》本作‘憾’。”朱骏声按:“感以喜心则为慕,感以哀心则为伤,感以怒心则为怨,此义俗又加立心别之。”故可知古时,“感”与“憾”通。

②桓公好内。(P1493)

集解服虔曰:内妇官也。(二)

按:语出《春秋左传集解·僖公十七年》,原文作“齐侯好内”[5](P308),“好内”,服虔言“内妇官也”,《史记·仓公传》有“成之病得之饮酒且内”,即指好近女色,与之同。

2.释词义。

①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而行成。(P1469)

服虔曰:行成,求成也。(六)

按:“行成”,服虔言“求成也”,《史记索隐·越王勾践系家第十一》:“行成于呉。”与之同,下有司马贞注曰:“成者,平也,求和于呉也。”

②瓜时而往,及瓜而代。(P1484)

集解服虔曰:瓜时,七月。及瓜谓后年瓜时。(二)

③乃令阳虎诈命卫十余人衰绖归。(p1599)

集解服虔曰:衰绖,为若从卫来迎太子也。(一)

按:衰绖,代指丧服。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缀有长六寸、广四寸的麻布,名衰,因名此衣为衰;围在头上的散麻绳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衰、绖两者是丧服的主要部分,故常以之代丧服。《史记·秦本纪》即有“韩王衰绖入吊祠”。

3.释句义。

①田逆杀人,逢之。(P1508)

集解服虔曰:子我将往夕省事于君,而逢逆之杀人也。(六)

按:语出《左传·成十二年》。旦见曰朝,暮见曰夕,乃是古代臣子觐见君主的一种制度,释义同释字部分第三条。

②成子迁诸寝。(P1510)

集解服虔曰:欲徙公令居寝也。(七)

按:语出《左传·哀十四年》。《春秋左传注疏》杜预注:“徙公使居正寝。”

③说而爱之,许立为夫人,割臂以盟。(P1531)

集解服虔曰:割其臂以与公盟。(三)

(二)释史。

服虔善于注史,曾着有《春秋左氏传解谊》、等数种。《史记》三家注所引服虔注史者,主要分为释历史人物与释史实。

1.释史实。

①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P1452)

《集解》服虔曰:“平王东迁雒邑。”(十一)

按: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西周灭亡。随后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平王东迁洛邑(即今洛阳)。

②作王宫于践土。(P1665)

集解服虔曰:既败楚师,襄王自往临践土,赐命晋侯,晋侯闻而为之作宫。(十二)

2.释历史人物。

①九年,大司马孔父嘉妻好,出,道过太宰华督。(P1623)集解服虔曰:戴公之孙。(一)

按:《春秋左传集解?桓公二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其下有晋杜预注:“华父督,宋戴公孙也。孔父嘉,孔子六世祖。”

②定公立,赵简子问史墨。(P1543)

集解服虔曰:史墨,晋史蔡墨。(一)

(三)释制。释制是指对古代的典章制度进行解释。秦火之后,尤其到了服虔所在的东汉,人们对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以及古语言已经不甚明了,有很多深奥难懂之处。服虔谙于《左传》(或“古史”),其在注解《汉书》的过程中,对古代典章制度亦有涉及,然《史记》三家注所引解释典章制度者,亦不过十数条,包括职官3条,乐制6条,礼制7条,兵制1条,合计17条。

1.释职官。《管子·心术上》:“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6](P202)职官之于国家,正如九窍之于心,心虽重,无九窍亦不得运转。一国之重虽在于君,然君臣同契,方可政通人和。所谓释职官者,即阐释其职分,言明其权限,明其当为与不可为者。

①梁伯卜之,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故名男为圉,女为妾.(P1656)

集解服虔曰:圉人掌养马臣之贱者。不聘曰妾。(二)

袁按:语出《左传·僖公十七年传》。《春秋左传集解》杜预注曰:“圉,养马着。不聘曰妾。”[5](P308)古代妻与妾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

②成公元年,赐赵氏为公族。(P1676)

集解服虔曰:公族,大夫也。(二)

2.释礼制。《论语·秦伯第八》:“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7](P113)苞氏注曰:“礼者,所以立身也.”所谓释礼制者,即指明社会上下之次序,人之所以立身之根本。《春秋左传正义》附释音春秋左传注疏卷第三载孔颖达疏曰:“更说制乐之本,节音行风之意,以八音之器,宣播八方之风。使人用手以舞之,用足以蹈之,节其礼制,使不荒淫次序,人情使不蕴结也。”礼制,最根本的用处就是为了维护整个社会正常次序和运转。

①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日。(P1473)

服虔曰:诸侯相临之礼。(二)

袁按:清李贻德《春秋左氏传贾服注辑述·卷二十》有案语:“《礼记》檀弓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异姓诸侯有朋友之谊,故曰‘友邦‘。其相临之礼,若在国,亦当哭诸寝门之外。今在师,故哭于军门之外。”此所谓“相临之礼”也。

②田逆杀人,逢之。(P1508)

集解服虔曰:子我将往夕省事于君,而逢逆之杀人也。(六)

3.释乐制。《论语·子路第十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7](P191)孔安国疏曰:“礼以安上,乐以移风,二者不行,则有滛刑滥罚也。”所以孔子认为音乐可以使百姓得到教化,是移风易俗的重要手段。所谓释乐制,就是要阐明《诗经》所言风、雅、颂之特色,明其用途。

①四年,吴使季礼聘于鲁,请观周乐。(P1452)

服虔曰:周乐,鲁,所受四代之乐也。(二)

②见舞招箾。(P1453)

服虔曰:有虞氏之乐大韶也。(六一)

按:有虞氏乃舜之后,故曰“有虞氏之乐大韶也”。《春秋左传注疏》孔颖达疏曰:“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郑玄云此周所存六代之乐也。传记所说云门大卷,黄帝也;大咸,尧也;大韶,舜也;大夏,禹也;大濩,汤也;大武,周武王也,是为六代。”可知“有虞氏之乐大韶也”。

4.释兵制。春秋战国尉缭《尉缭子·制谈第三》:“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金鼔所指,则百人尽闘;陷行乱阵,则千人尽闘;覆军杀将则万人齐刃,天下莫能当其战矣。”可见行军布阵,首在兵制。兵制明,则士明其职守,方能各司其职,克敌制胜。

①晋侯说,复曹伯,于是晋始作三行。(P1669)

集解服虔曰:辟天子六军,故谓之三行。(一)

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传》:“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春秋左氏传集解》杜预注曰:“晋置上中下三军,今复增置三行,以辟天子六军之名。三行无佐,疑大夫帅。”[5](P391)此所谓“天子六军”也。

(四)释天地山川。服虔精通古代地理知识,其所释者,以地名为多,主要为古县邑名,兼释古国名、古关隘名、古山川名,其中绝大部分均能指出其所属源流或方位,但疏漏待考证之处亦不少。

1.释天。《尔雅·释天第八》:“穹苍苍天也。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所谓释天者,一释四时,二释风雨,三者释星辰也。《史记》三家注所引服虔书释天者仅一条,乃是释二十八星宿之一的“辰”,

①迁阏伯于商丘,主辰。(P1772)

集解服虔曰:“辰,大火,主祀也。”(三)

2.释地名。服虔所释地理以地名为主,多释古县邑之所属、方位,兼述古国名、古关名。

①初,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P1535)

集解服虔曰:鄋瞒,长翟国名。(一)

3.释山川。《史记》三家注世家所引服虔释山川者共六条,其中释山者二,释川者四。所谓释山川,主要其方位、源头、流域或形貌。

①屈完曰:君以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P1489)

集解服虔曰:方城山在汉南。(九)

②十三年,晋悼公伐郑,兵于洧上。(P1770)

集解服虔曰:洧,水名。(一)

③晋更从南河度。(P1595)

解服虔曰:南河,济南之东南流河也。(一)

(五)释器。所谓释器,是指通过对器物的考擦,以推求古之遗制。《三级》三家注世家引服虔释器物者仅三条。

①吴王闻之,大怒,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P1472)

服虔曰:属镂,剑名。赐使自刎。(6)

②于是楚登解扬楼车,令呼宋。(P1769)

集解服虔曰:楼车所以窥望敌军兵法所谓云梯者杜预曰楼车车上望橹也。(一)

③赐昭公宝器,已而悔,复诈取之。(P1539)

服虔曰:大屈,宝金,可以为剑。一曰大屈,弓名。(二)

(六)释生物。所谓释生物,即指释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一应活物。《史记》三家注世家引服虔书仅涉及一条。

①仲尼视之曰:“麟也。”(P1942)

集解服虔曰:“麟非时所常见,故怪之,以为不祥也。仲尼名之曰“麟”,然后鲁人乃取之也。明“麟”为仲尼至也。”(三)

(七)释民族。中华乃泱泱古国,数千年来,各民族儿女共同繁衍生息。这中间,有许多民族融合演变,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民族,所谓释民族者,即阐释其源流,明其演变,追根溯源。《史记》三家注世家涉及民族者亦仅三条。

①二十三年,山戎伐燕。(P1488)集解服虔曰:山戎,北狄,盖今鲜卑也。(一)

②八年,伐陆浑戎。(P1700)

集解服虔曰:陆浑戎在洛西南。(一)正义:允姓之戎徙居陆浑。

③东有胡。(P1806)

正义:赵东有瀛州之东北。营州之境即东胡、鸟丸之地。服虔云:东胡,乌丸之先,后为鲜卑也。(五)

(八)释宫室。《尔雅·卷中·释宫第五》:“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郭璞注曰:“皆所以通古今之异语,明同实,而两名。”所以宫即是室,室即是宫。所谓释宫室者,就是阐明其名称、建制、规模、建造时间等。《史记》三家注世家引服虔书,所涉及者亦仅有一条。

①康王有丰(丰)宫之朝。(P1704)

集解服虔曰:丰宫,成王庙(庙)所在也。(三)

按:杜预曰:丰在始平鄠县东,有灵台,康王于是朝诸侯。

(九)释音。所谓释音,就是指明古字的读音、读法。由于时代的变迁,汉语的音韵系统发生了很多变化,导致今人不识古音,服虔作为古文经学大师,通晓音韵,《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其着有《汉书音训》,专注古音。《史记》三家注世家引服虔书涉及释音者五条。

①又闲令吴广之次近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P1952)

索隐服虔云间音“中间”之“间”郑氏云“间谓窃令人行也。”孔文祥云:‘伺窃间隙,不欲令众知之也。”(十二)

②絶一歳,文帝乃择绛侯勃子贤者河内守亚夫,封为条侯,(P2073)

集解徐广曰:“表皆作修字。”骃案服虔曰:“修音条。”(二)(疑误)

三、《史记》三家注世家引服虔书内容特点

(一)就世家部分引服虔注的内容来看,主要分布在释义、释历史与释天地山川三大方面。《史记》三家注世家部分合计引服虔注330条,释义、释史、释天地山川各为152条、101条、50条,分别占了总数的46.1%、30.6%、15.2%。例:

①弗听,子我夕。(P1508)

《集解》服虔曰:夕省事。(五)

按:语出《左传·哀十四年》。《春秋左传注疏》有杜预注:“夕视事”。又《左传·成十二年》:“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春秋左传注疏》孔颖达疏:“朝而不夕。《正义》曰‘旦见君谓之朝,莫见君谓之夕’。哀十四年传称‘子我夕’,晋语称‘叔向夕’,皆谓夕见君也。人息事少,故百官承奉职事,皆朝朝而莫不夕,不夕言无事也。”“子我夕”,即指子我在傍晚觐见简公。

②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而河非所获罪也。(P1715)

集解服虔曰:谓所受王命,祀其国中山川为望。(二)

按:望,乃是古代的一种祭祀名,远望而祭。《康熙字典·辰集上·月部·望》:“望,祭名。”[8](P10)又《书·舜典》:“望于山川。”楚昭王言此,意指周王南渡,溺水而亡,不在楚境也,楚国所祀,只在江汉之境也。

③三月甲辰,晋乃发兵至阳樊。(P1663)

集解服虔曰:阳樊,周地。阳,邑名也,樊仲山之所居,故曰阳樊。(二)

另外,《史记》三家注引服虔注涉及比较多的还有释典章制度,共17条,占了总数的5.2%。其中尤以礼制和乐制为主,各为七条、八条。例如:

①秋,狐突之下国。(P1661)

集解服虔曰:晋所灭国以为下邑。一曰曲沃,有宗庙故谓之国;在绛下,故曰下国也。(二)

按:《春秋左传注疏》:“筑郿非都也。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杜预注曰:“周礼四县为都,四井为邑。然宗庙所在则虽邑曰都,尊之也,言凡邑则他筑非例。”

②其细也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P1452)

服虔曰:其风细弱已甚,摄于大国之间,无远虑持久之风,故曰民不堪将先亡也。(十三)

(二)就世家部分引服虔注来源看,以《史记集解》为主,占了全部的310条,《史记索隐》仅占21条,《史记正义》仅两条。裴骃的《集解》多引服虔注,且对服虔注多所从之,或将之与杜预注并列,相互补充。而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所引服虔注,或纠其谬,或疑之,或补充之,且往往将之与他家比较,择其善者而从之。例如:

①桓公于是讨晋乱,至高梁。(P1490)

《集解》服虔曰:晋地也。杜预曰:在平阳县西南。(六)

按:高粱城,括地志云在临汾东北三十七里,晋邑也。故平阳县即今临汾也。

②击秦皇帝博浪沙中。(P2034)

索隐服虔曰:地在阳武南。(司马贞)按:今浚仪西北四十里有博浪城。

正义晋《地理记》云:“郑阳武县有博浪沙。”张守节按:今当官道也。(四)

按:服虔注只言“阳武南”,而由于时代久远,朝代更迭,历朝历代之置郡县多有变更,后人不得知,司马注、张注多有辨证补充。

(三)就释义而言,世家部分引服虔注多释字词义,且由于服虔本身就是早期《汉书》注的大家,着有《汉书音训》,因此世家部分所引绝大部分就源自于《汉书音训》。比如世家部分合计引《索隐》不过二十一条,而据程金造先生《史记索隐引书考实》一书统计,其中为《汉书音训》所收者就有十四条[9](P339-341)。例如:

①窦太后议格。(P2084)

《索隐》服虔云:格谓格阁不行。(二)

按:《集解》如淳曰:“攱阁不得下。”《索隐》张晏云:“格,止也。”后文曰“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据此推之,“格”即止也,从张晏,谓太后之议,就此作罢,不复议也。

②四年,坐侵庙壖垣为宫。(P2094)

《索隐》服虔云:宫外之余地。

(四)就释史而言,《史记》三家注世家部分引服虔书注史,以介绍历史人物为主,共61条,占到了全部一百零一条的五3/5。且所介绍人物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卿大夫,多介绍人物官职、身份地位、相互之间的亲缘或从属关系。对于史实注释,则多引春秋三传加以注解,尤以《左传》最为突出,具有显着的“引史注史”的特点。例如:

①庆(庆)舍用政。(P1503)

《集解》服虔曰:舍,庆封之子也。生传其职政与子。(一)

②十一年,悼公曰:自吾用魏绛,九合诸侯,和戎、翟、魏子之力也。(P1682)

集解服虔曰:九合一谓会于戚,二会城棣救陈,三会于鄬,四会于邢坵,五同盟于戏,六会于祖,七戍郑虎牢,八同盟于亳城北,九会于兰鱼。(十三)

[1]程金造.史记管窥[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2]应三玉.《史记》三家注研究[A].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第三辑)[C].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3][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春秋左传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6]郭沫若.管子集校(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7][清]康有为.论语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清]张玉书等纂修.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书店,1980.

[9]程金造.史记索隐引书考实[M].北京:中华书局,1998.

[责任编辑 王占峰]

“Historical Records”Family of Three Note Cited Fu Qian Book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per

Yuan Lin Zheng Haitao
(China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 Chong,SiChuan 637009)

Fu Qian as“Records of the Three”all the family,a fairly representative cited,as a result of old age,Fu Qian Yi books have been killed,and future generationsmay not glimpse its original appearance.Fu Qian is said nowadays are mostly scattered in various books,which has alway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Historical Records”.“Han”and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language,social and historical features of various homes are valued by scholars.Exploring the annotation content,style and features,is undoubtedly of great significance.Today in“Records of Three Notes”family section,Fu Qian cited the book as a basis,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Fu Qian comments,and synthesize.

three Note Records;Fu Qian;release history;interpretation;interpretation of place names

K204.2

A

2095-0438(2015)11-0071-05

2015-06-23

袁林(1989-),男,湖北钟祥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研究方向:先秦文学文献。郑海涛(1975-),男,贵州遵义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猜你喜欢

索隐世家左传
赓续百年目标:共同富裕的因由寻绎、意蕴索隐和路径构想
SAGA世家表:跨界演绎,链“饰”潮流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韩兆琦《史记笺证》对《史记索隐》的接受与发展
《史记索隐》研究回顾与展望
木玩世家第三代的接班故事
《史记索隐》“淖盖”是人名吗?
萧相国世家1